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因萧美娘的缘故,和萧瑀也很是熟稔,和整个兰陵萧氏也颇为亲近,萧璟是萧瑀的嫡亲兄长,李恪恩师岑文本也曾在萧璟手下为官,故而萧璟和楚王府也走的极近。

    不过李恪和萧璟私交归私交,萧璟这样的朝中大员贸然来见李恪,终究还是有些奇怪,也会惹人非议。

    李恪问道:“萧璟怎的在此?”

    秦怀道回道:“萧璟此来是奉陛下之命传旨。”

    李恪闻言,脸上的讶色更重了,李恪不解地问道:“萧璟如此年纪,父皇怎的命他前来传旨,就不怕路上出个什么好歹吗?”

    萧璟乃梁明帝萧岿四子,生于西梁天保六年,年已近七旬,虽然腿脚还算便利,但以这个年纪远行南下传旨,实在是不妥,也与李世民照拂老臣的一贯所为有些不符。

    秦怀道回道:“这个末将倒是不知,不过萧璟传旨来此,殿下还是先去见了才好。”

    李恪点了点头道:“你带萧璟先往厅中等候,本王更衣便至。”

    “诺。”秦怀道应了一声,便去安排了。

    片刻之后,李恪换去便服,便直奔正厅而去,当李恪到正厅门外时,正看到萧璟,手中捧着茶,端坐在厅中等候。

    萧璟奉皇命传旨,乃天使之臣,李恪纵贵为亲王,也当先拜,李恪见得萧璟正在厅中,便要上前拜见。

    萧璟见得李恪进听,作势欲拜,连忙起身,放下了手中的茶碗,扶起了将欲下拜的李恪,解释道:“陛下有命,此乃家书,殿下不必见礼。”

    李恪和李世民亦君臣,亦父子,若是圣旨,李恪自当拜迎,但若是家书,自然就没有这般多的规矩了。

    李恪闻言,起身道:“既如此,本王便不多礼了。”

    “正该如此。”萧璟待得李恪起身,从襟前取出了一封信,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萧璟对李恪道:“此乃陛下着臣交于殿下的家书,殿下收下便是。”

    李恪自萧璟手中接过萧璟递来的家书,倒也不急着打开,而是先道:“萧老年迈,本王家事,还烦请萧老一趟,实在是有劳,本王愧感腑内。”

    萧璟论官职和声望,自然远不及其弟萧瑀,但在李恪眼中,萧璟的分量比起萧瑀却丝毫不低,甚至还要重上一些。

    李恪如此敬重萧璟,不止是因为他鸿胪寺卿的官职,更是因为萧璟的身份,萧璟出自萧氏齐梁房,萧氏族老,萧家家主,兰陵萧氏这个千古巨阀的掌舵之人。

    对于萧璟,莫说他也是有官在身,哪怕萧璟就算一介白身,他站在李恪眼前,在李恪心中的重量也丝毫不在宰相之下。

    “派别天潢,分支若木。”南族世家翘楚的兰陵萧氏是李恪仰仗以对付关中、山东名门,抗衡太子和魏王的基石,李恪岂敢怠慢。

    不过萧璟倒是不以为意,摆了摆手,笑道:“殿下客气了,老臣不过是顺路来此,当不得殿下之言。”

    “顺路来此?”李恪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

    萧璟本是京官,身在长安,既然不是专程来见李恪,便是因官职调动才会在此,可萧璟身为鸿胪寺卿,官居三品,位列九卿,但凡出了京,除非是在洛阳为河南牧,其他的都算是贬谪了,以萧璟的年纪和身份,李世民怎会如此?

    正当李恪颇为不解的时候,李恪看了眼萧璟,看着萧璟灰白色的须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于是问道:“萧老莫不是告老致仕了?”

