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只是洛州的船行,李恪自然不看在眼中,招惹了便也就招惹了,还犯不到李恪的身上,但若此事之后有李泰的影子,那李恪便需得多几分谨慎了,行事也需仔细一些。

    不过王玄策笑了笑,却道:“殿下以为以魏王的性子,会参与此事吗?”

    李恪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便笑了出来。

    王玄策所言虽然直白了些,但也颇有道理,李恪从武,而李泰从,李泰虽挂了洛州大都督和左武候大将军之职,却不之官,反倒热衷于每日窝在府中,与那些士著书立志,而也是正因如此,李泰也颇得主的山东世家青睐。

    李泰与李恪全然不同,李恪海乃百川,凡可用者、当用者,尽数纳入囊中,而李泰以自诩,又扬言要做那一代宗,所用者多是大儒,亦或是世家名门子弟,又岂会和地方上的那些三教九流之辈厮混。

    王玄策接着道:“府中人探出消息,此事当与洛阳小平津渡口的孟家船行有关。”

    “孟家船行?这孟家船行是什么底细?”李恪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眉头微皱着问道。

    王玄策道:“孟家船行也算是洛阳地方势力,洛阳有孟家、邓家两大船行,这两家分掌洛阳最大的两处渡口:小平津渡口和孟津渡口,孟家船行在小平津,主通济渠,转运河南,邓家船行在孟津,主永济渠,转运河北,各有划分。”

    李恪闻言,道:“如此说来这孟家船行在洛阳还颇有几分势力了。”

    王玄策回道:“不错,孟家做水上转运买卖已是做了第二代人了,在洛阳地方颇有势力,就算是水署衙门的人见了,也需让着三分。此番扬州的买卖被漕行尽断,孟家船行损失最重,这才有了此事。”

    李恪手指节在船舱的船璧之上轻叩了几声,问道:“偌大的东都,总不能就这两家船行吧。”

    王玄策道:“洛阳船行十余家,倒是不少,只是大多依附于孟家和邓家而生,难成气候。”

    李恪想了想,笑道:“这倒也无妨,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能叫他们看得到利,自然能要他们为本王所用。”

    王玄策听得李恪的话,问道:“殿下可是欲借扬州漕行对孟家船行下手?”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整合扬州船行,隔断淮南绝非本王之意,本王要的是借扬州漕行垄断整个运河的水路转运。洛阳地处要冲,本王自然要将洛阳水运纳入麾下。”

    李恪有意借运河水运,进而挟控两都,以控两都盐、粮丰缺与否,洛阳正在运河正中,李恪自然要将洛阳水运拿下。

    李恪心中正在盘算着此事,又想起了宋州的方季长,于是对王玄策问道:“先生方季长那边怎么办?可要知会一声,借他的手来对付船行?”

    王玄策想了想,摇头道:“此事倒是不必,一来扬州漕行的事情殿下不宜在明面上插手太过,二来这方季长年迈,行事恐也不妥,他只想做个糊涂官,便由他糊涂去罢。”

    李恪闻言,笑道:“如此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方季长其人本王也信不过,便罢了吧,此事还是有扬州漕行自行出面才是。”

    王玄策赞同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此事宜早不宜迟,殿下还需尽快。”

    李恪道:“不错,你安排一下,本王到了扬州后便要见漕行的三位主事。”

 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扬

    lt;tentgt;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扬州处南,比北边的长安回暖还要早地多,李恪时隔两月再回扬州,运河两岸原本霜白色的杨柳已经泛出了浅浅的绿色。

    杨柳树上,雪白、如茸毛般的柳絮迎着拂面柔人的微风在扬州的二月天漫天飘飞,时有落在水中的,竟也宛如在河面漂浮着的雪花一般晶莹剔透。

    而在今日,以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扬州江都渡口,却显得尤为地安静,就连以往来来往往的商船也没有了踪迹,本该挤得略显拥堵的水面也变得开阔非常,腾出了整片码头,因为今天温婉的扬州城正在等着他的主人乘舟南下。

