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居的标准来的,与太极宫一般无二。

    大明宫乃是新建,仔细算起来其规制更在太极宫之上,恢宏非常,气度俨然,尤其大朝正殿含元殿更是气吞寰宇,如在霄汉,可居天下宫殿之首。

    大明宫含元殿的高阶之上,李恪凭栏居高而望,看着眼前庄严肃穆,无与伦比的大殿,缓缓地点着头,显然对眼前的一幕满意极了。

    连绵如山的屋宇,灿若云霞的殿顶,似巨龙盘旋的宫道。

    大明宫,这个被誉作天下宫殿之冠的地方,这个千百年只以文字记载于青史之上的名字,现在正生动真实地展现在了李恪的面前,以从未有过的姿态震慑着李恪的心魄,仿佛是在李恪的胸中敲起重鼓那般震撼。

    就在这一瞬间,李恪仿佛明白了那些以圣名留于青史的皇帝,为何宁愿顶着好大喜功的名头也要兴建宫殿了,因为几乎没有什么标志能够比这些壮阔的宫殿更能彰显盛世了。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有此一殿,方显我大唐盛世,天下景望。”李恪看着眼前的一幕,轻拍着栏杆,不由地赞叹道。

    今日是含元殿完工之日,也是李恪第一次观含元殿全貌,李恪便说出了这番话,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

    阎立本站在李恪的身后,听着李恪的话,上前拜道:“臣幸不辱命,含元殿赶在元日前完工,没耽误了陛下的大事。”

    如今已是年末,再过几日便是龙朔二年的元日,以往的元日大朝都是在太极殿举行,但这一次李恪有意在明岁元日把大朝改在含元殿,阎立本为此也是赶工多日方才如期完工。

    李恪回过身去,亲自扶起了阎立本,道:“阎卿辛亏,这含元殿所见,谓为鬼斧生工,可见心思灵巧,非贤昆仲不可为之,朕也算是所托得人。”

    阎立本忙谦虚道:“大明宫能如期完工,非只我兄弟之功,梁少卿并一众僚属同样出力甚多,我等不敢独居。”

    阎立本口中的梁少卿便是司农少卿梁孝仁,梁孝仁精明干练,善于调度,故奉李恪之命监工督建,在建大明宫的过程中也废了许多心力,阎立本故有此言。

    李恪道:“前些日子令兄阎立德因病请辞,朕已经准了,阎立德去职,这工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此番以你建成大明宫之功,足可升任工部,明日你便去尚书省报任吧。”

    将作大匠官从三品,类比九卿,而工部尚书官正三品,雅称大司空,将作大匠到工部尚书虽看似相差不大,但却是天壤之别。

    将作大匠所为多是巧技之类,取悦尊上,不为人所重,而工部尚书却是朝中大员,所辖也俱是朝中紧要。

    阎立本当即拜道:“臣谢陛下擢拔。”

    李恪拍了拍阎立本的肩膀,笑道:“大明宫成,阎卿出力最多,然阎卿却不为己居功,实在是难得。阎卿善画,丹青之技冠于当世,故世人皆以阎卿擅丹青之道,而忽阎卿之才德。

    然朕与世人不同,朕用阎卿,非因丹青小技,而因阎卿才德之品,高乎常人。工部不比将作监,工部所辖,国家要务,民生之大计,望卿好生做事,勿负朕托。”

    如果说李恪方才擢拔阎立本叫阎立本心中感念的话,那么现在李恪的话就是真的说进了阎立本的心窝里。

    阎立本善画,甚至被推为当世第一,自然算是极高的赞誉了,但阎立本自己却从不以此为喜,因为阎立本为官,而且品秩不低,朝中常有人私议阎立本,觉着阎立本能居高位是以丹青巧技取悦君上,便如仆奴,不比朝臣。

    其实阎立本虽然善画,但实际上他的文才也是上选,胜于许多同僚,只是他的文才被惊世骇俗的丹青之技所盖,不为人知罢了,他自己也为之苦恼,萦绕多年,甚至宛如梦魇。

    李恪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阎立本的心坎上,李恪是君王,他的认可自然比任何人都要重要,也最为阎立本所在乎,有了李恪这句话,天下人还有谁还敢妄论?

