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颉利为在此战扬威,借此通过李恪震慑大唐,颉利还特地将李恪带到了身边,亲自观摩此战。

    “三皇子,你看我突厥兵威如何?”颉利指着身后突厥四设的八万大军,对李恪得意道。

    突厥四设,乃是除去颉利的附离狼卫外全突厥最为精锐的士卒,兵甲、人马俱是如此,颉利在大战前这么跟李恪讲自然是有炫耀的意思了。

    这一战的结果如何,李恪自然也不知道,但李恪却知道,铁勒九部的实力绝不会表面看起来这般简单,铁勒人能够在未来突厥谢幕后据有草原,绝不会是易与之辈,颉利以如此高傲的姿态与铁勒作战,视敌为弱,虽两军还未交锋,颉利已经输了三成。

    再者颉利非但不清楚对方的实力,他对自己的实力也过分高估。

    颉利麾下的突厥四设兴许尚有一战之力,但欲谷设麾下的十万各部联军却都是临时拼凑而成。

    自去岁颉利对各部加赋,又强行插手各部内政,欲夺首领之权,各部首领对颉利就已经颇有微词,此番又刚刚开春,正是恢复元气的时候,却又被颉利强征了兵马,他们对颉利便愈发地不满。

    这十万貌合神离的突厥大军,又能剩下几分战力?

    不过李恪虽然不看好颉利此战的结果,但却不影响他把颉利捧地更高些,毕竟捧得越高,他摔地才会越疼,才会越惨。

    李恪装模作样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八万四设骑兵,很是应景地回道:“可汗之兵,可谓精锐,以我观之,普天之下能与可汗大军一战的,只有我父皇的玄甲精骑了。”

    李恪口中的玄甲精骑便是李世民麾下的三千玄甲亲兵,武德三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以三千玄甲精骑大破窦建德十万河北精锐,俘虏五万余,生擒窦建德,李世民与他的玄甲精骑便是靠着这一战名扬天下,玄甲精骑亦为天下精锐。

    此战关系中原甚至整个天下的走势,颉利虽在漠北,但也有耳闻,李恪以李世民的玄甲精骑作比突厥四设,也算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了。

    最要命的是大战当前,颉利竟将李恪的奉承之语当了真。

    三千玄甲精骑尚能破敌十万,他麾下有八万精骑,岂非可以横行天下,无往不利?

    区区一个薛延陀又算得了什么,还不是手到擒来。

    “三皇子之言,甚得本汗之心,哈哈。”颉利听了李恪的话,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放声笑道。

    碛北之战最终胜负如何,与李恪无关,李恪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借助颉利北伐之事,为自己,为大唐攫取更多的利益。

    等到了夜间,当颉利大军停驻后,李恪便立刻传来了苏定方。

    “颉利北征郁督军山已成定局,消息送出去了吗?”早在颉利刚刚准备北伐之时,李恪便已经听到了风声,而就在李恪听到风声的第一时间,李恪便命苏定方安排人秘密送信给长安,告知此事。

    李恪告知李世民此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夺朔方。

    早年大唐曾多次征伐朔方的梁师都,但每次功成在即之时,突厥人便会南下侵扰,助梁师都守城,所以大唐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区区朔方一地,竟扎在大唐北线十年,大唐如芒在背,但却一直拔之不去。

    苏定方听了李恪的话,回道:“信末将已经命人送出去了,但眼下殿下身在突厥,若是大唐攻打朔方,无论胜负如何,殿下在突厥的处境都会极危啊。”

    李恪在突厥为质,本就处处受制,若是此时大唐突然北袭朔方,势必会引起颉利的怒火,到了那时,颉利必定会拿李恪开刀,李恪的安全都没有半分保障了。

    苏定方的话自然不错,但李恪却也有他的考量。

    无论是大唐还是突厥,渭水之盟对于他们来说都不过是一纸空文,在大唐与突厥之间,真正的和平本就不存在。

    大唐与突厥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而李恪那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也早晚都会面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时间而已。

    李恪无奈地笑道:“难道本王不送这封信,父皇就不知道颉利北伐之事,就不会攻打朔方了吗?”

    苏定方听了李恪的话,顿时愕然。

    李世民在突厥安插了无数细作,就算李恪不在第一时间送信出去,李世民也必会知晓。

    而李世民虽为李恪生父,但李世民更是皇帝,他需要对群臣,对天下有一个交代,李恪与朔方之间孰轻孰重,任谁都能分得出来。

    苏定方不解地问道:“既然殿下知晓陛下必攻朔方,又为何要送这封信?”

    以李恪的身份和眼下的处境,秘密送信给李世民自然不是为了邀功,李恪对苏定方道:“时间,本王希望父皇能在颉利北征归来,南下救援之前便能攻下朔方,否则你我危矣!”

    大唐与朔方一战,若是在颉利北伐之前成事,到时就算颉利想要问罪李恪,那颉利也要掂量一下如今的局势。看看颉利在突厥遭灾,碛北大战,朔方丢失之后还能否有跟大唐决战的资本。这样一来,颉利还会有所顾忌,李恪便多了一份生机。

