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朔二年,六月初,平壤城下。

    自打年初,唐军三路攻高句丽至今,唐军攻城略地,不过短短数月,整个高句丽上下除了国都平壤外,俱已为唐所有,平壤已是一座孤城。

    不过平壤城虽是孤城,再无外援,但平壤毕竟是高句丽的国都,尤其是在高句丽和大唐交恶后,渊盖苏为了防备今日的最坏局面,就已经开始加筑高句丽城墙,并于城中囤积粮草,高句丽城中的粮草足够城中军民两载之需,守城更是足够了。

    而且平壤城中的士卒虽只有两万,但城中百姓却还有三十余万之多,渊盖苏在苏定方大军赶至后自知作战退敌无望,便在城中大肆征军,不过短短十余日,便就强征得大军十万余,以守城之用。

    这十万余大军中多是被临时征诏而来的百姓,他们训练无素,若是出城和唐军精锐作战,自然是一碰就散,但在城中士卒的压迫之下拿来守城倒也可堪一用。

    李绩是六月初到的平壤城,到了平壤城下后唐军便开始强攻,但平壤作为国都也不是大行城可以比拟的,唐军攻城数日,也死伤千余人,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好的成效。

    又是一日李绩亲自前往督战攻城回营,回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了苏定方和薛仁贵,来帐中议事。

    “想不到高句丽军守备如此严密,如今我军攻城已是五日,死伤不少,却还不得寸进。”李绩当先开口,对苏定方和薛仁贵道。

    作为军中主将,不止是李绩,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曾亲自前往城下督战,他们都很清楚眼下高句丽军守城的决心,想要攻下平壤绝非易事。

    苏定方道:“高句丽人死守,想要取城不易,但现在已是夏末,眼看着就快要入秋了,再这么拖下去,一旦到了九月还不能破城,今岁便再难有机会了。”

    平壤在北,气候冷地也早,一般在九月时便会开始降雪,一旦高句丽人守住了城,将战事拖进了九月,倒是城内外大雪,唐军难以适应如此严寒,就不得不如当年李世民那边无奈退兵,这等于又是给了高句丽人喘息的时间。

    薛仁贵当即道:“绝不能将战事拖进入冬,此番陛下倾国东征,就是意在灭国,若是不能在今岁破城,此前我等所为便都会成空,又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信重。”

    李绩听着薛仁贵的话,问道:“仁贵可有破敌之策?”

    薛仁贵回道:“如若不成,便由末将亲自领辽东人马登城强攻,也许便可破城。”

    薛仁贵骁勇,冠绝天下,薛仁贵麾下辽东儿郎也俱是精锐,若是由薛仁贵亲自登城强攻确实更多几分胜算,但这对李绩而言却不是法子。

    薛仁贵是李恪亲卫出身的心腹爱将,李恪对他极是器重,而攻城又是极危险的事情,若是薛仁贵的性命丢在了平壤城下,这要他如何去跟李恪交代?

    李绩当即否决道:“不可,你是军中主将,岂能行如此险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苏定方也道:“大帅说的是,主将登城确实于理不和,更何况眼下时候还早,咱们也不是没有时日的。”

    李绩道:“定方说的是,我在今日攻城时也想到了一事,也是特地请了你们前来商议。”

    苏定方道:“大帅但请吩咐。”

    李绩道:“高句丽城高池深,欲强取固然不易,但自古万乘之国,多亡于宫墙之内,咱们想从外破其城固是难事,但要从里面破城,也未尝不可。”

    李绩之言一出,苏定方就猜到了李绩的意思,苏定方问道:“大帅是想借助高句丽君臣失和之事做章?”

