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就在钦陵带回了禄东赞后,李恪便下旨赦了禄东赞之过,交给钦陵带下去安顿了,至于剩下的,李恪还要破逻些,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禄东赞的身上。

    昨日一战自午间打到了入夜,待尽数纳降吐蕃军后已经将近子时了,子时后时候就不早了,奔波了一日李恪便就歇息了,由苏定方安排人在此善后。

    次日早后,侬歌谷,唐军大营。

    昨夜虽然睡地有些迟,但李恪却起地很早,而李恪一起,待洗漱好后,席君买便通传消息,苏定方求见。

    苏定方求见,必是为了昨日一战的收尾之事,李恪当即传见。

    “末将拜见陛下。”苏定方进帐,对李恪拜道。

    李恪看着苏定方,问道:“朕昨日命你清点战况,做地如何了?”

    “这是昨日一战军中伤亡并缴获的清册,请陛下查视。”苏定方手捧着一本册子,对李恪道。

    李恪闻言,自苏定方手中接过了册子,只翻了几眼,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在看了这些数字后心里也不禁觉着有些肉疼。

    李恪皱眉问道:“伤者四万,战死两万余,昨日一战我军伤亡竟如此之大。”

    昨日一战,唐军虽是两面夹击吐蕃军,占据了先机,但吐蕃军毕竟拥兵二十万,这二十万大军也不是泥捏的,这大半日打下来,虽说吐蕃军死的死,降的降,全军覆没,但唐军也付出了伤亡合计六万的巨大代价。

    六万人,都是随李恪西征的大唐儿郎,李恪怎会不心疼。

    苏定方俯身请罪道:“此战的伤亡是我大唐入龙朔年以来诸战之最,末将是三军主将,自当为此负责,此战有如此伤亡是末将之过。”

    李恪见状,忙扶起苏定方,道:“定方何罪之有,两军交战,哪有不见伤亡的,朕不过随口一提而已。”

    李恪既然选择了这种速战速决的法子,和吐蕃军原野一战,那对于这一战的损失李恪自己就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伤四万,亡两万的数字确实创下了龙朔年以来的诸战之最,但这一战取得的战果和意义也是诸战之最,这样的付出和所得,绝对在李恪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

    不过李恪虽然对于这个结果还能接受,但李恪也很清楚,两万多的伤亡,这个数字背后,也是许多的家庭在破碎,李恪还是要做好善后之事的。

    李恪扶起苏定方后,顿了顿,道:“昨日战死的将士都是我大唐儿郎,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任他们埋骨高原,你需得遣专人收敛他们的尸骨,还葬故里。”

    苏定方当即应道:“陛下放心,此事末将已经遣人去做了。”

    李恪接着问道:“那关于战死将士遗孀家小的抚恤之事,你可有安排?”

    苏定方道:“末将已命人统计名册,凡是战死的将士,均参照旧规,依例抚恤,绝不短缺,在班师之后就会立刻送到家中。”

    李恪想了想,摇头道:“如此还不足够,此战于我大唐的意义不同寻常,抚恤之事也不宜按照常规。”

    苏定方不解地问道:“那依陛下的意思呢?”

    李恪当即回道:“这一仗,他们是为朕死的,此战所有战死的将士抚恤都增加五成,另外将士遗子可入县学读书。”

    苏定方听了李恪的话,道:“如此一来只怕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恐怕还需另外向陛下请特旨,否则省台未必会准。”

    大唐重武事,对于战死的将士本就有着不错的抚恤,而且自打李恪登基以来,更是一度上调抚恤的规格。这一战战死两万余人,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李恪再加重抚恤的话,对于朝堂的财政而言就更是一种压力了,自然需要李恪特旨。

    不过李恪闻言,却道:“多出来的抚恤不必过省台,直接自朕的内库出,这些是朕该做的。”

