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余里?

    李恪闻言,先是微微一愣,接着才想了起来。

    李恪记忆中的洪泽湖,烟波浩渺,方圆千里,但那都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

    如今的淮河,尚无黄河夺道之说,故而在淮河中下段,也还尚无那个自北宋后才成,蓄水万方的洪泽湖,现在的洪泽湖只是一个小泊而已。

    袁承范见李恪似乎有些愣住了,哪里知道他的心思,只当他未能全然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接着解释道:“淮水起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淮河之长,计两千余里,而就在这两千余里的淮水之中,水位最涨的便是转水最急楚州盱眙段了。”

    楚州盱眙。

    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从这一摞高高的奏本中找出了楚州刺史方安的奏本。

    “楚王殿下钧鉴,臣楚州刺史方安叩拜:连日江淮暴雨,淮水、运河暴涨,均有决堤之险。两水均乃天下要流,如若决堤,所祸者绝非楚州一地,恐将延及江淮,东南半壁,或化作一片泽国”

    方安奏本所写的内容不多,比起其他州郡的少了许多,但李恪看着这倒奏本中的内容,虽还在夏日,但李恪的后背竟嗖地一阵凉意。

    诚如方安所言,楚州地处险要,淮水与运河在此交汇,若是两河决堤泛滥,到时受灾的绝不止是楚州一地,甚至不止是淮南这个大唐粮仓,到时整个大唐都会为之动荡。

    关中虽号称沃野,然地狭人众,京师每岁产粮已渐不能自给,否则前隋炀帝,太上皇李渊,皇帝李世民也不会每岁巡视洛阳,带着一众官员禁军就食东都了。

    淮南每岁运抵关中的粮食多达近百万石,若是淮河水患,今岁没有这百万石粮食,甚至会致关中动荡。

    李恪看完楚州刺史方安的奏本,将奏本递到了袁承范的手中,袁承范接过李恪递来的奏本,看了看,对李恪道:“殿下,方刺史之言属实,绝无夸大,此事万不可小觑。”

    淮河如若泛滥,这其后意味着什么李恪比袁承范更清楚,他自然不敢有半分大意和怠慢。然治水之时若是尽数交由方安等地方州县官员,李恪又不甚放心。

    李恪想着此事,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袁承范道:“诚如袁从事和方刺史所言,楚州水情关系重大,怠慢不得,本王欲亲往一趟楚州,亲自督导治水之事,袁从事以为如何?”

    李恪若是亲往淮南,自有他的好处,一来李恪乃当朝亲王,持节提督淮南的黜陟大使,所到之处如帝亲临,李恪若往楚州,定当鼓舞人心;二来,李恪身份尊贵,若是亲往,必定震慑宵小,既可为袁承范撑腰,使其令得行,又可敦促地方官员,不使懈怠。

    袁承范闻言,当即拜道:“殿下忧国忧民,若能亲往楚州,当为天下百姓之幸。”

 第五十章 随行

    待袁承范离去后,李恪便命王玄策前往筹备,欲往楚州一行,亲自都督治水之事,而他自己,则命人调来了淮水和运河的水文水册,对照着袁承范的奏本,仔细研读。

    李恪即将前往楚州主持水政,自然不可对江淮水文一窍不通,故而李恪看得也颇为仔细,袁承范走时还刚是午后,李恪看着看着,不自觉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姑娘留步,殿下正在书房内理事,依例任何人不得擅入。”李恪埋头看了半日的书,正觉着身上酸乏,却听见耳中传来了王府卫率的声音。

    王府卫率的话音刚落,李恪又听到了萧月仙的声音。

    “仙娘见殿下在书房待了一日,担心殿下乏了,特地煮了茶汤,为殿下解乏,还望将军通传一声。”萧月仙和声和气地对门口守着的王府卫率道。

    李恪听着萧月仙的话,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这才发现,原来天色竟已渐渐有些暗了,口中也有些干燥,于是李恪对门外守着的萧月仙道:“可是仙娘在门外?进来吧。”