    可若是再颉利北伐之后大唐仍未攻下朔方,那等到颉利南援,李恪的处境便是一局怎么盘都盘不活的死棋了。

 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战

    颉利北征薛延陀,动辄十数万大军,动静可谓极大,李恪一得到消息便命人秘密送信回了长安,所以颉利的大军刚刚动身不久,李恪的密信和唐军细作的密信几乎同时到了长安。

    颉利为了收回碛北,除掉薛延陀这个威胁他北方的大敌,几乎调动了能够调动的全部的突厥主力,导致南面空虚,也给了大唐一个绝佳的机会。

    夏州,朔方之地,一直都是大唐的一块心病,自打隋末始,群雄四起,夏州便一直为梁师都所据。

    梁师都南抗大唐,北投突厥,靠着突厥人的扶持,这夏州之主竟一当便是十年。

    其中大唐多年北伐夏州,但每每功成在即之时总有突厥骑兵南下骚扰,故而一直未能将夏州收回。

    如今颉利北征,突厥人自顾尚且不暇,有哪有精力顾及南面夏州的梁师都,眼下正是大唐收复朔方的良机。

    李世民几乎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即刻下令,命右卫将军柴绍为行军大总管,殿中少监薛万均为副总管,领军五万北上。

    颉利的大军到了碛北,兵临郁督军山之下,而与此同时,大唐的大军也到了朔方。

    朔方主城成为东西二城,朔方东城与朔方西城之间相隔三十余里。

    朔方东城由梁师都麾下大将,堂弟梁洛仁率一万朔方军镇守,而朔方东城则由梁师都率两万突厥与朔方联军亲自镇守。

    “这是已经第几波了?”朔方东城下,唐军主帅柴绍看着攻城的唐军又一次被击退,对身后的副将薛万均问道。

    薛万均回道:“大将军,这已经是第三波了,现在城内迟迟没有动静。”

    攻城之前,柴绍曾与大唐策反的夏州长史刘旻有约,唐军遣人佯攻东城,吸引朔方军的注意,而刘旻则带人偷偷夺取西门,迎埋伏在西门外的唐军主力入城。

    可如今唐军已经佯攻了许久,城内却迟迟不见动静,柴绍和薛万均都有些坐不住了。

    这一战事关重大,柴绍在出征前是向李世民下了军令状的,万万出不得岔子。

    “再等等吧。”柴绍盯着城门的方向,斟酌了片刻,对薛万均道。

    薛万均闻言道:“大将军,这样等下去终归不是办法,末将请率军攻城,若是拿城不下,末将愿提头来见。”

    薛万均不同于柴绍,这一战关系他整个薛家的命运。

    柴绍出自河东豪族,临汾柴氏,乃将门之后,其祖父柴烈曾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家门显赫。

    柴绍出仕便为前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而后又迎娶李渊之女平阳公主为妻,唐立国后,以军功拜右卫大将军,霍国公,实封一千两百户。

    柴绍本就是名门子弟,又是皇亲国戚,开国元勋,此战若败,最多也就是雪藏数年,以李世民念旧的性子,早晚必得重用。

    可薛万均便不同了,薛万均早年为罗艺麾下,而后才随罗艺归降大唐,算不上根正苗红的唐臣。

    而且薛万均之弟薛万彻更曾为废太子李建成心腹,玄武门之乱时还曾率军攻打秦王府,事败后才又为李世民收纳,准此次随军出征。

    此番北伐夏州,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同为柴绍麾下随军北上,是薛家兄弟翻身的绝佳良机,这一战的机会,薛家兄弟都看得极其珍贵。

    不过看着眼下的局势,薛万均越发地坐不住了。

    大唐此次之所以大举进攻朔方,凭借的就是颉利北征碛北,无暇南下顾及,可薛延陀到底能把颉利拖多久,薛万均也没有半点底。

    若是在颉利平了薛延陀之后,大唐还未攻下朔方,等到颉利回师来援,那此次又会像往年那般,无功而返。

    大唐又一波佯攻被击退,薛万均再也按捺不住了。

    薛万均道:“大将军,此战非但关系到朔方城的归属,更关系到蜀王在突厥的处境,将这些干系全部寄望在一个细作的身上,恐怕不够稳妥啊。末将请往西门强攻,大帅在东门,两相夹击必破城池。”

    薛万均的话,也正是柴绍所担忧的。夏州长史刘旻到底有几分可靠,他也不知道。

    李恪犯险将颉利北伐的消息第一时间送回了大唐,若是大唐借此夺回了朔方,颉利就算要对李恪发难,也要掂量掂量如今的两国局势,可是若是此次唐军没有攻下朔方,那李恪陷入险境,他柴绍在李世民的面前可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柴绍本想借助朔方东城被的唐军细作破城,以最小的伤亡和损失破了城池,留下足够的兵力去强取西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越发地担忧了。

    可若是此时调大军强攻,一个东城尚且如此,若是守备更为森严,士卒更为精锐的西城又该如何?

    柴绍咬了咬牙,对薛万彻道:“等!没有本帅的命令,西门的伏兵不得擅动。”

    柴绍一生,并无大功在身,却身居高位,在大唐官场本就颇多质疑之声,再加上他的亡妻平阳公主又是世间少有的女中豪杰,所以他承受的舆论压力比常人要大得多。

    此次北上,柴绍也是主动请缨,为的就是能够拿下这平定朔方的功劳,为自己正名。

    身为三军主帅,柴绍终于还是在这样两难的关头拿出了自己魄力与威信。

    薛万均虽然心急如焚,但毕竟柴绍才是三军主帅,柴绍下了军令,他也只能认了下来。

    柴绍策马立于城下,看着城门的方向,握着拳头,手心已经攥出了汗珠。

    这一次,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意孤行,堵上了自己的威信,他所承担的压力比薛万均来的还要多得多,他只能在心里默念,希望自己的判断没错,刘旻不要辜负自己的信任。

    看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太阳已经缓缓西沉,柴绍的后背已经滚烫,就在他看看着机会就要从他指缝间溜走的时候,终于,一骑轻骑自城西的方向急奔而来。

    西门开了!

    一瞬间,柴绍感觉自己的心仿佛一根绷紧的弦,一下子松了下来。

    “刘旻夺门成功,三军攻城!”西门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