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冲所忧倒也不无道理,沙场无情,李恪和长孙无忌又向来不和,李恪堂堂并州大都督,想要设局做死一个七品的录事参军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诸子中又以他最贤,长孙无忌自然很是在意长孙冲的安危。
不过长孙无忌却笃定道:“这一点我儿倒是不必忧心,楚王何等聪敏,你是为父之子,为父又和楚王不和,正因如此,楚王反倒会竭力保住你的性命,以免朝中非议,陛下猜疑。”
长孙冲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想了想,似乎也确是这么个道理,李恪其志不小,越是如此,便越是爱惜自己的羽毛,越是在乎李世民对他的看法。长孙冲是李世民的内甥,颇得李世民疼爱,长孙冲若是在并州有个好歹,李恪跟李世民也无法交代。
长孙冲道:“阿爹所言极是,倒是儿想的差了,只是儿还有一事不解,还望阿爹解惑。”
长孙无忌道:“何事,你只管问来便是。”
长孙冲问道:“听着阿爹的口气,似乎也认定了李恪能平薛延陀,只是李恪虽挂右骁卫大将军,也曾为扬州大都督,但从未于边州统军,阿爹又为何这般笃信李恪,要儿去取这份军功?”
长孙无忌听了长孙冲的话,叹了口气道:“陛下既命李恪为并州大都督,经略河东,自有陛下的道理。而且李恪虽年少,又与为父不和,但有一点为父却也不得不认。李恪武双全,论才武略、论城府手段、论心胸眼识,李恪确为当世翘楚,胜太子和魏王多矣,你随在他左右,多学着些也是好的。”
长孙无忌和李恪不和,但长孙无忌在内宅评起李恪,却也并非尽是不堪之语,反倒颇多赞许,倒也不失盛世大唐、戎马宰相的风度。
第二十五章 长安少年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相交二十载,关系甚笃,长孙冲更是李世民的内甥,也算是自幼长在李世民身边。
长孙冲自幼聪慧晓事,又是长孙家长男,故而颇得李世民疼爱,长孙无忌举荐长孙冲北上从军,捞一份军功,李世民岂有不应之理,长孙无忌的荐书方到宫中,李世民便应了下来。
次日,清早,长安天街。
秋日露重,刚刚入秋的清晨已经有几分清冷,积了一夜的露水打在长安城天街上,湿润了铺路的古旧青石板,印出几分古朴的花纹。
“踢踏、踢踏、踢踏”
一阵阵细碎的马蹄声自北而来,踏碎了长安城早间早间的静谧,将这座历史千年关中雄城从睡梦中唤醒。
随着这阵马蹄声来的是一队身着禁军制甲的精锐士卒,在这些士卒的正中,一位身着明光铠,胯下纯白龙驹的少年正策马缓行,而在少年的身后,则有两位壮力之士分别肩扛大旗,一书“并州大都督”、一书“楚王奉旨督边”。
自不必说,正中的这位雄姿英发的少年自然就是奉旨北上镇抚河东的楚王李恪,而在李恪身后跟着的便是随军护驾的八百右骁卫豹骑。
大唐禁军多是关中儿郎,故而百姓拥军,尤其是长安百姓便更是如此,虽然时候尚早,但已有许多早起的长安百姓,百姓们见得有军士过路,非但不以为惧,反倒围在了路的两旁驻足围观。
“阿婆,这位骑着大马的谁,他身上的衣服真好看。”
李恪身着的明光铠乃李世民所赐,最是精良,早晨的阳光洒在李恪的身上,也映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在路旁,一个束着总角的孩童正指着李恪,对身旁拉着他的祖母问道。
这孩童身旁站着的祖母听了他的话,突然一拍他的手,带着些许训斥的口气道:“不得无礼,这是救过你性命的楚王殿下。”
孩童看着不远处的李恪,好奇地问道:“他救过我的性命,我怎的不知?”
祖母耐心地解释道:“确切地说来,楚王殿下不是救了你的性命,而是救了咱们全家的性命。八年前,你还是个不记事的襁褓婴儿,突厥颉利可汗南下关中,咱们老家泾州被破,全城百姓出城逃难。
那时突厥兵在关中横行,死了不知多少人,就是我们也险些丢了性命。楚王殿下不忍百姓遭难,就在眼看国破家亡的时候,自愿随颉利可汗北上,做了那质子,这才保住看长安城,也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
男童年少,显然还不知质子是什么意思,他抬头看着祖母,问道:“阿婆,质子是什么?”
祖母回道:“质子就是送到突厥的人质,楚王殿下是把自己抵给了突厥,草原天寒地冻,殿下在草原上受了四年的苦楚,险些丢了性命,这才救了我们全家,没有殿下,我们全家八年前就该饿死在野外,你说殿下是不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男童闻言,缓缓地点了点头,他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鲜衣怒马的贵族少年竟也同他有过这般的渊源。
男童看着李恪的行去方向,似乎又是出城而去,于是问道:“阿婆,这一次殿下做什么,又是去做质子吗?”
祖母笑了笑道:“自然不是,不过这一次殿下北上杀敌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殿下要把咱们大唐的敌人挡在关外,保护长安和长安百姓。”
战场杀敌自然是凶险的,男童听着祖母的话,心中竟对这个原本素未相识的楚王殿下多了几分担忧,男童问道:“那殿下会有危险吗?”
