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征伐象雄乃是绝密,包括松赞干布自己在内,整个吐蕃知道的不会超过十人,李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安,他凭什么能够知道?
松赞干布顿了片刻后,才又问道:“你以为会是谁?”
塞汝贡敦想了想,回道:“会不会是苏毗氏的人?或者是琼波邦色?当初赞普迁都逻些他们就颇多微辞,如今未尝没有勾结唐廷,和赞普作对的可能。娘氏也曾和赞普不和,如今虽然臣服,也未尝没有复叛的可能。”
松赞干布闻言,思虑了片刻,对塞汝贡敦道:“此事你且先保密,不要叫旁人知晓,不管是苏毗、琼波邦色还是娘氏余部都在国中颇有势力,轻易不可动,否则必出乱子。”
塞汝贡敦忙应道:“赞普放心,臣知晓此事的轻重。”
如果真如禄东赞所言,吐蕃高官出了大唐的细作,那其身后多半也是盘枝错节,一时半会儿恐怕定不清楚,松赞干布少年为王,历练至今,早已练出了极深的城府,纵然最后是要大举清洗王廷,但也不是现在的事情,至少要在和大唐的关系稳定之后才行。
松赞干布和塞汝贡敦正在说着此事,就在此时,松赞干布遣人传见的东君公主朗日林芝终于到了。
“朗日林芝拜见坚普兄长。”朗日林芝一进屋内,便对松赞干布拜道。
松赞干布笑道:“咱们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来了。”
松赞干布说完,先将朗日林芝扶起,而后摆了摆手,示意塞汝贡敦退下。
待塞汝贡敦退下后,朗日林芝看着塞汝贡敦离去的身影,不解地对松赞干布问道:“塞汝贡敦不是为坚普迎娶大唐公主去了吗?为何会出现在逻些?”
松赞干布叹了口气,回道:“唐皇不愿嫁公主于我吐蕃,已经把禄东赞回绝了。”
朗日林芝惊讶地问道:“什么?这是为何?”
在朗日林芝的眼中,松赞干布少而有为,乃是天下少有的英主,又是吐蕃之王,如此诚恳地求娶大唐公主本该不是难事,为何却被唐廷再次拒绝了呢。
松赞干布回道:“唐皇为人所挑拨,对我敌意颇大,故而回绝了我。”
朗日林芝担忧道:“那该如何是好?坚普和唐和亲,本就是为了借迎娶公主之事缓和、稳固和唐廷的关系,得到唐廷的支持,以便日后一统高原,可如今唐皇不嫁公主,坚普原本的计划和准备岂不是都付诸东流了吗?”
松赞干布道:“不错,这正是我寻你来此的缘故。”
朗日林芝听了松赞干布的话,越发地不解了,两国之事,她又能帮的上什么忙?
朗日林芝问道:“坚普之事还有林芝能帮得上的地方吗?”
松赞干布道:“禄东赞命人送来了书信,唐廷虽不嫁公主,但却没有否决和亲之路,禄东赞的意思是既然咱们吐蕃娶不来大唐公主,便把我们吐蕃的公主嫁出去,也同样能与唐廷拉近关系,得到唐廷名义上的支持。”
朗日林芝听着松赞干布的话,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松赞干布无女,吐蕃的公主只她一人,松赞干布说的外嫁公主就只能是她了。
松赞干布的话叫朗日林芝毫无半分准备,惊讶、忐忑,一瞬间朗日林芝先是愣住了许久,而后才对松赞干布问道:“坚普是要我嫁给唐皇吗?”
松赞干布摇了摇头道:“不是唐皇,而是大唐太子李恪。”
朗日林芝问道:“可是传闻中那个出质突厥,平定薛延陀的李恪?”