    “哈哈。”

    萧璟闻言,笑了出来,对李恪道:“殿下果然聪慧,一猜便中。此番老臣向陛下请辞,陛下准老臣以特进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老臣还乡兰陵,正过扬州,故而陛下命老臣顺路带了家书给殿下。陛下的意思是要殿下早日回京,筹备六月大婚之事。”

    李恪身为皇子,外放出京,若非圣喻,万不得擅自回京,否则便是谋逆之罪,李世民托萧璟带给李恪的信与其说是一封家书,还不如说是对李恪早日回京筹备大婚的敦促,有了这封家书,李恪便可择日还京了。

    李恪惋惜道:“萧老既已还乡兰陵,想必数月之内也不会再回长安了,本王大婚萧老不能亲至,实在是可惜了。”

    萧璟笑道:“殿下大婚,老臣虽不能亲至,但已托于犬子萧鉴,殿下大婚之日,犬子自当代老夫前往。况且殿下一旦大婚,南边的事情便越发地紧要了,如今老臣既已致仕,便可多些闲暇来为殿下打点江南,岂不正好。”

    李恪和萧家交好,与萧璟交好,能叫萧璟亲自出马打点的,自然就是楚王府拉拢南族世家门阀之事了,这确也是李恪眼下极为紧要之事。

    此事若是有萧璟这个名冠南族的萧家家主出马,自然是十拿九稳。

    李恪拱了拱手道:“此事干系重大,非萧老不可为之,此事便有劳萧老上心了。”

    萧璟道:“殿下严重了,殿下于我萧家兄妹有恩,老臣不过尽绵薄之力。”

 第二章 端午

    lt;tentgt;

    彩丝巷,烟雨楼。

    五月初五,端午,时临中夏,日头也渐渐地长了起来,当李恪大觉初醒时,屋外的天色已然大亮。

    李恪躺在床上,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侧身望去,却发现枕在身旁的佳人早已不在。

    “殿下可是醒了?”李恪正想着萧月仙人在何处,便听见了耳边如翠铃般的声音,李恪顺着声音的方向抬眼望去,原来萧月仙已在镜前梳妆。

    “时间还早,仙儿怎地不再多睡会儿?”李恪着衣起身,走到了萧月仙的身后,轻轻地抚摸着萧月仙瘦削的肩膀,柔声问道。

    眼下看着虽是天色已亮,但日头却还不高,想必也就是卯时前后,时候还早,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不过萧月仙轻轻地拍了拍李恪的手背,却娇嗔道:“今日是端阳节,午前在玉带河上有一场彩舟竞渡,图的是个与民同乐,朱刺史邀殿下前往,殿下推了朱刺史之邀,懒睡到此时。便不怕别人笑话不成。”

    李恪抓住手背上萧月仙的一双玉掌,放在手中轻轻地把玩着,笑道:“本王这个扬州大都督掌军不掌政,又非亲民官,去与不去又无甚大碍,去讨这个乐子作甚,还是多陪陪仙儿来的实在些。”

    萧月仙任由李恪抓着自己的手,对李恪道:“殿下不去倒也无妨,只是殿下总在这烟雨楼,不在临江宫中,若是将旁人知道了,仙儿怕有人非议。”

    萧月仙的好意是为关切李恪,李恪自然知道,不过李恪笑了笑却道:“无妨,世人都以本王少年风流,本王风评一向如此,外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萧月仙闻言,抬头看着李恪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脸上也浮起了一阵笑意。

    她知道,端午之后,李恪便当回京了,这一去短则是两三月,长则是半载,李恪流连于此,也是想多陪着她些,李恪的心意她岂会不知。

    萧月仙看着李恪,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竟把自己的手自李恪的掌中抽了出来,对李恪道:“有一事仙儿竟险些忘了,殿下稍待。”

    萧月仙说完,便起身离开妆台,到了里间,在贴墙搁置,储放衣裳的柜子里翻找了起来,显然是在寻摸着什么东西。

    李恪看着萧月仙郑重其事的模样,也当是什么紧要之事,兴许是萧月仙要交由李恪的什么重要物什,可片刻后,当萧月仙寻找了东西,李恪一眼望去,却一下子愣住了。

    萧月仙手中拿着的哪是什么紧要之物,只是一束六寸多长的五彩丝线。

    “这是作甚?”李恪指着萧月仙手中的丝线,问道。

    萧月仙拿着五彩丝线,走到了李恪的身边,对李恪道:“这是荆楚习俗,每逢端阳,以五彩丝线系臂,名作‘辟兵’,可保殿下一岁康健,不生病瘟。”

