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赤桑扬敦道:“既如此,那就请赞普亲自手书一封,并送上金银珠宝,由臣亲自带着去凉州,向唐皇请罪,并说明此事的缘故,将赞普从中摘出来,以期望唐皇息怒,暂不追究此事。”

    请罪之事,贡日贡赞身为吐蕃赞普,自然是不能亲自去的,免得李恪怒上心头,要了他的性命,但此事干系重大,又不能由其他的臣子代劳,大相赤桑扬敦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贡日贡赞殷切地一口应道:“好,我这就手书一手,有劳大相亲自跑一趟了。”

    庶子夺唐

 第九章 兵贵神速

    按照贡日贡赞和赤桑扬敦议定的意思,是想要在李恪真正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之前,带着贡日贡赞赔罪的诚意前往凉州,以期能消了李恪的怒火,但李恪又怎会让他们如愿。

    正所谓兵贵神速,这一战是李恪蓄意已久的,李恪不会给他们反应的机会,自然是越快越好,最好能打贡日贡赞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就在李恪问罪的使节到了逻些的同时,西征的前部大军已经自凉州开拔了。

    赤桑扬敦并没能如愿在凉州姑臧城见到李恪,他见到李恪的时间比想象地要早上许多,当他出行快五日,刚到达木城的时候,前线就已经传来了消息,唐皇李恪在刺客一事后大怒,下旨御驾亲征,前部受旨戴罪立功的裴行俭已经率军三万行抵星宿川了。

    星宿川,吐谷浑和吐蕃的交界所在,在当初李恪收剑归鞘,下旨裴行俭自星宿川撤军后,时过近三载,这把利剑又重新悬在了吐蕃的头顶。

    李恪时隔短短数日便重新启用裴行俭,命还是待罪之身的裴行俭领兵直奔星宿川而来,显然是动了真格了,大唐与吐蕃两国间大战一触即发,赤桑扬敦更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马不停蹄地就往现在御驾所在的西都城而来。

    西都城乃鄯州治所所在,居于凉州西南,相距姑臧城已经四百余里之遥,由此可见李恪西征之迫切,就在问罪的使节前往逻些的时候,自己的御驾已经在西征的路上。御驾西征,李恪是一日都等不及了。

    对于吐蕃这一战,李恪是筹谋许久了,如今抓住了机会,自然是要先将此事坐实,不给朝中百官再劝谏的机会,于是自己一面御驾开拔,先往鄯州去了,一面下旨长安,命辅政的宰相调集大军,准备驰援西征。

    军情紧急,哪怕是片刻都耽误不得,更何况是御驾亲征,传旨的使者一日不歇,便带着李恪的圣旨直奔长安而去。

    长安城,大明宫外朝,中书省,政事堂。

    政事堂,国家中枢,宰相及朝中重臣议事之所在,在龙朔朝前,一直是置于门下省的,但在李恪登基后,重用帝师岑文本,以岑文本为诸相之首,为了削弱尚书省的权力,均衡相权,李恪遂将政事房挪去了中书省,以重中书。

    “陛下的旨意想必诸位已经看到了,你们以为该当如何?”岑文本端坐于主位,手边放着李恪命人传来的圣旨,对政事堂中的众人问道。

    岑文本之言一出口,李恪的心腹,礼部尚书长孙冲第一个开口道:“陛下旨意,自当秉行,陛下既已下旨着调遣兵马前往吐谷浑,我等自当依命行事。”

    长孙冲和李恪关系很近,他知道李恪的性子,自然也是以李恪之命是从,立刻便站出来支持出兵,但既然有人支持出兵,自然也就有人持怀疑的态度了。

    户部尚书于志宁道:“陛下此次西行本是为了巡视陇右,非是为求战而去,现在陛下人不在长安,却下了如此不和常理的旨意,我以为门下当依例封驳。”

