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妃本也正在想着如何跟李世民开口,才不显唐突,但长孙无忌的出现,他的一席话倒是解了杨妃和李恪的难处。

    当李恪应诏到了甘露殿,在来的路上自内侍口中得知此事时,心中虽不觉得讶异,但也觉得有几分好笑。

    若非李恪夺嫡,横空出世,二十余年后,晋王李治登基,长孙无忌和武媚娘将会是彼此最大的对头,双方乃生死之敌,处境较之眼下李恪和长孙无忌还要不堪,甚至到了最后,连纵横朝堂数十载的长孙无忌都死在了武媚娘的手中。

    可如今,因李恪的缘故,长孙无忌竟在帮着武媚娘,巴不得把这个二十年后的对头推到现在的对头李恪身边,作茧自缚,李恪想想着实也有趣地很。

    长孙无忌之所以希望李恪迎娶武媚娘,其中的缘故李恪自然清楚。

    与甲冠南族的兰陵萧氏相比,武家无论是家声、底蕴还是权势都显得单薄地多,全然不可相提并论。长孙无忌与李恪不和,他自然希望与楚王府联姻的是武家,而非萧家。

    长孙无忌的盘算纵然打的漂亮,但他如何知道,武媚娘绝非寻常女子。没有了兰陵萧氏,这天底下还有许多世家门阀,萧家落没,片刻间便可有人取而代之。而女主为皇的则天女帝千百年来却只此一人,无可替代。

    武媚娘之于李恪,绝非兰陵萧氏可以比拟,现在长孙无忌还不知他今日之举是给以后的自己掘了一座怎样的坟墓。

    “儿李恪拜见阿爹。”李恪进了甘露殿长孙无忌已然离去,李恪见得殿中除了李世民和杨妃外并无旁人,于是上前拜道。

    李世民笑道:“虎头来了,快些起身近前。”

    “谢阿爹。”李恪应了一声,起身走到了李世民的身旁。

    李恪站在李世民的跟前,李世民看着眼前已经高及他眉间的李恪,轻轻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笑道:“难怪此前同你提及册妃之事你闭口不言,原来竟是早有中意女子了。”

    李恪笑了笑道:“原来此事阿爹已经知晓了。”

    李世民道:“你不说于为父,难不成为父便不知了吗?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你早些说来便是。”

    李恪顺着李世民的话,解释道:“叫阿爹笑话了,儿本也无意隐瞒阿爹,只是对此事儿也还是头一遭,不知该如何着手而已。自儿在江陵见了媚娘后,便就暗自动了心思,回了京思虑再三,这才央求着阿娘与儿臣同往武府,若是阿娘悄的对了,再说于阿爹做主。”

    “哈哈哈。”

    李恪的模样正是小儿该有的作态,李恪看着李恪的模样,高声笑了出来,对李恪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何笑话的,你也是行伍中人,男女之事上怎的也这般忸怩,你昆明池畔猎虎的胆量哪去了。”

    李恪挠了挠头道:“父皇说的哪里话,这婚娶之事如何比得行伍,非是胆量大些便能成的。”

    李世民笑道:“怎的不是,男女之事本就该是如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想当出你皇祖母初长成,名动天下,北周襄阳长公主为女择良婿,太上皇便是靠着一手射术,两箭连中画屏雀眼,技压满堂,这才娶回了你皇祖母。你自幼习武,箭术当不在太上皇之下,怎的如此忸怩。”

    李恪当即应道:“祖父英武,儿的能耐岂敢同祖父相较。”

    李世民看着李恪又是一本正经的模样,对李恪笑道:“不过说来也是,我儿年少,自幼又在北地,男女之情上恐所及不多,不过此事倒也无碍,我儿生在皇室,凡事自有为父和贵妃为你打点,你便不必操心了。”

    李恪闻言,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问道:“如此说来阿爹可是应了。”

    李世民道:“那是自然,武士彟也是立朝功勋,朝中重臣,武家小娘与你正是门当户对,为父有何不应。”

