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4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赤结苏回道:“唐使话中提及,唐皇不日便将亲自驾临高原,着我届时前往见驾。”
磨格闻言,讶然问道:“唐使所言,可是陛下有意御驾亲征吐蕃?”
赤结苏道:“不错,正是此意,陛下一向不喜吐蕃,陛下御驾亲征吐蕃,必是为了灭吐蕃国祚,吐蕃是我苏毗在高原之上的最大劲敌,只要吐蕃被大唐攻打,便无力顾及我们,届时就是咱们复国的机会了。”
磨格问道:“女君已经答应了?”
赤结苏道:“我已经答应了唐使,只要唐军出兵,我苏毗也就会趁势出兵,突袭吐蕃西侧,到时两面夹击,吐蕃必不能敌,咱们凭借着这份功劳复国就指日可待了。”
赤结苏所言,固然是美事,但磨格闻言,却有些担忧道:“大唐国力虽然强于吐蕃,但吐蕃也不是小邦,又据有高原之利,唐军未必就能真的灭了吐蕃,若是唐军动兵,咱们苏毗也贸然起兵,可唐军又没能灭了吐蕃,到时可就给了吐蕃发难的理由。”
磨格的担忧确有他的道理,唐军虽然强盛,但毕竟吐蕃也不是小国,坐拥至少二十万精锐,又占据地形之利,唐军想要一战而灭吐蕃,谈何容易。
而吐蕃自打上次苏毗反叛后,一直就对苏毗颇多芥蒂,只不过还一直没有发难的由头而已,若是此番苏毗随唐军之后突袭吐蕃,一旦叫吐蕃缓过气来,让苏毗独自面对吐蕃,苏毗的日子就难过了。
磨格的话确有道理,赤结苏又怎会不知,赤结苏苦笑了一声问道:“你觉得我们有拒绝的余地吗?唐皇既然专程遣使知会了我们,便是下了圣旨,我们只有尊或不尊两条路,我们要么从唐皇之命,与吐蕃为敌,要么就和吐蕃站在一处,对抗大唐,你若是我,你会作何选择?”
赤结苏之言入耳,磨格也顿时沉默了,唐皇的圣旨自然是不容忤逆的,他们要么助唐攻吐蕃,要么助吐蕃攻唐,再没有另外的选择。
一面是与大唐为敌,一面是与吐蕃为敌,而大唐又远胜于吐蕃,赤结苏能做出的选择自然就是偏向于大唐了。
磨格问道:“那女君准备怎么做?”
赤结苏回道:“自然是先待唐军那边的消息,待唐军出兵后,我们便也当出兵助战,以求立下奇功,在复国时得到唐廷的支持。而对于你也是一样,只要你在此战中立功,得到了唐廷的封赏,继承我苏毗王位也就是应当应份的了。”
磨格咬了咬牙道:“咱们苏毗相距逻些也不过三百余里,若是顺利,确实可建得奇功,但逻些附近都是吐蕃精锐,要想在此处建功,只怕要吃不少苦头。”
赤结苏道:“谁说我们一定要攻逻些的,逻些是吐蕃国都所在,怎敢轻易试探。”
磨格好奇地问道:“不打逻些,那女君要打何处?”
