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夺唐-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些吐蕃军也不傻,噶尔薛难的箭雨虽然来的突然,但未必就会真的要了他们的性命,可唐军不同。
唐军的铁蹄踏来,将会无差别地收割他们的性命,就像被大火烧过的草原一般,谁都无法独存,所以被杀破了胆的他们的第一反应还是远离唐军,往自家的方向奔逃。
这些吐蕃人的举动原是本能之下的反应,但却着实是给噶尔薛难出了一个大难题,他原本是想要逼退甚至逼回这些吐蕃败军,冲散唐军和唐军隔开距离,好就地防守。
只可惜唐军的反应也是极快,面对这突来的局面,没有丝毫的停顿,反倒冲杀地越发地凶了,把这些吐蕃败军又给杀退了回去,裹挟着他们冲向了噶尔薛难。
在唐军的迫杀下,这些吐蕃军已经成了唐军破敌的前阵,为唐军吸收了大部分噶尔薛难的攻势,让唐军尽可能地减少伤亡,就接近了噶尔薛难部。北衙禁军和四万吐蕃精锐终于短兵相接,两军将士近身厮杀。
两军真正地交兵,只不过短短的功夫,吐蕃军主将噶尔薛难就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往自觉善战,在象雄鲜少败绩的本部兵马,在面对唐军的攻势的时候竟然应对地如此吃力。
唐军北衙精骑无论是体力、士气、兵甲,还是单兵战力都在吐蕃军之上,噶尔薛难以双倍于对方的兵力,竟然也被打地节节后退,难以支撑。
噶尔薛难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天下无双的唐皇亲军,对这样的结果虽然难以接受,但也不是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已经做好了打算。
李恪亲自冲锋陷阵,唐军气势如虹,想要正面击垮唐军是断无可能的,唯一的法子就是偷袭射杀李恪或是唐军军中的重要将领,而噶尔薛难擅射,这正是噶尔薛难所长。
噶尔薛难最先注意的目标是李恪,但李恪被唐军护在正中,身边又有席君买仔细提防,再加上李恪本就武艺不凡,想要直接射杀李恪是没有可能的,他的注意就转向了另外一边,看向了李恪身侧的人。
能在李恪身边的必是唐军军中大将,噶尔薛难盯着李恪身边的人,张弓搭箭就要放冷箭,但就在噶尔薛难盯着那人,夹箭的指节将要松开的时候,似乎突然认出了那人的模样,想起了什么,竟又把手中的箭放下了。
第四十五章 大胜
噶尔薛难的举动反常。
噶尔薛难是吐蕃有名的箭手,最是擅射,原本以他的本事,如果突放冷箭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几率能够射中那唐军将领的,但他却放弃了。
这倒也不是因为噶尔薛难怕射不中,而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他认出了李恪身边的那个年轻将领的身份,他选中的那个目标正是禄东赞之子钦陵。
钦陵虽然在大唐长大,但他毕竟是吐蕃人,他的模样和唐人有些微的差别,更符合吐蕃人的特征,再加上噶尔薛难是识得钦陵的模样的,钦陵这些年来虽然长变了模样,但大体的样子还是在的,噶尔薛难还能认得出来。
钦陵是禄东赞之子,噶尔薛难是禄东赞的族将,那用唐人的话,钦陵也就是噶尔薛难的少主,噶尔薛难怎会对钦陵放冷箭。
而且除此之外,噶尔薛难不能对钦陵射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在此战之后保住禄东赞的性命。
这一战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吐蕃军中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吐蕃军战败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现在的禄东赞只是在勉力支撑而已,是撑不了多久的。