    战死将士的抚恤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尤其是在大唐动了这么大的动静,李恪御驾亲征吐蕃的情况下,所以李恪也没有想过要将这个负担再施加给朝堂,而是由自己的内库承担了下来。

    李恪的内库充盈,他的内库的银钱不止来源于国库的拨转,还来自于东南商行,商行数载的积攒也给了李恪这么说话的底气。

    “诺,陛下恩德,末将待将士们谢过。有了陛下今日所为,我大唐将士攻破逻些,全据吐蕃便就指日可待了。”苏定方得令,俯身拜道。

    苏定方这一拜,是拜地真情实意,李恪增加了对战死的将士的抚恤,这不止是对已经战死的将士的一种告慰,同时对活着的,即将攻打逻些的将士而言也是一众宽慰和承诺。

    这一仗打完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就带着胜利,拿着皇帝的赏赐荣归乡里,可就算是战死,也能保得妻儿无忧,衣食不愁。

    如此一来,将不贪生,兵不畏死,攻破逻些,将大唐的王旗插上布达拉宫的山顶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第四十九章 绝望的逻些

    昨日侬歌谷外一战,吐蕃人赖以为最后希望的禄东赞战败,禄东赞所部二十万大军或死或降,已然全军覆没,所余下的只有一些还在四处逃窜的散兵。

    这些散兵数量本就不多,对于李恪而言自然是不足为虑了,但他们却给逻些城和吐蕃朝堂带回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禄东赞部全军覆没了。

    在昨日之前,逻些城中的氛围还是不错的,因为当时李恪已经自逻些撤军,而且有些时日了,贡日贡赞并不知道李恪自逻些撤军是为了什么,但对于贡日贡赞而言,不用再被唐军攻打终究是好事,叫他松了口大气。

    但贡日贡赞却不知道,就在他以为李恪撤军,自己暂时安全的时候,李恪却干了一件大事,把禄东赞逼出了白毕泽,在侬歌谷外决战,一举将这二十万大军全歼了。

    逻些城,布达拉宫,内殿。

    赞普贡日贡赞躺靠在软凳之上,浑身上下提不起来一丝力气,看上去竟仿佛一个被抽干了的空架子,满是死气。

    “赞普,如果败军带回的消息是真的,只怕唐军不日就会攻打逻些,还请赞普拿个主意啊。”大殿之中,执掌逻些兵力,负责守备逻些的大将勃野抬头看着贡日贡赞,问道。

    其实勃野对贡日贡赞问的,同时也是殿中所有吐蕃重臣们想对贡日贡赞问的,现在唐军近在眼前,他身为吐蕃赞普,若只是就这样茫然无措地躺在软凳上,这一仗还怎么打?

    贡日贡赞被勃野这么一问,整个人也是茫然的,他和少年行伍的弃宗弄赞不同,他对于玩弄权谋或许还懂一些,对于军务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否则他也不会在明知与禄东赞不和,但也被逼地别无选择到只能任用禄东赞了。

    对于贡日贡赞而言,禄东赞就算他最后的希望,贡日贡赞已经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禄东赞的身上,但最后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这叫贡日贡赞生出了一种了无生机的感觉。

    因为禄东赞这一败不止是禄东赞自己败了,同时还输掉了这一战中贡日贡赞几乎全部的筹码。

    二十万大军,整整二十万大军啊,如果现在有这二十万大军在手,虽然不能言退敌,但死守终归是有机会的,又怎会落到现在这般地步,只能靠着四万兵马紧巴巴地守着逻些。

    贡日贡赞对于这一战是没有底气了,但毕竟勃野请示了,贡日贡赞也不好当做听不见,不闻不问,贡日贡赞环视了殿中一圈,反问道:“唐廷大军攻城在即,不知哪位肯自己请缨,前往破敌啊?”

