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军前往新罗王城擒拿新罗王金胜曼,几乎是稳操胜券,刘仁轨倒也不觉着担心,而刘仁轨之所以没有亲自前往,是因为他在此还要等着一个人,此人就是领兵回援的金春秋。
金城是新罗,也是金春秋的根本所在,金春秋在自爱子金仁问的口中得知金城正在被攻的消息后,心中大惊。
待片刻后,金春秋心神稍定,他看着前面若即若离的钦陵,哪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了。金春秋心忧金城的状况,不敢有丝毫的耽搁,便连忙回师,往金城而去。
金春秋知道在唐军的攻势之下金城必定难守,但他没想到新罗人竟会和唐军里应外合,使得北门破地这么快,当金春秋再次领军回到金城门下时,刘仁轨已经站在了城墙之上。
“春秋公,这是刘仁轨。”在刘仁轨的身旁,金真珠指着城上站着的刘仁轨,眼神惊骇地对金春秋道。
金春秋看着刘仁轨,心一下子凉到了冰点,金春秋知道刘仁轨出现在城中意味着什么,这意味国都已破,意味着新罗王也许被擒,意味着新罗已灭,也意味着他成了没了根基的丧家之犬。
“爹,刘仁轨是唐军主将,他出现在金城之上,想必唐军大部已经进城了。”金仁问看着刘仁轨,对金春秋道。
金春秋道:“国都已破,大王危矣,新罗危矣。”
金真珠对金春秋问道:“春秋公,事已至此,咱们该当如何?”
金春秋道:“唐军破城,我等已无地利,此战已不可硬打。”
金春秋是权臣,但他和同为权臣的渊盖苏不同,金春秋不是不死不休的性子,他拿的起,也放的下,他心知事不可为,也不会一意孤行。
金仁问问道:“爹的意思是退还是降?”
金仁问的话问进了金春秋的心坎里,降,他自然是不甘的,可若是不降,现在金城已破,他又能退到哪儿去?
就在金春秋左右为难的时候,新罗军的身后又出现了唐军的身影,这是尾随撤退的新罗军又追上来的钦陵部。
前路被堵,后有追兵,这还没有算上已经南下,不日便会行抵金城的唐军援军,金春秋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不堪到了极点。
就在此时,城上的刘仁轨也开口了,刘仁轨看着后面已经靠近的钦陵,对金春秋道:“金春秋,你败局已定,现在若降,还可保你一家性命,若是再敢顽抗,必死无疑。”
钦陵的到来,和刘仁轨的话成了击溃金春秋的最后一击。
刘仁轨之言入耳,片刻之后,金春秋看着城上正同样看着他,面带笑意的刘仁轨,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我新罗国运已无可回转,三军弃械,降。”
第一百一十五章 捷报进京
当刘仁轨攻破了金城后,金城外统兵的金春秋也随即请降,这不止意味着金城已破,也意味着新罗国亡了,新罗终于也继百济和高句丽之后亡国。
随着新罗亡国,半岛三韩已经被尽数诛灭,三韩战场的战火渐渐平息,大唐的东征之战也宣告大捷。
龙朔二年,入秋,八月初。
历时近一月,新罗覆灭,唐军兵定三韩的加急战报终于自辽东战场传回了长安,传到了李恪的手中。
大明宫,紫宸殿中,李恪手中拿着自辽东送来的战报,脸上笑意渐重。
“三郎自打手中拿了自辽东送来的战报,就面带笑意,可是又有捷报传来了?“在李恪的身旁,皇后武媚娘看着李恪的举动,对李恪问道。
李恪扬了扬手中的捷报,递到了武媚娘的手中道:“媚娘说的不错,正是辽东来的战报,刘仁轨大军在新罗大捷,攻破金城,生擒新罗王金胜曼,逼降金春秋,新罗已为我大唐国土。“