原本在磨格想来,赤结苏要建功,首选自然是配合唐军在后侧攻打逻些城了,但听赤结苏的意思,显然是另有想法了。
赤结苏回道:“我们打象雄,打禄东赞,若是能生擒禄东赞献给唐皇,其中的功劳也绝不会小了。”
第四章 亲征在即
也许禄东赞自己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莫名其妙地就成了众矢之的。
唐皇李恪对他虎视眈眈,虽说是爱惜其才,但对于眼下处境的禄东赞而言,李恪所为无异于是将他架在火上炙烤。
吐蕃赞普贡日贡赞视他为自己稳固王位,新继江山的最大阻碍,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
至于象雄和苏毗的王室,也都是将他看成了软柿子,想要通过对他的征伐来恢复国土或是讨好大唐,漫天下似乎已经找不到第二比他处境更加艰难之人了。
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随着杨思谦把苏毗这边的消息带回了长安,李恪西征之心已起,一旦唐军真的大军压境,届时禄东赞的处境只会越发地不堪。
杨思谦所为乃内外离间,纵横之道,而论及纵横之术,在大唐无出侍中王玄策之右的,此次杨思谦的西行也正是王玄策主导的,杨思谦带着苏毗王的回复回来长安,上秉王玄策,王玄策在得到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进宫禀告了李恪。
大明宫,紫宸殿,内殿。
“臣王玄策拜见陛下。”内殿中,王玄策面带笑意,对李恪拜道。
李恪在紫宸殿上端坐,看着殿下站着的面含笑意的王玄策,问道:“眼下不是议政的时候,玄策突然进宫来见朕,可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带给朕。”
王玄策道:“眼下吐蕃禄东赞被贬在外,又逢象雄起兵,正是千载难逢的西征良机,对于陛下而言,还有什么比吐蕃内乱更好的消息吗?”
王玄策之言一出,李恪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李恪接着问道:“既是关乎吐蕃内乱,可是苏毗那边有消息了?”
王玄策道:“杨思谦回京了,带回苏毗女君的答复,只要陛下出兵西征,届时苏毗便会出兵响应陛下,与陛下内外共取吐蕃。”
“好,如此一来,又斩吐蕃一臂了,贡日贡赞不过小儿,只他一人,难成气候,踏破吐蕃国门,指日可待。”李恪闻言,抚掌笑道。
对于李恪而言,现在象雄的禄东赞和身为高原兵粮重地的苏毗正是吐蕃赞普贡日贡赞的左膀右臂,眼下禄东赞被困象雄,苏毗也有反意,李恪已经斩去贡日贡赞的左右臂膀,现在剩下要对付的就只有一个贡日贡赞了。
贡日贡赞不比弃宗弄赞那般英武,也不似禄东赞那般多谋,在李恪看来,贡日贡赞充其量也不过中人之资,守成之主,少年行伍的李恪自然不会把他看在眼中。
李恪所言算是实情,但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心中不禁竟有一丝担忧了。
李恪固然久经行伍不假,拙于用兵的贡日贡赞在李恪的跟前确实也就是一个愣头青,但吐蕃毕竟还是高原大国,不止据有地利,更是动辄便可调动二十万大军,想要轻易取胜绝不是易事。
只是眼下李恪正在兴头上,若依常理而言,为人臣的是断不该在此时给李恪泼冷水的,就算是有劝谏也该留待日后。
但王玄策知道李恪雷厉风行的性子,李恪既是对此事上心了,那便会即刻推行此事,王玄策担心自己说的迟了,李恪的圣旨已经下了。
王玄策道:“吐蕃先失禄东赞,后失苏毗,确实元气大伤,但吐蕃毕竟是高原大国,不可轻易视之,欲破吐蕃,还需谨慎计议。”
王玄策的话中之意,李恪自然清楚,王玄策的用意,李恪也明白,若只论及对吐蕃的了解,大唐上下只怕是以李恪为最了。要攻吐蕃,别的不说,只是那高原难登,就是一道天堑。
李恪道:“玄策关切之意,朕领了,不过对于此事,玄策倒是不必担忧,虽说眼下吐蕃国势不佳,内忧外患,是我大唐攻伐的最佳良机,但要攻吐蕃,朕也不会草率为之,必是要与众臣仔细商议,三思而后行的。”
李恪之言入耳,王玄策顿时放心了许多,眼下大唐兵精粮足,名将如云,李恪又知人善任,久经行伍,只要李恪自己不轻敌,不要说对手只是贡日贡赞了,就算是弃宗弄赞复生,李恪和大唐也绝不会吃了亏去。
王玄策道:“陛下这么说,倒是臣多虑了。”
李恪听着王玄策摆了摆手笑道:“若只战之事,朕自问不弱于人,但朕眼下还有一事困扰在心,还需玄策为朕解惑。”
王玄策问道:“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李恪道:“你是朕的心腹,当知朕的心思,朕欲御驾西征久矣,但朝中阻力却甚大,朕一直没有好的机会,玄策可能助我?”
