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君绩道:“好了,此番你们独孤家做的事情老夫是看在眼中的,日后也定不会叫你不好跟族人交代。只是凉州那边你还需仔细盯着,千万不可出了乱子。”
独孤师仁笑道:“尊长只管放心,只待时机成熟,咱们一同使力,必叫苏定方在凉州再无立足之地。”
李君绩点了点头道:“恩,话虽如此,但你还需谨记一点,切莫不可做的太难看了,更不可伤及他们的性命,苏定方是太子的人,咱们这位太子殿下的度量可不大。”
苏定方是李恪的心腹爱将,此事天下皆知,一旦他们做的太过,甚至坏了苏定方的性命,,便是和李恪彻底撕破了脸,为这些事情得罪未来的大唐皇帝,可不太划算。
独孤师仁应道:“尊长放心,小侄知道轻重。”
第三十三章 先机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凉州,若只闻其名,似乎是苍凉荒芜之意,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凉州自古便是西北第一重镇,又因地处丝绸之路要塞,故而富庶非常,尤其是自打大唐开拓西域以来,凉州迅速繁盛,虽不及两京,但已直追扬、益二州。
只不过富庶倒也不尽是凉州的常态,中原王朝盛,则凉州兴,若是国朝衰败,无力进取西域,凉州同样也是苦寒之地。
在辽阔遥远的西凉大地上,凉州永恒的主旋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得凉州者得西北,自打有凉州之名起,此地便是战火纷飞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之犬戎、羌人、月氏等,今之吐蕃、吐谷浑、西突厥,围绕这凉州而起的战火在这片苍茫大地上烧了数千年,从不曾停歇。
也正因如此,凉州此地兵甲兴盛,不止是官府,民间豪强更是如此,世家门阀和官府的势力彼此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是凉州将士之所以悍勇,谓为天下精锐的缘故,国既在此,家亦在此,护国即是护家,遇战自然效死。
搁在战时,这些自然是好事,但放在了现在,便成了李恪和苏定方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时隔几日,宣威折冲府折冲都尉独孤名死在狱中的消息便被有心人渐渐散播到了宣威府的大营中,以往独孤名便在府中颇有威望,此番又是因为回护部下士卒才被捉拿进的凉州大狱,许是士卒都还承了他的情,只消独孤名身死的消息一到,顿时哗然。
是夜,宣威县外宣威折冲府的大营已经是吵吵嚷嚷的一片,大有失控的态势,而与此同时,因为独孤名被拿,暂代独孤名统军的果毅都尉赵轶还在大帐之中待着,仿佛听不得外面的动静一般,因为此时的赵轶正在见一个举手见便能决定他一生命运的人:独孤衍。
独孤衍,独孤家家主独孤师仁之子,虽非嫡长,但也是独孤家嫡出子弟,在凉州和独孤家说话还是颇有分量的,就连赵轶的上峰折冲都尉独孤名都对他礼敬有加,又何况是赵轶。
“独孤名死在凉州大牢的消息已经全部散出去了吗?”独孤衍坐在桌案前,手中盘着新得的一块乳白色新出的嫩玉,对赵轶问道。
一介白身的独孤衍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官带从五品的果毅都尉赵轶却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帐中,连坐都不敢坐。
赵轶站在独孤衍的身前,回道:“消息已经都出去了,眼下外面的动静便是为了此事,独孤名平日里旁的不行,但收买人心还是有些本事的,将士们听得独孤名死在了凉州大狱,不少人正嚷嚷着要去找苏定方讨个说法呢。”
独孤衍点了点头道:“不错,营中这边的事情你还要盯住,到时如果我要做事,还离不得这边。”
赵轶道:“公子但请放心,这边有末将在,一定帮公子盯得牢牢的,只是现在营中将士的怨气正盛,正是可用之时,咱们既然要动苏定方,何不就此时出手?联合其余军府,叫他在凉州一日待不下去。”
独孤衍闻言,抬起头轻轻地瞥了赵轶一眼,问道:“你这是在交我做事吗?”
赵轶被独孤衍这么一说,顿时慌了,若论官职,独孤衍虽是一介白身,但整个宣威县向来都是他们独孤家的地方,不管是军府还是衙门,上下都要卖独孤家的面子,只要独孤衍愿意,随时可以叫赵轶这个果毅都尉做不下去,他又哪敢惹怒独孤衍呢?
赵轶忙解释道:“公子严重了,末将岂敢,末将不过是想帮公子分忧,随口一带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独孤衍道:“如此才好,这苏定方虽然和你一样,出自地方豪绅之家,被外遣到的凉州,但他在朝中可不是什么无根无萍,莫说是我了,就是阿爹都得对他仔细上几分,轻易不要做得太难看,让他知难而退便可。”
苏定方虽不是世家子弟,根基不深,但独孤家却不敢对他寻常待之,天下皆知,苏定方李恪的心腹爱将,若是落了苏定方的面子,就是打了李恪的脸,叫李恪下不来台。
李恪乃大唐太子,大唐的帝王,若是叫李恪的面子上太过难看,将来可是要吃亏的,所以从头到尾,独孤家都不曾想过要将此事诉诸于武力,以独孤家和李家为首的凉州门阀只想跟李恪做一笔交易,用独孤名的性命来换李恪在凉州之事上的退步。
“诺。”独孤衍发了话,赵轶恭恭敬敬地应了下来。
看着赵轶如此模样,一向自诩清贵的独孤衍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许多,独孤衍对赵轶道:“该你问的,你大可去问,但是不该你问的你就一句也不要问,营中的士气你只管保持如此便好,剩下的我自会区处,你也大可放心,待此事之后,我答应过的折冲都尉之职就是你的。”
“末将谢公子栽培!”赵轶闻言,激动地当即拜道。
宣威府的动静闹得不小,而且本就是故意闹给苏定方看的,苏定方又怎会不知。
就在宣威府吵吵嚷嚷,风云暗生的时候,身在凉州都督府的苏定方已经得到了消息。
“大帅,宣威府那边的动静似乎来地有些快,实在是诡异地很。”程名振坐在苏定方的身前,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问道:“你也觉出了不妥?”