祖母点了点头回道:“那时当然,战场上刀剑无眼,谁都有危险,不过殿下身后跟着的都是他的护卫,为殿下而战,会在战场上保护殿下。”
祖母的话传入男童的耳中,这一瞬间,男童再看向李恪时,李恪身上明光铠散发出的似乎已经不再是阳光,而是一种光环,叫着年才总角的关中儿郎为之神往的光环。
关中儿郎共饮一水,吃着秦川大地种出的粮食长大,似乎也延承了父辈身上的那股子血气,虽年幼,但却也重恩重义。
男童小小的拳头紧握,看着李恪,看着李恪身后的将士,对祖母道:“阿婆,将来我也要做殿下的护卫,保护殿下,为殿下而战。”
一个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男童,一个轻飘飘,远的看不着边的话,构成长安街边一道不起眼的景儿,这样的场面看似无关紧要,难左大局,可当同样类似的场景重复地发生了一千次,一万次,甚至更多的时候,纵是滴水,也能浮舟。
街边孩童的心思李恪自然不知,现在的李恪正在思虑着河东之事。
“先生,本王命你送的消息送出去了吗?”李恪策马行于众人之前,对身后的王玄策问道。
王玄策听得李恪唤他,轻夹马腹,也上了前去,只落后一个马头和李恪并行。
王玄策回道:“殿下放心,扬州那边的消息已经送出去了,想必后日便可到宾王的手中。待宾王安置好扬州诸事,最快七月初便可北上太原。”
以往李恪任扬州大都督时,马周以扬州大都督府司马一职代李恪坐镇扬州,如今李恪转任并州大都督,北上太原,马周自然就没有了继续留在扬州的名分和必要。
马周是李恪臂膀,有治国之才,李恪初到并州也离不开马周,于是就在李恪昨日刚刚接到圣旨后,当晚便着王玄策传信,召马周北上。
李恪想了想,对王玄策道:“本王北上先处置薛延陀之事,再去一趟定襄城,前后少说也需月余,宾王北上倒也不必急于一时,如今本王虽人已不在扬州,但扬州毕竟还有本王经营两载余的底子,让宾王打点好了再动身北上不迟。”
“诺。”王玄策应了一声。
王玄策先是应下了李恪吩咐之事,而后又问道:“那萧娘子呢?殿下可要将萧娘子召来?”
李恪沉吟了片刻,道:“洛阳乃东都,居天下正中,本王本欲命仙娘先往洛阳布置,而后长安,可薛延陀起兵来地突然,倒是打乱了本王的计划,先生可有建议?”
王玄策想了想,回道:“太原乃北都,同样紧要。而且太原不比扬州,太原世家、军府、勋旧三方势力交错,关系驳杂,未免殿下初到太原人手不足,凡事又诸多掣肘,还是召萧娘子北上的好。”
太原乃大唐龙兴之地,太原一地颇多勋贵,而且军府及太原世家门阀势力极大,非扬州可比,李恪初到难免凡事掣肘,若是有萧月仙在,帮着他做些他不便出面的事情,自然便利许多。
李恪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洛阳便先暂缓,先命仙娘来太原吧。”
第二十六章 云中城
军机不可误,李恪奉旨巡边,北上之官,并未先往太原,而是直奔云州而去。
云州本名云中郡,位临长城,处大唐北境,武德年间为突厥所有,贞观四年唐灭突厥,取云中郡故地置云州,乃有此地。
云州紧邻定襄,治所云中城与定襄城也隔长城远望,相距不过百余里,此处也是大唐北拒草原之敌的最前沿,重兵屯守的重镇。
李恪连日策马北上,一路不敢多歇,自长安赶至云州,不过四日余的时间,当李恪一行到了云中城外时,正是傍晚。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自打贞观四年从漠北返京,途径云中城,李恪再故地重游,已是四载之后。李恪在云州官道上策马而行,看着天边如血残阳,落日余晖下屹立千年的古城云中,不禁轻声感叹道。
“殿下故地重游,可是心有所感?”在李恪的身旁,王玄策听得李恪口中的感叹,对李恪问道。
李恪笑道:“先生知我,自打贞观四年,本王北质还京后,在长安、在扬州温软之地蹉跎四载,虽然逍遥,却也乏趣。曾几何时,本王也只能在梦中再回北疆,马踏燕然,不曾想时至今日,本王所梦竟又成真了。”
王玄策也笑道:“殿下所志,在天下靖平,如今时隔四载再得北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李恪点了点头道:“功名但在马上取,我辈武臣,本该请缨北战,久卧长安又岂是长久之计。”
李恪说着,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竟点了身后长孙冲的名,问道:“子敬(长孙冲表字),你以为如何?”
长孙冲为并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事,掌机要文书,也算是随侍左右的近臣,方才长孙冲正是跟在李恪身后,只是他没想到李恪竟会主动点了他的名。
长孙冲闻言,先是一愣,而后才上前回道:“殿下所言极是。”
李恪看着长孙冲似乎反应慢了些,显然是方才心不在焉,或是心中另有所思,于是问道:“看子敬的样子似乎有些精神不振,可是初到北地水土不服,一时难以适应?”
长孙冲摇了摇头道:“谢殿下关心,臣的身子尚可,并无不适。”
李恪问道:“那子敬方才为何有些心神不宁,可是有什么心事?”
长孙冲如实回道:“方才殿下所吟短诗壮阔寥落,一时难寻,实乃佳作,只是似乎还有未尽之意,当还有下文,臣一时思索,竟左右应和不上,失了神,还望殿下勿怪。”
“哈哈”
李恪听了长孙冲的话,笑了出来,李恪问道:“子敬也好此道?”
长孙冲回道:“臣在府中也常自己琢磨着些,偶也有所得,不过大多粗浅,比不得殿下。便是方才殿下那短短一句,臣便应和不出,殿下胜过臣多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