    于志宁反对李恪此时对吐蕃用兵,倒也不是刻意同李恪为难,只是他行事一向古板,两国交战如此大事,李恪不与群臣商议,却乘着西巡的当口独断专行了,确实有些不妥。而且吐蕃不是小邦,贸然用兵,他户部的钱粮也难以周转,压力极大。

    于志宁也是老臣了,他的话一出,众人纷纷望向了门下侍中的方向,以往王玄策在京时,王玄策是帝王心腹,门下省的事情都是王玄策做主的,另一位侍中高季辅不过从旁协助,但现在王玄策伴驾出京去了,这门下掌事就落在了高季辅的头上。

    门下侍中有封驳圣旨之权,以于志宁的意思,李恪的圣旨下的不和章程,自当封驳退回,请李恪回京,而后再和群臣商议这西征之事,而不是自己乘着这西巡的当口就御驾亲征了。

    于志宁的话确有道理,李恪御驾亲征,是天大的事情,如果李恪在西征途中真的有个什么万一,当初没有封驳圣旨,请李恪返驾的高季辅就担了大责。

    高季辅行事一向稳重,这么大的风险和责任,他担不起,也不敢担,看着众人的眼神,一下子有些愣住了,呆在原地,左右为难。

    就在高季辅进退维谷,心中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性子急躁的尚书左仆射马周看着眼前的局面,片刻都坐不住了,马周本是一介草民,仕途无望,但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李恪发掘,提于草莽,引为心腹,托以性命要害之事,一步步擢拔,才有了他今日的相位,他绝不允许李恪被置于险地。

    马周一拍桌案,起身道:“陛下性情果决,既然已经下旨西征,自己也去了鄯州,就是心意已定,你们谁能劝回?眼下当务之急是遣军前往吐蕃,供陛下调遣,以免陛下无兵可遣,陷入危局!”

    马周站着身子,环视着殿中众人,仿佛是在质问众人,皇帝御驾亲征,他们怎敢延误如此军机要事,而且马周说的也是实情,李恪既然已经去了鄯州,那此事就是已经板上钉钉了,他们谁都劝不回李恪。

    马周环视了一圈,殿中并无人接他的话,接着对岑文本俯身拜道:“岑相是帝师,陛下也是岑相看着长大的,这里应该没有人比岑相更加了解陛下的性子了,陛下已经西行,此战不可挽回,我等身为人臣,便当替陛下分忧,此事干系陛下安危,万万拖延不得啊。”

    听着马周的话,岑文本缓缓地点了点头,其实就此事,岑文本本就是早有安排的。

    岑文本能猜到今日的议事不会太顺利,所以早在此前他就已经和苏定方还有李绩打好了招呼,届时就算朝中有人反对,他们也会站出来支持此事,而岑文本也会顺着他们的话应下此事。只不过现在有了马周,就不必再多费事了。

    岑文本当即拍板道:“宾王所言极是,本相奉陛下之命辅政监国,自当解陛下后顾之忧,陛下之意既然已定,我等便当追随。即刻命三军整备,自关中、河南、河东、河北、山南五地发兵三十万,以大将军苏定方为帅,随驾出征吐蕃!”

    庶子夺唐

 第十章 回绝

    岑文本以帝师之尊,受命辅政监国,在李恪不在长安的情况下,岑文本的钧令便能调遣兵将,岑文本令下,再加上李恪的圣旨,短短二十日的功夫,三十万大军便就先后在长安城外集结了。

    三十万大军,虽说其中近半数是出自长安禁军和关中府兵,调拨相对容易些,能在短短数日内就整军备战不奇怪。但除了这关中的十余万人马,还有十余万是自各地临时调遣来的,竟然也能这么快地出现在长安,这就叫人不得不觉着诧异了。

    到了这时,朝中众人慢慢地就都明白了过来,李恪的西征心思只怕是早就有了的,此次的西巡不过是个借口,其实西征的大军早在李恪离开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长安这边,苏定方受命为西征大将军,领军前往吐蕃,而与此同时,一路急赶而来的赤桑扬敦也在西都城如愿见到了御驾亲征的唐皇李恪。