武媚娘闻言,看了眼李恪递过来的战报,随即行礼贺道:“我大唐将士东征大捷,继百济和高句丽后又定新罗,彻底平定三韩,终于一尝三郎夙愿,媚娘为三郎贺。“
作为李恪的枕边人,大唐的正宫皇后,李恪对东征之战的结果有多介意,没有任何人比武媚娘更加清楚,这不止是因为高句丽此前对李恪帝威的轻视,更是因为那道郁结在李恪心中的结。
李恪的外祖父,前隋炀帝,李恪的生父,先皇李世民,都曾在辽东铩羽而归,多有抱憾,而现在唐军终于灭了三韩,李恪不止是报了国仇,也是雪了家恨,李恪对于自己极为尊重的李世民也有了交代了。
李恪笑道:“媚娘说的不错,但也不完全,我之所以如此欣喜,不止是因为东征大胜,而且是因为替我大唐博了这最后一胜的人是钦陵,钦陵在金城统兵,便是彻底心向了我大唐,从此我大唐又得一帅才。“
对于李恪而言,东征一战的胜利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李恪在意的是以后,担忧的是那个横亘在大唐之西的高原雄狮-吐蕃,而随着钦陵为大唐而战,钦陵自此为唐将。吐蕃失其长城,而大唐又得一利剑,此消彼长间,李恪对将来的西征又多了几分把握。
更何况这一战李恪得到的还不止是一个钦陵,还有黑齿常之,如此一来,大唐军中将领,年长一辈的有李绩、苏定方,壮年一辈的有裴行俭、薛仁贵,年轻一辈的有钦陵、黑齿常之和王方翼等,大唐至少在未来五十年内不会短了名将,李恪也有足够的信心去实施他的计划了。
李恪对于钦陵看重,武媚娘一向都是知道的,她听着李恪的话,笑道:“钦陵这头幼虎被三郎磨训了数载,如今辽东一战,总算是归笼了。不过这钦陵小子身份毕竟特殊,若是此事只有三郎一人欣喜未免可惜了些。“
李恪不难猜到武媚娘的意思,问道:“媚娘说的是吐蕃那边?“
武媚娘道:“钦陵是禄东赞之子,而禄东赞又是深得弃宗弄赞重用的吐蕃大相,一直被三郎视作心腹之患,若是能借此挑拨吐蕃君臣失和,岂不是美事?“
李恪道:“钦陵是禄东赞之子,钦陵为我大唐出战,破了金城,这消息一旦传到吐蕃,弃宗弄赞势必动怒,君臣生隙已是必然了吧。”
武媚娘道:“如此确可叫吐蕃君相不和,但这还不够,如此好的机会,若只是挑起不和,而不能伤筋动骨,未免太可惜了。”
李恪闻言,顿时来了兴致,对武媚娘道:“仔细说来听听。“
武媚娘道:“弃宗弄赞不是一直想娶宗室女,但三郎却不曾允准吗?三郎何不给钦陵赐婚,赐钦陵官爵,并嫁宗室女于钦陵。如此一来,弃宗弄赞一旦知晓了这个消息,势必大怒,到了那时吐蕃上下必然生乱。”
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想娶大唐宗室女也不是一两日了,只不过一直都被李恪阻止,未能如意罢了。
对于未能迎娶大唐宗室女之事,弃宗弄赞一直耿耿于怀,本就不甚爽利,若是此番钦陵为大唐建功,再迎娶了宗室之女,做到了弃宗弄赞都不曾做到的事情,弃宗弄赞的脸面恐怕就难看地万分厉害了。
李恪一边听着武媚娘的话,一边面带笑意,道:“吐蕃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数载间崛起高原,称雄一方,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敌,其所倚仗的无非就是弃宗弄赞和禄东赞君臣二人,若是借此机会离间他们君臣,吐蕃朝堂便算是伤筋动骨了。”
武媚娘问道:“如此说来三郎是同意媚娘的话了?”
