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枪受力,近半截深深地插进了地里,只留下后面半截在外。

    虎头湛金枪半截枪身微颤,嗡嗡作响,惊地高甑生面色苍白,同时仿佛是在挑衅着场中的众人,看着谁敢下场一试。

 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

    高甑生久经战阵,虽无甚大功在身,但也绝对不是一个草包,可就在刚刚席君买的一枪,却着实惊住了他。

    武德四年,大唐破王世充、窦建德一战,高甑生也曾在军中,高甑生曾亲眼见到秦叔宝将手中的虎头湛金枪插在洛阳城下,王世充军中十数人前往拔枪,却无一人拔出,最终还是秦叔宝次日再往城下拔出了虎头湛金枪。

    只秦叔宝那一枪,王世充大军为之丧胆,龟缩城中不敢应战,一将之威,竟至于斯。

    今日在高甑生的眼前又出现了同样的一幕,同一把虎头湛金枪,只不过今日插枪的人从秦叔宝变作了席君买。

    莫非眼前的这个少年竟有匹敌秦叔宝之力?高甑生看着倒插在身前的虎头湛金枪,脸上写满了惊愕。

    高甑生觉得惊讶,同样觉得惊讶的还有旁人。

    校场之上的众人看着插在场上的金枪,虽明知席君买神力,但不信邪的还大有人在,摩拳擦掌地准备上去一试。

    毕竟拔枪与对擂不同,对擂兴许会有伤了性命的可能,可拔枪却不会,就算拔不出也算不得什么丑事,可一旦运气好拔了出来,那六品的右骁卫参军可就是他的了。

    “我来试试。”就在众人火热的视线中,一个身高七尺,膀大腰圆的壮汉一边把自己的手放在衣裤擦着,一边走上了前去。

    壮汉走到虎头湛金枪之前,双手握住枪身,使出浑身解数,欲往上提枪,众人看着他的模样,眼中也满是期待。

    不过众人中却有一人不是如此,那就是方才被席君买放翻的司宁方。

    司宁方自诩勇力,可就在他隔着马槊同席君买较力之时,他能感觉到席君买看似寻常的身子里似乎竟有猛虎之力,他的力气仿佛江海一般连绵不绝,他根本没有半分胜算。

    力气这种东西,有些人是练了出来的,可有些人便是天生的,非常人可以匹敌,显然席君买就是这样的人。

    而且席君买最可怕的还不止于此,这还光只是他的气力,他尚未展露的骑术和枪法又该何等了得?

    正如司宁方所想的那般,这壮汉手握枪身,脑袋憋地酱紫,可虎头湛金枪依旧稳稳地插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在地上生了根一般。

    “拔不动,拔不动。”

    这壮士拔枪不动,松了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面擦着头上的汗,一面还在不住地摇了头。

    这壮汉退下后,又一连数人上前,想要试上一试,可无一例外,都未能动地了虎头湛金枪分毫。

    李恪看了眼插在场中的虎头湛金枪,环视着众人,朗声问道:“可还有不服的?”

    这一次,整个校场之上鸦雀无声,显然,席君买之能已经威震全场。

    李恪见此时已经无人再敢站出来,于是道:“既如此,那席君买右骁卫参军之职便就此敲定了。”

    “谢殿下!”

    席君买走到虎头湛金枪的旁边,伸手右手,随着席君买一声暴喝,方才数人拔之不动的虎头湛金枪竟被席君买单手拔起,送到了李恪的手中。

    “席君买,席君买”