    “大都督来了,大都督来了。”随着渡口的不远处,一艘官船渐渐露出了身影,原本安静地站在渡口之上等待着的人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看着不远处水上的船,纷纷道。

    新晋级扬州刺史朱琮和扬州大都督府司马马周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各自抬手礼让了一番,走上了前去。

    去岁岁中,马周以李恪被掳后稳定淮南之功,被李恪表奏为扬州大都督府司马,官居从四品,论官级,比起从三品的扬州刺史朱琮自是低了不少,但马周乃李恪心腹,他在扬州乃是代行李恪权柄,掌扬州军政,与治民的朱琮倒有几分分庭抗礼的意思,朱琮也不敢怠慢。

    片刻之后,待李恪所乘之官船靠岸,马周和朱琮一齐上前,对迎面下船的李恪拜道:“臣扬州刺史朱琮,臣马周拜见大都督。”

    马周是为李恪心腹,李恪与他自然不必十分客套,自庐州遇刺一案后,朱琮也入李恪门下,不过朱琮毕竟也是一方大员,李恪不可怠慢。

    李恪亲自上前,抬手扶起了朱琮,对朱琮笑道:“朱刺史有心了,快快请起。”

    “谢大都督。”朱琮应了一声,站起了身子,朱琮起身后,身后原本拜着的众人也纷纷起身。

    “朱刺史在扬州待得可还习惯?”朱琮站起身子,落后李恪半步而行,李恪看了眼身旁的朱琮,对朱琮问道。

    朱琮小心地回道:“臣初来时对扬州政务还多有不熟之处,不过多得宾王相助,多请教了几次,慢慢地也就熟了。”

    朱琮之言,看似是在感激马周,实则是在对李恪表忠。

    原扬州刺史贺休不买李恪的账,对李恪似亲实远,被李恪借故治水不利调离,调离朱琮来此,而马周是为李恪心腹,朱琮向马周请教,无非就是在问李恪的意思,朱琮这是在告诉李恪,他这个扬州刺史不似贺休那般,自当以李恪之令,唯命是从。

    李恪闻音知雅,笑了笑,对朱琮道:“朱刺史有心了。”

    朱琮听得李恪的话,恭敬道:“臣乃大都督门下,得大都督恩典乃有今日,大都督唤臣以官名,臣万万当不起,大都督日后但唤臣表字便是。”

    扬州乃李恪根本,李恪把朱琮自庐州调到扬州,欲用朱琮为心腹的意思不言自明,若是李恪只唤朱琮官名,难免觉着多了一层隔阂,不显亲近,故而朱琮有此一言。

    李恪也知朱琮之意,笑道:“哈哈,纬真(朱琮字)之言甚是,倒是本王见外了。”

    ————————————

    江都渡口边,李恪正跟朱琮还在寒暄,而此时的李恪还不知,就在渡口便不远处的一处的茶楼上,有一个女子正透过半开的窗子,悄悄地盯着他。

    若是李恪在此,必然也能识得此人,因为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与他恩怨纠缠了许久的萧月仙。

    萧月仙自淮河水患后,便裹挟李恪远逃江陵,不过却在洪湖之上借水匪袭船故意纵走了李恪,此番销声匿迹了半载之后竟又回了扬州。

    “这朱琮倒是好运气,李恪在庐州遇刺,反叫他稀里糊涂地得了这护驾之功,一跃而成了扬州刺史。”萧月仙看着渡口上跟在李恪身后的朱琮,轻哼了一声道。

    侍立在萧月仙身后的清儿闻言,远远地瞥了眼亦步亦趋地跟着李恪身后的朱琮,不屑道:“庐州刺史、扬州刺史,左右都是一个刺史,不想朱琮竟也是如此势力之人,为了这区区半品,竟甘为李恪走狗。”

