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傍晚的,清冷的暮色中淡金色的霞光自天边洒落,平铺在太极宫地面之上,仿佛给原本就绚丽非常的宫城披上了一层华贵的轻纱,叫人望之,心中竟不禁为之着迷。

    李恪自承天门入宫,过太极殿,两仪殿,经甘露门,便径直到了甘露殿。

    “奴婢拜见殿下。”

    李恪虽近一载不在长安,但他这张脸,宫中的內侍们自然都还是记得清楚的,李恪刚到甘露殿外,门外站着的內侍便对李恪拜道。

    李恪道:“劳烦内监向父皇通禀一声,李恪求见。”

    內侍笑道:“殿下不是外人,何必如此拘礼,陛下早有吩咐,殿下到了只管进去便是,陛下和贵妃娘娘可是久候殿下多时了。”

    李恪问道:“母妃也在殿中?”

    內侍应道:“陛下知殿下今日入宫,午后便将贵妃,梁王,还有高阳公主传了过来。”

    李恪笑着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有劳内监领路。”

    说完,李恪便整了整衣袍,跟着內侍迈步进了甘露殿,直往内殿而去。

    李恪到了内殿,抬眼望去,果然杨妃、李愔,还有高阳正在殿中,而李世民正坐在锦塌之上逗弄着小高阳。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拜见母妃。”李恪走进内殿,对李世民和杨妃俯身拜道。

    听得李恪的声音,李世民抬眼望去,念子心切的李世民见得李恪站在自己的身前,脸上露出了难掩的笑意,放下了怀中的高阳,看着李恪,激动地笑道:“虎头回来了,一载未见,我儿又长高了,再过几载只怕就该赶上为父了。”

    李恪笑道:“父皇玩笑了,儿臣方才志学之年,要想及上父皇,只怕还早着呢。”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道:“你呀,就是行事太过方正,一板一眼地习惯了,此处都是一家人,又无外人,叫我父皇作甚,叫阿爹。”

    李恪闻言,笑了笑,回道:“是,阿爹。”

    一旁的杨妃也是爱子心切,看着李恪站在眼前也是喜不自胜,对李世民道:“虎头这是在外待久了,规矩习惯了,一时间没改得过来,待他在京中再待上几日,自然就行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如意说的也是,虎头在外治军,镇抚一方,想必是威严惯了的,一时间未能适应过来也是有的。”

    杨妃道:“陛下不是早就命尚食局备好了晚膳吗?虎头连日赶路想必也是饿了,何不就坐下来用着晚膳细谈。”

    李世民道:“如此也好,咱们一家人便边吃边聊。”

    李世民说着,便命一旁的常涂传了晚膳。

    李世民虽为皇帝,坐拥四海,但一向简素惯了,晚膳也颇为简单,主食是赤豆粥,配上五六叠小菜,满满地摆上了一桌,几人便都围桌而坐。

    李世民坐于主位,杨妃坐于次位,李恪坐在李世民的下手边,而李愔则坐在杨妃的下手边,可等着安排高阳公主李芳龄的时候,高阳却闹了起来。

    “阿娘,我在坐在阿兄膝上。”高阳站在李恪的腿边,对杨妃道。

    以往高阳用膳,若李世民在时,她便贴着李世民,若李世民不在,她便贴着杨妃,不过今日李恪回京了,高阳也谁都不管,闹着要坐在李恪的膝上。

    杨妃皱眉道:“你堂堂公主,这般玩闹,成何体统。”

    高阳倒是聪明地紧,他听了杨妃的话,回道:“方才阿爹都说了,今日在殿中都是一家人,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随意些便是,我要坐在阿兄的膝上自无不可。”

    高阳说完,还看向了李世民的方向。

    所谓君无戏言,哪怕是在私下也是如此,李世民既然说了,当然就不会否认,更何况李世民也被高阳的这股机灵劲逗了笑了出来。

    杨妃听着高阳一本正经地回话,不禁也笑了出来,对高阳道:“你在坐你阿兄的膝上倒也可以,你阿兄赶了几日的路,正是乏累之时,你坐在他的膝上,要你阿兄如何歇息。”

