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一切也都不会绝对的,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当禄东赞在,弃宗弄赞也在的时候,这种平衡可以维持,但是当两人中的一人不在了,这种平衡便会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就会被打翻。

    龙朔二年末,入冬,逻些城连日大雨,终引洪灾,逻些城外许多百姓失其家园,迁往城中避害。

    天降灾害,又值寒冬,逻些百姓受苦,不止失去了屋舍牛羊,在连日奔波途中更有体弱染病的,染病之人在途中不得医治,慢慢地就养成了疫病,不声不响地在聚集城中的难民中传播。

    城中难民聚集,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很快也得到了消息,弃宗弄赞命尺尊公主外出巡游,代表弃宗弄赞视察民情,安抚百姓。弃宗弄赞的本意是好的,但他却不知这些难民中已经有人感染了疫病,就在尺尊公主接触难民的时候,不慎就感染了瘟疫。

    尺尊公主初才染病的时候,并无任何的异象,所以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觉,但是待过了几日后,尺尊公主的身子开始觉着不适,并且在当日病倒,与布达拉宫外的难民的表现很是相似。

    尺尊公主病倒终于引起了布达拉宫的注意,开始在意与尺尊公主同食共寝的弃宗弄赞,但这一切已经迟了,很快,就在尺尊公主染病卧榻的第二日,弃宗弄赞也突然身体烧热,一病不起了。

    赞普病倒,吐蕃上下哗然,朝堂连忙召集逻些城中的名医进宫为弃宗弄赞诊病,但这种疫病方才出现时日不久,城中名医俱都束手无策,医不得其法,再加上吐蕃大夫诊病又多只循借土方,在许多大夫的几番疗治之下,弃宗弄赞非但身子没有好转,反倒越发地恶化了。

    弃宗弄赞染病不过短短数日,很快就开始表现地体弱气虚,甚至时常晕厥,明眼人看着就是多半要不成了。

    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是清楚,弃宗弄赞自己估摸着多半是撑不过这一次了,就在弃宗弄赞染病的五日后,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弃宗弄赞立即下令,着吐蕃克增贡日贡赞进宫,他要在自己彻底油尽灯枯前名正言顺地授予他赞普之位,并交托后事。

    “贡日贡赞,你是吐蕃的克增,我此番传你来布达拉宫,你应该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布达拉宫寝殿的床榻之上,弃宗弄赞靠在垫背上,气若游丝地对贡日贡赞问道。

    贡日贡赞是吐蕃的储君,又是弃宗弄赞的独子,弃宗弄赞在病危之际传见贡日贡赞,自然就是为了交托身后之事,这一点弃宗弄赞自然知道。

    不过贡日贡赞虽然知道弃宗弄赞的意思,但也不敢说地透了,毕竟关系到权力的事情,就算是父子,也是要退让一步的。

    贡日贡赞并不直接回答弃宗弄赞的话,而是道:“赞普身子抱恙,眼下还当是以养病为先。”

    贡日贡赞的话既回避了弃宗弄赞的问题,又彰显了自己的孝心,弃宗弄赞显然也对贡日贡赞的回答也很是满意,这至少说明贡日贡赞已经学会隐藏自己的心思了,这是成为一个合格君王的第一步。

    弃宗弄赞道:“我的身子,我自己最是清楚了,我此次让你进宫来,就是为了最后再交代你些事情,你仔细听着便是。”

    贡日贡赞道:“请赞普吩咐。”

    弃宗弄赞并没有直接嘱咐贡日贡赞什么,而是先问道:“我知道你和禄东赞一向不和,将来我若不在了,禄东赞势必权倾朝野,你为吐蕃赞普,你准备如何处置禄东赞?”

