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宅千福虽未直接提投降之事,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扶余义慈问道:“大佐平是要我向唐军投降吗?”
沙宅千福道:“正是如此,如今金庾信正欲攻熊津城,若是熊津城落在了金庾信的手中,陛下和臣,还有城中的百姓都难逃一死,所以眼下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先守住熊津城,然后向苏定方投降,如此还能谋得一条生路。”
百济社稷数百年,若是叫扶余义慈就此降唐,他的心里自然是不愿的,但沙宅千福说的也是实情,金庾信相距熊津城不远,虎视眈眈,若是叫金庾信攻破熊津城,以两国关系而言,他们必死无疑,所以眼下苏定方反倒成了那个能救他们的人。
扶余义慈思虑了片刻后,还是回道:“既然如此,就依你之言,去个苏定方送信吧。”
熊津城这边,百济君臣正在商讨投降之事,而与此同时,熊津城外的新罗军主帅金庾信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金庾信之所以敢对苏定方的命令阳奉阴违,就是因为看好倭军水师,觉得他们能够击溃唐军,改变百济战场上的局势,但现在倭军不过一日就全军覆没,这彻底打乱了金庾信原本的布置。
“唐军水师已经凯旋,不日大将军必定亲自领军北上熊津城,若是叫他看到我们还不曾攻城,到时恐怕交代不过去啊。”新罗军大帐中,金颖得知了倭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带着些抱怨的意思,对金庾信担忧道。
金庾信道:“谁能想到倭军竟如此不堪一击,四万倭军,只一战的功夫就全军覆没,简直是一群废物。”
当初决定按兵不动,在熊津城外隔岸观火的就是金庾信,如今倭军溃败,唐军出征熊津城在即,这把火眼看就要烧到新罗军的身上了,金庾信身为主帅自然难辞其咎。
金颖道:“那此前按兵不动之事,我们又该如何向大将军解释?倭军全军覆没已成定局,大将军北上也是必然,伊湌还是快拿个主意吧,不然到时大将军怪罪,我们可吃罪不起。”
金庾信想了想,回道:“到时就说我出了泗沘城后便染了重病,彼时新罗三军无帅,不敢轻动,故而未能攻城。”
金颖问道:“这般说辞会不会牵强了些?”
金庾信咬牙道:“事已至此,已经别无退路了,刘仁轨凯旋,大将军不日就将北上,我们最多还有五日的功夫,在这五日内我们务必要拿下熊津城,若是能拿下熊津城,我们还有功勋在身,大将军想必也为难不得我们。”
第九十章 百济国灭
倭国的战败直接决定了整个百济战场的走向,随着倭军的全军覆没,百济战场上的局势也变得清晰了,百济灭国已成定局。
五月初,倚兵一万余,割据周留城固守的鬼室福信和黑齿沙次举城而降,泗沘城以南望风而定,而后又有身在熊津的百济王扶余义慈为了保命,也遣使请降,请苏定方速往熊津城纳降。
扶余义慈之所以请苏定方速来熊津城,无非就是因为金庾信正在兵围熊津城,而新罗和百济乃是世仇,一旦叫金庾信破了熊津城,扶余义慈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不过对于此事,苏定方倒是表现地没有这么急切,因为熊津乃是坚城,熊津城中还有两万百济精锐,而且城中掌兵的兵官佐平秦武进也是宿将,这熊津城没那么容易被破。
苏定方在得到扶余义慈的降书后并未即刻点兵启程,而后不紧不慢地整军备战,过了六七日,在安顿好周留城和百济南部的事情后才启程北上。
当苏定方领军三万,一路徐行北上,大军行抵熊津城外时已经将近五月中旬,新罗军已经在此攻城快十日了。
这一次,不知是金庾信害怕苏定方责罚还是为了熊津城中的财货,这十日间金庾信指挥攻城可是颇为卖力,连日攻城不停,哪怕是雨天都不曾间断。
只不过金庾信虽然攻城攻地急,但百济人为了自己的性命守地更加拼命,一连十日攻城,新罗军也曾几番杀上城头,但却屡次被击退,始终没有能够拿下军民一心的熊津城,一直到苏定方行抵熊津城都是如此。
当苏定方领军行抵熊津城外时正逢午前,金庾信又是半日攻城回营,金庾信刚一得知苏定方已到的消息,没有丝毫的耽搁,一面命金颖整备营中的兵力,已备不测,一面自己连忙去了唐军大营拜见苏定方。
“末将攻城不利,连日不下,竟劳动大将军亲自领军至此,请大将军降罪。”一见苏定方的面,金庾信便拜倒在苏定方的跟前,请罪道。
苏定方看着身前拜道的金庾信,也不使他起身,而是先道:“熊津毕竟是坚城,若是攻城不下,本帅本也不当怪罪于你,毕竟你也是尽了力的,可据本帅所知,事实情况恐怕并非如此吧,”
金庾信知道苏定方所言何意,问道:“大将军所言可是末将此前在熊津城外按兵不动之事?”