程名振回道:“短短两日多,外面关于大都督阴杀独孤名的假消息便传地有模有样,满城皆知,恐怕筹备绝不是一两日了。”
苏定方点了点头道:“今日我所面对的对头虽不在战阵,但也不是易与的,细数整个凉州乃至西北,有这个本事的又有几家。”
程名振问道:“那大帅准备怎么做,今日据说宣威府那边已经闹翻了天,若是不加节制,恐怕会生大祸。”
苏定方想了想,对程名振道:“区区一个宣威府,不到三千人马,能起多大的乱子,你即刻点三千精锐随我同往,今日我便要平定此事。”
宣威府有三千人马,而苏定方也点了三千精锐同往,其中的目的自然不难猜测,苏定方多半是动了武力镇压的念头。
程名振道:“大帅已经将消息送去了长安,左右也没几日了,何不先知会果毅那边,暂且稳住局面,等京中的消息到了再说。”
苏定方闻言,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果决之色,对程名振道:“不必了,若是待京中的消息过来,咱们和太子的处境可就被动,无论如何我今日必要定下此事,为太子在京中赢一步先手。”
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
不管是李君绩、是独孤师仁,还是独孤衍,他们虽是世家子弟,凭着家族积攒多年的人脉和威望,在地方颇有影响,可以影响地方大员的人选选择,但他们都不精擅武事,甚至可以说,哪怕他们捆在一起,再多个十倍,行军打仗也不是苏定方一个人的对手。
苏定方以往虽不在西北,多在漠北,但苏定方的威名他们是知道的,作为大唐近年来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苏定方的光芒已渐渐奔着掩盖李绩去了、
这样的人,背后又站着太子李恪,就算是李家也是不愿惹的,所以从头到尾他们都不曾想过要真的将此事诉诸于武力。他们要的是谈判和妥协,逼得李恪和李世民让步。
借独孤名之死使得宣威府内外哗然,人人自危,而后由宣威府波及凉州甚至整个陇右,最后再由地方和朝中双管齐下,给李恪和李世民施压,借此逼得皇权让步于世家。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其实也不难,只要能搅乱凉州局势,使得苏定方无力处置,到时吐蕃外患,为了西北的安稳,李恪自然会出面,他们也就有了和李恪谈判的机会和资本。
只是他们想地固然好,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苏定方处置不了凉州局势,甚至搅地比现在更糟糕的前提下,可现在的苏定方已经下定了决心,为不负李恪信重,他要为李恪在朝野内外赢得先机。
苏定方之令一下,凉州姑臧城的驻军迅速云集,三千精锐直奔宣威城而去,苏定方绝不会叫李恪因为他的无能和疏忽有哪怕半分难做,他今日就要将威胁李恪的隐患扼杀于萌芽中。
午后,宣威城外,宣威折冲府大营。
“大帅,眼下已是夏时,再过一月余便该入秋了,一旦入秋这些折冲府的士卒便当回乡务农,凉州危机自解,大帅又何必急于一时。”当程名振点齐兵马,和苏定方一同站在宣威府营门之外时,程名振看着苏定方的架势,对苏定方劝道。
此番苏定方来此的目的程名振是知道的,无非就是为了在宣威府士卒在把动静闹大,捅出大篓子之前平定此事,避免李恪在朝中为人刁难,难以自处,只是苏定方今日在此的动静着实也是大了些,也出乎了程名振的预料。
宣威府的士卒只是因独孤名之死开始裹乱,有些暴乱的迹象罢了,但还远远没有达到起兵造反的程度,苏定方此时带着三千精锐来此,只怕会吓到那些士卒,激化凉州都督府和宣威府的矛盾,若是处置不当,只会适得其反。
而正如程名振所言,再过一月余便是秋天了,而折冲府的府军并非常备,到了秋天折冲府的士卒便可回乡务农,到了那时这些危机自然解除,显得稳妥许多。
李恪扭过头来,看着程名振,问道:“一个多月,你以为朝中那些人还会在给我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吗?这边起了动静,长安那边已经开始发难,若是我们不能尽快平定此事,不出十日,待消息传回长安,太子那边必然被动。”
李恪的立场,苏定方比程名振更清楚,李恪本是要借他任凉州都督之事对付关陇门阀的,但若是他在任之时在凉州生出了乱子,到时李恪在京中必定难做。
这里的局面多持续一天,李恪便难做一天,危机便多一分,所以苏定方想的就是尽快定了此事,明日苏定方都不愿等,更别说拖到入秋了,而且有哪些关陇门阀在,时间越久,情况只会越差,若是拖到入秋,只怕已经波及整个陇右了军府。
苏定方说的道理,程名振是明白的,但程名振还是担忧道:“话虽如此,但大帅贸然率重兵来此是不是太过武断了,这营中的毕竟都是府军,不过是半个士卒,若是惊到了他们,只怕局面不易控制。”
苏定方摇了摇头道:“他们若是禁军,我便不会率军来此了,正因为他们不过是半个士卒,我才故意如此。这些人大多为农户,所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