    贡日贡赞知道弃宗弄赞对禄东赞也不放心,只不过是碍于禄东赞在朝中的权势,一时间也不便拿他怎么样,贡日贡赞思虑了片刻,回道:“禄东赞是吐蕃大相,掌权多年,在朝中也人脉颇深,这种人要么不动,要么就动死,必须寻得良机,以雷霆手段除掉禄东赞,以绝后患。”

    弃宗弄赞听着贡日贡赞的话,盯着贡日贡赞看了片刻,也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然后才摇了摇头道:“不可,正如你所言,禄东赞为吐蕃大相多年,在朝中党羽众多,都以禄东赞马首是瞻,你若是除掉了禄东赞,朝中必定生乱。”

    贡日贡赞不解地道:“禄东赞权势再大,毕竟也只是臣子,只要我除掉了禄东赞,剩下的党羽也难成气候,难不成他们还能与咱们整个吐蕃为敌吗?”

    弃宗弄赞道:“他们自然敌不过整个吐蕃,但却可以叫吐蕃内乱,一旦吐蕃内乱,你又登位未久,一时间如何稳定朝局,一旦唐军乘机来袭,你如何抵挡?”

    贡日贡赞此前倒是没想到这些,被弃宗弄赞问住了,贡日贡赞问道:“那依赞普的意思呢?”

    弃宗弄赞回道:“禄东赞在朝中权势太大,就算是我也不能轻动,我原本是准备用上三载的时间慢慢夺取禄东赞的权势,削去他的党羽,然后再将他一举架空甚至铲除,但我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了,这些事情只能你自己慢慢去做。”

    弃宗弄赞,少年继位,不过在短短十余载间就由弱到强,整和了原本已经七零八落的吐蕃,这个横扫高原的一代英主,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仍然没有失了分寸,在为自己的独子谋划着日后的国事。

    贡日贡赞听着弃宗弄赞的话,应道:“赞普放心,赞普的话我记下了。”

    弃宗弄赞看着贡日贡赞应下了自己的话,才接着道:“禄东赞是吐蕃权臣,他的爱子又娶了大唐宗室女,这等人无论现在对我吐蕃忠心与否,未免日后变节,都万万留不得他,因为我们吐蕃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禄东赞你必要除掉,但却不可急于一时,至少在稳住唐廷之前,在确保唐军不会对吐蕃动手之前,你不能动禄东赞,切记!”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吐蕃新君

    吐蕃逻些城的这场疫病,来地既快,且猛,凡染病之人,纵是身强体壮的男儿也难以久撑,最多也是月内便亡。

    弃宗弄赞虽是男儿之身,又久经行伍,弓马纯熟,但也没能支撑太久,尺尊公主病亡于染病的二十日后,弃宗弄赞不过比她多撑了三日,也很快就随后而去了。

    弃宗弄赞是吐蕃雄主,少年时临危继位,而后非但迅速地制衡各方,平定战乱,还在短短数载间迁国都,除权臣,灭强邻,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历数吐蕃开国以来各代君王,无一能与弃宗弄赞相较的。

    弃宗弄赞亡故,吐蕃举国皆哀,但哀故哀矣,但对新任赞普贡日贡赞而言,最先要做好的还是抚内安外之事,贡日贡赞登位,最先做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厚赐前朝功臣禄东赞,重赏金银美酒,稳住了朝中的局势;

    第二,增兵星宿川,盯住裴行俭的精锐边军,防止唐军乘机叩边;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就在贡日贡赞继赞普之位的当日,立即遣使节前往长安,通报禄弃宗弄赞病故,贡日贡赞继位之事,以求得李恪的册封,帮助吐蕃在这段赞普之位交替期间稳稳过渡。

    贡日贡赞的所为倒也谈不上多高明,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确实可以帮助吐蕃度过难关,只要贡日贡赞稳住吐蕃内外的局势,同时得到唐廷的册封,得到唐皇李恪对他这个吐蕃赞普的认可,他的赞普之位就算是彻底坐稳了。

    大唐视吐蕃为敌,在吐蕃朝中内外布下了许多眼线,就在弃宗弄赞病故,贡日贡赞继位的第一时间,这个消息就自吐蕃送往了长安,与此同时,贡日贡赞为了尽早得到李恪名义上的册封,也无意隐瞒此事,也在第一时间送去了消息,所以几乎是同一日,两拨人马把消息送到了李恪的手中。

