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会儿,噶尔薛难只是对禄东赞问道:“事已至此,军中大部都已降唐保命,大帅以为该当如何?”

    噶尔薛难的话是在告诉禄东赞,现在吐蕃军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降唐活命了,自然是希望禄东赞也能如此,向唐军投降,毕竟禄东赞有钦陵在,再加上李恪原本对他的赏识,他若是降了,非但能保住性命,甚至可以荣华富贵不失。

    但禄东赞却没把噶尔薛难的言下之意听进去,禄东赞不假思索地回道:“事已至此,既战不能胜,也不能失了我吐蕃儿郎的志气,我等自当殊死一战。”

    禄东赞的话入耳,噶尔薛难顿时心中大急,他不畏死,但他不想禄东赞死,他看得出现在吐蕃朝堂的情况,他也觉着禄东赞为这样的吐蕃朝廷战死不值得,甚至有些傻。

    噶尔薛难想要劝禄东赞降唐,但他知道禄东赞的脾气,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而就在噶尔薛难进退两难的时候,对面唐军的方向有一个人缓缓走过来了。

    如果李恪想要全歼吐蕃残部,只要下令三军齐攻便是,吐蕃绝无还手之力,现在李恪遣人来此,自然就是为了劝降了,而唐军中能够担当劝降使节的也就非禄东赞之子钦陵莫属。

    唐军方向的来人正是钦陵,噶尔薛难看着唐军中有人上前,待他看清来人是钦陵后,他大概能知道钦陵来此的目的。

    钦陵来了,自然是带来了李恪劝降的意思,噶尔薛难心中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不等禄东赞开口,就下令军中将士不准放箭,而是放行让钦陵进来了。

    钦陵已经进来了,噶尔薛难下令放行,禄东赞自然也不会下令射杀,于是钦陵自唐军阵前很顺利地就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禄东赞的跟前。

    “阿爹,没想到时隔多年,我们会在这个地方相见。”

    钦陵站在禄东赞的跟前,看着眼前与自己记忆中相似但却又苍老了许多的禄东赞,心中原本想了许多的话,但一开口,却只有这么一句。

    禄东赞听着钦陵的话,看着近在眼前的次子,一时间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钦陵是禄东赞之子,但自打贞观十三年,钦陵作为朗日林芝的随婚使来了大唐,就不曾再回去过吐蕃,自然也不曾再见过禄东赞了,这一晃已是十年有余。

    十余年的时间,禄东赞苍老了许多,而钦陵却从一个男娃长成了一个气宇轩昂的成年男子,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了禄东赞的眼前,这叫禄东赞怎能不感叹。

    凭心而论,禄东赞诸子,最是聪慧,成就最高的就是钦陵,可偏偏又就是钦陵,走了一条和他全然不同的路,还走出了成就,见面的一瞬间,禄东赞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禄东赞才道:“两军阵前,刀剑无眼,你怎么来了这里?”

    虽然是父子多年初见,但钦陵也丝毫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钦陵道:“陛下说了,陛下对阿爹的承诺依然有效,此番儿来此正是奉陛下之命前来,邀阿爹入长安为官。”

    钦陵口中所言,虽然并未提及劝降之事,给禄东赞留足了颜面,但言下之意就是劝禄东赞降唐,为李恪效力。

    败军之将,李恪尚能如此,也算是给足了禄东赞重视,禄东赞苦笑了一声,道:“我已落入如此境地,想不到唐皇竟然看得起我。”

    钦陵听禄东赞之言,也不知禄东赞的意思,但还是接着禄东赞的话道:“今岁之初,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俭去职,陛下有意以阿爹继任,故特命儿来此相邀。”

 第四十七章 迫降

    当年禄东赞来唐时,彼时还只是太子的李恪就已经给了禄东赞许诺,只要禄东赞降唐,为大唐效力,便予他宰辅之位。

    李恪一诺千金,当年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哪怕已经时过境迁,当年的吐蕃大相已经成了败军之将,李恪也不会食言。

