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要取辽东绝非易事,辽东坚城之一的辽东城虽然已得,但安市城却还未下,安市城城防之险不弱辽东,而且安市城同样屯有重兵,安市城守将梁万春更是善守,想要强取安市城谈何容易。
不过安市虽险,梁万春虽善守,但比起大唐精锐的禁军士卒和身经百战的诸将又算不得什么,真正拖住唐军进宫步伐的是辽东严寒的气候。
李世民是五月中旬到的辽东,未免后军被袭扰,断了归路,李世民行军颇为谨慎,他先破辽东城,后得白岩城,再取盖牟城,逐一扫平北线,稳固后方后才到的安市城,当李世民领六万人马兵临安市城下时是已是八月。
辽东的气候远比关中来地要恶劣地多,才八月盛秋,辽东的寒意已经颇重了,不适应辽东气候的唐军士卒已经换上了厚衣。
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取辽东,而后灭国高句丽,是做好了要打到冬天的准备的,而高句丽面对大唐军的攻势,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辽东就已经只剩下一个安市要城了,面对亡国之危,也是孤注一掷,誓要与唐军缠斗到底。
渊盖苏聚重兵,命高句丽北部都督高延寿和南部都督高惠珍两人领国中并靺鞨十五万援军奔赴安市城助守。
辽东城外一战,唐军以少胜多,大破高句丽军,这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大唐这只猛虎不是前隋那只生了病的狮子可以相比的。
但不管什么时候,总归是有胆大包天之人的,哪怕唐军打地再猛,只要没有踩在他自己的头上,他就不会觉得害怕,而此次统兵的高延寿便是这等人。
高延寿率十五万人马北渡鸭绿江阻击唐军,而他所率的十五万人马又多为国中精锐,,骁勇善战之士,面对尚不及自己麾下半数,且已经连连征战数月的唐军自然更多了几分自信,而正是这种自信给了高延寿和唐军正面一战的底气,也给高句丽大军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安市城外一战,李世民依山为阵,亲率四千人马登北山,而后命李勣率一万五千步骑在西岭布阵,而长孙无忌则率精锐禁军一万一千自山北穿过峡谷,绕袭高句丽军阵后,断其归路,力求一战而破高延寿,彻底击垮高句丽主力,叫安市成为一座辽东孤城。
是役,唐军先由牛进达领军一千交战,佯作不敌,败退往北,高句丽人见胜得唐军人人争功,纷纷率军追击,欲拔此头筹,,不料却落入了李世民布下的圈套,前后被李绩和长孙无忌大军夹击,又有薛仁贵和席君买分率精锐下山冲杀,不过半日间高句丽军大溃。
只此一役,唐军斩首两万余级,高句丽人死伤无数,高延寿、高惠珍率余部三万八千人归降,另缴得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多领,高句丽举国惊愕,上下胆寒。
经过这一战后,安市城外已经再无援军,甚至连整个高句丽都已经元气大伤,鸭绿江以南,除了都城守军之外,高句丽全国都再难组织起什么像样的军队了。
只要速破了安市城,唐军便可全拒辽东,而后挥师南下鸭绿江,兵逼平壤,只要平壤一破,高句丽就算亡国了,李世民御驾亲征一战便可大捷,可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身体却突然出现了状况。
李世民虽是行伍出身,马上皇帝,年轻时身体健壮,但自打登基称帝以来,累日繁忙于朝务,宵衣旰食,身子骨早已不比当年,在连日奔波数月后竟在辽东因水土不服,背部生了痈。
大唐军大营,中军大帐,关于此战去留的事情已经争执了许久。
“区区辽东,边陲撮尔,提手可取,然陛下龙体却干系国运,万不可有失,陛下龙体抱恙,臣请先行班师,来年再战。”褚遂良当先出言道。
褚遂良是臣,其实他的话也代表了大部分随军出征的臣的观点,比起李世民的安危,一场辽东之战的胜负他们并不在意。
但李世民闻言,却摇了摇头道:“不可,我十余万大军行至今日,粮草损耗数十万石,士卒死伤千人,岂能因我一人之故就此作罢。”
李世民知道,如果这一次未能大胜,因自己的身子的缘故班师的话,以后李世民再想御驾亲征就绝无可能了,百官是绝不会同意的。
比起臣的保守,武臣则要更加激进一些,他们的想法和李世民倒是有些类似,他们同样在乎李世民的龙体,但他们却不想辽东之战就此功亏一篑。他们看着李世民否决了褚遂良所言,也有了自己的心思。
李绩当即出言道:“褚侍郎所言虽不尽是,但也不乏道理,陛下龙体贵重,干系大唐国运,万不可因区区一个高句丽犯险,末将以为陛下可先行还师,择一大将在此领军便可。”
李绩所言算是折中之法,既保证了李世民的性命,也不至就此放弃了此次东征,保留了灭国高句丽的希望。
只是李世民不愿数千里来此,又岂是为了看旁人建功的,安市一下,破城平壤在即,看着建功在即,李世民怎肯放弃,而且李世民在此时回京与班师又有何异。
李世民坚持道:“朕的身子,朕自己最清楚,区区一个背痈,只要好生调养算不得什么,明日起便开始攻城,务必要在十日内破城,否则辽东入冬,行军难矣。”
第二十五章 退兵
在安市城之前,唐军可谓一切顺遂,但在安市城之后,事情仿佛就变得困难起来了。
安市城远比辽东城来地更加难攻,安市城依山而建,是为山城,城防坚固,城中更有精锐三万余,凭着这三万多人与唐军正面交战自然绝非敌手,但凭城固守却是绰绰有余。
唐军在李世民患病,急于求胜的情况之下一连攻城六日,也曾几番攻至城头,但梁万春善守,高句丽人拼死抵抗,唐军竟又被打地退了下来。