    李恪发了话,门外的卫率自然不再阻挠,便放了萧月仙进了书房。

    “妾拜见殿下。”萧月仙端着茶汤进了书房,对李恪行了个宫礼,屈膝拜道。

    李恪笑了笑,对萧月仙道:“仙娘快起身。”

    “谢殿下。”萧月仙站起了身子,对李恪谢道。

    萧月仙起身后,端着手中的木盘,走到了李恪的书案前,缓缓下身,跪坐在李恪的身侧,一边倒了杯茶,送到了李恪的手边,一边对李恪道:“殿下辛苦一日,歇息片刻吧。”

    李恪闻言,也放下的手中的书册,低头看了眼手边的茶碗,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恪饮茶的习惯与常人不同,不喜那些混加了葱姜盐的煮法,而是只饮清茶,萧月仙是个有心人,李恪只提过一次,她记住了李恪的喜好。

    李恪端起茶碗,一口饮下了半杯,顿觉身子通泰了许多,长长地舒了口气。

    萧月仙看着李恪的模样,对李恪问道::“殿下伏案许久,向来身上酸乏,可要妾身为殿下揉揉肩?捶捶背?”

    萧月仙不说倒也还好,可她一说了,李恪顿觉得身上酸乏地厉害,于是点了点头对萧月仙道:“如此也好,便辛苦仙娘了。”

    “殿下言重了。”萧月仙盈盈一笑,走到了李恪的身后,轻轻地把手放在了李恪的肩上,缓缓地按压了起来。

    萧月仙虽然看似柔弱,但不知是否每日练琴的缘故,她手上的气力却不小,摁着李恪结实的肩膀上竟也是游刃有余,不显吃力。

    “殿下,妾身手上的力度可还行?可要妾身再重些?”萧月仙一边为李恪摁着肩膀,一边柔声地靠在李恪的耳边道。

    李恪感受着肩膀上传来的力道,轻重适度,于是对萧月仙道:“这般力度便很好,不必重了。”

    “诺。”萧月仙轻声应了下来。

    “嗯”

    也不知是因为李恪实在是太过疲累了,还是萧月仙的手法老道,李恪的肩膀被萧月仙摁着,舒服地宛在云端,静不自觉轻呼出了声来,就连双目都缓缓阖上了。

    萧月仙跪坐在李恪的身后,看着李恪在她面前似是已然放松了警惕,萧月仙甚至可以看到李恪脖颈上的青筋,而且萧月仙的手指就放在李恪的肩上,离地很近,若是她的指甲再锐利些,甚至可以刺破李恪脖颈上的经脉,将李恪刺杀于当场。

    不过萧月仙显然不会这么做,因为他的注意力被书房中的另外一样东西吸引了,那便是李世民赐予李恪的节钺。

    持节一说起自汉初,起初的节仗只是以八尺长的竹竿为身,其上缀以赤色旄羽,简单地很。不过如今历经千载,朝廷所赐的节钺早已不是起初的那般模样了。

    李世民所赐李恪的节钺乃是一柄通身以黄铜铸造,黄金坠其刃、柄的金斧。这道节钺就摆在李恪书案一旁的矮柜之上,与萧月仙相距也不过五步之远,望之便觉华贵非常。

    这道节钺长尚不足三尺,又是铜质,自不可用于战阵,但就是这样一道节钺,背后象征着的权力却大地吓人。

    凡节钺所赐,无一不是地方大员,皇帝心腹。大唐开国至今,凡大将出征,持节的不少,但真正赐节的却只有寥寥数人,最近的一次赐节还是李世民奉命西征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时候。

    所谓节钺所赐,江山之重,大抵如是。

    萧月仙看着案上放着的节钺,心中念头一动,对李恪问道:“妾身摁着殿下可还算舒服?”