    贡日贡赞的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以区区四万人马对阵正士气高涨的唐军主力,谁能有这个本事?如果吐蕃朝堂有这种人在的话,这一战就不会打到这个份上了。

    过了片刻,贡日贡赞看着鸦雀无声的大殿,幽幽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神色也不见丝毫的波动,很显然,吐蕃的臣子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出乎贡日贡赞的意料。

    大殿之中沉默了片刻,过了会儿,还是大相赤桑扬敦出来说话了。

    赤桑扬敦道:“赞普,如今禄东赞新败,损兵折将,我军战力已受大挫,士气更是不佳,现在恐怕不是主动出击退敌的时候,眼下最好的法子是固守逻些城,先拖住唐廷的主力大军,损耗他们的兵力,待地方兵马前来增援退敌。”

    赤桑扬敦的话打破了大殿的沉默,也算给了殿中众人一个台阶下,但这话贡日贡赞听在耳中,心里却多了些不满甚至是怒意。

    禄东赞领军出征虽然是贡日贡赞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但第一个当着贡日贡赞的面举荐禄东赞领军破敌的却是也是赤桑扬敦。

    所以现在在贡日贡赞的眼中,禄东赞能够领军都是因为赤桑扬敦的缘故,所以侬歌谷外的吐蕃军大败也都是赤桑扬敦的缘故,如果没有赤桑扬敦,禄东赞就不会得以领军,他们的二十万大军也就不会出城,更不会全军覆没于侬歌谷外。

    因为禄东赞战败一事,贡日贡赞对赤桑扬敦其实是有些不满的,只不过碍于颜面,贡日贡赞不便当众发作罢了。

    贡日贡赞嘴角轻佻,带着些讥讽的味道轻笑了一声,对贡日贡赞问道:“大相妙策,倒是对眼下吐蕃的情况看的清楚,只是不知大相欲调四如哪只兵马前来逻些相助,可是有了计较?”

    赤桑扬敦的话是给殿中众人解围,但贡日贡赞的话可就没有给他留任何颜面了,现在禄东赞兵败,逻些即将被围,自然是战局不利,但难道其他地方的战局就顺利了吗?

    现在大唐兵分四路攻吐蕃,吐蕃四如都在唐军的攻势笼罩之下,唐军来势汹汹,四如中没有任何一路是占得优势的,就算有些能够仗着地势固守,但也仅仅是自保而已,如何能指望他们来分兵营救逻些。

    贡日贡赞的话一出口,赤桑扬敦顿时老脸一红,他说的话本就是场面上的权宜之计,但贡日贡赞却故意深究了他的话,着实叫他下不来台了。

    赤桑扬敦听着贡日贡赞的话,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心里也仿佛被一块大石压着一样难受。

    赤桑扬敦举荐禄东赞,是绝无私心的,但落到眼下的地步也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他的心里比谁都难受,更何况还要面对贡日贡赞的这些话。

    赤桑扬敦憋了许久,才憋出了一句话:“吐蕃国中愿为赞普分忧的不少,只要我们能守住逻些,其他三如击退唐军不过是时间问题,届时必定会有人前来增援的。如果没有,臣也会为赞普战死,与逻些共存亡。”

    贡日贡赞既然已经说了之前的话,显然就是已经是在当众表露对赤桑扬敦的不满了。

    在大殿中,南丛象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也已经有了盘算。吐蕃败亡几乎已成定局,现在吐蕃君臣又不和,可不正是他为李恪立下大功,博取富贵的好时机?

 第五十章 南丛象求功

    君臣不和从来都是古之大忌,更何况还是眼下唐军即将大军压境的时候,赤桑扬敦还是吐蕃的大相,君王以下第一人。

    毫无疑问,贡日贡赞和赤桑扬敦在布达拉宫里表现出来的不和对于吐蕃而言是巨大的危机,但彼时在大殿之中的南丛象却察觉出了机遇,一个博取富贵的机遇。

    李恪此前就曾有话于他,要他离间吐蕃君臣,必要的时候劝降贡日贡赞。李恪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