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席君买不假思索地回道:“自然不会,保护陛下便是这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

    李恪拍了拍席君买的肩膀,笑道:“你能这么想,朕很是欣慰,但你这一身武艺却是绝不能浪费了的。不过眼下北衙禁军还离不开你,这次的东征你是赶不上了,待再过几载,西定吐蕃之时,你必是一军主将,到了那时,也许朕也能同去。”

    席君买拜右骁卫大将军,掌天子亲军,就算是对朝中宰相也可不假辞色,这对于武臣而已自然是极为重用了,但席君买毕竟是战将,若只用以护卫之责实在是屈才了,就算席君买自己不会抱怨,李恪都不忍。

    但席君买一听李恪的话,便也知道了李恪的心思,李恪不止是要准席君买参与未来的对吐蕃之战,自己显然还有意亲征。

    这边李恪和席君买正说着将来征伐吐蕃之事,与此同时,奉诏入宫的苏定方的已经进来了。

    “末将苏定方拜见陛下。”苏定方进殿对李恪拜道。

    “起来吧。”李恪抬了抬手,示意苏定方起身。

    苏定方道了声谢,起身后看着李恪手中的落雕弓,和不远处插在草靶上的羽箭,笑道:“陛下今日好兴致,诏末将在射声殿见驾。”

    李恪放下了手中的落雕弓,交到了席君买的手中,掸了掸衣袖,走到苏定方的跟前,对苏定方道:“朕今日传你进宫是有要事当面交代给你,但此事朕又不想叫旁人知晓,故而借了传你入宫陪练的说辞。”

    苏定方闻言,当即道:“请陛下吩咐。”

    李恪从袖中取出了一道手谕,递到了苏定方的手中,道:“这是朕亲笔写下的手谕,算是中旨吧,你自己先看看。”

    所谓中旨,便是皇帝未过中书门下便直接下达,交由有司执行的诏令,中旨之说本与朝制不和,但因为是皇帝意志的最直接的体现,所以也同有效力。

    苏定方恭敬地自李恪手中接过了手谕,先是一愣,但紧接着明白了过来,既明白了李恪的意思,也明白了李恪为什么要发中旨。因为这道圣旨如果从中书门下走,是一定会被封驳的,到时也会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因为这道圣旨中所书的不是别的,正是李恪有意乘着东征之计平定新罗的事情。

    苏定方道:“新罗是我大唐番邦,陛下竟欲对新罗动手。”

    李恪道:“此次东征,朕之意就是要彻底平定辽东一道,不留隐患,而新罗乃反复之辈,也在其中,朕自然要对他们动手。”

    苏定方问道:“陛下可是担心我唐军平定高句丽后新罗会趁机坐大,继续威胁辽东。”

    半岛三国,以高句丽最强,其次新罗,再后是略逊于新罗的百济,一旦李恪出兵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到时新罗在半岛之上再无敌手,难免会寻机坐大,成为下一个高句丽,甚至远胜于高句丽,而事实上新罗也是这么做的。

    李恪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苏定方道:“此事干系重大,倒也难怪陛下要借陪射之名诏末将入宫议事了。”

    李恪道:“朕手谕中所言,俱是切实之事,这前面的路朕已经铺好了,只待人到了那时依计行事便好。”

    李恪说着,突然对苏定方问道:“此事重大而又隐秘,而且还是奉的朕的中旨,朕也不得不仔细些。就做此事的人选朕想了许多,最终还是敲定了你。这是朕的中旨,你能应诏吗?”

