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媚娘接着问道:“那那位随婚使呢?虽说钦陵年幼,才十一,但和太子侧妃居于一处还是不妥,还是要另行安置的。”
听着武媚娘的话,李恪的嘴角挑起了一丝笑意,对于钦陵这个本该在十余载后这个名震西北的吐蕃杀神,李恪既然要了他来,自然就有安置他的法子了。
李恪道:“钦陵还是少年,便不必另行安排地方了,他天资极佳,不可浪费了,给他在弘馆里安排个屋子便好。他毕竟是吐蕃使臣,也不能太怠慢了些,便让他以后每日留在弘馆中习助教吧,论语、孟子等,凡仁义之书都是要叫他熟读的,如此将来我同禄东赞也有个交代。”
武媚娘不解地问道:“三郎既知大唐和吐蕃早晚必有一战,又说钦陵天资极佳,为何不放纵钦陵在长安声色犬马,叫他乐不思蜀呢,反倒要留他在弘馆读书,将来若是回国三郎就不担心养虎为患吗?”
李恪笑了笑道:“吐蕃不是大唐,他没有这般深厚的底蕴,就眼下而言,就算给吐蕃十个、一百个孔颖达,也比不过给一个李靖。留着钦陵在弘馆读书便是,将来他若能修成鸿儒才是最好。”
“如此也好,我回宫后便安排此事。”武媚娘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第十八章 聘礼
大唐和吐蕃和亲,原本按照禄东赞此前的想法,是要留在长安等候东君公主朗日林芝来此,主持吐蕃这边的上下大事,待一切妥当后再行回吐蕃赴命的,但眼下的情况似乎不允许禄东赞再这么做了。
李恪在大宴之上的表现实在是叫禄东赞讶异,也吓到他了,李恪对于吐蕃的了解不止于国务,甚至对禄东赞的家况也颇为熟悉,否则他不会点名要了钦陵来长安为随婚使。
禄东赞待在长安,只要一想到李恪那张脸,那双如星辰般闪烁,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禄东赞便觉着自己如躺在砧板上的鱼肉,朝不保夕。
未免李恪再变卦,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叫禄东赞和钦陵父子两人都陷在了长安,待大宴结束之后,禄东赞就随着其他使节一同上表离京了,迫不及待地离开了这个曾今叫他充满期待的长安城,径直回逻些去了。
二月中,逻些城,禄东赞府邸。
禄东赞的次子钦陵正在禄东赞的身前站着,禄东赞的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禄东赞计有五子,这五子中唯次子钦陵与禄东赞的性情最是相像。而且钦陵自幼聪慧,性情果决,余者四子加起来也未必及得上钦陵一人。
在禄东赞的眼中,钦陵是要着重培养,将来继承禄东赞甚至整个噶尔家的家业的,但现在,因为两国和亲的缘故他也不得不将钦陵送去长安了。
“你再过几日便当随公主往长安了,东西收拾地如何了,这一去长安城,恐怕三年五载都回不来逻些了,可不要疏漏了什么东西。”禄东赞开口便对钦陵问道。
钦陵回道:“阿帕放心,此次东行的一应所需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禄东赞点了点头,对钦陵道:“你虽然年少,但行事一向稳妥,你此去长安只要小心谨慎些,别人我是不担心,你只需小心一人便可。”
钦陵问道:“可是阿帕每日常挂在嘴边的大唐太子李恪?”
在禄东赞去长安前,禄东赞一提到大唐,说的最多的便是唐皇李世民,对李世民的诸多功绩也是如数家珍,但当禄东赞自长安回来后,他时常提及最多的却成了太子李恪,钦陵聪慧,自然对禄东赞的话也有了估量。
禄东赞道:“不错,李恪此人狡诈,对我吐蕃和咱们噶尔家的提防最重,甚至隐动杀机,你此番去了长安,千万要仔细。”
钦陵看着禄东赞对李恪如此谨慎的模样,心里对李恪的好奇反倒越发地重了,钦陵对禄东赞问道:“阿帕,据说大唐的这位太子殿下八岁便北上突厥为质,四载后以从定突厥之功与大唐名帅李靖并列第一,乃还长安,可是真的?”
