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庾信忙道:“百济对陛下不敬,此番东征百济灭国乃陛下御命,而这阶伯又是百济名将,若是不杀阶伯,何谈功成,届时只怕陛下也会降罪啊,还望大将军三思,莫要为了一个阶伯误了大事。”

    苏定方摆了摆手道:“这个金将军就不必担忧了,这阶伯不过是百济一将,本帅赏识于他,便想保他一条性命,本帅相信,在陛下面前,本帅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若是旁人,这么做兴许会有点不妥,但苏定方不会,苏定方是李恪麾下第一爱将,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不必言语多说,莫说是苏定方要保阶伯的性命了,就是苏定方许诺留下扶余义慈的性命,李恪也只会支持他。

    苏定方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金庾信哪怕心中不愿,也不敢和苏定方起正面的冲突,毕竟现在还没有到时候,老老实实地退到了一边。

    和唐军交战,百济军心中本就没什么底,如今阶伯领军又落入了苏定方的圈套,局势很快就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随着苏定方一声令下,降者不杀的呼声在泗沘城下响起。

    在扶余义慈已逃的情况下,百济军早就没了主心骨,随着苏定方一声令下,城下被围杀的百济士卒望风而降,城上本还在守城的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本也不是什么硬骨头,看着眼下的局势自知不敌,也弃械降了。

    不过一炷香后,泗沘城上下万余士卒,死地死,降地降,就连泗沘城名义上的主帅扶余泰也成了阶下之囚,唯一还在负隅顽抗的就只有阶伯和他麾下的三千本部了。

    阶伯对苏定方还有用,苏定方无心杀他,当阶伯及他的麾下士卒被围后,苏定方亲自策马上前,对阶伯道:“阶伯,够了,此战胜负已分,你为将者之责已尽,降吧。”

    自打阶伯看到唐军伏兵的那一刻起,阶伯就已经知道这一战败了,他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无非就是为将者的自尊和对扶余义慈的忠心罢了。

    阶伯停下来,对苏定方道:“这一战罪在我,而不在我麾下将士,我今日若以死谢罪,大将军可否饶过这些跟随我多年的将士。”

    在阶伯自己想来,自己是阻止苏定方攻城的最大阻力,如今苏定方破城在即,自然是想要自己的性命,他是想用自己的命尽可能地保住旧部的命,如此既全了忠义,也活了麾下将士。

    不过苏定方却摆了摆手道:“不,本帅要的是你,你若是弃械降了,本帅保证你麾下士卒一个不杀,可你若是不降,你麾下士卒本帅一个不留。”

    阶伯爱兵如子,他麾下的三千将士跟随他多年,情同手足,阶伯怎忍他们为了自己而丧命,左右主帅扶余泰已降,他也完成了扶余义慈的交代,也没了再多的选择。

    过了片刻,阶伯叹了口气,丢下了手中的长刀。

 第八十三章 安民

    随着最后顽抗的阶伯也弃械而降,这百济国都泗沘城便算是彻底被拿下了。

    泗沘城东,王城外院。

    泗沘城一入唐军之手,大军入城,接手城防后,苏定方下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查官衙和王城的府库,将属于百济朝堂的一应粮草、兵甲、战马、辎重等物都堆积在了唐军中军大营所驻的王城内外,仔细点检。

    “大将军,泗沘城内点检的数目出来了。”奉命带着钦陵清点战利的扶余泰手中拿着账册,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问道:“其数几何?”

    扶余泰低头看着手中的账册,回道:“有粮十三万石,甲胄五万副,战马一万两千匹,箭矢二十六万枝,另有金银玉器等珍宝不计其数。”

    苏定方问道:“泗沘乃百济国都,粮食竟只十三万石?”

    苏定方对于百济的甲胄不感兴趣,他最是在意的就是粮草,这十三万石粮草说来也不少了,但对于苏定方而言却还不足够。

    因为现在唐军虽暂还没有短粮之危,但唐军已得泗沘城,日后必是要重兵驻防的,十三万石粮草,只够一万大军一载之需,最多是解燃眉之急,若是能多缴获些粮草,也能多缓解些运粮的压力。

    扶余泰闻言,生怕是苏定方对这个数字不满意,或是觉着他藏私了,看了眼苏定方身后的阶伯,忙解释道:“百济乃是小邦,不比大唐天朝那般富庶,泗沘城虽是国都,但粮草所储也仅止于此,还望大将军明察。”

    扶余泰降唐,也算很是积极了,其中缘由不止是因为扶余泰自己畏死,还有另外一个缘故,那就是百济本就是大唐藩属,严格来说也曾算是唐臣,不过是近些年才绝贡罢了,扶余泰降唐自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苏定方听着扶余泰的话,看了眼阶伯,阶伯知道苏定方的意思,也道:“大将军明察,二王子说的是实情,这些年大王忙于收集各色珍玩,国中粮草军备不振,也不是一两日了。”

    扶余义慈没什么主见和雄心,实在算不上是什么英主,否则也不会在新罗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占不到太多便宜了。

    百济王扶余义慈这些年来耽于享乐,国中的金银玉器之类的珍宝倒是收揽了不少,在苏定方的眼前堆积如小山一般。

    苏定方点了点头道:“如此倒也说的通了,君王不思治国,却只图安乐,自然难免亡国之危。”

    苏定方说着,指着一边堆积如山的金银和珍玩,对钦陵道:“钦陵,你带人摘出其中的珍玩玉器,书法字画之类的东西封存保管,其他的都金银钱财之类都分于军中将士吧,将士们千里征战不易,正当慰劳。”

    苏定方之言一出,还不等钦陵答话,一旁的刘仁轨闻言,忙道:“大将军,凡一应战利均属缴获,依例当充入国库,大将军私下分于将士会不会有些不妥。”

    苏定方是军中大将军,又领军在外,他若是将缴获所得分于麾下将士,难免有邀买人心之嫌,这可是大忌。

    苏定方知道刘仁轨的担忧,笑着问道:“怎么,正则是担心本帅拥兵自重吗?”

