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

    李恪看着朗日林芝的模样,倒也有几分俏皮,自己也来了兴致,竟丢下身后的內侍,直接登坡而上,寻了朗日林芝去了。

    朗日林芝没想到李恪会突然上来,指着刚刚翻过的地,忙道:“这是今日刚翻过的地,松软地很,一踩就陷,可别把陛下的衣履弄脏了。”

    李恪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朗日林芝的身边,笑道:“都是行军打仗的人,再脏的地方也都来去,哪有这般讲究。”

    李恪说完,蹲下身去,看着朗日林芝脚边的编筐和里面的东西,问道:“这是何物?”

    朗日林芝回道:“这是种子,格桑花的种子。”

    李恪好奇地问道:“格桑花在关中是没有的,你哪里来的?”

    朗日林芝如实回道:“这是此次吐蕃使团进京,他们托鸿胪寺带给我的,我准备把这些花种在这个小坡上。”

    李恪道:“你突然想种格桑花,想必是思乡了吧。”

    朗日林芝是吐蕃人,而格桑花是吐蕃开的最广的花,朗日林芝突然要种格桑花,自然是想起了家乡的景象了。

    朗日林芝道:“在布达拉宫后山的山腰上便有许多格桑花,开地漫山遍野地煞是好看,臣妾在这边种些格桑花,看着它们开花,便仿佛回到了布达拉宫一样。”

    李恪闻言,抬头环视了一圈,却发现这山坡上被松了土的只有靠着后殿窗前的这一小片,不解地问道:“你既要种格桑花,又为何只种这一小片,你若是把这一片山坡都种上,才会有些感觉吧。”

    拾翠殿殿后的这边山坡很大,若是全部种上自然会有些漫山遍野的味道,可朗日林芝只种了这么一小片确实显得有些局促了。

    朗日林芝回道:“这里是皇宫,又不是外面,依例种在这里的花草是不能随便更改的,若是把这整片山坡都给换了,宫里的管事只怕要说话了。”

    李恪笑道:“我道是何事,明日你拿着朕的口谕去殿中省,着殿中省尚舍局安排此事,命人来将整片坡子的土都翻了,到时都种上格桑花,花开之时你记得唤朕同来赏花便好。”

    朗日林芝的脸上洋溢出了笑意,对李恪拜道:“臣妾谢过陛下。”

    李恪扶起朗日林芝,道:“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必客气。”

    朗日林芝缓缓地站起身,提起脚边的编筐,对李恪道:“若是如此,这些花种便不够用了,改日我再遣人去一趟鸿胪寺,问问桑布扎可还有多余的花种。”

    李恪听着朗日林芝的话,想了想,道:“此事先不急,你在元日朝会之前不要和吐蕃使团走地太近,免得祸及了你。朕到时又要处置吐蕃使团,又要护着你,多少会有些难做。”

    朗日林芝闻言,有些担忧地问道:“这是为何,桑布扎领吐蕃使团来京朝拜,可是做错了什么?”

    李恪自朗日林芝的手中接过编筐,一手提着编筐,一手拉着朗日林芝的手,缓缓地往坡下走去。

    李恪边走边道:“这是钦陵今日告诉朕的消息,吐蕃使团奉弃宗弄赞之命来京求亲,欲求娶高阳,你是知道的,高阳是朕的心头肉,朕捧在手心里看着长大的,无论如何都不会外嫁,若是吐蕃执意想要和亲,只怕会有些麻烦。”

    李恪有多宠爱高阳公主,朗日林芝是知道的,弃宗弄赞之心不死,还想求娶高阳,李恪不动怒才是怪事。

    一边是她的夫君,一边是故国使节,朗日林芝听着这个消息左右为难,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道:“这是两国国事,臣妾在后宫本不该多言,只盼莫要因此坏了两国之谊才好。”

    李恪道:“朕也不愿动刀兵,若是桑布扎能知进退,朕又何必犯难。”