说起对钦陵的了解,没有人比禄东赞这个为人父的更多了,钦陵聪慧,但也孤傲,不服于人,他在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多半是生了和李恪比较的心思。
于是禄东赞再次强调道:“不错,李恪此人阴鸷,狡猾如狐,凶恶如狼,正因这些缘故你越发不可大意,需小心行事。”
钦陵听了禄东赞的话,表面上点了点头,但实际上心里究竟听进了几分谁都不知。
钦陵只是对禄东赞问道:“传闻大唐太子李恪在突厥四载,故而对漠北熟悉非常,在他回国后不到十年便又大举北伐,再次反攻漠北,平定了漠北强国薛延陀。我此行将去大唐,一待也是数载,在熟悉大唐风土后会不会也有这么一日,率我吐蕃大军,反攻大唐,夺取长安。”
长安城,在吐蕃人的眼中就是富庶繁华的象征,吐蕃人对于大唐景仰,同时也有着极大的野心,他们看着今日蒸蒸日上的吐蕃,对传闻中遍地黄金的长安城也多了几分奢望。
禄东赞知道钦陵的性情,争强好胜便就是他,禄东赞不敢因此事而去责备钦陵,因为他担心钦陵会因此越发地好胜,要与李恪比一个高低,更加不妥。
禄东赞只是道:“你此去长安便当谨言慎行,和李恪当年在突厥时一般模样,将来待你回了吐蕃后,有的是东征大唐的机会。”
“阿帕说的是。”钦陵闻言,应了下来,双眼也不自觉地看向了东方长安城的方向。
现在的钦陵就和去岁才去长安的禄东赞一样,对即将启程的长安之行满怀期待,可他还不知现在在长安城等着他的是什么。
吐蕃这边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吉日一到,送嫁的队伍便当出发前往长安了,而与此同时,长安城这边也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太子,这是此次两国和亲,咱们大唐准备的聘礼,还请太子过目。”东宫光天殿内,礼部侍郎长孙冲正在李恪的身边坐着,手中拿着一本册子递到了李恪的手中,对李恪道。
李恪点了点头,自长孙冲的手中接过礼册,一开始看着李恪的神情倒还好,可到了后面,李恪的眉头就慢慢地皱了起来。
李恪指着礼册,对长孙冲问道:“子敬,这礼册中的东西都是谁的意思?”
长孙冲如实回道:“有些是礼部和鸿胪寺的意思,有些是吐蕃人自己想法。”
李恪看着礼册,对长孙冲道:“前面的这些金银玉器,佛教经传,释迦佛像都很好,但后面的这些作物种子、药材医书,还有农书工书是何意,为何要带上这些?”
长孙冲回道:“这些东西是禄东赞在京时便向礼部求赐的,此番两国和亲正好便做了顺人人情,给添了进去,可是有什么不妥?”
李恪不悦道:“这自然是不妥,两国和亲,可参考西汉旧例,金银之类多少皆可,但只要涉及各类技法的,均不得外输,否则与资敌何异。”
在李恪想来,今日大唐较于吐蕃,除了胜在富庶之外,各色工法技艺也同样如此,今日若是将这些东西为聘礼送进吐蕃,便是资敌之强。今日吐蕃人种下的粮食便是将来吐蕃士卒行军中的军粮,今日吐蕃人冶炼的铁器便是将来射在唐人身上的箭矢,岂能容之。
长孙冲闻言,忙问道:“那依殿下的意思呢?”