    大唐官场,除开三高官官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亦在相位,而李恪给禄东赞的就是以刑部尚书一职参相国政,入政事堂。

    李恪给禄东赞的不可为不诱人,这样的官职,足可以吸引绝大部分的邦国国相,更何况是现在这般处境的禄东赞了。

    当然了,这只是绝大部分情况,禄东赞性子有些固执,偏偏就是极少数情况中的一种,他对钦陵的转述感到讶异,但却不动心。

    禄东赞摇了摇头,道:“败军之将,不过蝼蚁之属,怎敢当陛下如此厚恩。”

    这样的许诺是李恪一早就给到禄东赞的,而当时还是吐蕃大相的禄东赞回绝了,既然已经回绝了,那他就不会再接受,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

    如果禄东赞在显贵时不肯入唐,而现在战败了又接受了李恪的任命,这样就显得很是可笑,仿佛是个摇尾祈活的丧家之犬,他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的,心中还带着骄傲的他绝不允许自己这么做。

    禄东赞之言入耳,钦陵虽然有些失落,但倒也不觉着有多意外,他是禄东赞之子,他对禄东赞的脾性还是知道的,禄东赞会说出这样的话,不奇怪。

    钦陵接着道:“陛下乃当世明主,万族之天可汗,在陛下的眼中,无论是中原百姓还是吐蕃儿郎,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赏识阿爹才干,故而重用,又何谈败军之说。”

    钦陵的话说的确实聪明,在他的表述当中,李恪是天可汗,理所当然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禄东赞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李恪任用禄东赞不是用了败军之将,而是用了自己的子民,算是给了禄东赞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噶尔薛难听了钦陵的话,心里也不禁多了些期待,望着禄东赞能够就坡下驴,应下钦陵,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禄东赞自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以身殉国,要和自己一生的心血吐蕃共存亡,又怎会被钦陵的三言两语就说动。

    禄东赞朝着李恪的方向拱了拱手,道:“陛下的心意我禄东赞心领了,但我一向福薄,无缘侍奉圣明君王,恐怕要辜负陛下的恩德了。”

    钦陵已经给禄东赞留够了台阶,也给足的诚意,但不管钦陵怎么说,禄东赞却还是这幅油盐不进的模样,这几乎是把钦陵的话都堵死了。

    禄东赞是钦陵生父,如果有可能的话,钦陵自然是想要保住禄东赞的性命的,否则他也不会冒着危险请命来此,但看现在禄东赞的模样,想要说通禄东赞,劝他降唐只怕是不行了,现在最有效的办法就只能是逼降了。

    钦陵环顾了一眼四周的吐蕃败军,这三万吐蕃军已经战了大半日,衣甲残破不说,就是一个个人也是一脸疲态,看着都颇为可怜。

    钦陵对禄东赞道:“阿爹,现在你身边的这些将士都是这些年跟随你一路自象雄来此的老卒了,跟随你数载,忠心耿耿,如果阿爹不降,那陛下就只能下令强攻,到时这三万人马恐怕都难以活命,难道阿爹就忍心吗?”

    事已至此,仗都打到了这个程度,对于吐蕃人而言最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要求生,像许多吐蕃人已经做的那般投降于唐军,要么求死,拒不投降,亡于唐军刀剑之下,别无其他。

    之前禄东赞回钦陵的话都还算坚决,毕竟只是关系他一人的生死,但是这一次,禄东赞脸上露出了些许难色。

    禄东赞从来不是嗜杀之人,更何况他要面对的还是这三万当初在象雄陪他出生入死的将士。

    这一战吐蕃战败已成定局,这三万人是战是降都早已无碍大局,如果有可能,禄东赞自然想保住他们的性命,毕竟这也是三万条活生生的人命。

    禄东赞的犹豫钦陵看在眼中,也同样被噶尔薛难察觉,噶尔薛难也抓住这个机会,忙对禄东赞道:“大帅,两国之战,将士不过都是听命行事,何来过错,既然事已至此,大帅也觉着吐蕃已败,何不设法保证他们的性命,也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

    禄东赞闻言,转过身去,有些惊讶地对噶尔薛难,问道:“你也觉得我该降?”

