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陵的反应在李恪的意料之中,而这也正是李恪想要的结果。

    李恪有些为难道:“这右龙武卫可不是随便进出的地方,就算是朕也不可胡来。这样子吧,朕倒是有个法子,可以解你眼下的困境,只是不知你愿不愿从命。”

    李恪话既然这么说了,就是已经有了安排,从命与否哪里还能轮到钦陵自己选择,钦陵只是道:“陛下吩咐,臣自当从命。”

    李恪道:“你在军略之上确有天份,朕也想用你为将,只不过眼下你的资历确实浅薄了些。眼下我唐军东征在即,你便随军东征去吧,到时立得功业,你再回禁军也名正言顺。”

 第七十二章 行军司马

    右龙武卫的情况,李恪是清楚的,把钦陵这样的人放在右龙武卫,居于高位,又没有寸功和实权在身,哪怕他是钦陵,能镇得住右龙武卫这帮百战老卒才是怪事。

    而钦陵的性子李恪也一样知道,钦陵性子要强,又是锐气正盛的年纪,把他放在右龙武卫受人冷眼,他能忍这么久已经算是出乎李恪的意料了。

    于是乎,就在钦陵来寻李恪的时候,就注定要被李恪赶鸭子上架,随大军东征,前往辽东了。

    李恪给钦陵的职位不高,甚至没有品级,但这个职位能够发挥的作用却是难以估量的,这个位置可能几近于无,全然无用,也可能至关紧要,直接决定战局的走向,李恪给他安排的位置就是泗沘道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弼戎政,掌武事。居常习搜狩之礼,有役申战阵之法。行军司马没有品级,类属幕僚一类,多以别官兼任,是主帅身边的重要佐属。

    钦陵是泗沘道行军司马,而泗沘道行军总管正是东征副帅苏定方,钦陵自然就是在苏定方身边参谋,随其攻取百济了。

    对于此行,且不论钦陵是否是落入了李恪的圈套,就钦陵自己,他对于此战还是有几分期待的,他喜欢兵事,自己在长安也多有研究,此番能跟随名帅苏定方出征,参与大唐的灭国之战,他怎能不欣喜。

    二月下,登州,州治蓬莱。

    大军行进,赶路十余日,终至登州,当东征大军一行赶到蓬莱城外时,正是落日时分。

    生于高原之上钦陵此前从未见过海,此刻的钦陵策马立在蓬莱城外,第一次站在海边,吹着迎面拂来的微凉海风,远远地眺望者海面上鲜红如血的落日,看着海上连绵不绝的波涛,心中是从未有过的震撼。

    “末将生于吐蕃,幼年时长于高原,一度以为逻些城外的羊卓雍措便是这天底下最大的湖水了,直到今日到了这登州,才知天下竟还有如此胜景。”钦陵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地对身边的苏定方赞叹道。

    大唐虽然一面临海,但内陆州县的百姓,从未见过海的也大有人在,更何况是生于高原之上的钦陵了,钦陵的反应倒并不叫苏定方意外。

    苏定方道:“我生于冀州,早年也不曾见过海,我少年随父投军,后效力于窦建德麾下,行军河北,那时第一次东行见海时与你的模样相类,也觉着讶异万分。”

    钦陵道:“若早知有如此胜景,我便早该向陛下请命,随大将军东征了。”

    钦陵年少,做事都有骨子劲,苏定方担心钦陵没有心理准备,于是提醒道:“海景虽然壮阔,但一旦海风骤起,却也波涛汹涌,我们此去百济是要渡海的,海面颠簸地厉害,你此前不曾出过海,你要早有些准备。到时一旦大军启程,恐怕你身边没人还能顾得上你。”

    钦陵对于海上风浪倒是早有些准备的,但他没想到苏定方竟会说这样的话,钦陵问道:“大将军不遣人盯着我吗?”

    苏定方反问道:“我为何要遣人盯着你?”

