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中侍候着的宫婢见状,连忙走到门前,将门再一次掩上,使冷风吹不进殿中。

    大殿中的几人,李世民和李恪行伍出身,又精熟武艺,底子结实,一时间倒也还好,不觉着有多冷,尤其是李恪,正是少年气盛之时,火气最旺,又是自北地还京。

    李恪扛得住,可其他三位皇子便难顶住了,李承乾近年来沉于酒色,早就被掏空了身子,身子虚浮地很,还有李泰,虽然宽胖,但也体虚,比起李承乾也好不了多少,至于李治,不过是个六岁孩童,便更难抵风寒了。

    李恪和李承乾左右跪在李世民两侧,而李治和李泰又分别跪在了李恪和李承乾身旁,李恪侧过身子,看了眼身旁的李治,只见李恪稚嫩的脸蛋已经被冻地煞白,嘴唇发干,裹着大氅正缩在一边。

    李恪见状,连忙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在了身旁李治的身上,对李治道:“稚奴快些披好,可不要冻坏了身子。”

    李恪虽然年才十六,但李恪的个子却不矮,甚至比起寻常的成年人还要高上一些,故而李恪的衣裳也比李治的宽大上许多。李恪的大氅披在了李治的身上,正好将李治整个人都结结实实地裹住,顿时暖和了许多。

    李治年幼,但也懂事,他看着李恪将自己的大氅给了他,李恪的衣裳便就单薄了许多,只剩下一些厚衣裳了,这如何能抵得了风寒。

    李治忙道:“阿兄将衣裳给了稚奴,阿兄怎么办?”

    李恪笑了笑,怜爱地摸了摸李治的头顶,对李治道:“无妨,阿兄少年时久在漠北,漠北比这里可冷多了,阿兄已经习惯了,不觉着冷的。”

    李恪说着,打直了自己的身子,一副真的不畏寒的模样。

    李治不曾去过漠北,甚至都没怎么出过长安,他虽然也自先生、自长辈口中听过漠北天寒之说,但却不曾亲历,如今听了李恪的话顿时也来了兴趣。

    李治问道:“阿兄,漠北很冷吗?是不是雪也落地比长安大?”

    李恪回道:“漠北天寒地冻,到了八月初便会天降大雪,甚至有时大雪能近月不停,有些地方雪下的厚的,积雪可比稚奴都高,比起长安可要冷太多了。”

    “大雪下地竟能比稚奴都高?”李治见过长安的大雪,最多及膝罢了,他从未见过及人高的大雪,不禁讶然问了出来。

    李恪见状,回道:“那是自然,我大唐长安乃天下富庶之地,而北地雪大,风大,不可与长安相较。”

    “竟然如此!”李治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对李恪道。

    眼前的一幕落入了一旁李世民的眼中,李世民的眼中不禁流露出了满满的暖意,脸上也挂起了笑容。

    李世民最重亲情,虽大逆不道,逼父夺权,但他却最是怜爱诸子;虽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但他却最盼着诸子手足和睦,相扶相助,眼前的这一幕,正是李世民最希望、最喜欢看到的。

    李世民看着李治脸上的讶色,对李治道:“稚奴不曾去过大漠,自然不知,大漠地冻天寒,你兄长所言分毫不差,为父早年在雁门统军时也是亲眼见过的。”

    李治闻言,道:“来日稚奴若有机会,倒也想去大漠看看。”

    李世民一口应道:“这有何难,你阿兄正奉为父之命在河东督军,备战薛延陀,待来日你阿兄北伐大捷,入主郁督军山之日,便让你阿兄带你去大漠看看,也长些见识。”

    李恪听得李世民所言,也道:“阿爹说的是,待将来稚奴再长大些,我便带着稚奴去漠北看看,也叫稚奴看看父皇拓土灭国的旷世武功,要稚奴知道这大漠实实在在的万里疆土可不是史官手中的寥寥几笔而已。”

