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量思量地好。”

    这和亲之事桑布扎本就觉得颇有把握,再加上此事又是弃宗弄赞再三嘱托给他的事情,他绝不会因为钦陵的三言两语就此放弃。

    桑布扎道:“既如此,那你看好便是,我此来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和亲之事,唐廷必定就范。”

 第五十一章 钦陵之危

    桑布扎今日来见钦陵,多多少少是带了些试探的意思,他想通过钦陵对吐蕃求亲一事的态度来判断钦陵是否还忠于吐蕃,忠于赞普,是否因为这些年来在大唐的优渥生活改变了初衷。

    对于钦陵而言,他说的不过是实情,是基于他对李恪的了解说出来的话,他自问无愧于心,也无愧于吐蕃。

    但站在桑布扎的角度来判断,钦陵的表现显然是没有合格的,钦陵在得知松赞干布有意联姻的情况下,非但没有出谋划策,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消息,反倒一口否决了这个想法,一瞬间仿佛钦陵就是大唐皇帝派来回复他们的使节一样。

    而且在方才的谈话中,桑布扎唤李恪为唐皇,但钦陵却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陛下,这叫钦陵更加笃信的自己的猜测:钦陵已经变节,就算他没有变节,至少也是心向大唐,不再能够重用了,对吐蕃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价值。

    话不投机半句多,桑布扎没有从钦陵这边得到想要的答案,简单地又敷衍了几句,便就让钦陵先行回去了。

    钦陵走后,很快屋中就自外面进来了一个年轻男子,这个年轻男子年近弱冠的男子,与钦陵的年纪倒是相仿,一身吐蕃服饰,模样俊朗,眉宇间带着几分英气,进来便坐在了桑布扎的对面。

    “克增,方才钦陵的话想必你也听到了。”桑布扎看着年轻男子进来,起身对年轻男子行礼道。

    桑布扎口中的克增便是吐蕃人中皇子之意,而松赞干布只有一子,名作贡日贡赞,这年轻男子自然就是贡日贡赞了。

    贡日贡赞既是吐蕃赞普的独子,也就是大唐人口中的吐蕃太子,为了此次出使大唐,松赞干布把吐蕃太子都遣了过来,给了临机专断之权,自然是对求亲之事万分重视了。

    贡日贡赞点了点头,应道:“恩,我听到了,没想到钦陵竟然已经心向唐廷了。”

    就方才的一番谈话,认为钦陵已经变节的自然不知桑布扎一人,贡日贡赞也是如此。

    桑布扎道:“克增说的是,钦陵身为我吐蕃大相之子,竟然心向大唐,实在是不该。”

    贡日贡赞道:“钦陵是禄东赞之子,而禄东赞文武双全,执掌我吐蕃国政,位高权重,其部族葛尔家族在吐蕃也是极有声望,钦陵已经归了唐廷,我们要不要去信给赞普讲明此事,要赞普对禄东赞多加堤防。”

    在贡日贡赞看来,禄东赞其子已经降唐,其父禄东赞的立场也难免不受钦陵的影响,贡日贡赞有意提醒松赞干布小心禄东赞本就是情理之中。

    但桑布扎和禄东赞乃是至交,对禄东赞再熟悉不过,桑布扎清楚禄东赞是绝不会因为钦陵的缘故而降唐的。

    桑布扎忙道:“此事不妥,臣以为大相对赞普忠心耿耿,是绝无二意的,更何况如果大相想要勾结唐皇的话,此番出使便不会一再回绝了。”

    桑布扎所言倒也有道理,桑布扎一向知道,李恪虽然和禄东赞不和,但对禄东赞其人一向是极为看重的,如果禄东赞要降唐,必然不失高官厚禄,早就降了唐,又何必等到现在被人察觉呢。

    贡日贡赞道:“你说的也是,那我们便将今日的事情整理清楚告诉赞普便好,不必多提及禄东赞。”

    ————————————

    大明宫,紫宸殿,内殿。

    “臣长孙冲拜见陛下。”李恪正在紫宸殿中看着书,内殿之下,礼部尚书长孙冲拜道。

    李恪看着长孙冲进殿,问道:“子敬来的这么突然,可是使馆哪边有了什么异动?”

