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媚娘道:“那是自然,你只要按娘叫你说的做,你阿爹一定同意的。”
武媚娘和李璄正再次交代着,李恪已经到了立政殿。
“儿拜见阿爹。”李恪进了立政殿,李璄连忙起身,走到李恪的跟前拜道。
李恪抬手扶起李璄,笑着问道:“璄儿快起来,今日在宫中如何,可有好生进学?”
李璄是李恪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对于李璄的学业李恪一向都很是关注,这两日李恪因为忙着萧月仙进宫的时候都不曾来过立政殿,故而今日一见李璄便问了学业的事情。
李璄回道:“论语儿已经学完了,明日便开始读尚书了。”
李恪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你读的尚书应道是孔颖达曾奉你祖父之命编撰的尚书正义,尚书讲的是先王之道,有些晦涩,你如有不明的可往求教孔颖达。这老学究虽说政见与为父不和,但学问之渊博还是冠绝当朝的。”
李恪说着,又想起了什么,于是又叮嘱了一声道:“你是太子,你去求教他,他想必是极乐意交你的,只是他给你讲的经义你只管听好记下便是,至于他衍生传授的治国之政大多夹带私货,乃书生之见,你听听也就是了,不必当真。”
孔颖达乃孔圣之后,说起来他和孔子的命途倒也颇有几分相似,孔颖达才冠当时,大唐三代帝王对他的才都极为推崇,着其著书立说,奉为上宾,但也是仅仅限于才学而已,出此之外的治政之法,安国之道一个人都没听进去,李世民如此,李恪也一样。
“你阿爹的话,你可都记下了?”李恪交代完,武媚娘背对着李恪对李璄眨了眨眼,对李璄问道。
李璄看着武媚娘,知道武媚娘的意思,回道:“阿爹的话儿记住了,但有一事儿颇为苦恼,还请阿爹为儿解惑。”
李恪闻言,好奇地问道:“何事?”
李璄回道:“每日进宫给儿授业的几位老师诚然都是当世鸿儒,但同样的一本经义儿每问不同的人,就会得到不同的回答,儿对此很是困惑。”
李璄是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每日教授李璄的师父自然也都是天底下最好的,但好的师父和好的师父加在一起却未必就会有好的结果。
这些师父大多身兼朝中要职,他们自然也希望大唐的储君能够依从自己的治国之道,所以在对同一本经义讲授的过程中都会结合朝政,讲出自己的见解,都会夹带些私货,每个人又各不相同,李璄还年少,听着各家之言自然就越发地迷糊了。
李恪想了想,回道:“你现在学的都是启蒙治学之法,你只需听个大概便好,暂还不需仔细钻研,等你将来稍大些了,为父会另拜少师、少傅为你授业,到时你只需听他们的便好。”
李璄问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恪捏了捏李璄的脸,笑着回道:“这些都是东宫属官,待你过几年开宫建衙便可。”
有了李恪这句话,李璄也终于说出了武媚娘之前再三交代他的东西,李璄问道:“那儿可以早些开宫吗?”
第二十七章 交代
李璄是太子,外出开宫是早晚的事情,早一点或是晚一点并无大碍,李恪对这个也并不介意,而且留着李璄一直在宫中李璄也难以成长,李璄早点出宫还可以早些历练,也算是好事。
李璄突然这么说,李恪起初也没有多想,反倒颇为高兴,毕竟李璄小小年纪便有这种想法至少说明他有几分胆识和担当的,当场也就应允了下来,准他年后开宫。
可就在李恪回甘露殿的路上,李恪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实际上以李璄现在年纪外出开宫建衙还早,他也不会对开宫之事知道的这般详细,李璄知道这些东西一定是有人告诉了他,甚至可能有人在撺掇他,李璄才会如此反常。
李璄身为太子,能够接触到李璄并给李璄灌输概念,怂恿他做出决定的人不多,无非就是那寥寥几人。
一想到这个,李恪不禁有些担忧了,李恪从来不怕李璄掌权,正如李世民不怕李恪掌权一样,但一旦李璄开宫背后的事情和武媚娘相干,那就足够叫李恪不安了。
李恪一想到此事,一回到甘露殿,便命人传见了狄仁杰。
狄仁杰是李恪早年就为李璄觅下的陪读,自打李靖懂事后便一直陪在李璄的身边,李璄的事情他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李恪不方便直接问武媚娘或是李璄,问狄仁杰也是一样。
因为李璄还未开宫,所以东宫属官暂且空置,李恪给狄仁杰定的官职是校书郎,平日里就在皇城内的秘书省上值,距甘露殿不算远,李恪传召,狄仁杰很快就到了甘露殿。
“臣校书郎狄仁杰拜见陛下。”狄仁杰进殿,站在殿中,对李恪拜道。
李恪抬头看了眼狄仁杰,笑道:“怀英来了,起身吧。”
“谢陛下。”狄仁杰应了一声,站起了身子。
狄仁杰八岁时奉李恪的太子令为李璄侍读,而今已经六载,现在的狄仁杰已经一十有四,颇有几分翩翩少年郎的模样了。
李恪问道:“怀英近来在秘书省待得如何,可还能适应?”
