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

    李恪之言入耳,李世民顿时笑了出来,殿中原本紧张的气氛也为之缓解了不少。

    李恪说的虽然直白,但也都是实情,说起怜子之心,恐怕千古以来没有几个皇帝能和李世民相比了,李世民如此属意李恪为储,其中不也有这部分的原因在吗?

    李世民道:“如此说来倒还是为父的不是了?”

    李恪忙道:“儿臣并非此意,儿臣只是以为天家温情,并无不妥。”

    李世民道:“你今日所为是因纯孝,倒也情有可原,而且你不曾将此事发于朝堂,而是私下奏于为父,也算周全。”

    李恪要促成杨妃晋后之事,无非就是两个法子,一是如眼下这般私下禀奏,二便是将此事发于朝堂,借助百官之力来给李世民施压,但这样却会叫李世民难做。

    李恪选择了让李世民好做,但自己的把握却更低的方法,在李世民看来自然是顾及到了他这个父皇了。

    李恪道:“儿臣不过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李恪所谓尽人事,便是他所为之事,至于天,于大唐而言,皇帝既为天,李世民既为天,李恪看的自然就是李世民的意思了。

    李世民道:“其实在先皇后临终之前,便曾嘱托于我,你母妃贤德,在她故后可立位为后,但为父心中一直过不去这个坎。”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当年长孙皇后病亡后李世民一度废朝近月,水米忘食,李世民心里会有这个坎也不难叫人理解。

    李恪闻言,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不知父皇的意思是?”

    李世民沉闷了片刻,回道:“将此事发于廷议,而后决断吧。”

    朝中无后,本就不妥,而杨妃掌管后宫多年,又是太子生母,立为皇后本就是分所应当,李世民将此事发于廷议,无异于就是同意了此事。

    “诺。”李恪闻言,笑着应了下来。

 第五章 高阳婚事

    将立后之事发议于朝堂,无异于就是同意了此事,毕竟后宫之众,绝没有比身为太子生母的杨妃更加适合成为皇后的人选了。

    当李世民把长孙无忌的奏疏下发到中书省,着廷议此事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继窦皇后、长孙皇后之后第三位皇后便要出现了。

    中书省首官中书令岑文本便是李恪的授业恩师,李恪生母杨妃受封皇后,他自然是力推此事的,要促成此事不过是时间问题。

    杨妃封后一事原本李恪私下推进的,还算颇为隐秘,而随着李世民赞成此事,将此事发于朝议,此事就已经变得人尽皆知了,身在后宫的杨妃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李恪本是瞒着杨妃做下的此事,杨妃一知此事心中诧异,连忙命人在宫中传见了李恪。

    “恪儿,这么大的事情,你在做之前为何不事先知会我一声”昭庆殿内室中,李恪刚才进门坐下,杨妃上来便对李恪问道。

    杨妃虽未说明是何事,但李恪又怎会不知,李恪垂手坐在杨妃的对面,回道“阿娘说的可是封后之事”

    “明知故问。”杨妃佯怒地轻哼了一声道。

    李恪回道“阿娘封后这是好事,阿娘何故不悦。”

    杨妃轻轻拍了拍李恪的手背,道“你有这份心便足够了,你能走到今日这一步殊为不易,若是为了此事动摇到你的太子之位,实在是不值当。”

    杨妃是看着李恪长大的,李恪为了太子之位付出了什么,做了哪些事情,没人比杨妃更清楚,李恪能有今日的位置,他付出的东西是不可估量的,若是为了推自己为后,威胁到李恪的太子之位,杨妃怎能甘愿。

    李恪笑道“阿娘不必担忧,此事儿臣自是心中有数的。再过几日便是阿娘四十整诞了,儿臣欲以皇后之位为阿娘贺礼,只盼阿娘喜乐康泰。”

    杨妃今年已三十有九,再过不到一月便是杨妃的整生了,李恪若是在此时献上如此重礼,自然是最好的。

    听着李恪的话,杨妃脸上的笑意慢慢地多了起来,后宫女子哪有不愿为后的更何况是掌管后宫几年距皇后之位直一步之遥的杨妃了。

    李恪为储君,将来是要继位称帝的,也就是说杨妃将来封太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太后终究不是皇后,皇帝的正妻务必是要有皇后封号的。

    杨妃笑道“我何须这些虚位我只盼着你们兄妹三人能够好好地便好。”

    李恪应道“此事阿娘尽可宽心我和高阳就在阿娘跟前阿娘都是看得着的,愔弟在夏州,相距长安也不远身边又有贤良之人照看,亦无需担忧,阿娘只管收好担忧,准备着成为我大唐母仪天下的皇后便是。”

    关于议后之事朝野内外李恪早已安排好了省台有岑文本、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一众宰相唱和朝外弘农杨氏也会极力而为,杨妃封后之事已是十拿九稳,李恪此言倒也无不妥之处。

    杨妃道“你和愔儿都已成婚,娶妻生子,日后愔儿在朝中也有你照看着,我自不担忧,我现在唯一挂念着的就是高阳。”

    李恪早已成婚,迎娶武媚娘,并诞有两嫡子,李愔也娶了兰陵萧家女,成家立业,兄妹三人中唯独高阳年幼尚未成婚。李恪一听得杨妃提到高阳,也知道杨妃说的是什么,高阳年已十五,也快到了婚配的年纪了,杨妃提及此事自然也是在为高阳的婚事发愁。

    李恪道“小妹眼下还年少,且不急,待阿娘封后后再慢慢为高阳寻摸好人家便是了。”

    杨妃和李恪提起此事,一下子又想起了什么,杨妃对李恪道“你父皇倒是和我提起过高阳的婚事。”

    李恪闻言,问道“不知父皇属意的是哪户人家”