    李世民听得李恪所言,也是心头一震,拍了拍李恪的肩膀道:“虎头所言极是,我李家男儿,岂能局促于长安,正该往北地走走,磨砺心性。”

    李世民所言不过是家常闲谈,并无他意,更非褒贬,但这话落在了李承乾和李泰的耳中,他们又看着李世民拍着李恪的肩膀,同李恪亲近,他们的心里便更不是个滋味了。

    李世民诸子,去过漠北的只李恪一人。有马上统军之能,能为李世民南征北战的也只李恪一人,他们没有这样的本事,就连他们想要脱了身上的大氅给李治,他们也自问没有这样的身子骨,他们的身子是吃不消这样的气候的。

    不过他们还不知,眼下之事还算不得什么,之后的事情会叫他们越发难安。

    李世民正说着话,手搭在李恪的肩上,自然也觉出了李恪身上衣裳的单薄,李恪身子骨再结实,若是这样冻了一夜,也未必无碍。

    李世民见状,对身旁侍候着的宫婢吩咐道:“来啊,把朕备换的大氅拿来,给楚王披上。”

    李世民的大氅乃是御用,李恪怎敢接下,李恪忙道:“阿爹的大氅乃帝王之物,儿臣不敢用。”

    李世民摆了摆手手道:“无妨,这雪貂大氅不过是西域石国上贡的贡品罢了,衣服款样并无什么逾制之处,你只管穿着便是。入夜天冷,可不能冻坏了朕的镇北大将军。”

    “如此便谢过阿爹了。”李世民爱才,此前倒也有将身上衣服赐予臣下以示恩宠的先例,若是衣裳并无逾越之处倒也无碍,李恪应了一声,也就接下的宫婢递过来的雪貂大氅。

 第六十九章 行殡

    太上皇李渊驾崩的第三日,行殡之日。

    帝王驾崩,先行“复”、“沐”之礼,而后小殓、大殓,大殓之后便是“殡”。

    所谓“殡”,其实也是殓礼最后的收尾,便是将上皇李渊的遗体正式地停入梓宫棺椁。

    上皇梓宫被置于戢武殿殿西,以熬熟的八筐黍稷并各色腊鱼、腊肉分别置于梓宫四周。而后以绣黼铺置于梓宫最里,绣黼之上再设三重帐幕,再外以柏木垒成攒宫模样,最后则用白泥图于四壁,投入各色珠玉之类,太上皇的梓宫便就布置妥当了。

    梓宫布置完后,便是设太常旗,布灵柩铭旌。

    李渊死后百官商议,初定了“太武皇帝”的谥号,便有楷书大家虞世南亲自执笔,在一张长两丈九尺的绛布上书上“太武皇帝之柩”六字。

    行殡之后,李渊便是正是入了棺,众人也纷纷奉旨聚于大安宫中,再行叩拜、哀悼。

    上皇入殡是正礼,更是大事,巳时,近午,大安宫戢武殿内外已经满满当当地站满了人,大唐宗室,京中各部堂官,并地方奉旨进京的都督、刺史俱在其中,一人不落。

    入殡之日来的有数百人之多,戢武殿作为大安宫正殿,固然宽敞,但也待不下去这般多的人,能在殿中站着的除了宗室亲王便是朝中三省、六部、九寺首官并几位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其他的都在殿外集聚。

    今日已经是为李渊守殡的第三日,依殡礼之例,守殡之人除开每日饮清水外,粒米不得入腹,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守殡几人都是饿了几天的,腹中清寡地厉害,面有菜色,精神不振,尤其是李泰和李承乾两人,大有轻轻一推便能倒下的意思,这几日他们可是吃够了苦头。

    几人中精神最好便是李恪了,李恪在守殡之时怀中揣着武媚娘塞给他的桂花糖,每日腹饥难耐之时便会偷偷地吃上一块,虽然还有不足,但也是远胜于无,至少李恪的体力还是跟的上的。

    李恪的状态比旁人都好些,这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旁人见了也不会觉着讶异,盖因李恪少年习武,打熬了数载的身子自然更是结实,再加之李恪年少,熬得住也是应该的。