李绩连日作战不利,盛怒之下大放厥词,竟扬言安市城如若不降,便要在安市城破之后坑杀满城男女老幼,使得城中人人惊惧,奋力守城,攻城愈难了。
在几番攻城失利的情况下,李世民从李道宗所言,在安市城稍矮的东南城楼外筑土山,逐渐逼近城墙,费时月余,终于搭出了一座高出城墙丈余的土山,唐军居高临下,轮番交战,终于毁了安市城城楼部分。
被毁坏的城楼虽然高句丽人及时用木栅堵住,但其坚固已远不比之前,可就在眼看安市城破城在即的时候,唐军这边却又出了问题。
李道宗命以驻守土山山顶的果毅都尉傅伏爱擅离职守,以至被梁万春觅得了良机,带着城中精锐数百人趁机攻占了土山。
土山一失,唐军丢了攻取安市城的前沿阵地,局势又回到了之前,甚至还更有不如,无奈之下唐军只得组织大军强攻土山,以期能重夺要地。
唐军知道土山的重要,高句丽人又何尝不知,土山一丢,安市城必破,于是也拼死守卫,原本是攻打安市城的战争,一下子变成了夺取土山的战争。
李道宗调用精锐禁军抢夺土山,可高句丽人凭高固守,再加上城内士卒前后夹击,唐军连连打了三个昼夜也未能夺下。
看着气候一天天地冷了下来,唐军粮草将尽,辽东天寒地冻,后勤运输也极不便利,李世民心中大急,急火攻心之下背痈加重,竟病倒昏厥了。
李世民身体一向还算康健,以往虽也偶有抱恙的,但却从没有因病昏倒过,众人闻得此消息,连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纷纷赶往御帐之外探视。
李世民昏厥是早间的事情,自打李世民昏厥后太医便进了大帐,群臣也到了帐外等候,群臣在辽东的凛烈寒风之下一连等了两个时辰,才见得太医出了御帐。
“太医,陛下的龙体如何?”看着太医一脸疲惫地出了御帐,长孙无忌搓着已经冻得发麻的手第一个迎了上去,问道。
太医回道:“陛下已经转醒,背痈也上好了药,暂无性命之忧了。”
听得太医所言,众臣齐齐地舒了口气,只要李世民性命无碍,一切就都还好说。
长孙无忌拱手道:“有劳太医了。”
太医对长孙无忌道:“此乃我份内之事,不足司空道谢。只是陛下的性命虽然暂且无碍,但也只是暂且用药压住了痈疾而已,司空还是劝劝陛下早日回京地好,辽东苦寒,实在不是休养之地,陛下在此水土也有所不服,若是长此下去,痈疾更重,如再发作可就危险了。”
痈疾从古至今都是大患,项楚之范增、曹魏之曹休、东汉刘焉等便都是换痈疾而亡的,李世民患有此疾,太医所言并无夸张,长孙无忌也不敢有半分的轻视。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对太医问道:“此时我等可能见驾?”
太医道:“陛下已经转醒,神智清楚,司空大人可以见驾。”
“如此便好。”
长孙无忌说了一声,对身后的褚遂良和一众臣子道:“陛下龙体包恙,甚至危及性命,为保陛下万全,此番我等见驾,势必要劝得陛下班师还朝,休养身体,否则陛下若有什么万一,你我都是罪人,万死难辞,更无颜面回京去见太子。”
“自当如此。”帐外众人也纷纷应和道。
辽东一战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不管武,心思都已经不在战争本身了,皇帝御驾亲征,顾虑本就极多,更何况此番李世民病重,危及性命。
若是这一战李世民丢了性命,就算他们攻下了高句丽也是无用,更何况眼下辽东天寒,已然入冬,早已不宜行军了。
长孙无忌率众臣求见,请内侍通禀,片刻之后,待李世民穿好衣裳便就在御帐之中传见了众人。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性情坚毅,自然不会因为背上的一点创伤就当着众臣的面疼地龇牙咧嘴,但苍白的面色还是出卖了李世民现在的状况,也叫群臣越发坚信长孙无忌所言了。
“臣等拜见陛下。”长孙无忌率群臣入内,对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行动不便,只是稍稍地抬了抬手,道:“朕偶患小疾,叫众卿担忧了,众卿快快请起。”
得李世民之言,待众人缓缓起身后,长孙无忌当先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的模样,多半也猜到了长孙无忌要说的是什么,但李世民还是道:“辅机有何事但管说来。”
长孙无忌道:“辽东已经入冬,气候严寒,草枯水冻,人马难行,长此下去恐怕不是办法,臣请班师还朝。”
长孙无忌所言只提及辽东严寒,不可久留,并未提及李世民的伤病,这也是因为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很是熟悉,知道李世民好胜,给李世民留全了颜面。
长孙无忌开了头,一边的褚遂良也应和道:“司空所言极是,辽东严寒远胜关中,军中许多士卒已是水土不服,患病许久,臣也奏请陛下班师还朝,待来年开春再战。”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把李世民请回长安养病,至于来年的事情来年再说吧,不过无论来年战或不战,李世民肯定是再不可能北上了。
就在李世民已经开始动摇的时候,李绩也当即道:“启禀陛下,眼下已然入冬,粮草转运不便,军中粮草将近,最多再能支撑一月,实不宜再战了。”
李世民听着三人的话,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他知道,这三人所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