    刘仁轨笑着回道:“大将军玩笑了,大将军对陛下之忠心谁人不知,又怎会行此谋逆之事,末将只是担心这些事情传到了言官的耳中会不好听。”

    李恪不会担忧苏定方谋逆,苏定方自己也绝不会谋逆,刘仁轨这么说,无非就是担心苏定方因此遭人弹劾罢了。

    苏定方道:“这个无妨,此事本帅另有用意,陛下那般也自会禀奏。”

    李恪在苏定方临行前授其密旨,予其临机专断之权,就算是扶余义慈的生死都在其专断之列,更何况是区区一些战利,苏定方自己区处自无不妥。

    而且苏定方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他日后的安排,苏定方从李恪之命平定三韩,纳为唐土,麾下的这些将士必定还要在百济待上许多时日,给他们赏赐金银也能安稳人心,有利于战事。

    钦陵何等聪明,一点就通,他听着苏定方说的这些话,顿时就明白了苏定方的意思,领命下去了。

    钦陵刚下去安排此事,右骁卫郎将王度突然快步自王城外走了进来,身后还带着一队士卒,压着几个身着新罗甲胄的人。

    王度是苏定方部将,颇得苏定方信重,受苏定方之命在破城后领兵维持泗沘城中的法纪,他此番来此想必是有要事。

    苏定方问道:“你这是何意?”

    “大将军,新罗士卒在城中劫掠,还望大将军定夺。”王度是跟随苏定方多年的心腹,和苏定方颇为亲近,苏定方一问,王度便急着对苏定方道。

    苏定方闻言,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在唐军进城之前,苏定方是下了军令的,进城后驻军不得劫掠,亦不得伤民扰民,新罗军却无视苏定方的军令,确实是犯了大忌。

    新罗军虽然不是苏定方直属,但名义上也是受苏定方统率和节制,他们若是违反军令,苏定方自有权处置他们。

    苏定方问道:“新罗军有多少人进城了?在城中劫掠的人数如何?”

    王度回道:“新罗军大部还在城外,明日开始才会陆续进城,今日在城中劫掠的是随金庾信进城的卫率,不过千余人,参与劫掠的有百人,但眼下已经都被末将麾下控制住了,这几人是领头的,最是叫嚣,还杀了几名百姓,请大将军严加处置。”

    被王度押着的几个新罗人听着王度的话,顿时慌了,唐军军机严明,若是苏定方当真以唐军的军法处置他们,那可是会要了性命的。

    新罗人忙道:“我等劫掠是受伊湌允准的,并非有意违背大将军的军规,还望大将军明察,饶我等一次。”

    新罗人自然是在求饶,想着保住性命,不过他们说的倒也是实情,当初在建土山时金庾信为了稳住人心,曾许诺他们在破城之后可在城中劫掠三日,今日也不过才是破城的第一天。

    这新罗人之言一出,阶伯等百济降将也都齐齐看向了苏定方,他们都是百济人,城中百姓不乏他们的亲眷,而苏定方接下来的话将直接决定他们的命运。

    对于此事,苏定方也有些为难,破城之战,新罗人功不可没,苏定方轻易也不愿和新罗人撕破脸,而且现在也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但百济的人心需要安定,这些降将也要稳住,他又不能置百济人的生死于不顾。

    苏定方凝眉思虑了片刻后,才对王度吩咐道:“传金庾信来此见我。”

 第八十四章 移军

    苏定方要见金庾信,王度命人前往通传,很快金庾信便赶到了王城。

    城中有新罗将士劫掠的事情金庾信已经知道了,也知道有新罗人因为劫掠被王度擒拿,故而金庾信不难猜到苏定方要见他的目的。

    金庾信倒也是个聪明人,他得知苏定方传他,不敢有丝毫的耽搁,一面急命副将金颖出城节制新罗军,待时而动,备好后手,一面自己一个护卫也不带,做足了姿态,就去见了苏定方。

    王城外院中,苏定方坐于厅上,余者扶余泰、阶伯、刘仁轨等坐于两侧,金庾信一进厅门,便先对苏定方行拜礼。

    “末将金庾信,拜见大将军。”金庾信上前对苏定方拜道。

    苏定方道:“金将军请起,坐下吧。”

    “谢大将军。”金庾信道谢起身,在扶余泰的前面坐了下来。

    待金庾信坐下后,对苏定方问道:“不知大将军急招末将来此所为何事?”

    苏定方倒也不直接问罪,而是先对金庾信问道:“金将军的名字倒是有些意思,不知是从何而来,可与北周坛宗师庾信有关?”

    金庾信回道:“大将军猜的是,末将家父仰慕北周豪庾信,故而给末将取了这个名字。”

    金庾信虽是新罗人,但却不是不通墨之辈,相反地,金庾信自其祖父辈起就仰慕中原化,常以中原典籍传于子弟,金庾信也是自幼耳濡目染,言谈举止间也不乏气,不似寻常三韩人那般言语粗鄙。

    苏定方闻言,道:“新罗乃我大唐藩属,仰慕我中原士,以诗书传家是好事,但金将军所为可是有些愧对这个名字了。”

    金庾信知道苏定方的意思,但还是问道:“末将不知大将军所言何意。”

    苏定方摆了摆手,命人押上了被王度拿下的几个新罗人,道:“这几人自称是受你之命,在泗沘城中大肆劫掠,金将军作何解释?”

    金庾信听着苏定方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