    李恪在百官中一向有骁勇之名,众人见得李恪虽然面色苍白,但精神尚可倒也不觉着讶异,可当他们看见李恪身上披着的大氅时,才叫他们诧异万分。

    雪貂大氅极为难得,整个大唐上下统共也没有几件,不过李恪毕竟贵为亲王,这雪貂大氅再难得,以李恪的身份身上穿上一件也不足为奇,可怪就怪在李恪身上的大氅与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的都不同,反倒与李世民身上的一模一样,显然是李世民赐予李恪的御用之物。

    李恪乃皇子,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给李恪赐衣也在情理之中,可偏偏李恪和李世民身上的两件雪貂大氅是去岁大朝,西域石国给唐皇李世民献上的贡品,这大氅只贡了两件,李世民甚至连太子李承乾都未赐,可却偏偏赐给了李恪,这说明了什么?

    那晚殿中并无旁人,那晚的事情朝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他们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眼前的一幕,这一幕足够叫他们惊讶了。

    天下都知楚王李恪得皇帝宠爱,异乎寻常,但谁都不知道李世民对李恪的宠爱竟已到了这一步。

    众人看着眼前的一幕,又联想起了近年来太子失德,风评愈差,甚至市井坊间隐有废储的传闻,再有如今李恪破嫡庶之规,入戢武殿为太上皇守殡一事,旁人的猜测和心思便多了起来。今日这一幕,似乎又佐证了市井间的传闻。

    难不成这大唐东宫的储位真的要挪一挪人了?

    李渊驾崩,一场葬礼,李恪反倒成了最大的赢家,不仅当着天下万民的面前,第一次破了嫡庶之列,在朝中的威望也不经意间拔高了许多。

    “皇兄好手段,今日之后,只怕朝野内外三皇兄的威望愈高了。”殡礼之后,李恪正靠在大殿脚边的回廊上歇息,耳边突然传来了声音。

    李恪听得身后的声音,回头望去,入眼的竟是魏王李泰,李恪的身后只有李泰一人,方才的话自然也就是出自他口了。

    李恪回过头去,看了眼李泰,故作不知地问道:“青雀这是何意?”

    李泰双眼盯着李恪,反问道:“此处并无旁人,你我所求又都是一样,皇兄何必同我装模作样的,难道不觉着累吗?”

    李恪和李泰相争储君之位,早已是彼此间不言而知的默契,李泰说的是什么,李恪自然清楚。

    李恪道:“我倒也不是在同青雀装模作样,只是青雀此言突然,倒叫为兄有些措手不及了。”

    李泰道:“皇兄城府,远在小弟之上,这世上还有能叫皇兄措手不及之事吗?”

    李恪道:“那是自然,青雀今日突然同为兄这般说话,便叫为兄措手不及。”

    李泰闻言,笑道:“皇兄对我抱敌意实在是太重了些,其实你我才该是最亲近的才是。”

    李泰的亲近,李恪可不敢接着,李恪道:“青雀以往可没少给为兄下绊子吧,青雀当面,为兄怎敢大意。”

    李泰解释道:“那是以往,如今我也想通了,你我看中的都是东宫的那张椅子,可现在那张椅子却还是太子的,你我在此争个什么劲儿,你我何不联手将太子拉下来,到时你我再各看本事,看谁能坐的上去那东宫之位,如何?”

    今日李泰主动同李恪接近,要和李恪联手对付李承乾,这着实有些突然,不过李泰之意,李恪只是稍稍想了想便也就明白了过来。

    如今嫡庶之别已开,李恪势头正猛,李泰自然也看在眼中,若是李泰再由着李恪这样下去,再过几载,他的嫡子身份真的就未必能够稳压李恪一头了,李泰自然盼着李承乾早些退去太子之位,好叫他还不至于优势尽丧,太过被动。

    李恪猜到了李泰的意思,于是道:“知我者,青雀也。长兄据太子之位,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