    在此之前,有许多将领在他面前表露过要投降唐军的心思,但噶尔薛难却从没有提过,现在噶尔薛难突然这么说,实在是叫禄东赞意外。

    噶尔薛难回道:“于公,大帅殚精竭虑,为了此战费尽心力,而此战落得这般结果,已非人力可违,更非大帅之过,大帅无愧于吐蕃;于私,钦陵是大帅之子,保大帅性命是为孝道,大帅也不当辜负钦陵的一片好意。”

    噶尔薛难所言直白,但却也代表了他最直观的想法。在噶尔薛难眼中,吐蕃赞普待禄东赞刻薄,噶尔薛难对贡日贡赞也是有抱怨的,禄东赞为贡日贡赞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贡日贡赞实在是不值当禄东赞以死效忠。

    但噶尔薛难却想错了,禄东赞效忠的从来都不是贡日贡赞,而是凝结着他一生心血的吐蕃,现在吐蕃主力已全军覆没,吐蕃自然也就没有了,禄东赞也想随吐蕃的败亡而去,不因为别人,只因为他自己。

    但钦陵的话也叫禄东赞不得不多加考虑,现在随他被围困于唐军之中的三万人马却是无辜的,而且他们中还有许多噶尔族人,如果可以,禄东赞还是想要保住他们的性命。

    禄东赞听着钦陵的话,看着身边已经满脸疲态的士卒,心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禄东赞对钦陵道:“唐皇仁德,志在天下,必不会因我一人而开杀戒,损其仁名。”

    禄东赞说着,话音才落,突然就压手自腰间抽出了自己的佩刀,朝着自己的脖颈便抹去。

    禄东赞这般举动,钦陵哪还不知道禄东赞的意思,禄东赞这是要拿自己的命来换麾下三万将士的命,他不愿降,但也不愿祸及麾下将士,于是就选择了这条路。

    钦陵见状,当即对噶尔薛难喝道:“快救阿爹。”

    噶尔薛难被钦陵这么一喝,也反应了过来,看着禄东赞的动作,还不等禄东赞的刀靠到脖颈,就立即挥掌打在了禄东赞的后颈之上,竟是一下子将禄东赞打昏了过去。

 第四十八章 备战

    说实在的,对于以往的李恪来说,他之所以重视禄东赞,倒也不是因为有多么需要禄东赞的才干,毕竟大唐名臣不少,多禄东赞一个不多,少禄东赞一个也不少。

    对于李恪而言,受降禄东赞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他对于吐蕃的意义,如果能得禄东赞,那吐蕃就失去了禄东赞,他攻吐蕃就会容易上许多。

    而现在,吐蕃主力已破,逻些城已经成了一座孤城,现在的禄东赞对于李恪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了,禄东赞是降还是不降,都已经无关大局,李恪也谈不上有多在乎。

    只不过保下禄东赞的性命是李恪之前就许诺过钦陵的,在不影响西征大局的前提下,李恪说到做到,绝不会食言。

    钦陵对于李恪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李恪不会因为禄东赞的死活而和钦陵产生嫌隙,所以哪怕禄东赞是被打昏了过去,而非真正有意降唐的,李恪也绝不会追究。

    毕竟年已半百的禄东赞相较于年轻的钦陵而言,真的算不得什么,李恪这点容人的气量还是有的。

    于是就在钦陵带回了禄东赞后,李恪便下旨赦了禄东赞之过,交给钦陵带下去安顿了,至于剩下的,李恪还要破逻些,也没有太多的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