    扬州为上州,扬州刺史官居从三品,而庐州为中州,庐州刺史则官居正四品,从三品与正四品之间相隔确实不过半品之差,乍闻之,相差不大。

    但萧月仙听了清儿的话,却摇了摇头,笑道:“清儿你有所不知,这扬州刺史和庐州刺史虽只半品之差,但却是天壤之别。

    且不说这扬州刺史地处险要,朱琮有李恪在朝中为他张目,日后但有升迁便入朝拜九卿之职,单就这四品晋至三品便非易事,非十载之力不可为之。朱琮无军功在身,以他眼下的年纪能走到这一步,可谓少有了。”

    清儿闻言,面露讶色,她不曾想到这表面上看来不过区区从三品的晋官,背后竟夹杂着这等利害关系。

    清儿道:“如此一来,贺休已走,这朱琮又为李恪所用,咱们在扬州便更是步步维艰了。”

    萧月仙闻言,看着渡口上的众人,眼光却不经意地投向了李恪身后的马周,萧月仙道:“朱琮虽有才干,但也只是如此,真正叫我不安地是李恪身后的马周,此人看似平平无奇,亦是名声不显,但去岁大水,他临危受命,竟能在李恪失踪之下稳住东南,实在了得,也不知李恪是从何得的这等干臣。”

    清儿看着萧月仙面有忧色,安慰道:“小娘也不必忧心,李唐虽有马周这样的栋梁干臣,但也不乏窃国米禄的蛀国之虫,绝非是铁板一块。”

    萧月仙自清儿口中听到“蛀国之虫”,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李恪已经到了扬州,苏州武库那边的买卖可有消息,若是再拖地久了,恐怕夜长梦多。”

    清儿道:“小娘放心,姑苏统军府那边已经来了消息,刀剑弓枪一应军械俱已妥当,左仙师已经亲自去提了。”

    萧月仙道:“如此便好,但愿此事稳当,可莫要出了叉子。”lt;/tentgt;

    庶子夺唐 lt;/pgt;

 第五十四章 姑苏府统军

    苏州,居太湖之东,临水而立,自东晋始,衣冠南迁,由是始称富庶。

    苏州之地,本作吴郡,前隋开皇九年,隋南征灭陈后,废吴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名苏州,始得其名。

    苏州乃三吴之居,东南要地,只苏州一地计设统军府两处,一曰:“姑苏府”,一曰:“乌程府”,清儿口中的姑苏府便是设衙姑苏城的姑苏统军府。

    吴县,姑苏城南十里。

    苏州多丘陵,出来姑苏城,往南行十里,便是一处连绵的矮丘,平日里便是人迹罕至的所在,如今还是初春,密林中还带着几分微寒,便更是无人来此了。

    但是今日却有些特殊,江陵逆贼左游仙和姑苏府统军段璀,这两个本该全无关联的人,竟在此会面了。

    “一载未见,仙师还是仙风道骨,神采奕奕啊。”密林中,段璀和左游仙方一见面,段璀便上前拱了拱手,对左游仙笑道。

    左游仙和段璀显然已是旧识,左游仙闻言,对段璀也寒暄道:“段将军红光满面,瑞气腾云,想来近日必是有好事将近。”

    段璀闻言,笑道:“哈哈,蒙仙师吉言,来日段某若得所成,皆拜仙师贵口。”

    左游仙笑道:“左某听闻贵兄樊国公段雄新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奉旨经略西北边事,位高权重,段将军有兄如此,将来要登高位,岂不是手到擒来?”

    左游仙口中的段雄,便是大唐左骁卫大将军、西海道行军总管段志玄,段志玄乃李世民心腹爱将,从龙功臣,爵封樊国公,颇得李世民信重,自也当得上位高权重四个字,而段璀便是段志玄的胞弟。

    段璀笑了一声,却道:“仙长既知我兄,便该清楚,我这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