    每逢端午,这荆楚乃至江南之地彩丝系臂的习俗李恪倒是知道,李恪以往在长安时也曾见过,可大多是小儿所系之物,若是要李恪臂系彩丝,李恪觉着着实有些怪异。

    李恪摆了摆手,忙道:“本王堂堂男儿,又非孩童,何必如此。”

    李恪虽是少年,但不知是不是因自幼习武的缘故,个子却长得极快,虽然年少,但乍一看去除了模样稍显清秀些,几与成人无异,比起萧月仙还要高上一些。

    不过萧月仙却道:“殿下年才十六,未及弱冠,岂不正是少年,若依了仙儿家乡习俗,正是系丝的年纪。更何况仙儿为殿下系于上臂,旁人又见不着,殿下怕什么。”

    萧月仙说着,也不管李恪同意与否,自己便抓过了李恪的手,将彩丝在李恪上臂环绕,打了个结,系了上去。

    萧月仙所为自是一片好意,李恪倒也没有回绝,只是伸着手臂,在那边任她施为。

    萧月仙倒也仔细,她一边为李恪系着丝线,一边口中还在振振有词地念叨着“驱邪避煞,无病无灾”等语,认真地很。

    李恪低头,看着萧月仙一丝不苟的模样,猛地心中一动,竟伸出自己的手,揽住了萧月仙盈盈一握的腰肢,将萧月仙整个人都揽到了自己的怀中。

    李恪搂着萧月仙,贴在萧月仙的耳边道:“仙儿在本王身边尚且如此,将来若是为母,想必更是淑良。”

    萧月仙为李恪系丝,本是关切,她万万没想到李恪竟会这样说话,一下子先是愣住了,紧接着,一抹羞红便浮上了她粉嫩的脸颊。

    萧月仙伏在李恪的胸前,抬着头,一双美目盯着李恪的眼睛,问道:“将来仙儿若当真有了殿下的骨肉,待殿下登基之后,殿下可会认他?”

    李恪看着萧月仙眼中期待的目光,靠在萧月仙的耳边,低语道:“那是自然,将来本王若能登基称帝,本王便当册他为梁王,封于荆州,如何?”

    萧月仙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喜色,她知道,李恪能这么说,便是将她放在了心上。

    如今的梁王封号是给了李恪阿弟李愔,而将来若是李恪登基,李愔作为李恪唯一的嫡亲胞弟,自然要另封王号,入“秦、晋、楚、齐”四尊之列,到时这梁王王号便空了出来。而且萧月仙之父萧铣便是梁王,李恪这么说,也足见对萧月仙的偏爱。

    不过萧月仙听着李恪的话,却笑道:“仙儿先行谢过殿下了,不过若是细细想来,仙儿倒是不愿生子,但愿有个女儿便足够了。”

    时值唐初,可还没有那“人言生女做门楣”一说,时人大多重男,萧月仙之言倒是与常人相异。

    李恪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萧月仙道:“自古皇室多争,皇子间便更是如此。仙儿向不喜与人相争,一生所愿唯二,一是阿爹之名昭雪,青史不污,二是殿下大志得偿,登临帝位,其他的都不甚在意,又何必生子去争那些东西,徒增烦恼。”

    萧月仙的话,看似不过随口一提,但李恪却清楚,这多半是萧月仙有意言之。

    李恪欲倚重萧月仙,以扬州为基,在数年内慢慢整合漕运、盐行、青楼、粮道,掌楚王府朝外势力,早晚必成气候,萧月仙这也是在向李恪示忠,换着法子告诉李恪自己并无野心。

    不以宠为骄,不以势为傲,李恪看着怀中柔若春水但却心思缜密的人儿,也不禁感叹一句:“好聪慧的女子。”lt;/tentgt;

    庶子夺唐 lt;/pg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