    李恪与武媚娘的婚事,李世民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一来武媚娘乃开国功臣之后,与李恪本就是门当户对,二来武媚娘之父武士彟乃太上皇李渊心腹,颇得李渊信重,李恪娶了武士彟之女,也可视为李恪对太上皇旧臣的恩宠,缓和他和李渊之间的关系,李世民自然乐见其成。

    ————————————————

    漠北,薛延陀,浚稽山。

    “此番南下诺真水,是你之意,眼下父汗来信降责,又该如何!”薛延陀大帐之中,薛延陀主帅大度设手中拿着自郁督军山牙廷送来的书信,丢在了地上,对身前俯身在地的中年男子怒道。

    中年男子跪拜在大度设的跟前,并未起身,手中捡起身前地上的书信,打开看了看,片刻后对大度设道:“可汗自得了漠北,每日便只顾在牙廷作乐,雄心壮志已不比以往,特勤乃草原雄鹰,自不当如可汗这般。”

    大度设乃薛延陀可汗夷男之子,被夷男封为薛延陀特勤(位比大都督),率军五万驻守于浚稽山一代,防备大唐。

    此次大度设南下诺真水便是受这中年男子所蛊惑,只是李世民伤叱的诏书还未到,倒是夷男可汗的信先到了。

    大度设脸上满是不耐烦的神色,对跪拜在中年男子道:“我不关心父汗的雄心壮志如何,我只想要如愿以偿地坐上汗位,此番我听你之言南下诺真水,非但未叫父汗赞许,反倒等到了父汗责骂,此事你如何解释。”

    中年男子道:“特勤大可放心,可汗之所责骂特勤,都是为唐人所蒙蔽,信了唐人两国永和的谎言,只要交可汗看到了唐人的真面目,可汗必定信重特勤今日之举,特勤的汗位便指日可待了。”

    听了中年男子的话,大度设的怒火似乎稍稍减去了些,大度设指着跪在身前的中年男子,冷声道:“最好如你所言,否则我便将你绑了送于唐人,要你死无葬生之地。”

    中年男子忙道:“若非特勤仁慈,在下早就跟着颉利一同被绑去了长安,在下这条命都是特勤所救,对特勤自然忠心耿耿。”

    “如此便好。”大度设轻哼了一声道。lt;/tentgt;

    庶子夺唐 lt;/pgt;

 第二十四章 贪狼会火铃

    李恪乃李世民爱子,李恪娶妻,李世民亲自下诏赐婚,一应规格与魏王李泰同等,耗费俱出宗正寺、太常寺,若有不足则由皇帝内府拨资。

    皇帝亲下圣旨,李恪又是朝中重臣,宗正寺、太常寺奉了旨后不敢怠慢,当即便依亲王婚娶六礼行册妃之事。

    纳采、问名之礼倒也顺利,只是到了纳吉之时,杨妃的想法却与两寺相左了。

    所谓纳吉,便是收婚嫁两人庚帖,生辰八字,于神前请问吉凶,择良期。依宗正、太常两寺的意思,纳吉之事自当遵循前例,交由太史局,由太史局太史令并司吏议定佳期,而后择日成婚,但杨妃却另有考虑,杨妃坚持的为纳吉定期之人正是长安玄都观栖云道长。

    当初李恪在玄武门遇刺,险些丢了性命,宫中太医署也俱无良策,那时便是杨妃先往玄都观立愿,李恪而后转醒的。

    玄都观栖云道长能否通玄,救得李恪性命,这暂且不说,但只因此一事,杨妃便对栖云道长甚是推崇,务必要亲自带着李恪往玄都观纳吉问期。

    长安城南,玄都观。

    李恪上次来此,还是武德九年入秋,随杨妃还愿而来,那一日李恪还在观中偶遇了岑本和袁天罡弈棋,与岑本结下师徒之缘。

    李恪再来此处已是时隔八载,八载间虽不至物是人非,但世事早已变幻多端。

    当初的青涩孩童长成了丰神俊秀的少年郎君,将欲娶妻,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跟在杨妃身后的汉中郡王,如今朝中三足鼎立,李恪已是其中之一,终成一方气候。