吐蕃是禄东赞的心血,禄东赞已经做好了和吐蕃共存亡的准备了,但身为吐蕃心腹的噶尔薛难却还想设法保住禄东赞的性命,而要保禄东赞的性命,就一定离不开钦陵。
钦陵是李恪弟子,心腹爱将,在李恪跟前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如果吐蕃战败,钦陵一定会为禄东赞求情,大概率是能够保住禄东赞的性命的,
但如果噶尔薛难在这里射杀了钦陵,那日后谁还会去保禄东赞,禄东赞的处境就难了。
噶尔薛难和禄东赞不同,噶尔薛难是噶尔族人,他对吐蕃的感情不似禄东赞那般深,他和大部分的吐蕃人一样,他对于部族的重视是要高于吐蕃这个由部族组成的吐蕃朝廷的,噶尔薛难对于禄东赞的重视更是要高于贡日贡赞这个吐蕃赞普。
一旦噶尔薛难有了这些心思,他对于这一战就没有那么坚决了。
杀或不杀,攻或不攻,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举棋不定,就在噶尔薛难犹豫不决的当口,唐军已经破了他们的前阵,直奔噶尔薛难而来了。
噶尔薛难有些进退维谷,但唐军却打地十分坚决,再加上两军战力本就有着不小的差距,很快局面就成了一边倒的态势。
噶尔薛难策马立于军中,看着前面领军杀来的钦陵,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了,钦陵不止是少主,更是保住禄东赞性命的关键,他是万万不想伤钦陵性命的。
在噶尔薛难看来,吐蕃军的这一战已是必败之局,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噶尔薛难的底线就是保证禄东赞的安全,而要保住禄东赞的安全,就不能害了钦陵的性命。
噶尔薛难看着已经不敌的吐蕃军,又看着势在必得的钦陵,一咬牙,终于做出了决定,竟是顶着唐军的攻势,领军渐渐后撤了。
随着噶尔薛难的一退,战场之上就再没有能够在正面抵挡唐军的兵力,唐军推着吐蕃军向后,一步步地收割着吐蕃人的性命,压缩着吐蕃人的阵地,唐军离这一战的胜利越来越近了。
吐蕃军的后军被唐军突袭,不止是牵着了许多兵力,更是被打乱了阵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在和唐军厮杀的吐蕃前军,这给了苏定方破敌的机会。
苏定方领左右武卫的精锐禁军冲阵,和李恪的北衙禁军南北呼应,侵蚀着吐蕃军的阵地,随着唐军的攻势越来越凶,吐蕃军越来越乱,这种侵蚀从蚕食便成了鲸吞。
慢慢地,能战的吐蕃人是越来越少,不是弃械降了,就是亡于唐军的刀剑之下,二十万吐蕃大军,打到最后,只剩下不足三万人还守在禄东赞的身边,就是这仅剩的,紧紧地围着禄东赞的三万人中还有大半是他的本部人马。
这三万说起来不少,但相对于唐军的总数而言就显地是那么的单薄,原本的二十万吐蕃大军已经被打残打散,彻底没了战力,被唐军大军围在了正中。
禄东赞的三万人马被唐军合围,也就意味着李恪和苏定方合军了,看着吐蕃军已然被围困,大功在望的苏定方心中想着的却不是生擒禄东赞这个敌军主帅,他最是挂念的是李恪的安危。
方一围上吐蕃最后的三万参军,将他们围死,确保了此战的胜利,苏定方立刻就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契苾何力,而他自己则亲自去见了李恪,他要在第一时间确认李恪是安全的。
当苏定方提着一颗心赶到李恪的跟前,看着手提虎头枪,犹自神采奕奕地端坐在马背之上的李恪,苏定方的心里才好受了许多。
“天佑我大唐,所幸陛下圣体无恙,否则末将是万死难辞其疚。”苏定方滚下马来,小跑到了李恪的马前,对李恪俯身拜道。
苏定方是三军主帅,若是李恪有个万一,担责最大的自然就是苏定方了,但苏定方用的却不是一个“罪”字,而是“疚”,可见苏定方担心的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李恪。
李恪见状,也翻身下马,上前搀起了苏定方,笑道:“有定方在前强攻,又有北衙禁军和君买在,天下谁能伤朕?”
