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高句丽士卒前行,距离唐军只有两百步的时候,这还远远没有到寻常士卒的射箭的范围,但却已经在薛仁贵的射程之内了。

    薛仁贵不识得所夫隆,所以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射杀所夫隆,薛仁贵第一眼看中的是所夫隆身前扛旗的旗官和他背负着的高句丽大旗。

    薛仁贵目光如炬,先是盯着所夫隆身前的旗官,张弓搭箭,行云流水,不过一个呼吸间的功夫,一支利箭便离弦而去,在刹那之后正中这旗官面门,将其射杀。

    虽是两百步外,但薛仁贵膂力惊人,薛仁贵一箭之下,将这本无防备的旗官射到在地,夺了性命,仰面栽倒了下来。

    旗官栽倒在地,旗官原本背负着的帅旗也应声倒下。

    不过旗官虽死,帅旗虽倒,但几乎就在帅旗倒下的瞬间,副旗官便连忙扶起了快要倒下的帅旗,自己抬手举了起来。

    薛仁贵见状,嘴角微露一丝不屑,再次张弓搭箭,作势欲射,只不过这一次他要射的不是旗官,而是帅旗。

    帅旗距离薛仁贵已经只在百余步了,薛仁贵将手中的强弓拉作满月,盯着不远处的帅旗便应声一箭,这似能断水裂石的一箭在刹那间如流星划出,呼啸着奔向高句丽军的帅旗,正中帅旗中段,将帅旗拦腰射断。

    高句丽军的帅旗已断,应声落下,倒向了一边,好巧不巧,正好砸向了一旁所夫隆的方向。

    薛仁贵这石破天惊的一箭再一次摄住了所夫隆的心魄,百步开外,一箭之威竟能如此,这若是射中了人,只怕就透体而过,必死无疑了。

    不过所夫隆倒也眼疾手快,反应机敏,虽然被薛仁贵的一箭震慑,但看着帅旗倒向了自己的方向,连忙把头一缩,侧身倒向了一边,躲过了砸下来的帅旗。

    所夫隆是所夫孙长子,也就是所夫部将来的大酋,在族中身份尊贵,所夫部的将士看着所夫隆在马上不稳,身边的人连忙就要去搀扶住所夫隆,生怕他摔下马来。

    这些人本是好意,但是所夫隆见状,却顿时大急,恨不得将这些想要扶他的人全部踢开。

    因为薛仁贵之所以射帅旗,就是因为不知道高句丽军的主将是谁,可现在这些人这么一扶,谁还不知所夫隆在军中极是紧要,这不等于是把所夫隆卖给了杀神薛仁贵吗?

    果然,薛仁贵也没有叫所夫隆失望,就在所夫隆险些摔倒的时候,这一幕正巧落在了薛仁贵的眼中,薛仁贵哪还不知道眼前这人必是高句丽军中的紧要人物。

    薛仁贵当即探手下去,便自马背上摸出了一支箭,再次张弓搭箭,就瞄上了所夫隆的方向。

    自打所夫隆亲眼见识到薛仁贵的神射后,他的眼睛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薛仁贵,薛仁贵的箭瞄准了他,他也有所意识了,所夫隆的心顿时就提到了嗓子眼。

    所夫隆很清楚,如果他继续进军,薛仁贵一箭射来,他没有丝毫能过躲过或者挡开的把握,所以他必死无疑,但所夫隆不想死,他想活下去,于是乎另外一个选择就出现在了所夫隆的脑海中。

    几乎就在薛仁贵抬弓的同时,所夫隆竟然停下了马来,干净利落地迅速翻身下马,把自己藏在了马后,就为了躲开薛仁贵如鬼神般的一箭。

    所夫隆是前军的主帅,所以将士都在看着他,随着所夫隆这么一慌乱,翻身下马,慌乱的就不止他一人了,还有所有的高句丽士卒。

    所夫隆是在躲薛仁贵的箭,但高句丽士卒却不知所夫隆在躲什么,只是看着所夫隆如此慌乱,所有人也都跟着慌乱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了,更有甚者就干脆反应地比所夫隆更大,直接拔腿就往回跑了。

    薛仁贵看着高句丽军的模样,也没想到自己作势欲射的一箭竟然会收到这样的效果,这两军还未正式交兵,高句丽军就已经先乱了。

    大贺窟哥见状,对薛仁贵笑道:“大都护神威,三箭还未尽出,敌军便已经乱了。”

    薛仁贵见状,放下了手中的弓箭,转而提起了方天画戟,对身后的轻骑高声道:“敌军已乱,众军随我破敌!”