李恪回道:“以后这些技法相干的物什中除了酿酒之法外都不可外送,把除了酒书外的东西都拿掉,金银玉器,佛教经传大可翻倍,另外再加上各色琴谱、美酒之类的多多益善。”
“诺,臣这就去安排。”长孙冲应了一声,忙下去了。
第十九章 太子侧妃
东宫太子妃之位已然有主,而且是自李恪还是亲王时便随李恪一路走到今日的武媚娘,武媚娘是上皇和皇帝御旨册封的正室,又诞有嫡长,地位稳固,就算吐蕃东君公主朗日林芝嫁入东宫也只能是侧妃,而不是正室。
如果不是两国和亲,太子纳侧妃本不是什么大事,李恪下令,引人入宫,知会宗正寺阅籍录籍便可,但此乃吐蕃公主,事关吐蕃颜面,自然就不可怠慢了。
为了迎候这位吐蕃公主,东宫不止上下好生布置了一番,显得喜庆了许多,而且还遣了东宫要员前往长安城南明德门外迎接,以示郑重。
毕竟是大国公主外嫁,只遣太子左右庶子于志宁、马周或少詹事王玄策前往似乎显得不够重视,而太子詹事杜如晦和太子少师岑本身兼相位,不便出面,所以东宫上下最是合适的便就是太子少保秦叔宝了。
秦叔宝乃是当朝国公,既在东宫挂职,位份足够,又是李恪师长,出面正是妥当。
“末将太子少保秦叔宝拜见公主。”明德门外,秦叔宝看着迎面而至的吐蕃使团,阔步上前,对使团正中马车的方向拜道。
秦叔宝下拜,随从在马车边上的随婚使钦陵见状,忙对马车中的东君公主道:“公主,这是唐的大将军,太子的师父秦叔宝,不可怠慢,请下车回礼。”
钦陵在来长安前是狠狠下过功夫,做过功课的,大唐京中要员,国公或三品以上的他都仔细熟悉过了,秦叔宝官拜右武候大将军、太子少保、当朝国公,秦叔宝的大名钦陵自然是听过的,故而得知身前拜见的人竟是秦叔宝,便连忙对朗日林芝提醒了一声。
秦叔宝在东宫地位超然,而且很是稳固,他不只是名义上的太子少保,和李恪更有切实的师徒名份,将来若是李恪登基,秦叔宝便是大唐太保,入三师之列,位极人臣,轻易岂敢怠慢。
朗日林芝闻言,也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不敢有丝毫的傲慢,连忙下了马车,走到秦叔宝的跟前,以吐蕃礼仪回礼道:“朗日林芝见过秦少保。”
秦叔宝起身对朗日林芝道:“太子正在东宫等候公主,公主请我末将前往。”
“有劳秦少保。”朗日林芝说着,跟着秦叔宝进了长安城。
在来长安城之前,朗日林芝一直以为吐蕃费时数载营建的逻些城和布达拉宫已经算是壮阔了,可当她看到看到横亘眼前,如巨龙盘旋的长安城,还有极远处金光闪烁,气势恢宏的太极宫时,这一瞬间她才知道吐蕃和大唐之间如鸿沟般的巨大差距。
就在这时,朗日林芝才知道何为天下正中的无双雄城,万邦来朝的盛世长安。
李恪在长安城名望极高,仅次于李世民,而李恪将欲迎娶吐蕃公主的消息也早已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就在朗日林芝进了长安城后,闻讯而来瞧热闹的长安百姓早已挤满了一堆,围着天街探头看向了马车。
大唐百姓的热情显然是出乎了朗日林芝的意料,他一个外嫁为侧室的吐蕃公主竟也能在大唐国都引起这般大的轰动。
说到了底,朗日林芝为吐蕃公主,再聪慧,也只是个年才十六的少女,看着这般热闹的人群,还有路边各色新鲜的玩意儿,难免觉得新奇,便探窗望了出去。
朗日林芝模样生得好看,她一探出窗来,两边的百姓见得如此俊俏的吐蕃公主,人群中有人便轻呼出声来,往马车的方向抛洒花瓣、香囊了。
马车中,朗日林芝的侍女多吉见状,对朗日明珠道:“公主快看,这些唐人在撒花。”
一旁钦陵闻言,对朗日明珠笑道:“这是唐人欢迎外来尊贵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