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自打李恪在突厥时,颉利便对李恪很是欣赏,私下里提起李恪也是不吝褒奖之语,如今颉利这么说,必有缘故。

    可自打颉利死讯传出,到现在已经过了四个时辰,若是李恪有心,早就该出现了,可到了现在,莫说是为颉利送行,连影子都不曾露过,叠罗施的心里没了底。

    正如颉利所言,李恪和突厥、阿史那云还有颉利的关系与其他皇子都不同,颉利亡故,李恪若是亲自为颉利送行,便是告诉天下人,他李恪与颉利一家亲善,旁人也不敢轻易为难他们,可李恪若是连面都不露,那李恪对他们的态度可就耐人寻味了。

    叠罗施想着,不禁面露忧色。

    叠罗施想着这些,不禁侧身望了眼身旁的小妹阿史那云,阿史那云的脸上只见哀色,却没有叠罗施这般忧心。

    叠罗施小声问道:“阿云,你以为楚王还会来吗?”

    叠罗施声音很小,心中也透着不安,显然对李恪会出现与否没有丝毫的信心。

    但阿史那云看了眼身旁的叠罗施,眼中没有丝毫的不安和质疑,笃定地对叠罗施道:“放心吧,他一定回来的。”

    若是放在她初来长安时,阿史那云兴许还会有些动摇,但自打联姻之事后,阿史那云便能够确定,李恪还是李恪,还是当初那个敢为了她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她留在漠南的那个少年郎。

    叠罗施听着阿史那云的话,看着阿史那云坚信的模样,原本很是杂乱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下来。

    阿史那云和叠罗施一直扶着颉利的棺椁,从长安城外走到了灞水河边,而此时的灞水边已然燃起了熊熊烈火,这里,便是颉利的火葬之地。

    颉利曾为突厥之主,如今的他虽已非可汗,但来此为他送行的突厥故臣不在少数,而站在众人最前的便是对颉利忠心耿耿的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和陪着颉利战至随后一兵一卒的阿史那思摩。

    看着阿史那云和叠罗施扶着颉利的棺椁已至,执失思力的内心同样紧张。

    执失思力对李恪有救命之恩,李恪在突厥时,突厥各部首领中便与执失思力走地最近,关系最好。当初他们初来长安之时,执失思力也是第一个投身于李恪,拜入李恪门下。

    自打投身李恪后,执失思力也奉李恪之命,四处交好突厥旧臣,为李恪收拢突厥余势。

    李恪欲收突厥余势之心执失思力自然知晓,可今日颉利火葬乃是整个突厥上下的大事,自清晨到现在,李恪却迟迟还未现身,突厥人又该如何看待李恪对整个突厥的态度。

    执失思力看着李恪未至,心中已渐渐焦急。

    “郡王,吉时还未过,何不再等等。”执失思力见阿史那思摩已把颉利自棺椁中抬出,生怕李恪赶不及,连忙对阿史那思摩道。

    执失思力话音方落,还不等阿史那思摩开口,一旁的欲谷设倒是先道:“该来的早该来了,不该来的再等也不会来,若是误了时辰,你担待地起吗?”

    李恪曾向三法司下帖问罪欲谷设,故而欲谷设一直记恨李恪,于是出言讥讽道。

    执失思力的意思欲谷设知道,阿史那思摩自也知道。

    说来阿史那思摩与李恪的关系也不错,若只是等上一等倒也无碍,但欲谷设说的也在理,李恪这个时候还未来,恐怕也不会再来了,若是过了火葬的吉时,谁都担待不起。

    就在阿史那思摩正想着要回绝执失思力,下令火葬之时,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在灞水东岸的北面,终于出现了李恪的身影,李恪带着他的王府卫率在最后的时候赶到了。

    “臣执失思力拜见殿下。”见李恪赶到,执失思力终于松了口气,上前对李恪拜道。

    李恪翻身下马,将执失思力扶起道:“将军快快请起,所幸本王来地未迟。”

    欲谷设本就对李恪怀恨,听着李恪之言心中更是不满,欲谷设冷冷道:“兄长火葬在即,殿下来的倒是及时。”

    欲谷设对李恪不满,但李恪倒是不曾将才干平庸欲谷设看在眼中。

    李恪道:“本王入宫向父皇求来了一样东西,故而来地迟了。”

    李恪之言方落,突厥众人脸上纷纷露出满满的奇色,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此紧要,竟叫李恪险些错过了颉利的火葬。

    李恪说着,当着突厥众人的面从身后的马背上取出了一物,李恪双手一斗,东西在李恪手中迎风展开。

    “狼旗!竟是可汗的狼旗!”众人见状,一齐嚷出了声来。

    李恪手中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当初唐军突袭铁山,自颉利汗帐中缴获而来,曾象征着颉利草原之王地位的狼旗。

    李恪手中举着狼旗,对众人朗声道:“本王险些来迟,便是为了这面狼旗,本王要将这面狼旗亲自铺在大将军的身上,随大将军一同火葬,风风光光地送大将军最后一程!”