    杨妃回道“你父皇属意的是梁国公房家。”

    李恪一自杨妃口中听到

    “房家”两个字,心里猛的“咯噔”了一下子。

    李恪道“据儿所知,玄龄公家的长子房遗直已经成婚了吧。”

    房玄龄身为宰相,李恪对他自然还是了解的,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颇有几分贤名,有几分乃父之风,但却早就迎娶了京兆杜氏的嫡女,李世民相中的自然就不会是房遗直。

    杨妃道“房遗直确已成婚,你父皇相中的是房家二公子遗爱。”

    “不可”

    杨妃之言一出,李恪顿时跳了起来,当即否决道。

    李恪的反应很是激烈,激烈地太过反常,甚至出乎了杨妃的意料,惊到了杨妃。

    “你这是作甚一惊一乍地成何体统。”杨妃缓了缓心神,才对李恪呵斥道。

    下载咪咪阅a永久免费看书iiread

    李恪忙解释道“儿臣并无他意,只是觉得小妹实在不宜嫁于房遗爱。”

    杨妃不解地问道“这是何故,难道你识得房遗爱吗”

    李恪摇了摇头道“儿不曾见过房遗爱。”

    李恪的话叫杨妃越发地不解了,杨妃道“你既不识得房遗爱,又为何会这么说,房相乃海内名臣,气志高远,房夫人亦出自河北名门范阳卢氏,家教极严,想必这房家二公子也不会差了。”

    杨妃的话听着是有些道理,但李恪对于房遗爱其人心中却始终存疑几分,但他又总不能和杨妃说,一旦高阳下嫁于房遗爱,将来必定会闹出事情来吧。

    李恪灵机一动,对杨妃道“正是房家家教过严,儿才会如此,儿听闻这房遗爱是最没有主见的人,将来高阳若是嫁于了房遗爱,只怕会吃了亏。”

    杨妃道“你是储君,未来的大唐皇帝,有你在,难道高阳还能受了委屈不成”

    李恪是太子,而高阳公主是李恪的亲妹,只要有李恪在,谁敢欺辱了高阳,但李恪却坚持道“哪有皇帝管到旁人家务事的,若是房遗爱品行不端,难道儿还能强令他不成”

    杨妃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是,娘回头再和陛下说说此事,为高阳另择良婿吧。”

 第六章 贵妃晋后

    正如李恪所料想的那般,所谓发于朝议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而已,朝议过了此事乃是板上钉钉的。

    封后之事是因为齐王李佑谋反而起,而就在李绩讨逆大军还没有自齐州凯旋的时候,李世民册封杨妃为后的圣旨已经发下,嫁于李世民二十余年的杨妃,终于在后位空悬六年之后入主后宫。

    “贵妃杨氏,前朝帝女,太子生母,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可立为皇后,以彰后宫正德。”

    随着封后大典上圣旨下达,诏令传于四海,身为前朝帝女、太子生母的贵妃杨氏终于成为了大唐的第三任皇后。

    随着杨妃封后,从此以后,李恪的嫡子身份也再无任何的疑问,在李承乾被废黜,贬为庶人的情况下,他李恪就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别无悬念。

    同样的,梁王李愔也成了嫡子,高阳公主李芳龄也成了皇帝嫡女,与长乐公主和晋阳公主相类,平起平坐。

    长安城,太极宫,延嘉殿。

    杨妃封后,是为杨皇后,那原本的昭庆殿自然就不能待了,若依长孙皇后旧例,杨皇后当居于立政殿,但因为自打长孙皇后故后,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便一直居于立政殿中,方便李世民随时照看,所以杨皇后也索性不去折腾他们,而是请居于延嘉殿。

    其实若真的论位置,延嘉殿还是要优于立政殿的,延嘉殿在长安城中轴线之北,相邻于甘露殿?是为正宫之所?只是立政殿相距皇帝每日处置朝务的两仪殿更近些,故而显得紧要罢了。

    杨皇后所选自然是聪明的?既顾及到了李治和李明达?博得了李世民的好感,显得待人宽和?有容人雅量,又不低了自己的位份。

    “儿李恪、儿媚娘?恭喜母后?贺母后封后,拜中宫之重,母仪天下。”封后大典后,延嘉殿中?李恪和武媚娘站在内殿对杨妃拜道。

    杨皇后对李恪和武媚娘两人打笑道:“装模作样的?此处并无外人,哪来的这般多的礼数,快快起身吧。”

    “谢母后。”李恪和武媚娘一齐道了声谢,才站起了身子。

    待李恪起身后,李恪才道:“此间都是自家人?日后只管随意些,但今日不可?今日是母妃封后的第一日,只当隆重些。只可惜愔弟外镇夏州未还?不然今日能更热闹了。”

    杨皇后为贵妃多年,今日一朝封后也算是夙愿得偿了?杨皇后对李恪笑道:“就你的花样最多。”

    武媚娘站在李恪的身边?看着杨妃身上这身纹绣着凤纹的皇后仪服?眼中也不禁有几分艳羡,皇后仪服气派不凡,比起武媚娘的太子妃仪服还要更显几分华贵。

    不过武媚娘的艳羡也就是片刻的事情,很快便平复了下去,毕竟她是太子妃,也就是将来的大唐皇后,这身皇后仪服穿在他的身上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杨皇后正和李恪说着话,李恪却发现了高阳不在殿中,母后的封后大典才结束,高阳本该在宫中才是,她此时不在宫中着实有些反常了。

    李恪左右看了看,对杨皇后问道:“儿在殿中怎么没瞧见高阳,难不成又去哪儿玩耍去了?”

    杨皇后回道:“高阳不在宫中,出宫去了。”

    李恪不解地问道:“高阳怎的出得了宫?”

    杨皇后解释道:“近日来你父皇身子骨欠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