    元日将至,万国来朝,近日的长安城中各国使节云集,鱼龙混杂,李恪为了避免出乱子,特礼部和鸿胪寺在意各国使节的举动,尤其是吐蕃西突厥等几个李恪引为心腹之患的邦国。

    长孙冲道:“陛下猜地不错,正是吐蕃那边有了动静。”

    李恪问道:“如何,他们做了些什么?”

    长孙冲回道:“他们是三日前来的长安,起初倒还老实,但就在今日午间,吐蕃使节桑布扎出了使馆,去见了千牛备身钦陵。”

    “钦陵?他们是在何处见面的,说了些什么?”李恪听着长孙冲的话,问道。

    钦陵是禄东赞之子,但同时也是李恪收下的弟子,可算是天子门生了。

    对于钦陵其人,李恪其实还是颇为看重的,钦陵天资聪慧,远胜旁人,尤其是在行伍之事上,似乎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李恪尝于钦陵论兵,钦陵虽还年少,不曾掌兵,其所知多纸上得来,但每每论及古之战例,钦陵所言鞭辟入里,常能举一反三,就连一旁的国中名帅苏定方也不得不赞叹一句后生可畏,如果不是因为钦陵的出身,如果不是因为他吐蕃人的身份,只怕都有收徒的念头了。

    吐蕃使节进京后竟然去见了钦陵,李恪自然要多问两句。

    长孙冲回道:“他们是在一家吐蕃酒肆中见的人,咱们的人不好直接进去探听,故而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李恪笑道:“吐蕃使节进京不见公主,倒先见了钦陵,有些意思。”

    长孙冲道:“钦陵乃吐蕃之后,不过一随嫁婚使而已,但陛下待他却不薄,可他竟还私下与吐蕃勾结,实在是有负陛下恩德。”

    钦陵在大唐已近九载,李恪待他确是也是不薄了,千牛备身虽不能算是宫中要职,但也官拜六品,跟随帝驾左右,多高荫子弟子弟才能为之,一向被视作贵胄起家之良选。

    千牛备身,多少权贵子弟欲为而不可得,李恪却给了钦陵,李恪对钦陵自然是不错了。

    李恪摆了摆手道:“现在这么断定还尚早,桑布扎和禄东赞是旧交,此番桑布扎进京,见一见故人之子也是正常的,倒是不好论罪。”

    李恪显然还是不想就此对钦陵动手,于是长孙冲接着问道:“那可要命人敲打一番吐蕃使团,让他们老实些?”

    李恪想了想,回道:“这也不必,他们想见谁便就让他们去见,你派人盯着便是。”

    “诺。”长孙冲得令,应了下来。

 第五十二章 拉拢

    长孙冲说完此事,便先行告辞离去了,而就在长孙冲离开后不久,便有内侍进殿禀奏,千牛备身钦陵求见。

    “若朕记得不差,你今日不是轮休了吗?怎的还进宫了。”千牛备身,每十日一轮,九日一休,今日便该是钦陵轮休的时候,这事李恪是知道的,故而有此一问。

    钦陵是李恪的弟子,这些年也一直跟随李恪身后,李恪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他从没想过自己私下见了吐蕃使节的事情能够瞒得过李恪。

    钦陵道:“臣今日来此是有事向陛下禀告。”

    李恪看着钦陵的模样,隐约也能猜到他说的是何事,但也还算不动声色地问道:“哦?不知是何事,竟叫你如此急着禀奏。”

    钦陵回道:“臣今日受吐蕃使节桑布扎所邀,前往酒肆宴饮。”

    李恪摆了摆手道:“桑布扎是你父禄东赞的至交,他请你过去宴饮想必也就是论些私谊,这是你的私事,不回禀告的。”