    李恪说着,停下脚步,看着朗日林芝的眼睛,在她的额间轻轻地亲了一口,嘱咐道:“这几日你就安心在这里种花便好,在大朝之前,你切不可再与吐蕃使节联系,只要你不去联系他们,到时哪怕两国真的交战了,朕也能保得你的周全。”

 第五十五章 求亲

    龙朔二年,元日大朝。

    今岁的元日大朝是第一次在含元殿举行的大朝,声势浩大,万国来参。

    大朝之时,时间有限,流程也紧凑地厉害,吐蕃虽也算是大国,有单独参拜的机会,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却也有限地很,吐蕃使节桑布扎见礼,献了两句贺词,便被带了下去,根本没有给他多开口的机会。

    不过桑布扎是奉弃宗弄赞之命前来和亲的,自然不会就此作罢了,他相中的机会就在大朝之后的宴会上。

    大明宫东,翰林院旁的麟德殿便是朝会后宴饮的所在。

    宴会之上,酒过三巡,殿中的众人已经稍稍有些熏醉了,吐蕃正使桑布扎和副使塞汝贡敦看着殿中的景象,知道已经到了时机,不禁在殿中窃窃私语了起来。

    “我刚刚在殿中看了许久,并不曾见到高句丽的使节。”塞汝贡敦靠在桑布扎的旁边,低声道。

    桑布扎道:“如此看来传闻不假,大唐和高句丽两国关系难修,大战在即了。”

    塞汝贡敦道:“不错,河北有消息传来,近日唐廷的河北边军常有调动,只怕是往辽东去了,唐征高句丽兴许就在开春。”

    桑布扎笑道:“唐廷将和高句丽开展,眼下必定兵员钱粮吃紧,势必再没有余力顾及西面,到时面对西面的压力唐廷不得不服软求和,现在正是咱们和亲的好时候。”

    在桑布扎想来,大唐河北边军已经往辽东而去,再结合今岁高句丽又不曾遣使朝拜的事情,想必大唐和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已经再无挽回的可能了,两国今岁开战已是必然。

    而高句丽可不是什么小国,虽然之前因为李世民东征之战和后来的几番袭扰,高句丽已经损兵折将过半,但若是高句丽举全国之力的话,二十万大军还是能凑地出来的,大唐想要吃下高句丽自然也还要费些功夫。

    既然唐廷已经下定决心要和高句丽开战了,自然就会避免两线作战,更何况吐蕃更强于高句丽,可是随时可以调兵二十万的大国,到时为了稳住西面的吐蕃,答应和亲之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想到这些,桑布扎对完成此次出使身上背着的使命更多了几分信心

    过了片刻,桑布扎瞧准了机会,突然出列道:“启禀陛下,外臣桑布扎有事请奏。”

    桑布扎一出列,虽还未禀明何事,但李恪已经猜到了桑布扎的意图,无非就是为了和亲的事情。

    吐蕃众臣,除了禄东赞之外,如果一定还要说一个李恪欣赏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桑布扎。

    桑布扎是弃宗弄赞的御前大臣,论治国之能,桑布扎远不及出将入相的禄东赞,但桑布扎对于吐蕃的意义却丝毫不在禄东赞之下,甚至尤有过之。

    因为桑布扎是吐蕃少有种,精通多国语言,经其多年钻研,以象雄为基础,糅合各家,创造了吐蕃字藏,对吐蕃后世影响及深。

    不过李恪虽知其能,但对桑布扎却没什么兴趣,桑布扎之才在吐蕃算是个人物,但是搁在化繁盛的大唐却掀不起太多的水花来,不过中人之姿罢了。

    至于桑布扎对吐蕃的推进作用,李恪就更不担心了,字承载的是精神和化,这些东西对一个民族的推进固然极大,但却是水滴石穿的功夫,没有个一甲子的功夫断不会成什么气候,而以李恪的计划,是绝不会让吐蕃在高原上在存在一甲子的。

    李恪问道:“使节所言何事?”

