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庶子出身,能够一步步披荆斩棘,走到今日,除了麾下心腹的鼎力相助,还万万离不开两个女人,一个是现为皇后的武媚娘,还有一个就是萧月仙。

    其实萧月仙和武媚娘比起来,萧月仙成为李恪的女人更早,给到李恪的帮助也丝毫不弱于武媚娘。

    但既是因为李恪即位之初诸事繁杂,也是因为萧月仙前朝帝女的身份,李恪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给萧月仙一个名份,曾经答应萧月仙的事情也还没有实施。

    长安城,延康坊,原楚王府。

    李恪已然登基,权掌天下,萧月仙也不必再如以往那般行事小心谨慎,已从李恪的意思,搬进了李恪为储君前住着的楚王府。

    萧月仙正在府中后院的花圃边坐着,眼神涣散地看着不远处,眉头微皱,显然是在思索着什么。

    “阿娘,阿爹为什么还不来看我们?”萧月仙正在思索着事情,萧月仙和李恪之女,五岁的李岚靠到了萧月仙的身边,对萧月仙问道。

    李岚所言,也正是萧月仙方才在思虑的事情,李岚的话一下子刺痛了萧月仙的心。

    萧月仙搬进楚王府也有大半个月了,楚王府宽绰,独据半坊之地,行动自然方便了许多,但近日萧月仙的心情却比起以往还要更加地压抑,因为她等了快一个月,却还没有等到李恪的消息。

    起初倒也还好,毕竟李恪初登帝位,朝中要务包括李世民丧葬之事都要李恪亲自去过问,百忙无暇也是难免的,但到了现在,本该一切都已经慢慢地上了正轨,可李恪还没有表态,萧月仙便开始有些不安了。

    尤其是这几日来,也开始有萧月仙的心腹在萧月仙的耳边说起此事,担心李恪会不会过河拆桥,萧月仙嘴上虽然说着无碍,但心里却越来越担忧了。

    以往的李恪待她确实有情有义,但自古帝王无情,皇帝登基前后,心性难免会有大变,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萧月仙越发地没有底了。

    萧月仙低头看了李岚一眼,缓缓地将李岚抱起,问道:“怎么了?岚儿可是思念阿爹了?”

    李岚点了点头道:“阿娘不是说我们搬进这里后阿爹很快就会来吗,岚儿有些想阿爹了。”

    李岚是李恪唯一的女儿,极得李恪的宠爱,自打贞观十八年末,萧月仙奉李恪之命回了长安后,李恪再忙也总会抽出时间来看李岚,但这一次却是有一个多月都没来看过李岚了,李岚跟萧月仙问了几次,但萧月仙自己却也回答不了确切的时间。

    萧月仙想了想,才对李岚道:“岚儿莫急,也许就在这几日了,若是过了几日你阿爹再不来,阿娘便带你去寻他。”

 第十六章 平反之策

    萧月仙的话听着像是在安慰李岚,先哄着她,叫她不要哭闹,但实际上萧月仙说的却不只是安慰之词,而是实话。

    再过几日,李恪登基也就一月有余了,若是到了那时李恪还是想不起她来,那自然就是有意为之,要避着她了,而萧月仙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性子,萧月仙若是真的上了脾气,还真会入宫去寻李恪,讨要一个说法。