狄仁杰回道:“秘书省中多时博学之士,臣在秘书省为官自觉小有长益。”
李恪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秘书省虽是清职,校书郎也官才九品,但却也是磨砺人的地方,尤其是对你们这些少年人而言。你也莫要因此而懈怠了,你要知道,朕的恩师中书令岑相当年也是秘书省出来的。”
狄仁杰有才干,李恪一直是将狄仁杰未来的重臣、宰相,甚至是将来的新帝辅政心腹之臣来培养的,李恪用帝师岑本当年的事情来激励他,就差指着岑本在中书省的位置对狄仁杰说一句“卿终当坐此”了,李恪对狄仁杰的看重已经溢于言表。
以狄仁杰的年纪,如果是寻常人有李恪这句话,想必已经是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了,但狄仁杰生性稳重,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同李恪打交道了,故而显得还算沉稳。
狄仁杰回道:“陛下说的是,秘书省虽是清衙,但臣在其中能学的还有很多,岂敢懈怠。”
李恪看着狄仁杰的模样,脸上不禁多了几分笑意。当皇帝的兴许多有昏聩平庸,甚至智力不齐之辈,但是能做宰相的却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庸才,哪怕是干才不显,靠着溜须拍马,帝王幸进上位的,也一定是聪慧之人,胜于寻常,更何况是狄仁杰这种宰相中的翘楚,青史流芳的名臣。
其实眼下狄仁杰的情况本就是李恪一手促成的,李恪知道秘书省是清闲之职,不是养才最好的地方,李恪如果只是想培养狄仁杰的才略,将他安排去尚书省也不是难事,但李恪却偏偏要把狄仁杰压在秘书省。
武周朝的狄仁杰可谓大器晚成,年近五旬方才入朝为大理寺丞,在地方磨砺多年。
但这一世的狄仁杰因为李恪的缘故,已经成了太子侍读,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朝堂,他的路一定会比原本顺畅许多许多、
所以李恪为了避免秧苗助长,专门在狄仁杰心气最盛的时候把他压在了秘书省,而狄仁杰的所作所为也叫李恪很是满意,秘书省上下对狄仁杰评议颇高,不愧李恪的倚重。
李恪道:“凡朕擢拔于微末的人,无论是岑相、王玄策、马周这些臣,还是席君买、薛仁贵这些武臣,都已经身居要位,为我大唐国之栋梁。你跟他们一样,也都是朕一手提拔的,你也需好自为之,不要叫朕失望,毕竟朕要的可不是一个太子侍读,太子身边也不会缺了一个侍读。”
如果说之前李恪的话多是在宽慰狄仁杰,那现在这句话就是在鞭策狄仁杰了。
李恪的意思无非就是告诉狄仁杰,自己对他看重不假,但李恪这么看重他可不是只为了一个合格的太子侍读而已,太子的身边从来不会缺了侍读,毕竟陪太子读书自顾以来就是数一数二的美差,如果狄仁杰不能做得比旁人更好,李恪也不是非他不可。
“诺。”狄仁杰闻言,神色一凛,当即应了下来。
李恪对于自己的倚重,狄仁杰一向都清楚,狄仁杰小小年纪便被皇帝钦点为太子侍读,入仕为官虽只为校书郎,但同比也是很高的起点了,更有甚者,以他眼下的情况,他甚至在将来有可能成为大唐朝史上最年轻的宰相,可谓少年得意,旁人对他也极多艳羡和赞叹。
其实狄仁杰毕竟年少,有时也会难免会有几分得意,所以每次狄知逊外任回京时也会对他多加提醒,再加上狄仁杰自己也能自律,故而一直没叫李恪失望,这一次有了李恪的敲打,更是如此了。
李恪此次传来狄仁杰自然不止是为了敲打他,也还另有一事要交代他。
李恪道:“朕此次传你前来还有一事要问你。”
狄仁杰道:“请陛下吩咐。”
李恪道:“太子近日可曾与你提及过外出开宫之事?”
狄仁杰不知李恪何意,但还是如实回道:“太子并不曾和臣提过此事。”
有了狄仁杰这句话,李恪大概也就知道了,李璄外放出京必是为人所撺掇,临时起意的。
李恪心中有了这些猜测,但这些东西自然是不能和狄仁杰说的。
李恪顿了顿,只是对狄仁杰吩咐道:“朕准备年后着太子外出开宫建衙,太子年少,许多事情恐怕还不知轻重,你和太子自小就是一起长大的,到时你也会去东宫,你要多帮衬着他,若有不明的,你直达御前便是,可百无禁忌。”
第二十八章 机会
李恪和武媚娘之间的事情狄仁杰自然是不知道的,狄仁杰也绝不会想到,在狄仁杰看来,李恪之所以如此叮嘱他还是因为当年李承乾的事情。
当年李承乾年少时也是满朝赞誉,但当李承乾稍稍年长,外出开宫后,便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堕落了下来,以至于丢了储位。
李恪是胜了李承乾才登上的储位,李恪自然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李璄的身上再发生一遍,李恪对爱子的爱护之情狄仁杰也能够理解。
至于李璄突然自请外出开宫的缘故李恪已经大概摸得清楚了,李璄和狄仁杰是一同长大的,视狄仁杰如兄长一般。
如果外出开宫之事是李璄自己的意思,这么大的事情李璄一定会和狄仁杰商议,这事连狄仁杰都不清楚,那就不是李璄自己的意思了,必是为人所撺掇,至于撺掇的人是谁,自不难猜。
对于李璄开宫建衙李恪本就不抗拒,哪怕此事的背后是武媚娘的盘算李恪也不惧,相反地,李恪反倒更加愿意早些把问题暴露出来,把威胁扼杀于萌芽之中,免得一直压着,将来反倒有尾大不掉的可能。
狄仁杰走后,李恪便下旨省台,着侍中王玄策牵头,着手安排太子开宫的事情,并举荐各部东宫属官的人选。
现在时才岁中,距离李璄正式外出开宫建衙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时间就很充裕。
太子属官庞杂,太子三师、太子三少、东宫六率、詹事府、左右春坊、家令寺等,上下一众府衙和官职干系重大,都需重新物色人选,绝非短时间便能完成的。
让李璄早日开宫是武媚娘揽权的手段,而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昭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