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的轻重,他们自然也分得清,李恪已然生怒,赵德言也放了话,他们哪还敢在此,只得告了声罪,离去了,只留下李恪和赵德言尚在厅中议事。

 第五十八章 重礼

    “门下赵德言,拜见殿下。”赵德言身后跟着的几个胡人离去,赵德言便俯拜于地,对李恪道。

    李恪抬手将赵德言扶起,对赵德言道:“长安一别,本王同先生再见竟是已在太原了。”

    赵德言拱手贺道:“恭喜殿下,太原乃大唐龙兴之地,如今殿下入主太原,提调河东,欲成大事可谓再进一步。”

    李恪笑道:“当初父皇诏本王宫中奏对时,论及薛延陀之事,本王当日所言多有借鉴先生之处,本王的并州大都督一职中还多有先生之功。”

    今岁初,在长安时,李恪曾在长安城中与赵德言提及漠北之事,赵德言身在漠北,对漠北如今的境况自然比李恪要熟悉上许多,从那日的交谈中李恪也学得了不少,故而李恪有此一眼。

    赵德言谦虚道:“这是殿下聪慧,又能得陛下信任,门下不过略尽薄力,锦上添花罢了,岂敢居功。”

    李恪在偏厅主位中坐下,压了压手,一边示意赵德言坐下,一边对赵德言问道:“先生此来太原突然,不知所为何事?”

    赵德言也在李恪身边坐下,回道:“正如门下方才所言,门下此来正是为大度设与殿下结盟,联手共破薛延陀夷男之事。”

    李恪闻言,笑道:“大度设在诺真水战败,损兵折将,弃浚稽山而去,转而在金山科布多自立门户,这一招棋正如天马行空,难着边际,大度设是个粗人,绝无这等心机,这恐怕就是先生之策吧。”

    李恪在薛延陀也有不少耳目,薛延陀的事情李恪也清楚地很,更何况大度设叛出更是薛延陀国中大事,李恪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赵德言道:“不错,这正是门下的意思,殿下神威,诺真水一战全破大度设麾下五万精锐,那一战后,大度设麾下所剩尚不足万人,绝非殿下之敌,故而门下借夷男追责之事恫吓大度设,逼得大度设率军西出,也算是断了夷男一臂。”

    李恪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不错,夷男诸子,大度设也是好战、善战之辈,故而被大度设置于浚稽山,执掌重镇,如今大度设西窜,夷男恐怕要为此事头疼了许久了。”

    赵德言道:“殿下兵威极甚,凌霸漠北,夷男恐殿下北上,竟调汗庭半数兵力于浚稽山,并留下其侄咄摩支镇守,如今的夷男已半成惊弓之鸟,不复以往了。”

    李恪笑了笑,端起手边的茶碗轻轻地啜了一口,看着赵德言问道:“先生当初既哄骗大度设西逃,立足于金山,想必还有后手吧。”

    赵德言回道:“门下已让大度设往西联络西突厥、浮屠城并高昌诸国,以为助力,共抗薛延陀。”

    李恪想了想道:“自打贞观四年后,薛延陀日盛,东西征伐,再加之西突厥各部内耗,西域诸国又本就不和,内外交困之下,近年来西域各国多受薛延陀侵扰,如今因大度设叛出,在西域和薛延陀之间凭空多了一层屏障,恐怕西域各国正是求之不得吧。”

    赵德言道:“殿下所言正是,只要大度设联络西域诸国,西域诸国必出手相助,大度设为求自保,为争权位,必引诸胡乱入,到时金山东西一带便就热闹了,甚至不必殿下出手,夷男都会自顾不暇。”

    李恪听着赵德言的话,也明白了赵德言此来的目的,李恪道:“所以你此来是想要本王同大度设结盟,在南边给夷男施压,好以此便利大度设在金山起事?”

    赵德言道:“不错,大度设虽空有野心,但毕竟实力不济,西域诸国纵伸援手,也不过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他们这群人伙同在一处,也只是一盘散沙,仗着金山天险自保当无大碍,但若要真正威胁到郁督军山的汗庭,恐怕不易,此事必得殿下出手。”

    赵德言知道李恪和大度设早有龌龊,大度设此前也一度开罪过李恪,但赵德言同李恪说话和同大度设说话却不同。

    赵德言同李恪讲话,他不必去开导李恪什么顾全大局之类的话,因为赵德言知道,李恪对这些事情的利弊权衡精熟地很,根本不必赵德言赘言,李恪若是连这点东西都看不透,他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漠北内耗,自相残杀,这自然是李恪愿意看到的,薛延陀内争越重,死伤便越多,将来李恪北伐时所遇到的阻力便越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恪巴不得大度设和夷男两方都争地奄奄一息才好。

    李恪道:“先生所言确有道理,好,那本王便依先生之言,待明岁开春,本王便亲率三万大军北上,于诺真水围,敲山震虎。”

    赵德言闻言,笑道:“若是殿下愿意亲往,恐怕待此消息传至郁督军山,夷男便该吃喝不下了。”

    李恪道:“本王率大军北上围,自可引得薛延陀慌乱,增兵浚稽山,到了那时便是大度设自金山出兵的时机,金山那边就有劳先生费心了。”

    赵德言一口应道:“殿下见外了,殿下有命,门下必竭犬马之力。”

    李恪嘴角轻扬起了一丝笑意,道:“先生为本王北伐之事劳心颇多,来日待本王北伐功成,先生便是大功一件。”

    赵德言起身拱手道:“请殿下放心,门下必不辱使命。”