 第九十九章 破敌

    战场之上的胜负,永远都不是单以人数和兵甲的优劣而论的,很多时候“势”往往比这些外在的条件更加重要,而现在,这股势到了唐军的手中。

    高句丽一万前军已乱,进退不一,这对于薛仁贵来说正是难得的机会,看着高句丽军一乱,薛仁贵当机立断,命轻骑尽出,如猛虎出山般直扑高句丽人而去。

    现在高句丽前军已经乱作了一团,本就相互挤着,推搡着,不成阵型,再随着唐军一出,顿时就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铁蹄碾过,高句丽人溃败,疯了似的往后面奔逃,逃向了中军的方向。

    所夫孙让所夫隆领军出战,是为了牵制住薛仁贵的主力,但现在情况完全翻转了过来,两军还未正式交战,高句丽军在帅旗已断,主帅慌乱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溃逃,这一万高句丽前军转眼就成了唐军的前军,冲向了所夫孙所在的中军。

    高句丽前军在前面奔逃,唐军策马在后面追撵,不知所措的高句丽前军冲进了中军,高句丽人也不好对自己的同袍下杀手,只能由着他们进来,很快也彻底冲散了中军的阵型。

    中军的阵型散乱了倒也还不是最关键的,毕竟高句丽军三倍于唐军,只要高句丽军能够就地固守,也未必就全无胜算,至少也能给唐军造成极大的杀伤,但坏就坏在大部分中军将士根本就不知道前军发生了什么,只当是前军已经被唐军杀地大败,这一战已然输了。

    既已战败,中军将士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许多中军将士也就顺水推舟,跟着前军一起往后撤退,如此一来,这一仗还未打,高句丽军大部就已经开始败退了。

    中军正中,策马而立的所夫孙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大急,若是再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这一仗就不必再打了。

    所夫孙连忙喝止道:“众军停住,不得再退,再退者杀!”

    所夫孙高声嘶吼,想要制止住高句丽军的败势,但在这乱糟糟的一片中,他的声音并不明显,许多将士根本听不见他的话,而且就算听到了,他们也不会听从,毕竟在他们看来,唐军的刀剑已经架到脖子上了,再不逃难道等着送死不成。

    所夫孙喝止的效果微乎其微,几乎没有人听从他的话,高句丽军的败势已经开始不可逆转。

    所夫孙自己也把眼下的情况看在了眼中,他自知就算此时杀人立威也绝无作用,最多只是增加将士们的慌乱罢了。

    所夫孙看着唐军将至,薛仁贵挥舞着方天画戟杀来,咬了咬牙,道:“三军速速东退,往金城山。”

    所夫孙说完,扭转马头便率军往东疾奔而去。

    金城山在长恒之东,所夫孙对金城山一带极是熟悉,只要所夫孙能够率军逃进金城山,到时他占据了地利,便可发挥自己的长处和薛仁贵周旋,也未见得就会败,他至少还能保留下这一战最后的悬念。

