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何等偏爱扬州,昨日还是一脸沉郁,今日扬州将至,竟也渐渐展笑了。”大船上李恪临时所设的书房之中,王玄策入内,看着李恪捧着书,嘴噙笑意,脸色比之刚自山阳县衙出来那两日缓和上许多,于是笑道。

    如今虽是大唐开国之初,那些堪称天纵之才的盛唐诗人虽还未出世,也尚没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样的绝句为扬州出声,但古扬州繁盛之名,李恪前世今生听了不知多少,扬州在前,李恪岂会无动于衷。

    李恪见王玄策入内,放下了手中的书册,推来了身后的舷窗,看着运河两岸的扬州大好风光,笑道:“先生岂不闻陈郡殷芸‘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语,扬州富庶华美,有江都之名,传闻更是不在两都之下,本王既来了,岂能满心尽想那烦心之事,置满眼风华于不顾啊。更何况,本王封在扬州,与本王而言,扬州便是算个半个故里,本王岂能不加偏爱。”

    李恪封楚王,封地便在扬州,若是李恪为王,其子孙之国不除,扬州便可算其后的半个祖籍了,故而李恪之言倒也有些道理。

    王玄策道:“臣少时游学江淮,也曾数过扬州,至今虽已过十载,但扬州旧景却仍历历在目,扬州确为当世之胜。”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起身推门走出了船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远处码头上依稀可见,来回攒动的人影,对王玄策道:“扬州自是佳绝之处,若非如此,炀帝也不会三下扬州,欲长居此处,不返长安了。”

    隋炀帝初封晋王,起自扬州,后因平陈之功而得文帝青眼,登帝位之后更是三下扬州,最后甚至也死在了扬州,他对扬州的钟爱,自不必多言。

    王玄策道:“炀帝对扬州之好确实异乎寻常,其一下扬州,为衣锦还乡,二下扬州,为巡武天下,三下扬州却已锐气全失,不过南下避祸,自欺欺人而已。”

    李恪听了王玄策的话,看着王玄策一本正经的模样,已经知道了王玄策的意思,他所言虽只提及炀帝,但他知道,王玄策之言多半也是在借故劝今,要他恪守初心,莫要沉迷于扬州繁华,忘了南下本意。

    李恪道:“先生放心,本王南下不过是暂避长安城中锋芒而已,早晚必当回京。这扬州虽是温柔乡,却也是英雄冢,李恪绝不敢沉溺其中。”

    李恪之言已然如此,王玄策为人臣的又还有什么好去担忧的,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看着李恪宛如星辰般的眼睛,笑了出来。

    王玄策转而问道:“殿下,扬州将至,可要先行命人前往扬州衙门传告,命一应州县官员赶来迎驾。”

    李恪官拜扬州大都督,东南十六州之首官,李恪行抵扬州,依例他们自当相迎,这不止是面子上的排场,更是李恪要给他们下的规矩,要他们知道,谁才是他们的上官,谁才是真正的扬州之主,此事绝不容马虎。

    可就当李恪听了王玄策的话,正想着该不该命人先行进城传告的时候,船离码头靠的更近了。他抬头仔细一看,发现了码头上原本来回攒动的人群竟不是抬着船货的脚夫,而是在久候多时的扬州上下官员。

    李恪指着码头上站着的扬州官员,对王玄策道:“倒是不必先生操心了,他们竟已到了。”

    李恪常年习武,自然耳目聪颖,远远地看见了码头上的场景。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也循着李恪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码头之上已经密密麻麻地站了许多人,而其中领头的一人便是一身紫色官服,正束手直立于码头之上。

    扬州虽是上州,但能着紫色,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却不多,除了封于扬州的王侯之外,便只有扬州刺史贺休了。