    阎立本虽然已经出仕多年,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直到这一刻,阎立本才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一瞬间,多年积压在心底的沉郁得到了释放,阎立本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了,阎立本竟行大礼,伏身跪地,叩拜道:“臣谢陛下恩遇,有陛下这句话,臣纵是粉身碎骨,也必不负陛下所托。”

    阎立本的反应并不叫李恪觉着意外,阎立本性情谦儒,对李恪而言是个敦厚长者,他以丹青之技成名,光华掩盖天下,但同时也为丹青之名所困,不管他做什么,在别人眼中也逃不出“善画”这两个字。

    李恪知道阎立本的困惑,所以要收阎立本的心不难,更何况阎立本还是一个实诚人。

    李恪之所以要说这番话,之所以如此重视阎立本,除了对阎立本其人的认可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缘故,那就是在为开春后的东征做准备。

    东征之战,朝廷中的压力除了在兵部和户部之外,工部也同样紧要,李恪需要一个对他的意志全然贯彻执行的工部尚书,而这个时候阎立本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第五十章 桑布扎

    龙朔二年的元日将近,依例凡大唐藩属亦或友邦都当遣使节来京参拜,于含元殿见礼。

    既是万国来朝,那吐蕃自然也在其列,吐蕃和长安相隔也有些距离,吐蕃使节提前多日自逻些启程往东,终于也赶在元日前到了长安。

    若说起吐蕃人中最大唐最熟悉的人,自然要属禄东赞了,而且禄东赞曾经也出使过长安,本该是使臣的最佳人选,但只可惜禄东赞却没有胆子再来长安了。

    之前李恪还是太子时,禄东赞来长安便被李恪四处刁难,诸事不顺,险些自己都回不去吐蕃,现在李恪已是皇帝,若是他现在再来长安,李恪是绝不会放他回国的,索性禄东赞也就不来了。

    这次吐蕃使团的正使是此前随禄东赞来此的桑布扎,而副使则是塞汝贡敦,都是吐蕃朝中重臣,为赞普弃宗弄赞所信重。

    桑布扎一到长安,他的第一要务就是摸清现在长安的情况和李恪对吐蕃的态度,他原想以吐蕃使节之名拜见嫁来长安的东君公主朗日林芝,但朗日林芝已是唐皇妃嫔,居于宫中,不是他们想见就能见到的,而且就算见了只怕也有外人在场,说不得什么私密的话。

    所以桑布扎在一番思量后,便决定先不急着见朗日林芝了,待元日大朝之后再说,他先在鸿胪寺外约见了钦陵。

    长安城,东市,一家吐蕃人开的不起眼的酒肆,这里便是桑布扎宴请钦陵的地方。

    桑布扎之所以选择这里,选择了一家吐蕃人开的酒肆,不止是出于对唐人的谨慎,其实也是因为对钦陵的不够信任,他担心钦陵已经被唐人同化了。

    钦陵是吐蕃现任大相禄东赞的次子,当年作为朗日林芝的陪嫁使来的长安,依理而言自然是该心向吐蕃的,桑布扎自然希望能够通过钦陵了解到更多唐廷内部的消息,以作为异日谈判的筹码,这也是桑布扎在来长安前禄东赞交代的事情。

    但对于禄东赞的话,还有钦陵这个人,桑布扎却不敢全然信任。

    毕竟现在钦陵早已不是当年自逻些东来的吐蕃少年了,钦陵贞观十四年来唐,彼时年才十岁,但现在钦陵已经一十有八,这是他在大唐待的第九个年头了,他在大唐待的时间几乎和在吐蕃的时间一样,每日和大唐官吏相处的他又怎会一成不变。

