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拉过武媚娘的手,对武媚娘道:“若非媚娘提醒地早,我险些误了大事。”

 第三章 长孙上书

    李恪在武举和对关陇门阀的打压中对长孙家网开一面,和长孙无忌还有整个长孙家冰释前嫌,而长孙无忌则出面推杨妃为后,这是李恪一早便和长孙无忌议定的事情,此事要长孙无忌出面自然不难。

    至于长乐公主李丽质,李丽质本就是长孙家嫡长儿媳,而且长乐公主和李恪本就相交不错,无论是私交而言还是就长孙家利益而言,长乐公主都不会拒绝李恪,更何况还有长孙冲这个说客在。

    贞观十七年,春末,立政殿。

    “儿臣丽质拜见父皇。”内殿中,李世民正在批阅今早刚刚送来,还没来得及看的奏章,长乐公主李丽质便进了殿中,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看着爱女进殿,脸上不禁就堆出了笑意,李世民忙道:“这时候还早,你怎么来了。”

    现在才是早后,禁宫的宫门也就才开未久,李丽质这个时候就到了,想必是掐着时间进宫的,李世民难免觉得奇怪。

    李丽质道:“儿臣听闻近来父皇睡得不好,特地在府上熬了安神降火的汤趁热给父皇端来。”

    这些年来,李世民渐渐地上了年纪,本就常难入眠,在自打李佑在齐州谋逆的消息传来后,李世民的觉便睡得越不踏实了,李丽质作为公主,知道此事自然不奇怪。

    李世民叹道:“为父年纪大了,又碰上李佑这个逆子的事情,近来心绪燥地厉害,确实也偶有难眠的情况,我儿有心了。”

    李丽质走到桌案前,对李世民道:“父皇在胡说些什么呢,儿臣听太子兄长说了,前些日子太子与父皇较比箭术,兄长还与父皇比了个不相伯仲,父皇春秋正盛,可不好这么说话的。”

    “哈哈哈”李丽质说的正是李世民的得意之事,李世民不禁地高声笑了出来。

    李恪师从秦叔宝,以枪法和射术闻于禁军,哪怕放在禁军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而前些日子李恪和李世民在宫中射殿较艺?那一日李世民状态格外地好?竟连中三环,和李恪比了个平分秋色?他自然欣喜。

    李世民摆了摆手?谦虚地笑道:“为父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岁,和恪儿相较必是有的比的?但为父年纪大了,不必你和恪儿的这般年纪?那日不过箭比三轮?为父气力勉强还能及得上,若是再较三轮,为父不是恪儿的对手。”

    李丽质笑道:“那这也是父皇的本事,连兄长自己都说了?等再过二十载?等兄长到了父皇的年纪,想必也是及不上父皇现在的。”

    李丽质所言虽然有恭维的意思,但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四十余岁的皇帝,还能开得强弓?骑得烈马的着实不多了。

    李丽质一边说着,一边将带来的安神汤取出?搁在了李世民的身前。

    李世民从来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一边吃喝东西?一边批阅奏折,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就在李丽质正在一边忙着的时候?李世民单手捧着汤碗?另一只手拿起手中奏本看了起来。

    前面的几封奏折多是奏报省部事务,不过寻常地很,但随着李世民翻着翻着,看到了长孙无忌送上来的奏折,却顿时觉着讶异,甚至睁了睁自己的眼睛,已确信没有看错。

    《表贵妃杨氏晋位皇后疏》,这便是长孙无忌的奏疏之题,不止是标题,其实内容也很简单,但却足够叫李世民万分讶异,长孙无忌是谁,故长孙皇后的嫡亲兄长,李世民没想到长孙无忌竟会出面为杨妃请晋位皇后。

    李世民心中不解,正想着此事,突然看见了身旁站着的李丽质,心中闪过一种念头,手中拿着长孙无忌的奏疏,对李丽质道:“辅机上表请封贵妃为皇后,此事和你有关吧。”

    李丽质闻言,有些心虚的问道:“儿臣不知父皇所言何意?”

    李世民道:“你知道为父每日批阅奏章的习惯,故而专门卡这个时间来此,是为了吹耳边风吧。”

    李世民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李丽质再矢口否认且不说李世民信不信,自己的心里也有些过不去了,李丽质回道:“父皇英明,猜得分毫不差。”

    李世民问道:“你这是何意?”

    李丽质回道:“自然是和奏折所言一个意思,请封贵妃为皇后。”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为父知道你的意思,为父问的是你身为皇后嫡长女,为何会想要另立新后。”

    李丽质回道:“母后已故,现立新后是为家,更是为国。”

    李世民听了李丽质的话,也不知在想着些什么,先是沉默了下来,片刻后才问道:“何为为家,何为为国?”

    李丽质回道:“为国者,皇后之立,中宫之重,是为母仪天下,安海内人心,今国中无后,致使海内不安,亲王谋逆,非取安之道。为家者,皇后宗室次主,立后可安宗室,可定内宫,稚奴和小兕子也可有慈母疼爱乃一举两得之事。”

    李丽质的话中之意李世民也知,国中无后,确实不妥,近年来宗室动荡,其中有些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而且李世民还知道李丽质没有说出来的缘故,那就是为了长孙家。

    长孙无忌以往和李恪颇多不和,这种多年的隔阂也不是一两日间便能够消融的,李恪是未来的大唐皇帝,长孙家和储君不和终究不是个法子,而长孙无忌助李恪推杨妃为后便是最好的消除隔阂的办法,李丽质身为长孙家儿媳,也当为此事不遗余力。

    李世民对李丽质问道:“你来此是辅机的意思,冲儿的意思,还是恪儿的意思?”

