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行脚役闻言,当即回道:“姑娘放心,我这就回去安排人往扬州传信,绝不耽误了主人的正事。”

 第九章 南下筹谋

    作为深得皇帝宠爱的皇子,李恪出京,动静自然搞地不小。

    李恪虽然外放之官扬州大都督,但右骁卫大将军之职并未被撤,故而李恪出京并未自金吾卫抑或是千牛卫中调人,而是直接自右骁卫中抽了五百精锐豹骑,以席君买为统领,随他南下。

    “殿下此次南下,一去千里,臣不能相随,殿下一路还请千万保重。”长安城外灞水边,李恪将行,岑文本拉着李恪的手嘱咐道。

    岑文本乃李恪之师,亦为楚王府长史,李恪外放出京为官,依例岑文本亦当出京随同,为李恪实掌地方政务,但岑文本文采斐然,身兼中书舍人一职,为李世民草拟诏命,李世民身边半日离不得他,故而未予放行,而是命王玄策以楚王府司马职代行长史事。

    不过岑文本虽不能随李恪同去,但李恪手边倒也还不至无人可用,王玄策和马周俱是当世人杰,各有所长,故而李恪倒是心定地很。

    李恪道:“岑师放心,此次南下弟子自有分寸。”

    岑文本道:“殿下此去扬州,一应事务臣倒不忧心,臣担心是殿下如何权衡内外关系,得扬州为己用。”

    李恪问道:“得扬州为己用,岑师何意?”

    岑文本道:“如今诸皇子长成,夺嫡之争日烈,太子有长孙无忌扶助,多得关陇门阀支持,而魏王遥治洛阳,与荥阳郑氏等一众山东士族也走的极近,殿下若欲与之抗衡,江南世家便是殿下不可或缺的力量。臣以为,殿下此去扬州,理扬州内务不过其一,首要之事还是借此良机结交江南世家,以为己用。”

    随着众位皇子渐渐成年,他们间的关系虽然还未分裂地厉害,但早已不似以往那般和睦,李承乾和李泰乃是嫡子,自然有着李恪难以比拟的优势,而李恪则需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

    李恪的官职虽只挂了一个扬州大都督,但却可另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半个江南都在其治下,借此机会拉拢江南世家自非难事。

    李恪道:“岑师之意,弟子已知,只是江南世家大多闭守排外,弟子乃是北人,若是贸然前往,恐怕不易。”

    江南世家虽多,但乡土之念却极重,当初东晋之初,衣冠南渡,南北士族融合百年尚且时有纷争,李恪于他们而言更是外人,想要拉拢他们岂是易事。

    不过还早李恪虽是北人,但岑文本却是南人,李恪这么说,自也是希望岑文本为他出谋划策。

    岑文本道:“此事殿下勿忧,江南世家多在吴地,吴县顾胤乃臣之好友,他已去信吴县,届时殿下若往江东,顾氏那边必会多行方便,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恪听了岑文本的话,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顾氏乃吴郡四姓之一,虽经侯景之乱后元气大伤,但顾氏在江东经营六百年的基业又岂是摆设,如今的顾氏虽不比魏晋时那般名冠东南,在江东也还颇有威望,若是有顾氏相助,李恪在江南行事自然便利许多。

    李恪道:“弟子此次南下,在扬州稍待后便当以巡视为名,前往兰陵,拜会萧夫人,弟子若能借萧夫人得萧氏相助,再加上顾氏,行事自当事半功倍。”

    李恪口中的萧夫人便是他自突厥迎回的前隋萧后,萧后本就出身西梁皇族,如今其弟萧瑀又贵为宰相,萧后在萧氏族中威望甚高,有萧后牵头,李恪要结好兰陵萧氏自然不是难事。

    萧氏乃江南世家魁首,若是李恪能结好萧氏,便是结好了大半个江南世家门阀,再加上顾氏从旁襄助,李恪的心里已经有了几分底气。

    不过岑文本看着李恪却又嘱咐道:“殿下南下,王玄策、马周二人乃殿下肱骨,左膀右臂,地方要务,一应内外,尽可交由他二人去做,但臣与殿下自己交代之事殿下哪怕交由长倩也不可假手二人,以免得不偿失。”

    李恪闻言,面露讶色,看了眼远远地站在他身后的王玄策、马周二人,不解地问道:“岑师何出此言?”

    岑文本之气量幕天席地,非是嫉贤妒能之人,况且岑文本之于李恪,更甚张良之于刘邦,是李恪真正的谋主,与李恪的关系更非寻常君臣,岑文本这么讲,必有深意。

    岑文本道:“马周善内政,有捷才,理治州郡当不在话下,王玄策长纵横,有胆略,捭阖内外不过举手,两人俱是当世人杰,一时之选,莫说是佐理州郡了,将来稍加锤炼,纵是辅政帝王,称量天下亦非难事,但若要他们与世家子相交,恐非所长。”

    李恪听着岑文本的话,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若论才干,马周和王玄策二人自不必说,可他们都是寒门子弟,更是仕途不顺,几多波折,若非李恪赏识,现在他们尚不知在何处沉浮。

    这样的人,对那些生来便更易为人所赏识的世家子弟自然有着天生的疏远,交由他们来处理世家门阀之事,自然稍显不妥。

    其实对于世家,李恪的心中早有防备。

    大唐之所以能立国,能一统天下,故是因为大唐君臣上下一心,战无不胜,但这也未尝不是世家门阀选择的结果。

    隋末群雄,王世充乃是胡人,窦建德自称扶风窦氏之后,却实为农户,杜伏威更是草寇出身,唯一一个同样家世显赫,实力和声望都可于李渊相较的李密还昏招频出,以致兵败,出身陇西李氏分支的李渊自然就成了世家门的首选,终有天下。

    君不见,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却秦叔宝、程知节、张亮、尉迟恭、段志玄五员战将拔于行伍,起自微末外,余者一十九人俱是世家子弟,更遑论那些早年跟随李渊打江山的老臣了。

    若是没有这些世家子纷纷来投,何来今日之大唐之天下?