    李恪点了点头,回道:“恩,本王从来只知仙娘琴艺了得,没想到竟还有这般本事。”

    萧月仙回道:“妾虽是琴姬,但身为欢场中人,在烟雨楼中干的也是伺候的活儿,故而这些道道妾自然学过一些。”

    “原来如此。”李恪点了点头,笑道。

    萧月仙看着李恪似乎对自己的揉捏颇为受用,于是接着道:“妾听宫中人讲,殿下明日便将往楚州督水,想必也是每日劳累的,不如殿下便带着妾同往,妾每日也能为殿下解乏,可好?”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倒是没想到她竟欲同往,于是转过身去,对萧月仙道:“本王此去楚州,乃是因水情紧急,非是为游山玩水,身旁若是带着美姬,恐怕不妥吧。”

    萧月仙忙道:“殿下容禀,妾此去楚州也非是为了玩乐,而是因妾的娘舅家便是在楚州盱眙,妾少时便在盱眙长成,此番盱眙遭水,娘舅家中又总无报安的家书送来,妾担心地很,欲望一探,还望殿下恩准。”

    仙娘的娘舅?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心中浮起了一丝疑色。

    李恪身为亲王,身边自然不能出现可疑之人,故而在萧月仙入宫之初,李恪便曾命王玄策私下核察萧月仙的身世,可王玄策暗查数日,除了知晓她祖籍岳州外,竟再得不到丝毫其他的线索,仿佛萧月仙这个人便是一年多前凭空出现在了烟雨楼一般,此外再无半点踪迹可循。

    李恪乃扬州大都督,淮南首官,他尚且如此,旁人便更难查出了。

    哪怕是乐籍女子,也不该是如此,萧月仙这样的结果绝对算得上是反常。

    如今李恪听得仙娘的娘舅竟在楚州,倒是有些惊讶。

    李恪对身边这个颇为神秘的女子越发地好奇了,于是应下道:“既是如此,那你便随本王同往吧。”

 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

    李世民所赐李恪的节钺被李恪安置在书房之中,而李恪的书房便在内殿,紧邻着李恪的卧房,来往巡视的王府卫率片刻不断,正是整个临江宫,乃至扬州城防备最为森严的地方。李恪将节钺置于此处,萧月仙想取,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且此时李恪尚在宫中,纵是萧月仙有通天本事,偷来了节钺,带出了临江宫,可若是李恪得知节钺失窃,只需昭告淮南,只是一句话的功夫,萧月仙偷来的节钺便失去的效力。

    节钺之所以为节钺,可代天巡狩,权倾一方,不是因为节钺本身,而是因为它能够代表着皇帝,代表着朝廷,而节钺若要起到这般效力,除了节钺外,同样离不开持节之人。

    可以说,这道节钺在李恪的手中,他便是真正的东南王,掌地方兵马调动,握生杀大权,可这节钺若是在旁人的手中,便与废铜烂铁无异,只会平白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萧月仙要借用节钺成事,便务必要让李恪与节钺同时消失,而后她以李恪心腹之名,受李恪所托,持节钺代行其职方可。

    若是李恪身在临江宫宫中,要得节钺,要使李恪平白消失,自是绝无半分可能,所以萧月仙唯一的机会便是李恪持节前往楚州都督水政之时,唯有此时李恪身边的防卫才会稍有松懈,找到良机,故而萧月仙也想方设法着要随李恪一同前往。

    次日早后,大雨虽然稍歇,但屋外仍旧天色昏暗,没有半分放晴的意思。

    李恪看着屋外的天色,想来今日一场大雨必是避不掉的,可水情紧急,李恪也顾不得这些,趁着时间还早,便命人整备上路了。

    果然,正如李恪原本所担心的那般,李恪一路北行不过两个时辰,还未全然出了扬州境,突然“轰隆”一声雷响,原本就有些昏暗的天色一下子乌云盖顶,变作漆黑一片。

    原本本该临近正午的时候,此时除了天际边的一缕亮光,头顶竟已变得宛如将要入夜了一般。

    “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