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庶子夺唐-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寻常臣子恐会威胁到李承乾,兴许李世民就直接下旨伤叱,远调地方了,可李恪不同,李恪与李承乾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世民重责哪一个都舍不得。

    李世民对王珪问道:“你以为楚王如何?”

    王珪听了李世民的话,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之色,想了想,才回道:“楚王少而为质,待人谦和,对陛下亦是忠心不二,虽年少,却堪比古之贤王。”

    李恪少而有功,曾为大唐北上为质四载,北伐之战亦有建树,故而无论是军将还是文臣,李恪在朝中的口碑向来不差,王珪之语,算是中规中矩。

    李世民听了王珪之言,也微微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的三子,李世民自己也是疼爱有加,李恪虽是庶子,但他的官爵封赏丝毫不在李泰这个嫡子之下,甚至封地食邑犹有过之。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北地历练的缘故,李恪少年老成,行事也进退有据,得宜得体,就算今日有诸多大臣上书弹劾,其实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李世民对李恪唯一的担忧就算李恪因为自己的疼爱生了不该生的心思。

    但若是要因为三法司大臣的上书,便责罚李恪,或者是言语伤叱,李世民还是于心不忍。

    李世民对王珪道:“此事说来楚王并无大过,罚之不妥,然你之所忧朕同有深虑,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王珪沉思了片刻,对李世民回道:“既陛下不愿罚楚王,那赏赐太子便是,楚王是聪明人,陛下在这个节骨眼上赏赐太子,楚王必知深意,而且就算楚王不知,岑文本也必会告知。”

    李世民听了王珪之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众人弹劾李恪,李世民虽不予责罚,但却赏赐了太子,众人自然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当即下令道:“叔玠,替朕拟旨,册李文纪为太子少师,入值东宫,另着太子承乾于东宫听讼,犯诉三法司有不服者,尽可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

    李恪亦是消息灵通之辈,当李承乾听讼三法司的消息出来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李恪已经得到了消息。

    所谓听讼,虽不掌实权,却有监督之责,而太子李承乾监督的不是六部,不是九监,偏偏是李恪刚刚下了帖子的三法司。

    不过李世民倒也没有全然不顾李恪的感受,李世民通过这种方式把道理同李恪讲了,但为了照顾到李恪,依旧下旨赏赐李恪蜀锦千匹,黄金百两,已表彰李恪护民之功。

    李世民的意思已经明显地不能再明显了,李恪兴许做的不甚妥当,但大唐皇子也不是那些朝臣所能够随意指摘的,在他李世民看来,他的孩子做的没错,非但没有错,而且有功,他还要下旨嘉奖。

    三法司的人觉得李恪手伸的太长,颇为不妥,上书弹劾李恪,那李世民就给他们一个交代。命太子名正言顺地听诉三法司,而李恪则护民有功,理当嘉奖。

    天可汗,大唐皇帝,护起犊子来也是霸道非常。

    但此处楚王府中的李恪并未因为李世民的偏袒而有丝毫的庆幸,反倒满是不安。

    李恪很清楚李世民的性子,他自己就是弑兄杀弟而登上皇位,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几个皇子发生同样的事情,所以他绝不会想要看到李恪对于这个皇位也有野心。

    “这一次他们行的是釜底抽薪之计,直接借父皇的手来明示于我,实在是棘手。”李恪坐在楚王府的前厅,看着厅中堆放着的蜀锦,面色颇为难看。

    这些蜀锦,在李恪的眼中哪是什么皇帝的赏赐,分明就是一种告诫,告诫李恪需恪守本分,不得多有非分之想。

    岑文本抬头看着李恪,对李恪问道:“殿下聪慧,陛下之意想必殿下定然是知道了。”

    李恪道:“不错,父皇虽未责罚于我,但父皇之举背后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

    岑文本问道:“那殿下的意思呢?”

    李恪听着岑文本的话,自然知道岑文本的意思,岑文本这是担心自己年少,心志不坚,被李世民这么一道圣旨吓到,萌生退意。

    于是李恪道:“父皇的意思只是父皇现在的意思,父皇年富力强,春秋正盛,将来之事谁能说得准,现在父皇中意的虽是皇兄,但帝位又岂是全凭一时喜好便能定夺的,前路难行,弟子早已做好的披荆斩棘的准备。”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朝堂之上,一时胜负又算得了什么,岑文本担忧的从来都不是这短暂的高低胜负,否则他也不会拜李恪为主,他担心的是李恪的心态,担心李恪此事过后因李世民的态度受了挫折,失去了以往的锐气,不过如今看来,李恪壮志依旧,并无丝毫的动摇,倒是他多虑了。

    岑文本对李恪道:“依臣看来。此次无论是殿下此次吃了暗亏也好,还是太子听讼三法司也好,这些都无关紧要,最紧要的是陛下对殿下的态度。”

    李恪道:“先生是担心父皇对我起了防范之心?”

    岑文本道:“陛下的皇位本就是自玄武门而来,所以陛下也绝不希望诸位皇子重蹈覆辙,这才甫一登基便立下太子,为的就是杜绝诸皇子争位之心,近日之事,殿下之志陛下已有猜测,长远来看,恐怕于殿下不利啊。”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父皇对我心生顾忌,长此以往,我楚王府上下必将左右掣肘,寸步难行。”

    岑文本道:“眼下当务之急便是打消陛下对殿下的顾忌。”

    眼下诸皇子年少,如果李恪第一个跳了出来,阻力实在太大,但若是待诸皇子长成,人人野心渐露的时候,那才是李恪浑水摸鱼的机会。

    所以李恪绝不希望李世民过早地对他生了防范之心。

    李恪问道:“先生可有良策?”