    李绩道:“不错,高句丽权臣渊盖苏和高藏王有杀兄之仇,而且架空高藏王多年,他们君臣间必定矛盾极多,若是能激化他们君臣矛盾,叫平壤城自内而乱,便是我们破城的良机。”

    渊盖苏虽然手握兵权,权倾朝野,但高藏王一脉毕竟掌高句丽王权数百年,无论在朝中、军中还是在民间都极有人望,哪怕是野心勃勃的渊盖苏也只敢擅政,而不敢轻易地取而代之。

    高藏虽无实权,但也不是没有根基的,如果真的能够彻底挑起他们的君臣之争,对于李绩而言就是绝佳的机会。

    苏定方道:“大帅说的是,只不过如今我大唐刀斧临头,渊盖苏和高藏都有性命之忧,在此时莫说他们必是勠力同心,难以挑拨了,就算是消息也未必能够送的进去。”

    李绩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才请了你们前来商议,我欲撤兵二十里,屯兵于黄城暂守,先给他们喘息之计,而后再命人混入城中,行离间之计。”

    渊盖苏为了抵御唐军,把周边所有郡县的百姓都诏进了城中,强逼他们守城,这样的做法在唐军攻城时自然无碍,但唐军一旦退兵,城中百姓便难免流动,就是军中的物资也要采买,到时唐军想要安排人混进城中不是难事。

    苏定方道:“左右也无他法,那便依大帅所言,先行退军,而后再伺机自内破城。”

 第一百零一章 谣言

    李绩和苏定方还有薛仁贵议定后,便下令三军暂撤,十万人马退回黄城修整。

    唐军退兵后,高句丽人虽不知唐军为何退兵,但这确实给了高句丽军喘息之机,让他们缓了一大口气。

    就在唐军退兵的十六日后,高句丽人似乎是看着唐军短时间内还没有复攻的意思,所以也打开了城门,准百姓正常进出,这便给了唐军细作进城的机会。

    平壤城中,大莫离支渊盖苏的府邸。

    渊盖苏正在书房中看着今日最新自城中各处送上来的奏疏,其嫡长子渊男生快步进了屋中。

    “爹,我今日巡视北门的时候发现北门已经大开,准百姓进出,我问了城门守将,说是爹的意思,这可是真的?”渊男生一进门,便对渊盖苏问道。

    渊盖苏看着渊男生进来,点头道:“不错,这是我的意思,眼下还算是战时,若是没有我的准许,他们怎敢开了城门。”

    渊男生道:“爹也知道还是战时,又怎敢开了城门准百姓进出城,难道不怕唐军细作混进来吗?”

    渊盖苏道:“唐军已退,眼下城中已经安全了,再压着不准开城门太过不近人情。”

    渊男生劝道:“不可呀爹,唐军退军只是暂时的,唐军灭我高句丽之心不死,早晚必定回师,此时开了城门,无异于是给唐军细作进城的机会。”

    渊盖苏闻言,叹了口气道:“你说的道理我又如何不知,但现在唐军已退,百姓思归,就是军中物资也需采办,若是我们再如之前那般卡死了城门,只怕百姓生乱,军心不稳,而且”

    渊盖苏说着,顿了顿,接着道:“而且唐军经略辽东多年,想灭我高句丽也不是一两日了,要是有细作必定也早就在城中了,我现在正想让城中内外通些消息,看看这城中到底是谁在里通外敌,也好乘早拔除,免得到时再被拖累了。”

    渊男生问道:“爹在城中已经布置好了眼线?”

    渊盖苏笑道:“那是自然,如今城中各处要员的府邸都布上了我的眼线,你且看着吧,谁若敢在此时勾结唐军,我第一时间便能得到消息。”