    世家之强,足以改天换地,更朝易代,故有唐一代,立国伊始,皇权与门阀世家之争便从未停止过一刻,直到唐末黄巢之乱,民乱四起,世家门阀也和大唐一起随着战火湮灭,方算告终。

    世家太强,若不压世家之力,大唐必亡。李恪倘若登基,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抑制世家之力。

    只不过现在的李恪还是皇子,他若要为帝尚需世家扶持,现在还不是对世家门阀下手的时候。

    李恪顿了顿,对岑文本道:“岑师之命弟子谨记在心。”

 第十章 将往华阴

    皇子外放之官,尤其还是李恪这样甚是得宠的皇子,一路之上自然颇具风头。

    李恪自长安东出,过新丰、蓝田、渭南诸县,过路地方官员纷纷设宴款留,李恪也不便强拒,短短百余里的路,李恪一行竟生生走了三日,还未过了潼关,出关中地界。

    “殿下,再这样走下去也不知能否在月内赶到扬州了。”出了渭南县,李恪身边的丹儿也被这连日而来的宴请留地不厌其烦,算着三日才走下来的一点路,丹儿都觉得扬州之行遥遥无期了。

    李恪算了算日子,回道:“若是这样走下去,恐怕到了扬州,怎也得月余的时间。”

    丹儿听了李恪的话,不禁皱了皱眉头嘟囔道:“一路走走停停的,真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丹儿久闻扬州春景极美,想着一月下旬自长安启程,二月怎么也到了扬州,可如今南下一行走走停停,真不知到期何期了。

    与丹儿一同跟在李恪身后的马周闻言,笑道:“殿下持节出京,所到之处,如陛下亲临,地方官员岂敢怠慢,自然纷纷出城相迎。不过姑娘倒也不必忧心,待殿下至洛阳后便可弃马从舟,自水路南下,直抵扬州,到时便会便利上许多。”

    李恪奉帝命持节,代天巡狩地方,所到之处各地官员自然纷纷出迎,以示礼敬,不过待李恪到了东都洛阳之后,便不必再走陆路,而是取水路,借道大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除了粮草补给,便不必再临岸停靠了,自然快捷上许多。

    李恪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凡事又怎会皆如他意,李恪自渭南出发,行了不过两个时辰,刚刚靠近郑县的时候,竟又有一阵轻快的马蹄之声自他的耳边传来。

    李恪听着身后的马蹄声,只当是郑县官员命人前来,不禁眉头轻皱。

    其实这连日来的应酬,走走停停,心烦的不止丹儿一个,李恪也同样如此。

    听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李恪心中已经想着该如何推掉今日的应酬早些赶往华阴,因为他去华阴还有正事。

    李恪在离开长安之前,杨妃曾专程将他唤入宫中,交代于他,要他过路华阴时前往去一趟杨府,代她上上一炷香,顺道拜见杨氏族老。

    早在昨日晚间,李恪已经命人传信至弘农杨府,告知他今日午后将往府上拜会,现在他若是转道去了郑县,必然耽误他的约期。

    与名动天下的弘农杨氏想比,区区一个新丰县令又算得了什么?李恪自然能权衡出轻重。

    就当李恪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推掉邀约之事,李恪却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声音。

    “殿下稍待,等等小弟。”这是一个少年的声音,言语间还带着几分嬉笑的味道。

    李恪听着身后的声音,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恪不必看,便能知道他身后赶来的是谁,能在李恪面前自称小弟,还如此嬉笑的除了他的发小秦怀道还能有谁?

    李恪转头望去,果然,在他身后不远处拍马赶来的可不正是秦怀道。

    “小弟秦怀道拜见殿下。”秦怀道策马赶到李恪的身旁,坐在马上对李恪拱手道。

    李恪看着秦怀道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于是笑道:“怀道,你不在翼国公府待着,怎的到了此处?”

    秦怀道道:“殿下出京,这等好事岂能不带上我。”

    李恪问道:“怎的?难道秦帅准你随本王南下了?”

    早在李恪即将外放的消息出来时,秦怀道便曾来寻过李恪,也向其父秦叔宝请命,欲随李恪一同南下扬州,只不过秦叔宝却并未准允,反倒将秦怀道训斥了一顿,责令他不准出京。

    可如今秦怀道竟出现在了李恪的眼前,李恪自然觉得讶异。

    秦怀道听了李恪的话,悻悻回道:“阿爹并未准我出京,我是趁着阿爹不备,溜出来的。”

    之前因秦怀道欲从李恪出京,故而被秦叔宝责令关押在府中,连李恪离京都未能亲自前来相送。

    可李恪已于日前出京,秦叔宝对秦怀道的管制便松了许多,秦怀道这才得以偷偷溜出翼国公府,只身逃了出来。

    李恪讶然问道:“你是瞒着秦帅出京的?”

    “那是自然,若是阿爹知晓,以阿爹的脾气,我岂能出得来?”秦怀道回道。

    李恪闻言,面露难色,对秦怀道道:“你瞒着秦帅出京,若是秦帅知晓了,追出京来,你该如何是好?”

    秦怀道摆了摆手,混不在意地回道:“这有什么,咱们只需走的快些,待阿爹知晓时咱们已经出了关中,他还如何能抓得了我?更何况还有殿下在此,只要殿下准了我,我不信阿爹还能自殿下手中抢人不成。”

    李恪看着秦怀道的模样,一副打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