李恪有些意动,又有些担忧道:“媚娘所言是个良策,但我只担心如此利用钦陵,会不会有些不妥,他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赐婚背后的意义的。”
武媚娘笑道:“三郎是担心钦陵因此和三郎生隙吗?但三郎又怎知迎娶宗室女就不是钦陵自己所想了呢?钦陵是吐蕃的随婚使,在我大唐并无半点根基,若是他能迎娶我大唐宗室女,对他也助益极大,他既然决定了做唐将,就该知道这些道理的。”
钦陵和李恪有师徒之名,钦陵也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但钦陵和李恪的师父名分却是名大过实,且不说钦陵和李恪走的并不亲近了,就是身为师父的教导之责,李恪都不曾真的尽过。
李恪点了点头道:“媚娘是皇后,也有管制宗室女之责,想必每日和宗室中的女子走的最近,也最是熟识,你可知有年纪相当,又适婚的宗室女可嫁于钦陵的?”
武媚娘不假思索地回道:“故河间郡王李孝恭孙女,谯国公李崇义长女,义安县主李澜年正十六,才是适婚的年纪,正可嫁钦陵。”
李恪想了想赞同道:“论起辈分来,李澜是我的堂侄女,而钦陵又是我的弟子,辈分正当,那就定了李澜。即刻下旨,赐义安县主李澜为乐陵郡主,下嫁钦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君臣离间
君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这是历古以来的帝王通病,尤其那些筚路蓝缕地创业,历经艰难才有其国,麾下还有着功高盖主的臣子的君王。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中原王朝中尤多,自然吐蕃的弃宗弄赞也不能幸免。
当初吐蕃克增贡日贡赞随吐蕃使团来唐,带回来关于钦陵的消息后,弃宗弄赞就开始对禄东赞有些不满了,现在钦陵为唐将,又为唐廷立下赫赫战功,这消息一旦传进弃宗弄赞的耳朵里,他不担忧才是怪事。
自吐蕃兴国以来,大唐一直就是他们最大的对手和威胁,所以此前关于与大唐的事宜都是由弃宗弄赞的心腹禄东赞来处置的。
但现在弃宗弄赞对禄东赞不再如此前那般信任,尤其是对唐廷之事,就更不敢交给他了,所以弃宗弄赞找了个借口,对禄东赞“另委重任“,就把对唐之事就都交给了长子贡日贡赞。
唐廷关于钦陵的消息传来,贡日贡赞是最先得到消息的,这消息正是印证了他的担忧,也给了他再次攻讦禄东赞的机会,于是乎,贡日贡赞一得知这个消息,便如获至宝般地去布达拉宫寻了弃宗弄赞。
吐蕃高原,入夜。
“赞普,赞普“贡日贡赞虽是弃宗弄赞之子,但弃宗弄赞的规矩很严,就算是贡日贡赞也需唤他赞普,贡日贡赞一边唤着赞普,一边进来弃宗弄赞的寝殿。
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弃宗弄赞近些日子来身子也有些不爽利,正要上床歇息了,却听见贡日贡赞的声音,而且有些慌张,不禁眉头皱了起来。
“进来吧,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弃宗弄赞轻斥了一声,还是让贡日贡赞进来了。
贡日贡赞被弃宗弄赞呵斥了一句,连忙收起了原本脸上焦急的神情,顿好身形后缓缓地推门进了殿中,一边走着,一边看着殿上坐着的弃宗弄赞,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
贡日贡赞也不知道弃宗弄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副做派的,现在的弃宗弄赞和几年前的模样已经截然不同了。
当年的弃宗弄赞率领吐蕃士卒南征北战,平定高原,那时的弃宗弄赞没有现在这般多的规矩,但自打他灭了象雄国,铲除了琼波邦色,一统高原后,他就逐渐变了模样,效仿起了中原王朝的那般做派,仿佛变了个人一般,叫贡日贡赞也有些看不明白了。
“赞普。“贡日贡赞走到了弃宗弄赞的跟前,行礼一拜。
弃宗弄赞示意贡日贡赞起身,问道:“你此时来寻我何事?“
贡日贡赞递上了手中的信报,道:“长安传来的消息,大相次子钦陵在新罗领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