    李恪起身,走到了赵德言的身旁,拍了拍赵德言的肩膀,笑道:“先生难得来一趟太原,本王这便命人备下酒席,既是为先生洗尘,也是叫先生再尝尝这故国风味,先生去国已久,想必那些胡食也吃得腻烦了。”

    赵德言道:“门下谢过殿下美意,不过此事尚还不急,门下还有两物要献于殿下,此两物必可助殿下一臂之力。”

    赵德言说话,绝不敢敷衍李恪,他既说了这样的话,自然便有他的道理,赵德言之言入耳,李恪倒是对赵德言要献给他的东西多了几分好奇。

    李恪问道:“不知是何物,竟能叫先生如此郑重。”

    “便是这两物,还请殿下笑纳。”赵德言说着,小心翼翼地从贴身穿着的里衣从取出了一个张图和一本册子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李恪自赵德言手中接过两物,当即展开看了起来,赵德言所献上的图正是薛延陀漠北一带的地图,图中各处草场山湖绘述清楚,甚至有些地上还标注了薛延陀重兵把守的各处要塞,确比李恪手中现有了地图要明细精准上不少。

    两军作战,地图自然至关紧要,甚至可以决断一场战争的胜负,李恪原本以为这张地图已经是重礼了,可当李恪又打开了赵德言给他的那本册子后,脸上的神色竟变得复杂了起来,愤怒、惊讶、欣喜,各色神情在李恪的纷纷齐现。

 第五十九章 账簿

    现在的李恪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稚嫩的少年,这些年李恪见过了太多的东西,论城府,论喜怒不行于色的本事,更胜当初。

    可就是这样的李恪,当他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乍然看到了赵德言递给自己的册子时,脸上竟露出了如此复杂的神色,叫人难以琢磨。

    赵德言走后,大都督府,书房。

    在书房中,李恪待了已经有些功夫了,李恪看着眼前的这本册子,眉头紧锁,似在思索着什么。

    “殿下。”李恪正在书房中待着,王玄策入内,对李恪作揖拜道。

    李恪抬头,看了眼王玄策,指着身前的方塌,对王玄策道:“先生来了,坐吧。”

    “谢殿下。”

    王玄策道了声谢,而后依言在李恪的对面坐下,对李恪问道:“不知殿下传我所为何事?”

    李恪努了努嘴,看着桌案上的地图和册子对王玄策道:“先生先看看此物。”

    “好。”王玄策先应了一声,也和李恪一样,先是拿起了桌案上的地图看了起来。

    王玄策只看了一眼,便知这份地图的难得,对李恪笑道:“殿下这是何来的地图,这份地图详尽非常,可是无价之宝,能抵数万大军啊。”

    李恪道:“不错,这地图确实难得,不过你且再看看那本册子再说。”

    王玄策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地图,拿起了一旁的册子看了起来。

    王玄策手中的册子不算厚,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十余页,但页面上却密密麻麻地记上了许多蝇楷小字,每一页都是如此。

    王玄策看着手中的册子,一下子便愣住了,愣了片刻后,才又翻阅起了手中的册子,仔细地看了下去。

    “殿下,这册子所记可是属实?”王玄策指着手中的册子,对李恪问道。

    李恪回道:“这册子是本王新得的,献这本册子的人你和本王都熟识,这本册子应该不会假。”

    王玄策问道:“不知是何人将这本册子献于了殿下,这册子以往搁在突厥,恐怕寻常人接触不得吧。”

    李恪道:“这本册子是当年身为突厥帕夏的赵德言献于本王的,现下赵德言正在金山为大度设效力,今日赵德言奉大度设之命来此处拜见本王,这本册子也算是赵德言在本王这边的晋身之资了。”

    此前王玄策并不知赵德言之事,王玄策闻言,惊讶道:“赵德言竟然未死,现在金山!”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大度设诺真水兵败,担心本王和夷男追责,便是赵德言出策,劝大度设远走金山,另立门户的。”

    王玄策闻言,思虑了片刻,对李恪道:“眼下殿下坐镇河东,经略北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管是薛延陀还是大度设,败亡不过都是时间上的事情。赵德言如此机敏,又擅保身之道,不可能看不清大势,若是如此说来,这册子多半是真的了。”

    李恪问道:“先生以为这本册子如何?”

    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后背不禁泛起了一丝冷意,对李恪道:“这本册子乃是北地许多世家门阀的催命符,这册子所载若是传了出去,恐怕整个河朔都该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了。”

    李恪一拍桌案,怒道:“不错,当初本王在北地为质时,这些世家门阀子弟为保家宅安宁,竟在背地里勾结颉利,与我大唐北敌交好,暗地里送上了这般多的财货资敌,若非本王看了这些东西,怎敢相信。”

    听得李恪的话,原来赵德言给李恪的册子中所书竟是当年突厥鼎盛,威凌天下时,河朔一代各家世家门阀和地方豪强私下赠予突厥颉利可汗的财货。

    自打隋末乱世,中原战乱,群雄逐鹿,只顾内耗的中原和草原部落的强弱便出现了极大的逆转,中原弱而草原强,突厥兵力之盛冠绝天下,甚至就连刚刚自太原起兵的李渊都要向突厥称臣求和,以谋求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

    不过李唐向突厥称臣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突厥故强,但自打李唐崛起关中,渐得天下后,便也就不再向突厥屈膝,入了武德年后甚至两国常年攻伐,互有胜负。

    可大唐虽然不再向突厥称臣,但在贞观四年,大唐北伐之前,突厥兵力依旧是强于大唐,尤其武德九年末,突厥大军甚至一度兵临渭水,险些破了国都长安。

    大唐河朔一带的世家,尤其是突厥南下必经的河东,许多世家门阀为求自保,仍旧私下与突厥交好,未免将来突厥大军南下,祸及家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