    李绩虽也曾是李恪旧部,但却不能算是嫡系心腹,李恪不敢轻易将此事交给李绩,毕竟李绩和李恪之间还是隔了一层的。而普天之下既有本事完成此事,又能叫李恪放心的,也就只有苏定方了。

    苏定方闻言,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俯身应道:“末将自当应诏,在末将眼中,只要是陛下的旨意,就当拼死完成,无论是中旨与否。”

    李恪拍了拍苏定方的手臂,扶起苏定方道:“有你这句话,朕便就放心了,此事你只管去做,做成了你是大功一件,至于朝堂这边的压力由朕来顶着。”

 第六十九章 金春秋

    龙朔二年,正月末。

    当长安这边东征的事情已经一切准备停当,将欲启程的时候,新罗使节金法敏经过近月的快马加鞭,一路急赶,也回到了新罗。

    新罗的国都定于半岛东南的金城,身为新罗使节的金法敏在回到金城后第一时间并未去见新罗女王金胜曼,而是回府见了自己的父亲,新罗实际的掌权者金春秋。

    金春秋,新罗重臣,官拜大角干宰相,新罗真智王之孙,真平王之外孙,在去岁初的毗昙之乱中和手握重兵的妻舅金庾信一同平定叛乱,拥立并架空了新王金胜曼,成为了新罗第一权臣,此次金法敏出使便是金春秋的意思。

    “回来了。”金春秋进屋,看着在屋中站着的金法敏,对金法敏道。

    金法敏看见金春秋进屋,忙行礼拜道:“儿法敏拜见爹。”

    金春秋抬了抬手,让金法敏起身,而后问道:“这次出使的事情办得怎么样?”

    金法敏回道:“爹放心,陛下已经答应了出兵的事情,算算日子,大唐的东征大军已经快出征了,不日便将行抵辽东,到时便是咱们新罗一雪前耻的机会。”

    金春秋闻言,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意,新罗因为亲唐,所以不为高句丽所容,又因为和百济乃世仇,所以新罗在半岛之上的局势并不容乐观,短短几年内已经被两国侵蚀三十余城,若是没有外力相助,以新罗如此的处境,也不知还能再撑多久。

    新罗请大唐出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几次都被回绝,这一次总算是成了,金春秋的心里也放下了担子。

    金春秋在确定唐廷的意思后,才又接着问道:“唐廷要的东西可还多,钱粮兵员之类还在我们新罗承受能力之内吗?”

    金法敏道:“大唐沃土万里,物产丰饶,最是富庶,对我们倒也不曾苛求,钱粮之类并不曾多要,只说了我们量力而为便可。”

    金春秋闻言,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思虑了片刻后,道:“陛下虽然不曾开口多要,但我们该懂的礼数还是要懂的,毕竟这也是咱们父子交好陛下和大唐的绝佳机会,粮草就按之前说好的三万石备着便是。”

    金法敏道:“三万石粮草足矣,但陛下对东征却还有一个顾虑。”

    金春秋忙问道:“陛下在顾虑什么?”

    金法敏回道:“先王病故,大王登基未久,不掌朝政,朝中诸事都由爹来决断。陛下知道如今新罗的情况,似乎对咱们新罗的朝堂颇不放心,担心这边战事拖得太久,给了西边的吐蕃可乘之机,危及关中。”

    金春秋一听金法敏的话,顿时有些慌张了,李恪是君王,金胜曼也是君王,金春秋架空了金胜曼,便是权臣,君王大多是不喜欢权臣的,哪怕不在本国内,金春秋担心会不会因为此事惹地李恪不悦。

    金春秋忙问道:“陛下可是对我在新罗所为不满了?”

    金法敏回道:“这应当没有,陛下是天可汗,如何会有心思去关心咱们新罗朝堂上的这点事情,陛下只是担心我们新罗朝内决策不一,会打乱了陛下的部署,将战事拖得太久。”

    有了金法敏这句话,金春秋才放心了几分,问道:“这可是陛下亲口所言?”