    李丽质还不犹豫地回道:“是儿臣和驸马商议后的决定。贵妃为君分忧,打理后宫多年,劳苦功高,更何况此举于国于民皆利,还望父皇三思。”

    就算是长孙皇后还在时,杨妃便已贵妃之名助长孙皇后协理后宫,得宫中内外上下称赞,在长孙皇后故后更是一肩挑起重任,不曾叫李世民因为后宫之事有丝毫的分心,确实出力甚多,更何况杨妃还是太子生母,于公于私,李世民也都该给杨妃一个皇后的名分。

    李世民思虑了片刻,对身后的常涂吩咐道:“你速遣人去一趟东宫,将太子传来。”

 第四章 发于朝议

    其实不管是长孙无忌开口也好,还是李丽质附和也罢,最终对此事最是上心的还是太子李恪,李世民要见李恪,李恪也不会觉着讶异。

    东宫相距立政殿不远,李世民传召,不过一炷香多的功夫,李恪便到了。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李恪匆忙地赶到立政殿中,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着李恪起身,而后对李恪问道:“你知道为父急传你来此,是为了何事吗?”

    李世民的话传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看着李世民一边站着的李丽质,哪还不知道所为何事。

    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李恪在背后的推动,长孙家是不可能如此不遗余力地推杨妃为后的,其中道理不难想通,李世民更不会不知道。

    李恪回道:“可是长孙司空奏疏所言之事吗?”

    李世民对李恪的回答不置可否,而是接着问道:“此事果真是你指使吗?”

    李世民的表情不见喜怒,他的想法究竟如何,李恪也无从得知,现在摆在李恪面前的回答无非就是两个,要么矢口否认,要么就是应下此事。

    李恪若是矢口否认,自然少得许多麻烦,但李世民真的会相信李恪的说辞吗?此事李世民的心里多半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像李世民这样的人,一旦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便会对此坚信不疑。

    就算李恪否认,除非能够拿出十足的证据,否则李世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反倒会叫李世民对李恪心生不满,实在是不值当。

    可若是李恪应下此事,若是李世民因此动怒,于李恪也是不利,毕竟李恪是太子,长孙无忌是朝中位列第一的重臣,多少有些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的味道。

    李世民发问,到李恪回话,前后不过短暂的一瞬,李恪已经几做权衡,最后还是道:“儿臣正欲入宫求见父皇,不想父皇便传召了。”

    李世民看着李恪的反应,问道:“如此说来你是承认了?”

    李恪站在案前?低着头道:“此事确系儿臣所为?儿臣愿作愿当,绝不否认。”

    李恪并未否认李世民的指认?反倒一口应了下来?还说自己正欲入宫觐见李世民,禀奏此事?如此一来不止更多了几分担当,更说明自己没有隐瞒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听着李恪的话?脸上原本有些紧张的神色明显轻松了许多?其实李恪虽然了解李世民的脾性,但他毕竟不是李世民,他不了解李世民所担心的是什么,他也不知李世民马上得国?千古一帝的骄傲和自信。

    李世民对自己和李恪都有绝对的信心?他从不担心李恪掌权而威胁到自己,否则李世民也不会在前几年有人质疑李恪储君名份的时候,竟下旨着京中三品及以上大员家中嫡长子务必出仕东宫,为李恪撑腰了。

    李世民担心的从来都不是李恪勾结长孙无忌,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太熟悉了?要说长孙无忌会勾结李恪,和李世民作对?李世民自己都是断然不信的,李世民担心的是李恪欺瞒于他?这是李世民万万不愿看到的,不过好在李恪并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叹了口气?带着七分疼爱?三分惋惜道:“恪儿?你呀,你太重儿女私情了,如此岂是帝王所为。”

    李世民的回答倒是出乎了李恪的意料,李恪抬头看着李世民,问道:“儿臣不知父皇之意?”

    李世民道:“你费这般气力,欲推你母妃登后位,于你可有助益?”

    李恪已为太子,而且李恪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无论杨妃为皇后与否,对李恪的太子之位都没有影响,也谈不上实质上的助益,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李恪也不会不知道。李恪如此动静推杨妃为后,不是为了自己,那自然就是为了杨妃了。

    李恪回道:“儿臣愿母妃为后,并非是为了自己。”

    李世民道:“这为父知道,但你就不怕你勾结重臣,如此干涉宫政,为父会不悦,对你的储位之位不利吗?”

    李恪先是一顿,而后才回道:“儿臣并未想过这么多。”

    李世民道:“你呀,就是太重私情了,回护兄弟是如此,此番为了你母妃又是如此,若是以帝王心性而论,你欠了几分火候,你将来为帝可要仔细。”

    在李世民看来,当初李承乾谋逆,李恪以身家性命死保李承乾,保住了前太子的性命,自然也是给自己将来留下了一个隐患,此番李恪为了使母妃登位皇后,入主正宫,有一个正室的名分,竟还是冒此风险行事。

    帝王心性,最讲究的就是以大局为重,断舍私情,李恪如此顾念母妃和手足,在旁人看来自然就是不合格了。

    李恪听着李世民的话,想了想,回道:“父皇也常说儿臣与父皇相类,父皇怜子,舐犊情深,不也同样顾念私情吗?父皇如此,便是海内称颂的好皇帝,儿臣也不担心自己。”

    “哈哈哈”

    李恪之言入耳,李世民顿时笑了出来,殿中原本紧张的气氛也为之缓解了不少。

    李恪说的虽然直白,但也都是实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