    渊盖苏自任为大莫离支,架空高藏王,掌高句丽大权多年,高句丽朝中上下多为渊盖苏爪牙,其眼线更是遍布平壤,以他的本事要监控朝中要员自然不是难事。

    也就在渊盖苏说话,和渊男生商议日后防备唐军之策的时候,渊盖苏的次子渊男建进了屋中。

    渊盖苏共有三子,长子男生,次子男建,三子男产,现在已经成年的,能够为渊盖苏分担朝务的就只有渊男生和渊男建。

    渊男生是长子,理论上将来是要继承渊盖苏大莫离支之位,掌权高句丽的,但渊男生虽然心思细腻,但骨子里却有些软弱,和渊盖苏的霸道不同,所以渊盖苏更加器重性情阴鸷,和他相类的次子渊男建,许多要事也都交给了他,比如此次监视百官的事情。

    渊盖苏看着渊男建进来了,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渊男建似乎有所收获了,颇有几分得意地瞥了渊男生一眼,回道:“已经有眉目了,现在儿正要禀告于爹。”

    “如何?”渊盖苏接着问道。

    渊男建回道:“就在今日午后,城中便开始有人偷偷传出流言,说是唐军主帅李绩已经传出了话来,此次攻城他们只诛首恶,不罪其他,只要平壤城中的百姓能够投降,他们便可一人不杀,就是大王也可留得王位,不失富贵。”

    按照唐军传出的消息,他们连高藏王都可以宽恕,那他们口中的首恶自然就是掌高句丽兵权,一再寻衅大唐的渊盖苏了。

    渊盖苏笑道:“此事倒也未必当得了真,我与高藏不和,唐军上下必也清楚,他们只怕是存了使我们内乱的心思,借此破城也未可知。”

    如果渊男建查得的消息是关于其他官员的,渊盖苏必定不惜辣手,就算是举刀灭门也非不能,但如果是关系到高藏王,渊盖苏还是不愿轻动。

    不过渊男建既然火急火燎地传来了消息,自然不会就只这一句传闻,若只如此,是不足以在渊盖苏面前请功的。

    渊男建道:“若只如此,儿自然不敢打扰爹,但就在这个消息慢慢在城中散播的时候,儿还查得了一事。”

    “何事?”渊盖苏当即问道。

    渊男建回道:“就在方才,儿突然得到消息,大王突然就出了王城,前往城中大观寺礼佛去了,城中唐军的消息方才开始散布,大王便有如此异常的举动,实在可疑。”

    “大观寺?这有何怪异?”渊盖苏问道。

    对于高藏王去寺庙,渊盖苏并未立刻做出太大的反应,毕竟这些年渊盖苏掌权,高藏王为了避开祸事,便开始喜好礼佛,这事渊盖苏是知道的。眼下国破当前,高藏王身为高句丽王去寺庙礼佛祈福算不得是怪事。

    不过渊男建却道:“若是去其他寺庙礼佛自然没有什么怪异的,但这大观寺却不同于其他寺庙,这大观寺的掌寺是个唐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大王去见唐人,爹也能放心吗?”

    渊盖苏听着渊男建的话,顿时一惊,问道:“什么?竟有此事,我怎的不知?”

    渊男建道:“大观寺的掌寺名作玄澄,本是唐人,是十余年前,游方自幽州来的高句丽,因为他佛法高深,故而在国中颇有名望,就是许多朝中权贵也和他相较甚善,不过因为他一心礼佛,不曾有丝毫涉足朝政,所以倒也不为人瞩目,爹不知也是正常的。”

    “原来如此。”渊盖苏点了点头道。

    渊男建道:“不过爹虽然不知此人,但据儿所知,兄长应当是识得他的。”

    渊男建之言入耳,渊盖苏心中诧异,当即便看向了渊男生的方向。

    渊男生见状,知道渊男建必定没有好意,忙解释道:“儿也不知这玄澄的底细,只是听闻他精擅佛法,曾去大观寺拜会过一次。”

    渊男建知道现在不是追究渊男生的时候,所以也没有追着此事不放,而是笑道:“兄长此前也许真是不知这人的底细,但现在想来此人多半也有唐军有所关联,爹还请速拿主意。”

    渊盖苏当即道:“立刻点军五千随我出发,前往大观寺,我倒要看看我们这位大王背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