    岑文本道:“法子倒是有法子,不过却要委屈殿下了。”

    李恪毫不犹豫道:“只要能打消父皇的顾虑,本王纵受些皮肉之苦也无妨。”

    岑文本道:“皮肉之苦倒是不必,不过殿下的清名却要受累了。”

    ——————————

    长安城,司空长孙府。

    时已入夏,气候炎热,身在长安城,寻常人都不必多动,只消坐着便是热地流汗,更何况本就体胖的长孙无忌。

    不过此时天气虽热,但长孙无忌的心情却很是舒畅。

    “名望杀人,希明这一招比颜相时高明许多,佩服,佩服。”长孙无忌听着褚亮自宫中带出来的消息,满意地抚掌道。

    褚亮道:“既是名望,亦是借刀,三法司的刀,倒是比褚某想的还要利索。”

    长孙无忌道:“三法司的刀利,陛下的刀更利,此事李恪竖子在府中想必坐立难安了。”

    褚亮道:“只可惜陛下对楚王宠爱过甚,陛下对楚王不过警戒,没有动楚王分毫,未能一举建功。”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道:“如此足矣,陛下对楚王已心生间隙,时日久了间隙越发地大了,李恪自然就失了圣宠了。皇子失了圣宠,对太子便再无威胁,所以对付李恪,万不能操之过急。”

    褚亮拱手拜道:“司空大人所言极是。”

    长孙无忌看着褚亮,突然问道:“令子在起居郎一职上也待了有些时候了吧。”

    褚亮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哪还不知长孙无忌的意思,当即激动道:“犬子自贞观元年任起居郎,而今已四载。”

    长孙无忌道:“四载,时间也不短了,可以挪一挪了,希明以为呢?”

    褚亮道:“微臣愿听司空大人吩咐。”

    长孙无忌道:“弘文馆虞世南年迈,近来精力多有不及,陛下仁德,为分其职,欲在弘文馆加侍书一人,专司诏令草拟,我听闻令郎的一笔字写的极好,若是不嫌侍书是个闲职,便由他兼了吧。”

    褚遂良少年便曾虽其父褚亮在弘文馆当值,处置弘文馆杂物,人皆戏称为“馆主”。

    褚遂良自幼便与当时大儒往来甚多,一身文采通达,更难得的是练的一笔好字,就连当时楷书大家虞世南都对其赞不绝口。由他来担任侍书一职,倒也妥当。

    侍书虽品级不高,但却每日随侍李世民左右,可谓亲信,褚亮哪有不愿的道理。

    褚亮忙拜道:“司空大人伯乐之恩,下官代犬子谢过。”

    长孙无忌还在府中为褚亮之功加赏其子,可就在此时,长孙无忌长子长孙冲突然出现在了门外。

    “阿爹,楚王府那边传来消息。”长孙冲对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问道:“何事?”

    长孙冲道:“陛下的赏赐到了楚王府后,楚王竟出府往平康坊去了。”

 第五十七章 撷玉楼

    “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时人谓为风流薮泽。”

    作为男子,对于传说中青楼林立的平康坊,李恪虽从未来过,但心里却总有着一种好奇。

    文人墨客,侠客美人,李恪虽在深宫,也曾听过平康坊中的许多故事轶闻,李恪也想亲自去看看能叫李白留下“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的平康坊究竟是何等模样。

    当李恪带着一众豪奴,身着锦袍,鲜衣怒马地出现在平康坊中时,还是雏儿的李恪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惊住了。

    李恪骑在马上,抬眼望去,只见平康坊坊道的两侧尽是成排的青楼妓馆,大致数来,怕不是有上百家之多,而在青楼的门前,来来往往的客人源源不断,虽未到生意最好的时候,却已经可见规模。

    “先生可知这平康坊最好的青楼是何处?”李恪已经被眼前的场景晃花了眼,不知该去往何处,只得对身旁的王玄策问道。

    世之男子多以风流自诩,青楼也是个会友酬客的好所在,王玄策也不例外,自打王玄策随李恪回京之后,便成了平康坊的常客。

    王玄策指着北面的方向,对李恪道:“莫说是平康坊了,就算是整个长安城最好的青楼也是北面的撷玉楼了,那可是个一掷千金的好所在,去撷玉楼玩乐的王公贵族最多。”

    李恪听了王玄策的话,眼中一亮,李恪不缺钱,他虽然不是真的来青楼找姑娘,寻乐子,但做戏要做足,李恪怎么的都不会随便寻了个青楼便将就了。

    李恪道:“好,本王难得来着平康坊一趟,便去这撷玉楼了。”

    说着,李恪扬鞭策马,便带着人直奔北面的撷玉楼而去。

    撷玉楼位处平康坊北侧,与再北面权贵府邸云集的崇仁坊只一街之隔、

    撷玉楼楼高四丈,计三层,时天色虽还未暗,但已经挂起了灯笼,印地门前一片通红。

    许是因为开门迎客的缘故,撷玉楼的门脸极大,竟直追李恪的楚王府。李恪到了门前,方才翻身下马,便听了楼中的莺歌燕语之声。

    李恪相貌俊秀,因长居上位本就气度不凡,再加之衣着考究,纵是在这权贵遍地的长安城中亦是扎眼,他方一出现在门外,便被门内的姐儿们注意到了。

    “公子可有熟识的姑娘?”李恪一进正堂,青楼中迎客的姐儿便看出了李恪和王玄策的主次,迎了上去,热络地对李恪问道。

    李恪抬头看了看撷玉楼正堂的布置,倒是与他所想的大不相同,没有太多艳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