    如今高句丽已灭,旧怨已报,西突厥将死未死,难成气候,吐蕃已经成了李恪心中的下一个敌人,故而对于吐蕃国中的如此巨变,李恪也没有丝毫的大意,当即传召三省宰相进宫觐见,还把刚刚回京赐假准休的李绩和苏定方也给带上了。

    “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新亡,贡日贡赞遣使进京,请求朕册封其为吐蕃赞普,你们以为该当如何?”紫宸殿中,待众人坐定,李恪当先开口问道。

    吐蕃遣使求封,这是国事,本不干军务,但李恪却偏偏传来了李绩和苏定方两人,李恪的心思是什么,也不难猜测了。

    再加上李恪本就和吐蕃不和,早欲取之,几位宰相心里也都清楚,李恪所问的问题看似是国务,但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这吐蕃是现在打,还是以后打。

    岑本既为宰相,又是帝师,对李恪的性子再熟悉不过了,也知道李恪的意思,知道李恪是动了趁机西征的念头了。

    岑本当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弃宗弄赞乃吐蕃赞普,在吐蕃国中威望极高,最得吐蕃百姓爱戴,如今弃宗弄赞病故,正是吐蕃举国皆哀的时候,所谓哀兵不可攻,眼下还是以和为宜。”

    岑本是众臣之首,他最先出列表态,也是为今日的朝议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若非必要,不可擅动刀兵,西征之战还当留待日后。

    岑本所言是他自己的意思,但又何尝不是满朝武的意思,唐军东征大军方才班师不久,人马疲弊,辽东也还没有彻底安定,偶有动乱,抛开吐蕃不谈,就只以大唐现在的情况而言,眼下确实不是西征的最好时机。

    吐蕃国中,李恪一直视弃宗弄赞和禄东赞两人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如此弃宗弄赞已死,禄东赞又不得新君信任,李恪一得到这个消息,难免有些想要乘乱而入的冲动,但经过短暂的权衡,还有岑本的一番话后,李恪已经冷静了下来。

    虽然现在弃宗弄赞已死,禄东赞失去了新君的信任,大唐对吐蕃的外部环境已经改好,但自身的情况却还没有彻底准备好。

    吐蕃不是高句丽,要破吐蕃绝非一年半载之事,现在国中西征的粮草还未准备充足,将士也还未刮练完成,确实不是西征的合适时机。

    李恪道:“岑相说的是,吐蕃虽然曾失礼于我朝,其罪当诛,但君子不伐丧,眼下确实不是讨伐问罪的时候。”

    李恪通晓军事,他所谓的君子不伐丧,不过是不想在眼下吐蕃举国皆哀时动兵,把整个吐蕃上下逼到一块,让他们拧成一股绳罢了,反倒帮了贡日贡赞的忙。

    舍轻就重,避缓从急,这些内外纵横之道没有人比王玄策更加精通了,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短暂的思量后,便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问罪吐蕃之事不在于一朝一夕,还当从长计议,眼下不止不当问罪,还当从其意册封贡日贡赞赞普之位,以安其心。”

    王玄策和李恪相交多年,他的话自然是顺着李恪的心意的,王玄策之言一出,不过片刻,李恪就明白了王玄策的用意。

    李恪很清楚现在的吐蕃,现在的吐蕃内忧外患,如果李恪在此时发难,吐蕃国内便会被迫联合,放下芥蒂一致对外,任谁都难以轻取,但如果一旦外界的这种压力消失了,不必李恪动手,他们自己就会内斗地一塌糊涂。

    李恪问道:“玄策的意思是?”

    王玄策道:“贡日贡赞和禄东赞不和也不是一两日了,陛下可承认贡日贡赞的赞普之位,甚至可以加封其为君王,以使其坐稳赞普之位,然后再为吐蕃的君臣之争再添一把火,到时不必陛下动手,吐蕃自乱。”

    李恪想了想,问道:“玄策是想自高原内部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