    高阳虽然任性,但也知心疼李恪,李恪确是连日赶路回的长安,高阳也担心李恪困乏,累着了,于是顿了顿,抬头看了看李恪。

    高阳这幅模样着实可人地很,高阳最亲李恪,而李恪对这个小妹也更是宠爱,自是无有不应,笑了笑,便抱着高阳坐在了自己的膝上。

    李恪对高阳道:“无妨,阿兄乃习武之人,不过赶了几日路而已,还累不着阿兄。”

    “还是阿兄最疼高阳。”高阳说着,甜甜地笑了出来,脸颊上露出了两个漂亮的酒窝。

    杨妃看着高阳得意洋洋地坐在李恪的膝上,对李恪笑道:“虎头,你也不必太宠着高阳,什么事都应着他,若她总是如此,待你娶了妻,她又该如何,总不能带着她回王府吧。”

    李恪年才十五,在李恪自己看来都还算是个少年,娶妻之事更是未曾想过,如今杨妃突然这么一提,倒是叫李恪一下子愣住了。

    十五岁,在后世人眼中看来确实还是个少年,但在时人眼中,再过些日子,也该到了娶妻的年岁了,杨妃当面提出了此事,也不奇怪。

    这时李恪还未说话,倒是坐在李恪膝上的高阳先开了口,高阳道:“且不说阿兄还未到娶妻的时候,就算将来阿兄娶了妻,阿兄最疼地人也还是我,我自是要常去阿兄府上的。”

    高阳尚且年幼,而李恪又是高阳的长兄,小妹贪玩黏着兄长也是常有的,李世民和杨妃听着高阳的话,只当高阳是小儿心性,倒也未曾多想,由了他说去。

    不过李恪自己听了杨妃的话,却道:“儿的婚事倒还不急,皇兄尚未册妃,儿为弟,又急甚。”

    李恪自己倒是不急着成婚,但这催婚的本事,可是爹娘自古便传了下来的,李世民虽年才三十有五,有子十余人,但还无孙辈,自也盼着李恪这些个年长些的皇子早日成婚,开枝散叶。

    李世民闻言,忙摆了摆手,对李恪道:“太子虽为兄,但这婚娶之事倒也不不必尽依长幼之序。前些日子青雀还专程上书于为父,他是相中了将作大匠阎立德之女阎婉,欲册为魏王妃,为父与皇后都同意了,年后便当成婚,你是青雀兄长,更该急着些了。”

    李恪听了李世民的话,微微一惊,他万万没想到李泰竟然自请欲娶阎家女郎。lt;/tentgt;

    庶子夺唐 lt;/pgt;

 第五章 上屋抽梯

    李世民提及李泰的婚事本不过是随口一提,但这话听在了李恪的耳中,却有了其他的味道。

    李泰爵魏王,封河南,拜洛州大都督,论官位更在河南牧之上,是为真正的东都洛阳首官,他虽不之官,但却有魏王府长史张元素代掌权柄,洛阳便也就成了李泰的根基。

    李泰自有聪颖善学,在宗室子弟中颇有才名,就连一向很是严苛的弘馆大学士、国子司业孔颖达对李泰都很是推崇。

    也正以上种种,李泰与一向重事,轻武略的山东世家走的极近,七宗五姓中的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这两家关东门阀之冠都与他相交甚好。

    李恪原以为李泰或将册关东世家女为魏王妃,以拉拢关东世家,可将作大匠阎立德所出的天水阎氏却非关东世家,而是如假包换陇右门阀,两者并非一家。

    李恪就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心中便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李承乾失势,李泰已然权欲大涨,他现在已经不只是要结交关东世家,更加与关西联姻,拉拢陇右门阀,问鼎储君之位了。