    李恪刚从席君买手中接过枪,高呼席君买的声音已经在校场之上飞扬。

    李恪看着眼前的一幕脸上也露出了笑意,四日前席君买助李恪杀虎,使李恪拔得围猎头名,如今李恪助席君买扬名,也算是还了他。

    高甑生听着耳边连绵不绝的高呼声,他的心已经一下子沉了下去,他不知李恪从哪儿搞来了这么一个怪物,竟真能以一己之力力压整个右骁卫。

    日后以李恪和席君买在右骁卫的名望,他再想有什么大动作便难了,高甑生现在唯一的希望便是在六曹。

    六曹之事杂驳,又累积许久,高甑生只盼马周理不顺六曹诸事,那他至少还有一分后手。

    可高甑生却不知,席君买武艺超卓,李恪对她固然有必胜的信心,可李恪对马周的把握却更大。

    马周有萧何之才,也曾在博州任些末流小官,虽不入品级,不受刺史达奚恕待见,但刺史府衙内的一应琐务却摸得极为熟稔,应对区区一个右骁卫内务,又算得上什么难事。

    午时才过,校场之上的事情方才结束,李恪回到正堂歇息了不过片刻,右骁卫六曹衙门就传来了消息:六曹的一应事务理完了。

    王玄策并着马周一同站在右骁卫的正堂之上,王玄策的内心还未能彻底平复过来。

    方才王玄策担心马周不熟政务,特地前往陪同,故而亲眼看到了马周理政的场景。

    此前王玄策一直还不甚理解,李恪为何要对马周这么一个无名小卒如此看重,甚至以自己的随身宝剑相赠,直到方才,王玄策看着马周理政,这才全然明白了过来。

    仓、兵、骑、胄、功、法六曹之事琐碎,近年来累积的文书账册堆地有半人多高,王玄策光是看着都觉得头疼,可马周短短大半日便将事务逐一理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莫说是王玄策了,就连混迹六曹十余年的诸多老吏都看着折舌了。

    王玄策甚至很是好奇,李恪到底是从何找来的这等人物?

    “启禀殿下,六曹之事臣已全盘理顺,自武德九年始,各曹主吏主事以来,兵曹卒员倒还齐备,然仓曹合计亏空粮储一万石,骑曹缺失战马共一百一十匹,胄曹铁甲无端折损三百余件,合计钱八万三千贯,此为合账,请殿下查阅。”马周捧着手中的账册,对李恪道。

    高甑生听了马周的话,心中猛然一惊,此前他便知六曹官吏的手不干净,但他为了拉拢六曹官吏,对他们多有放纵,可他万万没想到,八万多贯,短短六年时间,他们竟从右骁卫中捞了这么多的钱财,着实叫他惊讶万分。

    李恪从马周手中接过账册,只是大概地翻了翻,便把账册丢到了高甑生的手中,问道:“六曹之事,不知高将军可知?”

    这个时候,高甑生岂敢说自己知晓,他若说了,非但他的官职保不住,恐怕就连性命都难说。

    高甑生只得弃车保帅,连忙道:“此事末将不知,末将无能,未能早查端倪,还望殿下恕罪。”

    李恪闻言,笑道:“高将军此前统管右骁卫上下,每日忙碌地很,岂能面面俱到,此事也不能尽数怪在高将军的身上。可此事既然发了,便当有所惩戒,高将军以为呢?”

    高甑生忙道:“此事干系重大,末将以为当重惩渎职之人,杀之亦不为过。”

    李恪从高甑生的口中得到了他想要的话,点了点头道:“好,那便依照高将军的意思,下令重惩奸佞之徒。高将军壮士断腕,为本王执掌右骁卫出力甚多,本王亦当禀明父皇,为高将军请功。”

 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

    李恪以马周和席君买文武二人掌控六曹诸务和士卒每日操演,他的手便伸进了右骁卫最为紧要的地方,不过一日的时间,右骁卫便半入李恪之手,但高甑生却毫无办法。

    自打李恪领了右骁卫,卫内诸务虽多由马周打点,但每日需要李恪来拿主意的还有许多,李恪每日虽算不得多忙碌,但却总需待在右骁卫府衙之中,不得擅离值守。

    “大将军,臣马周求见。”右骁卫主衙的公房内,李恪正在读着兵书,门外传来了马周的声音。

    “进。”马周乃李恪心腹,替李恪总掌右骁卫诸务,李恪听到马周的声音,心知必是有要事回报,于是道。

    “大将军,再过些时日便将过夏,便是右骁卫轮蕃之时,不过依今日新发尚书省文令,蕃上之时后延一月,眼下卫中众人似乎颇有怨言啊。”马周行事雷厉风行,又是李恪亲信,没有那般多的虚礼,一进内衙便对李恪道。