    钦陵回道:“若是没人盯着,大将军就不怕我趁机溜了,逃回吐蕃吗?”

    苏定方道:“你为何要逃回吐蕃,你在大唐是前途无量的天子门生,陛下如此重视你,你小小年纪便能官居五品要职,这是多少权贵子弟都不可企及了。”

    就事论事,李恪虽然没有给钦陵实权,但李恪待钦陵确实是不错了,不过钦陵还是道:“但末将毕竟是吐蕃人,末将的父母兄弟都在吐蕃。”

    苏定方道:“你是还拿自己当吐蕃人,但吐蕃人可还拿你当自己人?你在大唐十载,受大唐官位俸禄,言行举止已与唐人无异,这天底下除了陛下,还有人如此重你之才吗?还有人有这个心胸敢用你吗?”

    钦陵听着苏定方的话,顿时默然了,他知道苏定方说的都是实情,此番见桑布扎,他已经自桑布扎的身上察觉到了疏远和警惕,更何况桑布扎还是其父禄东赞的至交,若是换了旁人呢,只怕这种疏远会更甚几分吧。

    就算钦陵回了吐蕃,钦陵是禄东赞之子,出于稳重,吐蕃朝廷也绝不会再让钦陵有任何的机会出仕为官。弃宗弄赞是英主,但他的心胸却实在有限,弃宗弄赞连为他定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琼波邦色家都被灭了满门,更何况是钦陵。

    正如苏定方所言,钦陵在大唐是天子门生,他对李恪的心胸有着绝对的信心,他完全相信李恪对他说过的话,只要钦陵自己想明白了,愿意为李恪,为大唐做事,李恪是绝不会吝惜的。

    钦陵少年意气,是天才,却也有着天才的自命不凡,他不甘于碌碌无为,他也想如苏定方,如李绩这般立下赫赫威名,将自己的名字书于史书之上。

    钦陵道:“大将军不止用兵了得,看人断事也如此准确,小子佩服。”

    苏定方看着钦陵的模样,知道钦陵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厉害,于是接着道:“其实陛下在我们离京前,是有话交代于我的,你想听吗?”

    钦陵闻言,顿时来了兴致,对苏定方道:“愿闻其详。”

    苏定方道:“陛下在大军开拔前交代过我,要我好生断查你的言行,你若是真的有为我大唐效力之心,待回京之后你所掌的就是禁军实职,你甚至在将来可以继承我的衣钵,在我卸甲后替代我的位置,不过”

    苏定方顿了顿,给了钦陵消化的时间,又接着道:“不过你若是逃了,那你便彻底伤了陛下对你的信任,就是我大唐的敌人,做我大唐的敌人,你应该知道后果的。我惜你之才,不希望你耽误了你自己,你好自为之。”

    听着苏定方的话,钦陵明白,这一次东征其实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若是钦陵通过了这次考验,那他便是真正的大唐臣子,李恪会像信重苏定方一样信重他。

    苏定方是李恪的心腹,如今大唐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他同样也是钦陵极为钦佩的人,若是能如苏定方这般,自然是钦陵毕生所愿。

    至于说成为大唐的敌人,钦陵是万不敢想的,以现在钦陵的分量和处境,他还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大唐与吐蕃之间,钦陵的心中本就有所侧重,现在有了苏定方这番话,钦陵虽然嘴上没说,心里却已经有了初步的选择。

 第七十三章 登州都督

    龙朔二年,三月初,东海。

    苏定方二月下行至登州,于登州蓬莱整军,二月末大军开拔,登船东往,直奔百济而去。

    蓬莱相距百济的距离看起来不算太远,若是陆地快马行军,最多也就是六七日的功夫,但这是海路,一旦到了海上,一切就不是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了。

    大军登船入海,一连行船十日,几经风浪,方才在远处隐约看到了陆地不清晰的影子。

    “大将军,前面便是百济了,估计再有小半日,赶在午前便能到。”刘仁轨和苏定方并立于船楼之上,刘仁轨指着东面,对苏定方道。

    此次伐百济,苏定方是为主将,泗沘道行军总管,领军出征,而此战的副将计有两人,一为左骁卫将军刘伯英,协理陆路大军,二便是登州都督刘仁轨,协理水路大军。

    苏定方听了刘仁轨的话,点了点头,看着已然依稀可见的百济,又看着主船之后列阵整齐的战船,心中不禁有些感叹。

    苏定方问道:“正则统领水军有多久了?”