    桑布扎缓缓出列,对李恪拜道:“臣此番奉赞普之命来京朝参,是为一件两国间的喜事,事关两国情谊,边境长治久安。”

    桑布扎之言一出,不止是李恪,宴中所有人都猜出了桑布扎的意思,吐蕃想求娶大唐公主也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了,此番桑布扎进京,专程来办的喜事多半也就是指的和亲之事。

    果然在众人的注视中,桑布扎接着道:“臣此番是为两国和亲之事,若是能成,这既是我吐蕃之幸事,也是两国百姓之幸事,还望陛下允准。”

    桑布扎之言一出,大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李恪不愿和吐蕃和亲,众人都是知道的,当年李恪为太子时便力阻此事,这才有了后来迎娶吐蕃公主的事情,现在吐蕃再故事重提,可算是触李恪的霉头,他们也想看看这位行伍出身,新登基不久的天可汗会如何处置此事。

    李恪是帝王,对和亲之事固然不悦,但也不会像一个匹夫一样跳脚,李恪看着殿下的桑布扎,脸上不见喜怒,平静地问道:“和亲,不知你们欲使哪位公主和亲呢?”

    桑布扎如实回道:“赞普欲求娶天朝高阳长公主。”

    这一次,桑布扎的话更叫众人惊讶了,第二次当众求娶公主已是失礼,更何况他们想娶的还是李恪的嫡亲胞妹高阳公主。

    李恪视高阳公主之重,天下皆知。

    高阳公主年已双十,但仍然居于宫中,不在公主院,这历数前朝都是罕有的,李恪对高阳公主的宠爱几乎已经到了坏了规矩的地步,又怎会忍心亲妹远嫁吐蕃,受那苦寒之罪呢。

    果然,李恪当即回绝道:“高阳乃朕的亲妹,朕不愿高阳远嫁,只好辜负令君的好意了。”

    其实李恪不愿高阳公主外嫁,桑布扎是知道的,所以对于李恪的回答桑布扎也早有准备。

    桑布扎接着道:“我等奉赞普之命万里求亲不易,还望陛下顾念我等难处,再考虑一下。”

    李恪还是之前的模样,神色沉静如水,盯着桑布扎,缓缓道:“朕若是不允,弃宗弄赞又欲如何?”

    弃宗弄赞是吐蕃赞普之名,李恪当着众人的面直呼其名显然是已经有些动怒了,若是桑布扎聪明些,便该就此打住,但桑布扎肩负赞普的严命,进退早已由不得他。

    桑布扎道:“对于陛下的决断,赞普和外臣绝不敢多言,只是我高原之上百万子民和三十万大军翘首以盼大唐公主多年,若是此番和亲不成,赞普和臣都会很难做,还望陛下垂怜。”

 第五十六章 拒亲

    如果说之前桑布扎的话还颇多恳切的话,那么现在,桑布扎这句话就有些要挟的味道了。

    吐蕃是高原强国,人口百余万,拥兵三十万也绝不是虚言,甚至只会更多。在朝参的所有邦国中,吐蕃的国力绝对是鼎盛的,只逊色于大唐,如果吐蕃真的倾举国之力东进,就算是大唐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桑布扎之所以敢这么说,他所笃定的无非就是辽东大战将起,李恪不敢两线开展罢了,但李恪毕竟是李恪,行伍出身的皇帝,早年带兵,性子硬气惯了,面对吐蕃的威胁,如果李恪就此服软了,那便不再是李恪了。

    李恪听着桑布扎的话,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倒慢慢地笑了出来,李恪对桑布扎问道:“你这么说,是想告诉朕,朕若是不允和亲之事,弃宗弄赞便会出兵大唐吗?”

    桑布扎自然不敢这么应李恪的话,他如果这么应了,无疑就是在明面上挑衅李恪天可汗之威了,桑布扎道:“臣不敢,只是陛下是成大事者,陛下若是为了一个女子便与我吐蕃发难,是不是有些不值当了。”

    桑布扎的话无非就是在提醒李恪,大唐和高句丽动兵在即,在这个时候如果再因为不允和亲之事和吐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