    对于钦陵的担忧不止是桑布扎一个人的意思,也是整个吐蕃使团上下一致的想法,毕竟当年钦陵来长安时还是太年幼了,难以做到不改初心。

    桑布扎本就有此担忧,而当桑布扎看到钦陵的第一眼后,他心里对此的担忧更重了。

    桑布扎和钦陵多年未见,他记忆中的还是钦陵儿时的模样,和现在的样子有些出入本是正常,但现在钦陵的样子实在叫桑布扎讶异。

    今日来的钦陵一身唐人服饰,言谈举止也都是唐人一样,俨然一副长安人家贵公子的模样,若非模样还能看出个儿时的大概,桑布扎是绝不敢认的。

    “钦陵来了。”桑布扎坐在酒肆的雅间里,看着钦陵进门,忙收起心中的担忧,笑着上前迎道。

    桑布扎和禄东赞交好,自然也就是钦陵的长辈了,钦陵看着桑布扎上前,俯身拜道:“钦陵见过叔父。”

    桑布扎扶起钦陵,笑道:“我与大相乃是至交,这次来长安他特地叮嘱我来看看你。你孩童时我也是常常看见的,可现在八九年未见,变化如此大,我都快不认识了。”

    钦陵听到桑布扎提及禄东赞,忙道:“阿帕现在身体可还好?”

    桑布扎回道:“大相身体康健地很,只是时常想起你,常常和我念叨你的事情。”

    钦陵轻叹了一声,道:“我也时常想念阿帕,想念逻些,只可惜我身在长安,身不由己。”

    听着钦陵所言,显然还是想回吐蕃的,且不说这话是真是假,至少也叫桑布扎放心了几分。

    桑布扎对钦陵道:“如果你真的有意回吐蕃,现在倒是有一个好机会。”

    钦陵闻言,心里不禁有些好奇,忙问道:“不知是什么机会?”

    桑布扎回道:“赞普有意和唐皇联姻,求娶大唐的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乃唐皇亲妹,一旦赞普迎娶了高阳公主,到时两国亲如一家,你要回吐蕃便容易了。”

    钦陵原以为桑布扎说的能是什么好的机会,还有些兴致,可他一听桑布扎这么说,顿时就不愿再多听下去了。

    钦陵道:“据我所知陛下并无和赞普联姻的意思,而且高阳公主乃陛下的亲妹,疼爱有加,从不肯委屈了哪怕半分,是绝不可能外嫁高阳公主的。”

    钦陵是李恪的弟子,被李恪收在门下,也时常是能够见到李恪的,他对李恪自然颇有些了解,李恪对外性子强硬,在为太子时便反对联姻,更何况是现在,吐蕃想娶大唐挂了公主名头的宗室女都不可能,更不要说是李恪的心头肉高阳公主了。

    桑布扎倒是没想到钦陵会否决地如此快,一下子竟有些愣住了。

    顿了片刻,桑布扎才道:“你不在吐蕃,兴许还不知道现在高原上的形势,现在咱们吐蕃已经一统高原,兵强马壮了,就算是大唐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桑布扎说确有道理,在这八九年间,吐蕃上下一心,锐意革新,国力确是增长极快,和八年前的吐蕃绝不是一个概念,这也就有了桑布扎这么说话的底气。

    两国邦交,向来都是已国力强弱来看,如今的吐蕃早已今非昔比,桑布扎对于当初未成的和亲之事则更多了几分信心。

    但桑布扎始终都理解错了钦陵的意思,钦陵说的可不是国家大势上的事情,也不关乎吐蕃如今的国力如何,钦陵一直在强调的是李恪本人的意愿。

    李恪是大唐的皇帝,更是高阳的兄长,李恪心疼妹妹,也不愿和弃宗弄赞和亲,难道还有谁能把刀架在他的脖子逼他上不成。

    钦陵道:“陛下与赞普不同,他绝不会嫁出自己的亲妹,此事断无可能,若是提及此事,多半自取其辱,叔父还是再思量思量地好。”

    这和亲之事桑布扎本就觉得颇有把握,再加上此事又是弃宗弄赞再三嘱托给他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