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仁轨虽是统军的都督,但却是臣出身,是能够出将入相的人物,他的心机岂是金庾信能够比得了的,金庾信之言才落,刘仁轨便对苏定方道:“大将军,新罗毕竟是我大唐藩国,若是金将军所言属实,倒是也不能不问,毕竟此番倭军来此本是冲着咱们来的。”
当初李恪遣了刘仁轨为副将,辅佐苏定方东征就是有缘故的,李恪也曾叮嘱过苏定方,若是遇事可与刘仁轨商议。
苏定方和刘仁轨都是李恪的潜邸旧臣,苏定方一听刘仁轨的话,就知道刘仁轨必是有了盘算,于是问道:“正则说的有些道理,不知正则可有什么良策?”
刘仁轨道:“此番新罗受倭贼入侵,乃因我大唐而起,末将请领本部水师往新罗增援,末将曾与倭贼交手,自付必能剿灭倭贼余部,不使为祸,如此既不耽误大都督北上高句丽,也可保得新罗周全。”
刘仁轨所言也很清楚了,这一次倭人入侵,金庾信不必率军回防,继续北上,而是由有剿灭倭贼经验的刘仁轨率军前往解围,这样可保新罗万无一失。
如果新罗真的被倭军大部入侵了,刘仁轨所言自然是对新罗极好的,但所谓倭贼入侵的消息不过是金庾信夸大杜撰的,金庾信顿时就慌了。
金庾信之所惊慌,倒也不是害怕刘仁轨发现自己是杜撰的消息,他怕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唐军这一去新罗,再走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金庾信闻言,连忙就要拒绝刘仁轨的“好意”,但就在金庾信开口之前,苏定方已经清楚了刘仁轨的意图,趁机往新罗驻军,这确实是难得的机会,而且对他们在三韩的盘算也大有好处。
苏定方当即道:“好,那就依正则所言,由你领一万水师并五千步卒往新罗增援,务必全歼倭贼,不使乱我大唐藩属。”
第九十五章 平壤之战
金庾信没有想到唐军的盛情竟然如此难却,甚至都没有给金庾信推辞的机会,苏定方便就已经做出了决定,新罗军继续随苏定方北上高句丽,而唐军则自水路剿杀倭军。
金庾信自己自然是不愿唐军出面的,毕竟他也不知道唐军打的是什么心思,一旦到新罗驻军后再不离开,那对整个新罗而言都是极大的威胁。
不过唐军也有自己出兵的理由,不止是因为金庾信所说的倭贼攻城,新罗军已经应付不及的缘故,还因为唐军和倭军已经开战,唐军前往剿灭倭军也是分所应当,新罗人若是不准唐军剿灭倭军,倒是有些勾结的意思了。
熊津城这边,一面刘仁轨出兵新罗,一面使人前往知会新罗王和金春秋,而与此同时,高句丽战场已经打得火热。
百济这边,苏定方已经大捷,不止灭了百济,还全歼倭国四万水师,将百济彻底收入了大唐疆土,高句丽那边同样捷报频传。
就在十日前,刘仁轨大破倭军水师的时候,李绩率领的唐军主力也破了安市城,一战杀敌两万余人,而后又连破南苏、木底等八城,再全据扶余川,歼敌又三万余,而后挥师往南,直逼高句丽重镇大行城而去。
大行城已是大唐兵锋所指,不容有失,就在李绩破了安市城,兵逼大行城后,高句丽举国震惊,高句丽实掌国政的权臣渊盖苏当即下令大将豆方娄领军五万前往大行城镇守。
大行城背靠大行山,又相邻鸭绿江,是高句丽国都平壤往北的第一重镇,若是大行城丢了,平壤之前就再无险可守,所以渊盖苏也视大行城极重,大行城本就有驻军三万,再加上豆方娄所率的五万援军,一个大行城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