松赞干布道:“不错,正是他,李恪年纪只比你稍大,也算是个人物,也不至辱没了我们高原的格桑花。当然了,我也不愿强求你,这一切也都只看你的意思,你若愿嫁便嫁,不愿嫁便罢了。”
朗日林芝低着头思虑了许久,然后才又抬头,一双明月般明亮的双眸看着松赞干布,坚定道:“坚普为了吐蕃已经付出了这般多,为了我们吐蕃的强盛又何惜一个我,只要能帮到坚普,林芝愿意嫁入大唐。”
第十三章 盛会
贞观十四年,正月十五,春宴。
长安城,太极宫北,玄武门外,李世民诏朝中大员与各国来使在于大宴,此地熙熙攘攘地聚集百人,再加上来回忙碌的宫中侍婢,玄武门下聚了千余人之多。
各国来使有的是各国、各族的朝中使臣,有的是干脆就是国中君王亲自前来朝贺了,这些人穿着颜色。款养各异的衣着,叫人目不暇接,望之眼花缭乱,非盛世王朝不可有。
今日大宴的主角自然就是唐皇李世民,而其次的便是在大唐北境各国、各族中同样声明威赫的太子李恪了。
众人来地早,李世民还未至,太子李恪和太子妃武媚娘就坐在自己的席位上,不时地便有各国使节前来拜见。
薛延陀、东西突厥、回纥、契丹凡事大唐北境的各族,站得出台面的,想在漠北立足的,都到李恪面前绕了个圈,见个礼,免得李恪见怪。
来跟李恪前拜见的使臣虽多,但李恪的注意力却并不在他们的身上,不过应付了事罢了,李恪的眼睛时不时地还是瞟向了下面吐蕃使节禄东赞的方向。
武媚娘挨着李恪最近,观察也细致,她看着李恪时不时地看向禄东赞,小声地对李恪问道:“太子可是在看吐蕃禄东赞?”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
武媚娘玩笑道:“太子拉拢禄东赞不成,难不成还着了魔了?”
李恪摇了摇头道:“禄东赞是吐蕃人,对松赞干布忠心耿耿,本宫本也没想着能将他纳入门下。只是他近来实在是安分地厉害,本宫多少觉得有些怪异。”
各国使节中,吐蕃禄东赞是李恪重点盯着的,李恪曾命礼部侍郎长孙冲遣人在鸿胪寺每日盯着禄东赞的行踪,一有异常即刻来报,但这些天来禄东赞却老实地很,他甚至很少出门拜访大唐官员,每日常去的除了东市、西市这样热闹的地方,其他的便多是在鸿胪寺待着。
禄东赞能成大事,便不会是轻言放弃的性子,李世民虽然当面婉言回绝了禄东赞的和亲之请,但依禄东赞的性子不该就此作罢才是,实在是叫李恪颇为费解。
武媚娘问道:“和亲之事不成,吐蕃娶不成了咱们大唐公主,这是好事,太子为何还对吐蕃如此上心?”
李恪道:“若是媚娘觉着吐蕃的兴盛与否,与我大唐是否和亲直接相关的话那便想错了。”
武媚娘又问道:“三郎这是何意?”
李恪郑重地回道:“十年前,吐蕃王室突遭变故,前赞普遇刺,松赞干布十三岁登基为王,短短十载内再兴吐蕃,一统高原,他靠的可不尽是别国的恩泽。吐蕃靠的既是独居高原的地势,更是英主临国,贤臣应命,我大唐如果与他和亲,不过锦上添花,多给他十载时间全定高原而已。”
对于松赞干布和吐蕃,李恪从始至终都不敢有半分轻视,甚至在李恪的眼中,吐蕃对于大唐的威胁更在当年颉利执掌的突厥之下。
若论兵力,自然是昔年的突厥远胜吐蕃,但颉利狂妄自大,而松赞干布谦逊恭谨;突厥由盛而衰,人心涣散,而吐蕃由衰而盛,上下一心,更为难得的是吐蕃独据地利,想要灭之殊为不易。
武媚娘看着李恪一脸郑重的模样,竟一下子“噗嗤”笑了出来。
李恪见状,不解地问道:“本宫同你说的可都是正事,媚娘在笑些什么?”