李恪所言,倒是颇有当年李世民壮年时在虎牢关下的那句:“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我何”的味道,只不过李世民有尉迟恭,而李恪仗着的却是席君买。
苏定方被扶起,待起身后,苏定方才回过头看着被围在阵中的吐蕃军残军,对李恪问道:“吐蕃军已败,元气大伤,陛下准备如何收尾此战?”
李恪摇了摇头,道:“你才是三军主帅,朕不过配合你行军而已,你拿主意便是。”
李恪虽是皇帝,但在行伍之中还是能够摆清楚自己的位置的,这一战他已经尽兴,剩下的就不是他的事情了,他自然地就把决策之权交给了苏定方。
苏定方看着吐蕃残军,刚要开口,钦陵便快步走了上来。
钦陵边走边道;“大将军,此战吐蕃虽然败局已定,但毕竟还有三万之众,若是强攻也难免会有死伤,末将愿请命一人入敌军破阵,为大将军劝降敌军。”
第四十六章 降军
侬歌谷外,戌时末。
现在的时候不早了,已然入夜,如果是在以往,此时的此地早已该是漆黑的一片,但现在,这里却被大唐和吐蕃两军的火把映射地灯火通明,宛若白昼。
吐蕃军中,主帅禄东赞被护于正中,而方才领兵退回的噶尔薛难则跟在禄东赞的身后。
“大帅,末将无能,未能挡住唐军,还请大帅降罪。”噶尔薛难在禄东赞的面前,低头道。
禄东赞缓缓摇了摇头道:“这如何能怪得着你,身后的唐军的唐皇亲率的北衙禁军,精锐中的精锐,这一战不管是谁去,都是必败的。”
禄东赞的话有些无奈,但也是实情,李恪亲率的北衙卫率,无论是战力、兵甲还是士气都在顶点,这样的一支雄军谁能有把握取胜?
禄东赞对噶尔薛难问道:“现在我部还有多少人马?”
噶尔薛难如实回道:“不足三万,其中大部还是大帅自象雄带来的老卒,咱们已经被唐军围死了。”
禄东赞闻言,深深地叹了口气,道:“二十万大军随我出逻些,本是意在破敌,可现在逻些尚在,唐军尚在,我麾下大军却十只存一,再无一战之力了。”
噶尔薛难见状,安慰道:“此战非大帅之罪,大帅何必揽于一身,若非君臣失和,将帅离心,大帅现在还在白毕泽固守,又怎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噶尔薛难跟随禄东赞出生入死多年,他对禄东赞有着几乎盲目的信心,哪怕这一战到了这个地步,他仍然坚定地认为:这一战的失败不是禄东赞的缘故,而是因为吐蕃的内部不和,如果吐蕃军能如苏定方指挥唐军一样叫禄东赞如臂指使,这一战禄东赞未必会输。
禄东赞看了眼身前的火把,又抬眼望着空中悬着的一轮皎月,顿了片刻,感叹道:“君臣失和如何?将帅离心又如何?就算上下一心也早晚难免如此处境。毕竟烛火之光,所映不过丈许,又怎同日月争辉啊。”
禄东赞的这一句话显地悲观了些,但确实也是禄东赞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吐蕃和大唐的国力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李恪和贡日贡赞的能力更是有着云泥之别,李恪虎视眈眈地对吐蕃上了心,吐蕃败亡不过就是早晚的事情。
在禄东赞的眼中,禄东赞自己不过是一支火把,就算燃烧自己,烧地再亮,能映亮的地方也不过身周一丈之地,又如何比得过唐皇,如日月那般光泽天下。
噶尔薛难是禄东赞的心腹,跟随多年,他何曾见过禄东赞如此模样,一时间竟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宽慰了。
过了会儿,噶尔薛难只是对禄东赞问道:“事已至此,军中大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