大行城有军八万,而李绩麾下将士总计也不过才八万,再除去留守各城的人马,李绩率领兵临大行城下的不过五万人马。
论人数,李绩麾下是要少于高句丽军的,但唐军的战力却远不是高句丽人能比的,李绩麾下八万人马,既有关陇府兵,也有河北边军,多是善战的劲卒。
而豆方娄所率,五万靺鞨兵,还有三万临时拼凑而来的高句丽士卒,多是临时混编,拼拼凑凑而来的杂兵,只是看着人数众多,实际不过乌合之众而已。
高句丽如此布置,倒也不是因为轻视李绩,而是因为已经别无他法,自打贞观年末,李世民亲征一战以来,唐军在辽东歼灭高句丽军十余万,高句丽国中兵力便去了大半。
再加上这些年间,安东都护薛仁贵受李恪之命,更是时常出兵袭扰高句丽边境,闹得整个高句丽上下不得安生,现在的高句丽厌战情绪极重,已经实在是凑不出更多的兵力了,就是这些人都是硬拉上的战场,所以李绩只以五万人马,便敢兵围大行城。
北面,李绩围了大行城,南面,苏定方在灭了百济后也如约北上,也兵逼浿水,使得高句丽不得不再调拨五万大军往浿水守城,如此一来,平壤城中的兵力便就空虚了。
高句丽的主力十余万兵力被李绩和苏定方南北牵扯,空不出余力,以致高句丽国都平壤城兵力空虚,全城尚不足两万兵力,这便给了薛仁贵趁虚而入的机会。
就在李绩破了安市城后,薛仁贵点安东都护府并周边几个都督府兵马倾巢而出,自辽东城领三万精锐向南,绕木底州,渡鸭绿江,过泊灼城,取小道直抵平壤城下。
薛仁贵兵贵神速,又擅急行军,当高句丽人得知薛仁贵大军的行踪的时候,薛仁贵相距平壤城已经不足六十里,不过是一日的路程。
平壤城,高句丽王宫。
王宫内殿中,高句丽王高藏端坐在殿中上首的位置,听着渊盖苏说话,而高句丽权臣渊盖苏则大大咧咧地坐于次位,同高藏坐着禀事,全然不见为臣者该有的拘谨,反倒是高藏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渊盖苏一般。
渊盖苏自贞观十六年诛杀高句丽先荣留王以来,至今已经六载,六载间渊盖苏自封为大莫离支,总揽朝政,高句丽朝野上下无人敢有贰话,就连高句丽王高藏也不过只是个听话的傀儡而已,对于眼前的场景,高句丽君臣早就见怪不怪了。
“大王,方才军中斥候传来消息,唐廷安东都护薛仁贵已经领军三万渡过了鸭绿江,直奔平壤而来,大王还需拿个主意才是。”渊盖苏坐在次席,盯着高藏,对高藏道。
唐军临城,乃是大事,而这些年来高句丽朝中大事又何尝轮得到高藏这个傀儡大王做主了,渊盖苏问他,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高藏也识趣,如往常一般回道:“寡人年少,不通军中之事,这国中军政之事向来都是大莫离支拿的主意。”
其实若是以高藏自己的意思,若不是因为当初渊盖苏不尊唐廷,惹恼了李世民,不会引地唐军大举来攻,使得高句丽损兵折将,这些年来更是连年挨打。也不会使得李世民对灭高句丽如此念念不忘,使得新继唐皇之位的李恪在登基的第三年就迫不及待地兴兵东征,大军来犯。
眼下要解高句丽之困最好的法子就是绑了渊盖苏,献给唐皇李恪,以期能息了李恪的怒火,侥幸留着高句丽的国祚,但这个念头高藏是没有这个胆子开口的。
渊盖苏也不客气,当即就对自己的长子,掌京中军务的渊男生问道:“男生,如今国中大部兵力都已被调往南北抵御李绩和苏定方了,其他地方可还有可调之兵?”