武媚娘对李恪问道:“太子口口声声都说松赞干布年少英才,可天下年少而有才略者可有能出太子左右的?在媚娘看来纵然松赞干布再了得,不过一地之雄,又如何比肩太子。”
李恪把松赞干布视作心腹大患,说得松赞干布如高原英主一般,但在武媚娘的眼中,松赞干布所为不过顺应大势而已,加之松赞干布自己颇有才略和诸臣辅弼,便有了今日的局面。但武媚娘觉得李恪却不同,李恪以庶子立嫡,翻朝中大势,可谓逆势而为,才更是难得。
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在与旁人的相较之中,这天下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爱妻对自己的认可来的要更为重要和欣慰的。
李恪握着武媚娘的手掌,用只有他们两才能听到的声音柔声道:“媚娘说的是,我大唐天朝,区区吐蕃何足为患,十五载之内,本宫便当为大唐,为璄儿的未来,扫去这个西南大患。”
李恪为太子,将来李世民的皇位自然是要传于他的,而李璄又是李恪的嫡长子,将来若是李恪继位,李璄便是顺理成章的太子,李恪说为李璄扫去吐蕃这个西南大患,自然也说得通。
就在李恪和武媚娘正说着话的时候,李世民终于也到了,但今日李世民的到场却在满朝武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因为这一次李世民并非一人到此,在李世民的身边,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人,此人正是李恪生母,贵妃杨氏。
自打长孙皇后过世后,大唐后位空悬已有三载,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青梅竹马,对于长孙皇后有着独特的情感,旁人绝难代之,所以也一直没有另立新后。
但国中无后,终究是有些不妥,朝中也有臣子向李世民提及此事,举议另立皇后,以安后宫,以安天下。
后宫妃嫔,除皇后外以四妃为首,贵妃杨氏、淑妃韦氏、贤妃燕氏、还有德妃阴氏,而四妃之中又以贵妃为首。
若是另立皇后,李恪生母贵妃杨氏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皇后人选,一来杨氏本就是位仅此于皇后的贵妃,一直都帮着长孙皇后协理后宫,而且在长孙皇后仙逝之后也都是杨氏在打理后宫;二来杨氏长子李恪乃当朝太子,立杨妃为后名正言顺,绝无半分不妥。
只是朝中虽一直有人向李世民提及此事,但李世民却不曾回应另立皇后之事,也叫旁人猜不出他的心思,只是今日当着天下邦国的面,如此正式的场合却又和杨氏一同出席,又不知是为何故了。
第十四章 求亲
李世民带着杨氏来此,不知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计划,但着实是叫满朝上下讶异了,也猜不透李世民此举的意思。
不过被李世民此举搞的有些迷糊的人中却不包括李恪和武媚娘,旁人虽然猜不透李世民的心思,但李恪和武媚娘却能猜出个大概了。
李世民吸取北周、前隋亡国之教训,早欲对关陇门阀下手,如今天下既定,漠北、西域臣服,也到了李世民腾出手来,对付关陇门阀的时候。
李恪背后扶持着的是江南世家,和关陇门阀利益不一,而且李恪身为东宫,又是李世民爱子,李世民对李恪足够信任,李恪又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可以说李恪正是对付关陇门阀的最好人选。
李世民调李恪旧部苏定方为凉州都督,这是准备要对关陇门阀警示甚至是动手了,这个时候,在这个关口,在如此郑重的场合,李世民带着李恪生母杨氏来此,给了她皇后才有的殊遇,李世民此举就是要给李恪站台,壮大声势。
李世民重视杨妃,把皇后才有的恩遇给了杨氏,自然也是李恪愿意看到的,李恪和武媚娘见状,对视了一眼,便当先起身拜道:“儿臣李恪、媚娘拜见父皇、拜见母妃。”
由太子李恪领头,宴中众人也纷纷起身,齐声拜道:“臣等外臣拜见陛下天可汗,拜见贵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