 第四十六章 送归

    李恪从李世民手中请来了狼旗,用这面曾经象征着可汗尊严的狼旗给颉利,也给突厥子民留下了最后一份体面。

    突厥最后一面狼旗跟着突厥最后一个可汗一同火葬,也象征着突厥曾今的辉煌彻底沦为尘烟,至此,突厥只是大唐一部。

    而依颉利之遗愿,欲使其子女持其骨灰,葬于阴山之南,使其得以落叶归根,重返故里,颉利虽是胡人,但也同有此念。

    李世民闻得此事,倒是欣然同意,不过他并未准其子叠罗施前往阴山,而是选了阿史那云。

    叠罗施虽然年少,但毕竟是颉利嫡子,如今突厥虽已臣服,但在漠南之地,突厥任有数十万部众,若是拧在一起,亦可得十万大军,仍旧不容小觑,李世民自然不敢冒这个险。

    但阿史那云便不同,阿史那云是女子,也是李世民的义女,由阿史那云去阴山,一来是送颉利骨灰归乡,二来可以定襄公主之名为他安抚漠南人心,在颉利新亡的情况下稳住突厥各部。

    李世民自然不会拒绝。

    颉利亡故后的第五日,长安城东,春明门外。

    “表兄,送到此处便也是了,你且回吧。”阿史那云离京北返,李恪送着阿史那云到了春明门,阿史那云便对李恪道。

    李恪闻言,道:“凡我长安子弟,哪有送人只送到春明门的,且待我送你过了灞水,折上一支杨柳相赠,那才算是齐整。”

    阿史那云看着李恪一本正经的样子,笑道:“这寒冬腊月的,灞水边哪里来的杨柳可折。”

    自打颉利故去,李恪近几日便再未见过阿史那云的笑容,今日还是头一回。

    李恪笑道:“纵无杨柳,总也能折些旁的,表些情义还是可以的。”

    阿史那云道:“还是算了吧,你身在长安,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盯着你,巴不得你出些什么岔子,你若是再送下去,恐怕那些御史台臣又该在背后参你了。”

    李恪虽是皇子,显贵非常,但他在长安城中的处境并不好,阿史那云担心李恪同自己走的太近,又被人钻了空子弹劾。

    阿史那云的意思李恪自然知道,李恪的心里却也有几分无奈,其实他在长安,并不比在突厥时要自由上多少。

    李恪无奈地笑道:“这你也知道?”

    阿史那云道:“突厥汗位相争,尚且暗地里尔虞我诈,拼地你死我活,更何况是大唐。”

    李恪见阿史那云似面有忧色,坦然道:“无妨,左右不过是些跳梁小丑,尚还动不得我,倒是你,此回漠南,有何打算?”

    跳梁小丑?

    阿史那云听了李恪的话,不禁又笑了出来。

    李恪的对手阿史那云怎会不知,若是长孙无忌和李承乾之流知道李恪如此说他们,只怕会跳了脚吧。

    不过阿史那云也知李恪只是口中一说,倒不至担心李恪因此轻敌,当初李恪对付一个康阿姆尚且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更何况是长孙无忌这等人。

    阿史那云回道:“待我回了阴山,先将阿爹安葬,其他的待开了春再说吧。”

    李恪道:“小寒将近,恐怕待你回了漠南,也该大雪封山了,待来年开春,你若不愿待在漠南便可回长安寻我。”

    阿史那云看着李恪,想了想,摇头道:“长安城乃是非之地,我不愿久留于此。其实依我而言,长安城中风云诡谲,你又何必困守长安,时时遭人惦记。”

    听着阿史那云的话,李恪微微一愣,离开长安?

    这个倒是李恪此前从未想过的。

    依惯例而言,皇子欲夺嫡,首要的便是帝王恩宠和朝臣的支持,故而但凡是有些野心的皇子,无一不是死皮赖脸地留在长安。

    比如说同样野心勃勃的燕王李佑,早年有臣子上书,请皇子外放,李佑便是一副身染重疾,半死不活的样子,硬要赖在长安。

    因为李佑知道,离开长安,便是离开权力中枢,想要争帝宠,夺权位自然不利地很。

    但阿史那云的话却给了李恪另外一个思路。

    如今皇帝诸子尽皆年少,而李世民正当壮年,李世民至少还有十多年的皇位可坐,李恪这个时候留在长安于夺位之利又能有多大。

    李恪有平定突厥的泼天之功,在长安城中的声望也极高,只要他在长安,哪怕是太子李承乾的光芒也要被他所掩盖,众人的注意力也都在他的身上。

    可若是李恪不在长安了呢?那他们自然无从对李恪下手,众矢之的便就成了现在安坐东宫的李承乾,李恪便就避开了锋芒。

    树高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比非之。

    李恪如果不做长安城中最高的那棵树,大风又如何能伤地了他。

    现在的他留在长安,不过是平白为李承乾挡箭而已。

    李恪对阿史那云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我离开长安,暂避锋芒?”

    阿史那云想的倒是没有李恪那么多,她只是单纯地觉得长安城乃是险地,于是对李恪道:“当初你在突厥时,阿爹曾放你去阴山牧羊,你这才得以安然度过两载,若是当初阿爹没罚你牧羊,而是留你在汗庭,恐怕你都不知死了几回了,眼下长安的局势与那时不正是相似吗?”

    贞观二年,突厥雪灾,颉利内忧外患,李世民趁势北上,破了梁师都镇守的朔方,拔除了背面的大患,颉利大怒,虽未杀了李恪,但却将他流放至阴山,命其牧羊为生。

    李恪乃皇子,被流放至阴山牧羊固然是一种羞辱,但如今想来,这反倒救了李恪的性命。

    因为自打朔方城破后,大唐和突厥间的摩擦便越发地多了,突厥败多胜少,若是那时李恪身在汗庭,恐怕早被颉利下令取了首级,又岂能活着回到长安。

    但李恪若是离开长安,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能抽身出来,免于成为众矢之的,可坏处也不难看出。

    李恪开府建衙,在长安城经营两载,他的楚王党已经小有规模,若是他此时离开长安,那他之前的积攒便白费了大半,甚至就连李世民那边都有可能因父子不得相见,而渐失恩宠。

    所失所得,倒也不是李恪一时间可能抉择的。

    “此事有理,但倒也不急,且待我好生想想。”李恪思虑了片刻,凝眉道。

 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

    长安城北,皇城东侧的东宫。

    午后未时,本该是每日太子李承乾读书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