    “殿下此次乃是简行南下,贺休如何得知殿下将抵扬州的,竟已早早在此等候了。”王玄策看着已在码头等着的贺休,眉头微皱地问道。

    李恪抬头看着视线中尚显地有些模糊的贺休,眼中也闪过一丝疑虑之色。

    李恪虽是简行南下,但知道他南下消息的人却不少,魏王府长史张元素,楚州刺史方安等人对他的行踪都颇为了解。

    李恪身为扬州大都督,扬州首官,更在刺史之上,若是说贺休一路专程命人查探他的消息,李恪倒也不会生怒,毕竟得知上峰将至,贺休谨慎些,免于失礼也是应该的,可李恪担忧却不是这个,他担忧的而是自己南下的消息是否是魏王府那边传于贺休的。

    武德九年,李泰与李恪一同封王,彼时李恪为蜀王,而李泰为越王。

    在李恪自草原南下回京之前,李泰也做了四载的扬州大都督,虽也未之官,但毕竟有下属臣僚在此,在扬州自然还残有几分势力,李恪哪知这贺休是不是李泰的人。

    这若是贺休也是李泰的人,以他对扬州上下人脉的熟稔,李恪在短时间内想有大作为,恐非易事。

    李恪对王玄策问道:“你可知贺休其人?”

    李恪尚未传告,贺休便出现在了此处,李恪的顾虑王玄策自然知晓。

    而王玄策既知李恪南下,身为李恪文武臂膀,王玄策也早有准备,扬州乃至整个淮南道上下官属他都已摸地清清楚楚。

    王玄策对李恪回道:“贺休此人出自广平贺氏,已武陟县县丞入仕,武德中擢海陵县令,后右迁扬州刺史,他为扬州刺史也不过贞观五年的事情。”

    贞观五年,李恪已为扬州大都督,而李泰早已移督洛阳,贺休能升任扬州刺史未必便是受了李泰之助。

    李恪初到扬州,也不欲过早树敌,于是对王玄策道:“贺休其人,能在短短十年内连升数级,拜扬州刺史,自有其过人之处,此人如何,是敌是友,待本王到了扬州后再做区处,眼下我们且先应付过去再说。”

 第二十四章 扬州刺史

    “臣扬州刺史贺休携扬州一州四县上下臣僚,拜见殿下。”李恪刚自大船上走下,双脚踩在码头之上,贺休便连忙上前,对李恪俯身拜道。

    李恪见贺休拜在身前,上前扶起贺休,对贺休道:“贺刺史快快请起,刺史为大唐,为父皇牧守一方劳苦功高,稳定东南着实不易。”

    贺休闻言,谦虚道:“扬州乃重镇,这扬州刺史臣不过勉力为之,生怕有半分失职,伤陛下之明。”

    李恪笑道:“扬州之治,百姓安居,商户乐业,本王已有所耳闻,贺刺史功不可没,贺刺史之言实在是太过谦了。”

    李恪初来扬州,两脚刚刚落地,何来的早有耳闻一说,他贺休在淮南兴许还算个人物,可他的名声再大,又如何传到了长安,传得进李恪这般天潢贵胄的耳中,故而贺休知道,李恪之言多半也只是场面话而已。

    李恪虽年少,但他的大名贺休却是听说过的,在李恪的面前,贺休可不敢将他视若十多岁的少年。

    贺休看了眼风轻云淡的李恪,试探着对李恪道:“臣自知才疏学浅,治理地方岂敢言安居乐业四字,以往臣代治扬州,因恐做的不好,心中时常惴惴不安,以致夜不能寐,如今殿下来了,有殿下主政扬州,臣便放心了。”