    世事皆变,不变的只有观前的那一对石狮,还有依旧神秘莫测的栖云道长。

    杨妃不是初次来此,对于观中布置自然熟悉,命随身的卫率留在了外观,带着李恪和随李恪近身护卫的席君买便进了观中。

    “此处乃玄都观内院要地,旁人非请莫进,还请居士止步。”李恪并着杨妃正往观内行走,到了观主栖云道长所在的内院门口,正欲进门,却被守门的小道士拦住了去路。

    杨妃信道,每岁都会来玄都观中学道,为李恪、李愔还有高阳祈福,出手也很是大方,观中辈分高些的道长大多识得杨妃的模样,自不会阻拦,不过这小道士看着不过十来岁上下,想来也是新拜入观中不久,未曾见过杨妃。

    杨妃对小道士道:“还请小道长代为通传,栖云道长故交弘农李杨氏携子拜会,还望拨暇一见。”

    杨妃轻车简从来此,自是不欲张扬,但小道士听了杨妃的话,却摇了摇头道:“观主正在观内坐道,闲杂人等不得擅进,还望居士莫怪。”

    小道士的话说着还是中规中矩,但语气却硬气地很,全然不讲半分情面,甚至有几分傲慢。

    这小道士会在此候门,在观中自然辈分不高,不过他却能如此讲话,其中的缘故李恪自是清楚的。

    李唐一朝重道,以道教为大唐国教,追道教始祖老子为祖,敬封老子为“玄元皇帝”,故而道士在国中颇有地位。再加之玄都观主栖云道长道法深厚,最得世人推崇,就算是朝中大员见了栖云道长也需礼敬,这小道士为栖云道长候门,难免就傲慢了几分。

    不过说到底,道教在唐能有这般气象也多是皇室给的,李恪身为大唐皇子,又岂能容他怠慢了去,李恪不开口,但身旁的席君买已经坐不住了。

    这小道士话音刚落,席君买便道:“栖云道长好大的架子,贵妃和楚王亲自来观拜会,竟也被拒之门外,莫不是我家殿下也见不得他吗?”

    小道士听了席君买的话,脸上一愣,顿时呆住了,李恪名声在外,他岂会不知,只是他如何能想得到,眼前的这个少年竟是楚王殿下。

    玄都观背靠朝堂,对朝中大臣尽数可以傲慢些,但唯一不可开罪的便是大唐皇室,小道士闻言,连忙道:“小道不知贵人当面,贵妃和殿下稍待,小道这就前往通禀。”

    小道士说完,便连忙小跑进了内院。

    “玄都观主栖云道长谓为大唐国师,极得父皇和太上皇推崇,本当是世外高人,不曾想他的坐下弟子也是这般模样。”李恪看着小道士前倨后恭的模样,对杨妃笑道。

    杨妃闻言,转身轻瞪了李恪一眼,对李恪道:“道长确却乃高人,你小小年纪不知道法精妙亦不可乱言,免得天尊降罪。”

    李恪被杨妃训斥了一顿,低了低头,悻悻道:“阿娘说的是,儿臣知错。”

    玄都观内院,一处掩映在竹林深处的小楼中,李恪还不知,此时有两双眼睛正悄悄地看着他们。

    “师父既知楚王来此,又为何不出观相迎,反倒故意怠慢。”小楼之中,栖云道长的嫡传弟子袁天罡正同栖云道长站在一处,看着远处的李恪,对栖云道长问道。

    栖云道长眉头轻蹙,看着内院门外不远处的李恪,对袁天罡道:“你擅相面,可能看得出这位楚王殿下的命格?”

    袁天罡道:“八年前弟子便曾为楚王殿下卜一卦,那时便觉出这位楚王殿下绝非池中之物,或应了太微易主之变。”

    栖云道长点了点头道:“这位楚王殿下面相极贵,又在太子之上,确为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