    钦陵道:“臣拜唐官,又是陛下弟子,吐蕃使节来访分属国务,臣自当回禀的,而且他们所言倒也不尽是私谊,多少也关乎朝政。”

    李恪笑道:“你倒是谨慎,你要是愿禀便说来听听吧。”

    “诺。”

    钦陵应了一声,而后禀告道:“此番桑布扎邀臣在东市酒肆见面,确实拉扯了些家常,这些都无关紧要,但席间确实也提到了一事,臣以为是需向陛下仔细交代的。”

    “何事?”李恪听着钦陵的话也来了些兴致,问道。

    钦陵回道:“桑布扎此来长安是奉了赞普之命,朝见陛下只是其一,其二还有意借此机会和亲,求娶高阳公主,与陛下结成姻亲。”

    听得此事,李恪倒也不动怒,毕竟吐蕃想娶大唐公主也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了,更不是什么秘密,李恪听到这个消息也不觉着奇怪。

    李恪只是问道:“此事你是怎么说的。”

    钦陵如实回道:“臣当即便回了他们,说了此事绝无可能。”

    “哈哈哈”

    李恪听着钦陵的话,不禁笑了出来,道:“你须知如今的吐蕃可是已不必当年,现在的吐蕃一统高原再无后患,国力可是大增啊。”

    李恪一向视吐蕃为心腹大患,这些年在吐蕃明里暗里也布了不少探子,对吐蕃的事情自然熟悉地很,去岁禄东赞领兵灭了羊同国,一统高原,国力确实今非昔比了。

    如今的吐蕃论国力自然还远不是大唐的敌手,但若是倾其国力,为祸大唐一方,还是足够叫大唐头疼的。

    但钦陵却道:“和亲之事无关国力,这就是陛下一个人的意思,只要陛下不愿,天下人谁又能强逼了陛下不成。”

    李恪笑道:“两国邦交,有时恐怕也不是朕一人能够决断的,朕也不得不考虑国家大利。你看,林芝便是弃宗弄赞的亲妹,还不是为了两国邦交嫁来了长安。你说地如此果断,就不怕朕到时允了和亲之事吗?到了那时你可就难做了。”

    钦陵抬起头,看着李恪,自信地回道:“陛下不是赞普,陛下是君王,自然看重国家大利,但也极重手足之情,赞普会为了利益嫁妹于大唐,但陛下不会,臣相信陛下宁可一战,也不会低头和亲。”

    钦陵虽是李恪名义上的学生,但仔细说起来其实他们并不算亲近,但钦陵对此事却极为笃定,在此事上对李恪极有信心,因为他知道李恪的性情,知道李恪的底线,他不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李恪坐在殿上,看着下面站着的钦陵,看着钦陵脸上笃定的神情,不禁有些感叹。

    大唐朝堂臣子极多,对他忠心耿耿的也不少,但能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多,就此事而言朝中绝大部分的臣子还远远不如钦陵这个少年。

    李恪走下殿去,轻轻拍了拍钦陵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你说对了,在和亲之事上朕绝不会妥协,朕从来不相信送出一个公主就能够带来所谓的和平,那么这种和平未免也太廉价了些,朕相信的和平只在刀剑之间。”

    “陛下英明。”

    李恪之言入耳,钦陵顿时神色一凛,心头也不禁一阵撼动。

    李恪为了一个公主,宁可得罪西面的强敌,身为帝王做出这样的事情听起来有些荒谬,也不够成熟,但这偏偏就是李恪最吸引钦陵的地方。

    钦陵和李恪一样,都是有野心的聪明人,他们都不相信和亲带来的和平,他们都认为和亲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把戏,不过时机还未成熟时的场面话,等到真正的时机成熟了,在两国利益面前,谁又会拿一纸婚约当回事。

    李恪和弃宗弄赞相比,钦陵更加佩服和欣赏的从来都是李恪,他甘愿追随李恪这样性情相投的君主,为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只不过钦陵是吐蕃人,他的顾虑太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