    李恪闻言,面露不解之色,问道:“府军上蕃事关重大,轻易更易不得,尚书省这是何意?总该不会专对我右骁卫一家吧。”

    自打杜如晦去职尚书省,任闲官调养身子,尚书右仆射的位置便暂交到了李靖的手中,可无论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还是尚书右仆射李靖,他们与李靖的关系都不差,也都不是长孙一党中人,没有道理针对李恪和他的右骁卫。

    马周回道:“昨日得自西北军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突定都逻些,吐蕃西北边军似有所动,陛下担心吐蕃趁机入寇,遂命尚书省下文着长安番宿各卫延期一月回乡。”

    松赞干布,李恪听到这个名字,不禁皱了皱眉,他对松赞干布这个奠定吐蕃盛世,为未来的大唐带来无数麻烦的吐蕃赞普,李恪的心里有着天生的警惕。

    李恪道:“松赞干布此人不简单,年少有为,行事果决,假以时日吐蕃恐为我大唐劲敌,父皇谨慎些也是对的。”

    马周道:“陛下所虑自然极是,可如此一来便误了士卒返乡的时间,这个节骨眼上多少会耽误些农时,恐怕近来军中不稳呐。”

    夏后便是入秋,入了秋便是秋收之时,长安城轮蕃的府军正等着早些回乡收田,若是此时强留府军一月,自会耽误农时,军中颇多怨怼。

    不过比起耽误农时,显然边线的安稳要更显紧要。

    李恪想了想,对马周道:“耽误农时,无非就是折损些粮食,比起西北安稳,这些损失算不得什么。不过未免士卒离心,本王当上书父皇,由朝廷出银抚慰延时返乡的士卒。”

    今年大唐各地,尤其是江淮、河北一帯均是风调雨顺,从库粮中调些粮草来抚慰士卒理当不是难事。

    李恪说着,便要提笔上疏落文,可就在李恪正在写着的时候,王玄策却突然进了内衙。

    王玄策亦是李恪心腹,众人皆知,自然无人阻拦,顺利地便进了公房。

    “殿下,宫中传出消息,皇后临盆,宫中各处的妃嫔、皇子都去探望了,贵妃娘娘特命人传信,请殿下速去。”王玄策入内,对李恪道。

    李恪听了王玄策之言,面露恍然之色,这才想起来,原来不经意间长孙皇后怀有身孕已经八月有余,今日竟已临盆生产了。

    李恪虽非长孙皇后亲子,但名义上也需唤她一声母后,更何况长孙皇后还曾赠他落雕弓,于情于理李恪都需得亲自去一趟。

    李恪对马周道:“上疏之事便交由宾王代笔用印,本王先往宫中一趟。”

    马周替李恪代笔上疏不是第一次,自然无虞,更何况长孙皇后之事着实紧要,若是去的迟了,李恪的脸上也不好看,也容易叫人寻着话柄。

    李恪说完,特地换了身衣裳便急着进宫了。

    整个大唐皇城,除了皇帝李世民,便属长孙皇后最为尊贵,皇后临盆自是大事,当李恪急忙赶到时,立政殿内外已人来人往,既有内外侍奉忙碌的宫女内侍,也有前来探望的后宫中人。

    当然,也不是人人尽可来此的,能出现在这里的至少也是各宫三品以上的妃嫔。

    “父皇,母妃,眼下皇后的情况如何?”李恪一到立政殿内,便看到了正在内殿之外等候的李世民,还有陪在李世民身旁的杨妃,于是上前问道。

    李世民在内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