    金法敏道:“陛下亲口说了,新罗这边是国主当国也好,权臣辅政也罢,这些都是咱们新罗的内务,陛下绝无心插手,陛下只要知道咱们新罗主政之人不会误了战事,对陛下、对大唐忠心耿耿,如此就足够了。

    我知道爹的意思,故而当时就代爹应下此事,同陛下说了,咱们父子对陛下必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志的。”

    金春秋一拍胸口,道:“陛下会有如此担忧也是正常的,毕竟大唐与吐蕃不和,陛下要防备吐蕃,自然不想大军停留高句丽太久。”

    金法敏道:“爹,陛下不愿在高句丽屯驻重兵,又对爹如此认可,这未尝也不是咱们的机会啊。”

    “你想说什么?”金春秋对金法敏问道。

    金法敏回道:“儿在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一事,爹也是王族之后,论及对我新罗的功绩,爹更是远在大王之上,去岁先王病逝,这大王之位本该是爹的,为何偏却交给了金胜曼,难道爹就甘心吗?”

    金春秋听着金法敏的话,先是一惊,连忙看向了门外,确认了屋中除了他们父子再无旁人,这才放下心来。

    金春秋低声道:“你怎敢如此说话,你可知你这话是大逆不道。”

    金法敏道:“此间又无外人,爹在怕什么,如果我新罗国中,不管是朝臣还是军中将士,至少有八成是心向爹的,只要爹想坐王位,谁能阻挡。”

    金春秋一向知道他这个嫡长子是野心之辈,可不是什么消停的人,金春秋道:“因为大王是圣骨,而我们只是真骨,除了圣骨血脉外,我们真骨是坐不了王位的。”

    新罗人的血脉高下,依骨品制分三六九等,在区分尊卑的同时也决定了每个骨品层次所能做到的官职,金胜曼一类的圣骨居首,可继王位,而金春秋所处的真骨便是第二等,可以位极人臣,但却称不了王历史上的金春秋是第一个真骨称王的。

    这是根植于所有新罗百姓心中的东西,难以动摇,金春秋想要成为新罗王,光执掌朝政,光有兵权还不是完全足够,还需要一个理由,而现在金法敏已经为金春秋找到了一个理由。

    金法敏道:“爹是真骨,若是以往,爹自然坐不了王位,但若是陛下下旨册封呢?所为骨品也不过是个说法而已,再大,难道还能大地过陛下的旨意吗?只要有陛下下旨册封,再加上爹手中的权势,爹的王位就坐地堂堂正正,无人再敢指摘半句。”

    新罗是大唐藩属,凡新罗新王登基,必先于国中推举新王,而后上禀于唐皇,请求册封,如此才能名正言顺,而同样的,若是李恪愿意以唐皇之名废黜金胜曼,而立金春秋为王,这对金春秋而言自然是登上王位的绝佳助力。

    金春秋问道:“你怎知唐皇就会册封我为新罗王。”

    金法敏道:“唐皇对于新罗王之选本就不甚重视,只要爹在大唐东征一战中立下大功,结好唐军主帅,到时儿再随唐军出使一趟大唐,重贿陛下身边的重臣,为爹请下册封圣旨也不是不可能。”

 第七十章 君臣生隙

    长安这边,大唐对高句丽的东征之战箭在弦上,已经蓄势待发,与此同时,自长安启程回吐蕃的吐蕃使团也终于行抵逻些。

    贡日贡赞、桑布扎、塞汝贡敦三人此番出使大唐算是有辱使命,他们一回逻些,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进宫,求见了弃宗弄赞。

    “臣等有辱使命,未能为赞普,为吐蕃迎回唐廷公主,请赞普降罪。”布达拉宫大殿内,贡日贡赞、桑布扎、塞汝贡敦三人跪在弃宗弄赞的跟前,请罪拜道。

    “好了,都起来吧,这事我已经知道了,这事不能全怪在你们身上。”弃宗弄赞,抬了抬手,让三人起身。

    虽然使节才行抵逻些,但长安发生的事情早已快马加鞭送到了吐蕃,几日前弃宗弄赞就已经知道了。就和亲之事李恪态度强硬,丝毫不给回旋的余地,确实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