渊男生回道:“在泊灼城中还有所夫孙麾下的三万精锐可调,距平壤也不过两三日的功夫。”
唐军绕过了大行城,以精锐人马直插高句丽心腹,欲直取平壤城,几乎是想一举要了高句丽的命,渊盖苏之所以还能坐得住,除了靠着平壤城城高池深,可以固守外,还有就是所夫孙麾下的三万精锐。
渊盖苏点了点头道:“泊灼城正在薛仁贵大军之后,可与我军前后夹击唐军,速命所夫孙领军尽出,前往增援平壤,同我一同围剿薛仁贵。”
第九十六章 轻骑破敌
所夫孙乃高句丽所夫部大酋,祖上世代驻守于泊灼城,所夫孙所率三万人马,俱是常驻泊灼城的高句丽精锐,不是靺鞨部这些添头杂兵能够比拟的。
所夫孙在得了渊盖苏的令后,便即刻领兵出城,往平壤城的方向急奔而来,从渊盖苏之命,要和渊盖苏内外夹击薛仁贵。
薛仁贵突袭平壤城,是为孤军深入,收益极大,风险自然也极大,当薛仁贵大军进入高句丽腹地后,薛仁贵便就下令斥候四处,尽可能地把握住平壤城周边各部的动向,所以当所夫孙领军出了泊灼城的当天,薛仁贵就得到了消息。
平壤城外十里,唐军大营。
“启禀大都护,北面传来消息,泊灼城城主所夫孙领兵三万南来,最快只怕明日便可到。”斥候站在主帅帐中,对薛仁贵禀告道。
薛仁贵摆了摆手,示意斥候推下,而后对身旁坐着的副将契苾何力道:“三万大军,这泊灼城只怕是倾巢而出了。”
“泊灼城只在大行城之后,是为大行城后备,如今大行城已在大帅兵锋之下,高句丽竟然还调了泊灼城大军来,看来大都护领兵来此,渊盖苏是急了。”契苾何力对薛仁贵道。
泊灼城与大行城互为犄角,虽然位置不如大行城险要,但也是重地,如今泊灼城却兵马尽出,自然就有些孤注一掷的意思了。
薛仁贵道:“咱们方才兵临城下,渊盖苏便调了这三万大军,想来是对他们寄望颇重了,若是我们能将他们击破,平壤城中敌军胆气必破,夺城可期。”
契苾何力闻言,问道:“大都护欲主动出兵,击破泊灼城的援军?”
薛仁贵道:“不错,所夫孙率军自泊灼城而来,是为了驰援平壤城,与平壤城中的守军内外夹击我军,一旦让所夫孙率军行抵平壤城外,我军便会陷入前后受困的窘境,所以为了避免如此,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先破了所夫孙。”
渊盖苏欲倚城而守,再与驰援而来的所夫孙内外夹击,合力灭了薛仁贵的三万精锐,而薛仁贵要想避免这种处境,无非就是两个法子,要么在所夫孙大军行抵平壤城前先破了平壤城,要么就是先灭了所夫孙。
平壤城易守难攻,想要速破平壤显然不是易事,所以薛仁贵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就是先灭了前来增援的所夫孙部。
但薛仁贵的布置也不是没有漏洞,契苾何力对薛仁贵道:“大都护所言虽可解眼下困境,但在我大军前往剿灭所夫孙部之时,若是平壤城出兵,绕袭我大军后军,我军岂不又是腹背受敌,甚至有被合而围歼的可能。”
薛仁贵摇了摇头,笑道:“此事你不必担心,难道以你之能,我留两万精锐于你,你还挡不住平壤城中的贼军不成?”
契苾何力也是军中宿将了,善于用兵,这平壤城中的兵力不过两万,若是给契苾何力两万人马,就算拿不下平壤,也绝对能把平壤围成铁壁,叫一个人也出不得城来。
只不过薛仁贵麾下总计不过三万,若是如此一来,随薛仁贵前往破敌的就不会超过一万人,以一万唐军要破高句丽三万精锐,不是易事。
契苾何力忙问道:“大都护只欲领兵一万亲自去破所夫孙?”
薛仁贵回道:“要破所夫孙部,我只需一万轻骑足矣。”
契苾何力担忧道:“自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