苏定方不悦道:“你自己还知道。”
金庾信道:“大将军容禀,此事实在不是末将有意为之,也是无奈之举。”
“你这话怎么讲?”苏定方对金庾信问道。
金庾信接着回道:“自打末将领兵出征以来,便一直身子不适,前些天更是在熊津城外病倒了,一病就是数日,军中无人统率,怕出了乱子坏了大将军的事情,故而只能先行固守,待末将病愈后才又攻城,还望大将军明察。”
金庾信说的理由有些牵强,毕竟新罗军中的将领又不止金庾信一人,金庾信病倒了,还有金颖,还有金钦纯,这实在不可为延误军事的理由。
苏定方道:“金将军,熊津城乃百济王扶余义慈所在,干系重大,可攻城之事不是儿戏。因为你染病一事延误军机,这可不是至今还拿不下熊津城的理由,毕竟如期攻下熊津城是你自己当初一口应下的事情,本帅并不曾勉强于你。”
当初金庾信为了能够从唐倭之战中抽出身来,一口就应下了刘仁轨遣新罗军攻取熊津城的意见,可现在唐倭之战的结果出乎了金庾信的意料,熊津城他也没能如期攻下,他自己不可能通过一个染病的借口就能置身事外。
金庾信道:“此事的罪过确在于末将,末将愿意一力承担。”
这已经不是新罗军第一次战事失期了,当初唐军登陆百济,新罗军就因为迟迟没有突破阶伯所设的黄山防线,失期未至,使得唐军不得不正面强攻,而这一次新罗军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对于再犯失期之过,金庾信也拿不准苏定方的心思,如果说苏定方一定要追究此战失期之过的话,金庾信的底线就是自己一人承担下所有的罪过,而后保全新罗将士,这兴许还可以用自己的一条命唤醒国中上下对唐军的防备,也算是值当了。
金庾信想的固然是好的,不过苏定方想要的又哪里是金庾信的命,所以苏定方在机会成熟前轻易不会对金庾信动手。
苏定方弯腰扶起了金庾信,道:“你虽属本帅统辖,但毕竟不是唐人,本帅若是责罚你,多少有些不合适,此过先行记下,待来日班师凯旋后我再去信新罗王,请她来处置你。”
新罗国中说的算的就是金春秋,把金庾信交给新罗王处置其实就是交给金春秋处置,多半也就是做做样子了,金庾信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碍。
金庾信起身后,对苏定方道:“谢过大将军宽恕,请大将军再给末将三日的时间,再有三日,末将一定拿下熊津。”
熊津城乃是旧都,亦是重镇,富庶非常,此前苏定方曾经许诺过金庾信,只要金庾信拿得下熊津城,这座熊津城里的东西就都是他的。
现在新罗军已经攻城多日,眼看着熊津城破城在望,金庾信自然想着再加把劲,把熊津城拿下,毕竟新罗将士出征也有近两月了,他总要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不过接下来苏定方的话却彻底打破了金庾信的计划,苏定方道:“不必了,你叫你的人从攻城前线撤下来吧,百济王已经向本帅纳表请降,本帅已经同意了,此番本帅就是来受降的。”
金庾信闻言,顿时急了,这熊津城他们已经攻打了十日,新罗将士死伤万余,眼看着城防渐渐松动,再有几日便可拿下,可现在苏定方竟来取现成的,让他们退兵,这么一来他的万余将士就都白死了,他怎能不急。
金庾信道:“大将军,我新罗将士攻城多日,死伤惨重,眼看着就能拿下熊津城了,在这个时候撤军等于是功亏一篑啊。”
苏定方道:“就是因为你部将士死伤惨重,所以本帅才顾及你们的情况,着你们退兵,免得你们再继续攻城不下,既延误战机,又平添死伤。”
金庾信还在争取道:“我等为了熊津城已经死伤万余人,损失惨重,若是不能拿下熊津城补给,恐怕大王和将士那边末将都交代不过去,还望大将军再给末将三日的时间,不,两日,两日也成。”
如果现在新罗退兵,任由百济人投降,那熊津城就不能算是新罗军攻下的,城中的缴获自然也都与新罗军无关,新罗剩下的就只有万余人的死伤,别无所获,他确是没法向国人交代。
金庾信确实有他的难处,已是欲哭无泪,但苏定方怎会在意他?
苏定方道:“本帅不是没给过你机会,只是你自己不中用罢了,十多日的功夫,也打不下一座孤城。本帅没有功夫跟你在此磨耗,早日定了百济我还要北上高句丽,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第九十一章 新罗乱军
苏定方是午前率军行抵的熊津城,而后下令着新罗军退兵,金庾信虽然心中不愿,但也不敢发作,于是唐军定于午后在熊津城门口纳降百济君臣。
这些天来,熊津城被新罗军连日急攻,数次险些失城,扶余义慈亦有性命之忧,故而当扶余义慈一得知苏定方前来纳降的消息后,忙不迭地便应了下来,呈上了此前早已准备好的降表。
“罪臣扶余义慈,拜见大将军。”熊津城下,扶余义慈手中捧着降表,对苏定方拜道。
扶余义慈年已五旬,本就岁数不小了,再加上扶余义慈这些年来沉湎于酒色,身子比同龄人更显地虚乏,已经有些老态了。
扶余义慈佝偻着腰,拜在苏定方的跟前,也不知道扶余义慈是真的就是如此还是刻意为之,今日扶余义慈穿的是一身素色粗布的衣裳,看着有些滑稽,但更多的是悲凉。
苏定方既然要收百济之国,自然也不会盛气凌人,苏定方翻身下马,扶起了扶余义慈道:“大王请起,若是大王能早有今日的醒悟,咱们又何必多费这许多的波折。”
扶余义慈起身后,呈上了降表,对苏定方道:“罪臣携百济朝堂上下并举国之军民向天朝请降,此乃降表,请大将军收纳。”
“好。”苏定方应了一声,抬手自扶余义慈手中接过降表。
这一次的降表扶余义慈备地可是颇为仔细,为了讨好唐军主帅苏定方,博得好感,以期留下自己的性命,扶余义慈几乎是刮尽了城中各处府衙的所有粮草财货,并着王印一同交给了苏定方。
苏定方看着手中的降表,缓缓地点了点头,熊津城毕竟不是现在的王都,虽也富庶,但却比不得泗沘城那般多的金银珠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