    不过萧月仙显然是不必这么做了,因为就在萧月仙还在忧心忡忡的时候,李恪已经到了。

    李恪自百福殿出来,回了趟甘露殿,但很快就出宫了,此番轻车简行而来,只带了席君买和几个心腹卫率。

    “阿爹。”李岚年幼,但眼睛却尖地厉害,李恪不使人通报,自己就进了内院,刚进院门就被萧月仙怀中的李岚瞧了出来。

    李岚看见了李恪,但萧月仙因为心有所思,都不曾注意到入门的位置来了人,她听得李岚的话先是一愣,然后抬头望了过去,眼中便是喜色,当然,还夹杂着一些埋怨。

    “岚儿。”李恪蹲下身去,朝着李岚招了招手,示意李岚来自己的跟前。

    李岚见状,扭着从萧月仙的怀中下来,一路小跑,跑到了李恪的跟前,被李恪一把抱了起来。

    “阿爹,你可算来了。”李岚靠在李恪的怀中,拉着李恪的衣角,带着些抱怨的味道,嘟着嘴巴对李恪道。

    李恪身为帝王,有三子,但却独有这一个女娃,故而对她极为宠爱,李恪听着李岚的抱怨,竟丝毫不以为忤,反倒把李岚抱在胸前,用下颌的短须轻轻摩挲着李岚的脸颊,笑道:“怎么了,为父的岚儿可是生气了。”

    “咯咯咯咯咯”

    李岚被李恪的短须刺地脸颊发痒,被逗得笑了出来,趴在了李恪的怀中。

    李恪看着爱女的模样,心情大好,抱着李岚也走到了萧月仙的跟前,对萧月仙道:“仙儿,我来了。”

    萧月仙看着李恪近前,快速地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待李恪到了身边后行礼拜道:“仙儿拜见陛下。”

    萧月仙自己见完礼,还压了压手,示意李岚从李恪的怀中下来,对李岚道:“今时不比往日了,以后你不可再叫阿爹,要叫父皇。”

    李岚年幼,还不知道这短短的几日间长安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只对李恪称谓上的变化而言,已经足够李岚不解了,李岚抬着头,看着李恪,显然是不知自己该怎么做。

    李恪看着萧月仙的模样,哪还不知道萧月仙的意思,李恪来的有些迟了,萧月仙这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满,也是在借此试探李恪。

    李恪并未放下李岚,而是继续抱着她,疼爱地碰了碰李岚的额头道:“无妨,眼下和以往并无不同,岚儿还是叫为父阿爹便是,不必改口。”

    “好!”李岚听着李恪的话,甜甜地笑着,脆生生地应了下来。

    “岚儿在这里,那岚儿阿兄在哪儿?”李恪抱着李岚,轻轻地在怀中颠着,问道。

    李岚指着内院的方向,回道:“阿兄在书房看书呢。”

    李恪蹲下身去,把李岚放到了地上,道:“岚儿去把阿兄唤来,阿爹带你们出去玩儿。”

    “好。”李岚又应了一声,跑向了内院。

    待李岚走后,李恪才又走到了萧月仙的身边,不由萧月仙分说,便将萧月仙揽在了怀中,在萧月仙的耳边轻声问道:“我来的迟了,可是叫仙儿生气了?”

    方才李岚在这边,李恪也才初到,萧月仙的心里还有点克制,但当李岚走后,李恪将她揽入了怀中,萧月仙心中那道克制的防线顿时被攻破了。

    天晓得萧月仙这么些年为李恪付出了什么,从贞观六年到现在,十四年的光景,萧月仙几乎把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和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李恪的身上,纵说李恪是她的全部也丝毫不为过了。

    萧月仙为李恪做得丝毫不在武媚娘之下,但萧月仙却没有武媚娘那般人前显贵,她一直都默默无闻地站在李恪的身后,甚至是许多李恪的心腹都不知道她的存在,若是李恪真的在登基后不再寻她了,那于她而言可不止是晴天霹雳那么简单。

    “我只怕三郎再也不来寻我了,就此对我们母女不管不顾”萧月仙靠在李恪的怀中,眼泪不自觉地就从眼角夺眶而出。

    李恪轻轻地拍着萧月仙的后背,柔声道:“我此前之所以没来,既是因为登基之初朝政繁忙,我还未能全掌朝堂,也是因为还没有好的法子让你名正言顺地进宫,现在朝中诸事已经停当,我也有了法子,所以就片刻也等不及地来见你了。”

    萧月仙是前梁帝女,要想她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李恪的宫中并不容易,哪怕李恪贵为天子,权掌天下,这一点萧月仙自己也很清楚。

    萧月仙听着李恪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抬头看着李恪,问道:“三郎说的是什么法子?”