    李泰实在聪明地紧,他若是贸然联姻陇西李氏这样的关陇巨阀,亦或是南安赵氏这样的将门豪族,恐怕关东世家那边反应过激,而阎氏却恰恰是最能叫关东接受的关西世家,原因无他,正是因为掌舵阎氏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将作大匠阎立德、刑部侍郎阎立本,二人俱为臣,又是举世少有的书画大家,一手丹青在天下士中极具声望,名冠当时,李泰娶了阎立德之女阎婉,自是一举两得。

    李世民不过随口一提,还不知就在这短短的片刻之间,李恪的心中已经想了这般许多。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模样,只当李恪也是在思及册妃之事,于是道:“虎头心中可有中意的姑娘,若是有了,大可说出来,阿爹也为你做主,亲自下旨册婚。”

    李恪听得李世民的话,脸色有些羞红地笑了笑,挠头道:“儿臣尚且年少,每日又忙于地方军政要务,倒还未及思虑这些事情。”

    李世民摆了摆手,一脸正经道:“这可不成,地方军务虽然紧要,但你册妃之事也不得不重,还是该仔细着些。你若没有合意之人,为父便要着了皇后和贵妃为你物色京中各家适龄女郎了。”

    李世民说着,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又对身后的常涂吩咐道:“今日赐于朝中百官的口脂面药当还有多,你速去取些来于楚王。”

    “诺。”常涂应了一声,便连忙下去,过了片刻之后,便抱着几只镶着银边的小巧瓷瓶走了过来。

    李世民指着常涂怀中抱着的几只瓷瓶,对李恪道:“你少时便在塞北,回京又执掌右骁卫,久在行伍,为父知道你一向不喜这些脂药之物,但今日这些都是自邦国进贡之上品。非但膏凝雪莹,含液腾芳,更是功可去疾,永绝于疠疵;泽能饰容,顿光于蒲柳。来日赠于入了眼的女子也是好的,为父命人送至你府上,你便收着吧。”

    李恪看着常涂拿着的这些精致的瓷瓶,听着李世民的话,李恪一下子竟都有些错愕了,李恪从未想到,李世民看似威严的外表之下,竟也有这样的一面。

    李恪只得谢道:“多谢阿爹。”

    晚宴之后,出了甘露殿,夜色已然昏暗。

    李恪和杨妃并肩走在甘露殿外的宫道之上,方才在心头沉淀许久的问题终于问了出来。

    李恪对杨妃问道:“阿娘方才何以在宫中提及儿册妃之事?”

    杨妃何等聪敏,行事又极为谨慎,在李世民的跟前,她所说的每一句话必定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李恪册妃,这般大的事情,她绝不会是在李世民面前无意提及。

    杨妃道:“自打太子失德,陛下招你进京之后,皇宫内外便渐起风声,就连陛下昨日夜同我提及一事,于你也颇为不利。”

    李恪问道:“何事?”

    杨妃道:“宫中有人言你治淮河有功,得东南百信爱戴,劝陛下早日为你册妃,娶妻生子,为楚王府开枝散叶,封于扬州,楚王府一脉永镇淮南。”

    封于扬州,永镇淮南!

    李恪自杨妃口中听到这八个字,心中一震,觉到自己的后背在不经意间已被冷汗打湿了。

    李承乾失德,朝中声望大跌,随后李世民便召李恪提前返京,今日朝中的事情只怕是叫有些人难安了,竟想出了这样的法子来对付李恪。

    淮南富庶,扬州自古更是膏腴之地,若是寻常皇子得此恩典,得扬州为封地,世代永镇淮南,自是莫大的喜事,可偏偏对于李恪而言,却并非如此。

    李恪志在皇位,与整个大唐江山想比,区区一个扬州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所为永镇淮南也不过是权益之计,若是李恪只为亲王,待将来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自有一百种法子将李恪重新废了去。

    李恪乃李世民爱子,得其宠爱,若是明面上对付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