李恪想要御驾亲征吐蕃,不是一两日了,但因为当初李世民亲征受伤之事,故而朝中对李恪再次亲征的反对声音很大,面对满朝文武,就算李恪是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
眼下吐蕃内忧外患,正是出征的良机,但李恪御驾亲征的契机却还迟迟没有出现,李恪怎能不急。
正如李恪所言,王玄策是李恪的心腹,对于李恪的心思,王玄策倒是并不觉着意外,王玄策道:“陛下当知,吐蕃位处高原,陛下亲征吐蕃的风险比之当年先皇东征高句丽更高,朝中的阻力更大,陛下想要亲征,只怕不易。”
李恪自然知道如今朝中的阻力,但还是坚持道:“别人不知朕的心思,难道你还不知吗?如今我大唐国力日盛,西陲吐蕃已成我大唐扫平天下的最后一块大石,朕要为太子亲自搬去这块大石,奠定我大唐万世昌盛之基,御驾亲征势在必行。”
短短几句话,李恪御驾亲征的决心已经表露无疑,王玄策很清楚李恪的性子,李恪既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就绝不会食言,御驾亲征这一仗,李恪必是打定了。
王玄策思虑了片刻,自知在此事上想劝住李恪是不可能了,于是道:“陛下若想亲征,臣倒是有法子,不过陛下却也要答应臣一个条件。”
李恪闻言,问道:“说来听听。”
王玄策道:“陛下亲征,御驾中军所在,不为孤军,不行险军,亲卫席大将军并北衙精锐一日不可离身。”
李恪点了点头道:“好,朕答应你。”
第五章 西巡
先皇李世民病故,与当初的李世民东征,在辽东染病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当初李世民御驾亲征一事,朝中至今还多有惋惜的。
有李世民之事在前,现在的李恪想要御驾亲征吐蕃,又谈何容易,更何况吐蕃地势之险,国力之强,还远在高句丽之上。
不必多猜,若是李恪在朝会之上当着众人的面提及此事,反对之人必定极多,甚至就是李恪的诸多心腹,也未必会赞同此事,除非李恪行独夫之断,否则御驾亲征绝不可能成行。
所以李恪要想能够御驾亲征吐蕃,就绝不能将此事摆在台面上说,至少现在还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王玄策献给李恪的法子正是瞒天过海,循序渐进之法。
大明宫,宣政殿,旬日朝会。
今日之朝会,正是李恪为了日后御驾亲征吐蕃而做的布置,所以一上来,李恪便命人将此事的引子抛了出来。
“臣鸿胪寺少卿杨思谦有事禀奏陛下。”朝会伊始,杨思谦便当先出列道。
杨思谦是李恪的心腹,此番出使西域诸国又是受王玄策所指,他如此急着出列,自然是与出使西域之事有关,也与李恪御驾亲征之事有关。
杨思谦出列本就是李恪的安排,不过李恪看着杨思谦,还是先故作不知地问道:“杨卿出列,不知是有何要事禀奏?”
杨思谦道:“臣受陛下和侍中之命,代天西使,巡查诸国,宣陛下天恩,此本陛下仁德之举,但臣却发现一事,还需禀明陛下。”
李恪面露好奇之色,问道:“哦?不知是何事?”
杨思谦回道:“启禀陛下,此次臣代天西巡西域诸国,眼中所见似与以往大多不同。”
李恪接着问道:“不知是不同在何处?”
杨思谦回道:“以往西巡之时,西域诸国国君对我大唐使节俱都恭敬有加,对陛下之言更是奉若天命,但此次西巡,臣却觉着这些西域人虽然对我大唐恭敬依旧,但骨子里却有些怠慢,不比从前,此事眼下看来还不算是大事,但若是久了,未必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