    高句丽军本就在忙不迭地奔逃,如今又有主帅发话,高句丽军跟着所夫孙便往东逃去,逃向了金城山的方向。

    高句丽军逃地快,但毕竟多是步卒,步卒奔逃在唐军轻骑的面前又如何能占据哪怕半分优势,唐军就跟在高句丽军的后面,手持刀枪追杀,片刻间便有数千高句丽军丢了性命。

    高句丽军中逃地快的便就逃了,落下的大多丢了性命,还有许多眼看着就逃不开了,又畏死的,索性就弃械而降。

    一时间,高句丽或死,或伤,或降,或逃,丢下了一地的辎重和粮草,一片狼藉。

    所夫孙想在山中借助地形伏击薛仁贵,但穷寇莫追的道理薛仁贵还是知道的,薛仁贵亲自领军追杀高句丽,追了许久,一直追到了金城山的脚下,薛仁贵看着已经逃入山中的高句丽士卒,这才命众军止步,不再深追了。

    “高句丽大军已败,全军覆没在即,大都护何故不追了。”大贺窟哥正追地起劲,眼看着就能全歼高句丽军了,但薛仁贵却突然下令三军止步,大贺窟哥不解地对薛仁贵问道。

    薛仁贵勒住马头,把方天画戟又挂回了马背,看着金城山对大贺窟哥道:“我又何尝不想全歼敌军,但敌军已经进山,我们对山中地形又不熟悉,贸然追击是兵家大忌。”

    看着已经近在眼前的敌军逃了,大贺窟哥虽然心有不甘,但薛仁贵军令已下,大贺窟哥也不敢违逆薛仁贵的意思,应了一声,也停下了马来。

    金城山中,刚刚摆脱了薛仁贵追击所夫孙终于缓了口气,所夫孙一面命人布防,一面命人清点人马辎重之类。

    很快,军中上下清点的结果便送到了所夫孙的耳中。

    这一战所夫部损失惨重,所夫隆的一万前军几乎全军覆没,中军也损失惨重,唯一还算保存元气的就是后军了,三万人马出征,只这一战,就折损万余人,剩下跟随所夫孙逃进山的只有一万两千多,还不足半数,至于粮草辎重更是所剩无几,唯一对他还算有点安慰的就是他的爱子所夫隆还是逃得性命,活着回来了。

    所夫隆逃得很快,命也大,几乎是压着最后的机会逃生的,但凡再慢一点,都必死无疑。

    所夫隆一回来,便被带去了所夫孙那边,这一战会败,所夫隆难辞其咎,但现在不是所夫孙追责的时候,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问。

    所夫孙对所夫隆问道:“你是最后进山的,可曾看到唐军追进来?”

    所夫隆摇了摇头,如实回道:“唐军不曾追进山,到了山口便停下了。”

    所夫孙闻言,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原本是想着薛仁贵追击进山,他可以利用地形与薛仁贵周旋,正可反败为胜,但薛仁贵未追,所夫孙便没了机会。

    现在他麾下人马损失惨重,粮草辎重也丢了大半,再难有一战之力,现在再往平壤城支援就是自己寻死。

    所夫孙想了,道:“传令下去,三军休整,待唐军撤军后咱们便回泊灼城。”

 第一百章 大军围城

    随着薛仁贵三箭破敌,击退了所夫孙部,来自泊灼城的三万援军也退军还城了,这也就意味着平壤城失去了最后一处外援,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在所夫孙败后,薛仁贵继续回师围城,时不时地攻城,平壤城开始逐渐陷入危机。

    但平壤城城高池深,也是高句丽第一重镇,只凭一个安东都护府的兵马自然还不足以强攻下平壤,但薛仁贵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唐军三路大军,奇正相辅,就在薛仁贵大军围城,封锁整个平壤的这段时间,南北两路大军尽数告捷,尤其是苏定方已经破了汉城,取了杨岳城和冬忽城,在五月末赶到了平壤城下,随苏定方而来的是两万余唐军精锐,还有三万余新罗军。

    苏定方的速度极快,李绩的也不慢,李绩破了大行城和豆方娄的八万大军,一路南下,攻城拔寨,终于也在六月之初领军四万到了平壤城,至此除去分守各地的人马,大唐三路人马,十万精锐已经尽数汇集于平壤城下,将强取平壤。

    龙朔二年,六月初,平壤城下。

    自打年初,唐军三路攻高句丽至今,唐军攻城略地,不过短短数月,整个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