    刘仁轨回道:“末将是贞观二十年中,在陛下登基之后奉陛下之命被调来的登州,算到今日将近两载。”

    苏定方接着问道:“如果我记得没错,正则是汴州尉氏人,此前应当不曾接触过水军吧。”

    刘仁轨不知苏定方何意,但还是如实回道:“末将是中原人,在来登州前奉命在凉州治军,也曾在大将军麾下,此前确实不曾接触过水军。”

    苏定方道:“这倒怪了,正则此前不曾统领过水军,可如今才短短两载,竟能统带水军,进退有度,秩序井然,如此气象若是常人恐非十载、二十载之功不可有啊,正则确是统领水军难得的将才。”

    苏定方乃当世名帅,治军严谨,在军中常是不苟言笑,也很少当面夸赞别人,刘仁轨能得苏定方当面夸赞,可见苏定方对刘仁轨的赞许。

    刘仁轨忙欠身谦虚道:“大将军谬赞了,末将曾在宫中受陛下召见,商论水军治军之策,而后受陛下赏识,便奉陛下之命破格提拔为登州都督,执掌水军精锐,末将不敢伤陛下识人之名,故而多克勉几分,如此而已。”

    刘仁轨在往登州之前,被李恪自凉州调回长安,彼时李恪便开始备高句丽之战了,那时李恪曾在甘露殿中召见过刘仁轨,问过刘仁轨关于水军行军作战之事,当时刘仁轨自觉回答地也不过中规中矩,但偏偏就被李恪一眼相中,破格越三级提拔,成了统领水师的登州都督。

    刘仁轨当时也不知李恪为何会一眼就相中自己,但自打刘仁轨执掌水师后却进益极快,指挥水军如臂指使,不在陆路之下。

    苏定方感慨道:“正则也曾在我麾下,当时我眼拙了些,却不曾发现正则竟是统领水军的将才,陛下慧眼独具,确非我等可比。”

    苏定方不知道李恪为什么敢把一个臣出身,此前从未接触过水军,甚至没有见过海的刘仁轨放在登州都督这个位置上,敢把此战泗沘道一半的筹码压在他的身上,但就这几日观水师军容,进退得宜,就是苏定方自己也未必能够做到。

    说到李恪识人,刘仁轨瞥了眼船楼下,正巧在甲板站着,正靠在甲板上透气的行军司马钦陵,对苏定方道:“若说起陛下的识人之能,近年来军中年轻一辈里,受陛下青眼之重,只怕莫过于此子了吧。”

    苏定方点了点头道:“你我都是陛下潜邸之臣,许多事想必你也是知道的,次子颇受陛下器重,陛下在此子的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年轻一辈里恐怕只有裴守约可与之一较了。”

    刘仁轨道:“裴守约末将是相熟的,裴守约行军颇有几分卫公之风,是个将种。不过对于此子末将并不熟悉,但只看他这几日作为,也是个成大事的苗子。”

    刘仁轨和苏定方年纪相仿,相差不过几载,而且两人又都是李恪的潜邸旧部,相识有些年头了,在私下别无旁人的时候更像是好友,故而说起话来也没有太多的主次之别。

    苏定方道:“不错,他是吐蕃人,生于高原,在东征大军里应当没有人比他更不适应海上行军了,但他这些天来他却生生忍了下来,非但我交给他的事情他分毫不差地做成了,甚至连一句苦都没有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