    赤桑扬敦是弃宗弄赞的左膀右臂,在吐蕃前朝就是帝王心腹,在弃宗弄赞病故之后更是取代禄东赞,成为了吐蕃大相,在吐蕃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

    赤桑扬敦在吐蕃已经是如此显要,但当他出现在西都城,出现在李恪的中军大营前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极为忐忑,也将自己摆地很低,甚至比当初面对弃宗弄赞时摆地还要低。

    因为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也知道自己将要拜见的人是谁,他将要见的不止是大唐的皇帝,天下万族的天可汗,更是举手间就能决定是战是和,裁决吐蕃命运的神明,出不得半点岔子。

    “有劳大将军通禀,外臣吐蕃赤桑扬敦,受赞普之命拜见大唐天可汗陛下。”赤桑扬敦站在李恪的御帐前,看着拦在身前,一身甲胄的席君买,俯身拜道。

    席君买低头看着赤桑扬敦,问道:“你便是此前几番求见陛下的吐蕃大相赤桑扬敦?”

    赤桑扬敦是昨日就来的西都城,赤桑扬敦到了西都城后便前来唐军大营求见李恪,但连营门都没能进去,就被遣退了回来,而后他又连连几番求见,上下费了许多力,这才走到了这里,故而席君买对赤桑扬敦也有些印象。

    赤桑扬敦回道:“正是外臣。”

    席君买看了眼天色,指着帐外的一片空地,道:“你来地早了,现在日头还高,陛下正在帐中和几位将军议事,你且稍待一会儿。”

    赤桑扬敦闻言,忙应道:“不敢搅扰陛下大事,既是如此,外臣自当在外候着。”

    赤桑扬敦说完,顺着席君买指着的方向,束手站在了一边,脸上不敢有丝毫的焦急神色。

    李恪此番西行,本是打着的西巡的幌子,所以不曾调动大军,随驾而来的不过三万北衙禁军,所以现在在西都城内外扎营的也正是北衙人马,而能在李恪御帐周边护卫的,自然就是席君买统帅的右龙武卫了。

    右龙武卫,天下精锐,赤桑扬敦站在帐外,一边站着,一边眼睛不自觉地四处瞟了几眼,只这几眼,却也越发地坚定了他求和的决心,他坚定地知道,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不能和大唐全面开战。

    因为就他看见的禁军将士,人强马壮,装备精良,这样精锐的士卒,他甚至从没有在吐蕃见过,哪怕是赞普身边的亲卫也是远远及不上的,与这样的精锐士卒交战,赤桑扬敦找不到吐蕃能赢的地方。

    赤桑扬敦在帐外想着求和的事情,不知不觉,时间也过去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李恪的御帐中陆陆续续地有人出来了,随后,席君买才上前,将赤桑扬敦领进来帐中。

    “朕方才在帐中和麾下将领讨论战事,叫你久等了。”赤桑扬敦低头着,才一进帐,便听到了一个男子低沉的声音。

    能在帐中这么说话的,自然就是唐皇李恪了,赤桑扬敦顺着声音的方向抬头望去,看向了李恪,顿时心有些沉了下去。

    早年赤桑扬敦曾为使前往长安,也见过李恪一次,他对于李恪的模样还是很有印象的,倒也不会觉着惊讶,真正让他惊讶的是李恪身上的穿着。

    李恪站在赤桑扬敦的身前,身上穿着的并不是赤桑扬敦印象中的帝袍,而是一身泛着淡淡金光的明光甲。

    大唐皇帝接见外国使节,从来都是穿朝袍的,就算随意些也是穿着帝王便服,但还从没有身着战甲的,李恪的这一身穿着已经表露出了他对于吐蕃的战意,这一趟,赤桑扬敦只怕是难了。

    “外臣赤桑扬敦拜见陛下。”不管赤桑扬敦心中怎么想,李恪当面,赤桑扬敦还是当即跪地行礼,对李恪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