    贺休在扬州为官数载,在扬州官场颇有几分势力,李恪对他自有几分忌惮,可李恪如此,贺休又何尝不是,甚至他对李恪的忌惮,要胜过李恪对他的十倍。

    李恪乃扬州大都督,贺休却为扬州刺史,依例而言,都督掌军,而刺史治民,互不统属,本是两不相干。但这种说法也是寻常而言,而李恪却非寻常臣子。

    李恪为楚王,贺休岂敢等闲视之,以往两国战乱,朝中重臣拜边州都督,兼领刺史的并非没有,更何况是李恪这样深得皇帝偏爱的皇子。

    若是李恪当真容不得他,有意兼领扬州刺史,一纸书信进京,他这个扬州刺史能否保住确实还是两说,故而贺休之言,也有试探李恪的意思,他想试一试李恪有否揽权之心,能否容得下他。

    李恪南下,如猛龙过江,整个东南,心中忐忑不定的绝不止贺休一人,李恪听着贺休的话,看似谦逊,实则暗藏试探之心,心中已经有了揣度。

    李恪对贺休道:“贺刺史严重了,本王虽曾在京中任右骁卫大将军,但却从未在州县任官,更不熟地方政务,贺刺史起自州部,对地方要务自是熟稔非常,本王初到扬州,还有诸多不明需请教之处,届时还望贺刺史不吝赐教。”

    李恪的话入耳,贺休原本还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去。

    李恪既有此言,至少眼下说明他还没有动他的意思,之所以望他不吝赐教,无非就是要他分得清眼下扬州的局势,莫要与他为难罢了。

    楚王李恪为扬州大都督,持节南下,本就稳稳压过了贺休一头,李恪虽是初来乍到,不熟地方,但与李恪争锋,贺休却是万万没有想过的。

    贺休祖籍河北,非是扬州人,于扬州世家豪强而言,他也是外人,无甚底蕴,唯一占着的不过就是扬州各处衙门上下的人脉罢了,人脉这种东西虽也有用,但有些时候却虚地很,他怎敢明面上跟李恪过不去。

    贺休拱手道:“殿下客气了,殿下但有吩咐,只消一句话,臣即刻便往临江宫听命。”

    这天下不识进退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贺休倒是闻音知雅他听出了李恪的意思,他的回答也叫李恪颇为满意。

    李恪虽有总揽扬州大权的心思,但李恪毕竟年少,底蕴尚显不足,他麾下之臣,除了一个岑文本外,再无旁人有足够的资历胜任扬州刺史一职。

    与其费尽心机将贺休撤掉,再换上一个他同样不熟的人来,还不如留下贺休,至少就眼下而言,贺休其人倒还算是懂事。

    李恪笑道:“既如此,以后扬州诸事,便还有劳贺刺史多多费心了。”

    贺休闻言,忙笑着回道:“殿下言重了,臣既为唐臣,自当尽臣事,此乃臣之本分。”

    李恪道:“贺刺史之言甚是,若是我扬州诸官皆有贺刺史之心,本王就省心了。”

    李恪说着,轻轻拍了拍贺休的手臂,这话他不止是说于贺休,更是说于扬州各州县的官员。

    ——————————————

    李恪人刚出现在码头,大都督已至扬州的消息便迅速传了开来,一时间整个扬州城都似乎变了一个模样。

    “今日出现在码头上的楚王,可正是那日你在楚州酒馆中见到的少年?”江都县乃扬州治所,江都城亦为主城所在,江都城东的一处大宅之中,楚州盐行掌事陈淹正站在正堂之中,盯着匆忙进门的盐行杂役,问道。

    这杂役不是旁人,正是当初跟着李越,在酒馆中与李恪为难的下属,今日他随主子陈淹赶来扬州,便是为了分断此事。

    杂役回道:“方才小人看得仔细,码头上的楚王殿下便是那日酒馆中的少年。”

    “确不会错?”杂役之言方落,坐在杜淹一旁,大厅上首那个四旬上下,面容威肃的中年男子问道。

    杂役回道:“小人离码头虽远,但仍旧看得清,不止是那位公子,就连那日陪在他身旁的几人也都在码头之上。”

    杂役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自也不会再多疑了,只是确定之后,他们的脸色反倒越发地难看了。

    中年男子对杜淹道:“如此说来,那日你们在楚州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