    李恪道:“我近日收到岭南送来的消息,耿国公冯盎病重,命不久矣,只怕是撑不了几日了。自父皇故后,冯盎就是隋末群雄中唯一一个活到今时今日的,待冯盎死后,我会下旨命群臣评议隋末群雄之功过,立传成书,以留训于后世。

    待此事之后,我会着岑师上表,言死者已矣,为显我大唐之仁德,并安天下诸夷之心,请免隋末诸王之过,到时你父亦在其中。”

    李恪之言一出,萧月仙顿时就明白了李恪的意思,隋末诸王之中,冯盎是唯一一个活到现在的,若是冯盎一死,当年参与逐鹿天下的群雄也都去了个干净。

    届时李恪借施恩冯盎之际,从帝师岑文本之言开赦已死的隋末诸王不是难事。而此事一成,萧月仙也就不再是叛逆之后,不再需要遮遮掩掩了。

    李恪顿了顿,用衣角擦去了萧月仙的泪珠,接着道:“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会下旨为母后营建大明宫,然后自东南盐行调资百万贯,以你的名义捐贡建大明宫,到时你有此功,我再下旨追封萧公并纳你为妃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第十七章 免罪

    其实就在李恪和萧月仙谈论此事的时候,冯盎就已经死了有段时间了,只是岭南相距长安太远,消息自冯盎所在的高州送到李恪的手中至少也要一个多月的功夫。

    贞观二十年,夏中,两仪殿。

    就在昨日晚间,高州都督冯盎身故之事已经传到了李恪的手中,冯盎身死,又恰逢旬日例朝,也正是李恪拿此事说话的最好时候。

    “朕收到岭南送来的消息,耿国公冯盎病故于高州,冯盎乃祖父旧臣,国朝宿老,于国有功,朕欲另加追赏,众卿以为可否?”李恪端坐于殿上,对殿下的群臣问道。

    李恪所问,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凡大唐三品及以上大员,无论官职虚实与否,在亡故后多会得朝廷追赏,这几乎已是惯例,尤其是冯盎这类开国功臣,便更是如此。

    李恪之言才落,李恪登基后新晋门下侍中的王玄策便出列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理当如此。”

    李恪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朕便从侍中所言。”

    李恪说着,想了想,接着道:“门下拟诏,传朕旨意,追赠耿国公冯盎左骁卫大将军,广州都督,陪葬献陵。”

    李恪给冯盎的恩遇不可谓不厚,若只左骁卫大将军和广州都督倒也罢了,不过死后哀荣而已,已与富贵无碍,但李恪准冯盎陪葬献陵却是殊遇了。

    献陵乃李恪祖父李渊的陵寝,李恪准冯盎陪葬献陵便是视冯盎以开国元宿,天子心腹了。若只以冯盎以往的功勋和他和李渊的关系,理当不至于此,但李恪之所以如此高抬了冯盎一手,不止是为了借他大做章,也是为了岭南的安稳。

    岭南冯家,盘踞岭南已经六世,在岭南树大根深,冯盎祖母谯国夫人冼英历经三代,受七朝君王敕封,被尊为岭南“圣母”,虽已经故去多年,但余威犹在,冯家在岭南不是德高望重四字便能讲明的。在岭南高州一代,若只岭南俚人中而言,李恪的圣旨都未必好用过冯家的话。

    “诺。”王玄策闻言,当即应了下来。

    待王玄策应下后,李恪环视了一圈殿中的众臣,突然又开口道:“冯盎一死,当年隋末时割据地方的群雄也都去了个干净了吧。”

    前隋末年,群雄四起,其中起兵者数十人之多,更有李渊、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萧铣等夺州郡数十,割据一方,称雄一时的。

    但这些人大多因兵亡故于武德年间,就算是依附突厥,苟活一时的梁师傅也不过苟延残喘到了贞观二年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