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就是,狭夷皇国没有在次年缔约,“第二伦泰条约”变成了废纸。
    在根本上,就是大萧条所致。
    如果缔约,继续严格的限制海军军备,那么要不了五年,狭夷皇国的经济就将完蛋,包括造船厂与钢铁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将倒闭,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甚至会由次引发全国暴动。
    为此,就只能把过剩的产能用来生产军火。
    哪怕这是饮鸩止渴,也比马上完蛋好得多。
    再说,如果到最后走投无路,更加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通过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的可能。
    在当年的年中,狭夷海军启动了“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也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在“海军假期”结束之前,狭夷海军已经秘密完成了超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而且各项指标均大幅度超过了条约限制。
    可见,狭夷皇国早就下定决心要退约,根本不会答应把期限延长五年。
    这下好了,各列强重新回到了赛场上。
    从经济角度看,发展军备跟新政中大力搞基础建设,其实是一个道理,即通过没有直接产出的支出来来消耗严重过剩的工业产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订单,让工厂开工,让工人能获得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
    不同的是,军备竞赛需要通过军事扩张来实现价值。
    此外,这杯鸩酒的止渴效果到底如何,还因人而异。
    对狭夷皇国与布兰王国这种千万级体量的列强来说,多造几条战列舰,把海军规模扩大三分之一,就能够在短期内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让数十万个家庭的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衣食无忧。
    少了几百上千万的饥民,国内局势肯定能稳住。
    可是,对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这种亿级规模的超级霸权来说,那就不行了。
    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纽兰联邦的失业率接近百分之三十,梁夏帝国的失业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家庭人口计算,纽兰联邦有六千万人、梁夏帝国有一亿人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随时有可能饿肚皮的困境之中。
    多造几条战舰,让这些人吃饱饭?
    显然,这很不现实!
    别说几条战舰,哪怕多造几支舰队也无济于事。
    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的巨大体量决定,只有对全球格局重新洗牌,重新划分殖民地,重新瓜分市场与资源,才能走出由大萧条产生的困境,创造出一个能够稳定存在数十年的和平局面。
    当然,重新洗牌肯定需要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
    其实,这也正是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扩充军备的时候,跟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存在的本质区别。
    什么意思?
    高瞻远瞩与鼠目寸光的区别!
    自始至终,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都在朝着最后目标,也就是通过一场大战,在重新洗牌之后,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成为国际秩序与利益架构的制定者与维护者,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
    为此,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扩军的时候,都非常全面,以夯实基础为首,注重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
    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呢?
    最多只是把扩军当成解决经济危机的手段,没有更加长远的打算,哪怕有,有没有能力实行。
    两年多前,帝国海军就提出每年建造四艘主力舰的长远规划,而且得到了帝国内阁与论议两院的支持。在拿到拨款之后,帝国海军在新历97年启动第一轮建造计划,在四家造船厂各订购了一艘主力舰。此后在98年与99年,也各下达了四艘主力舰的订单,造舰计划得到了全面落实。
    关键,帝国海军把航空母舰也算作主力舰。
    纽兰海军没有把航母当成主力舰,不过同样以每年开工三艘或四艘的速度,开始稳步扩充舰队的规模。
    只是,就如前面提到的,扩充军备对经济产生的帮助远没想象的那么明显。
    大萧条的余波还没散去,梁夏帝国的经济依然很不景气。
    要说什么的话,也只是比十年前好了一些,至少民众对未来不再那么悲观,开始积极的面对挑战。
    哪怕生活依然艰辛,只要有希望,就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其实,帝都的变化也非常大。
    最明显的,就是郊外的机场。
    虽然民用航空还在萌芽状态,飞机只是少数富人的玩具,但是经过二十年飞速发展,飞机早已为民众熟知。
    用来运输邮件之后,飞机的下一个用途就是继汽车、货车与轮船之后,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

第57章 先驱
    来接白止战他们的不是海军的人,而是一个老朋友,贺鹏飞。
    现在,他是“乘风公司”的老总。
    虽然这家研制、设计与生产大型飞机的企业已经诞生二十年,但是在帝国内部,知名度依然不是很高。
    这没办法,因为二十年都没有弄出几架像样的飞机。
    直到现在,贺鹏飞还经常开玩笑,说白止战挖了一个坑,他跳了进去,至今都在坑里没有爬出来。
    当然,这只是玩笑。
    挖坑的不是白止战,而是贺鹏飞自己。
    二十年前,在海军司令部定下以航空兵为主的发展战略之后,贺鹏飞自告奋勇,提出去发展航空产业。
    这家伙是那种说做就要做的性格。
    在白止战返回浦州海军造船厂担任“龙江”号的临代监造长之后,贺鹏飞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哪怕到现在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抵押了帝都的祖宅,通过贺家的关系从银行弄到了一笔贷款,在位于浦州郊外的一座属于贺家的农场里面建了一座工厂,取了个非常有深意的名字。
    “乘风”来自一个古老传说。
    按贺鹏飞所说,他当时只是拍了一下脑袋,就想到这个名字。
    至于什么神来之笔,那都是别人编出来的。
    此外,那不是农场,而是一座水貂与狐狸的饲养场,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已经荒废了多年。
    不管是贺永兴,还是白止战,都没有想到,这座臭气熏天的饲养场在几十年之后会成为全球航空业的圣地。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貂狐工厂”。
    只是,当时不过是一座手工作坊。
    受贺鹏飞影响,贺永兴亲自出面。在次年,贺家提供资金与场地,在浦州举行了首届国际飞行竞速大奖赛。
    关键,优胜者的奖金达到惊人的十万金元!
    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也就是帝国新历的80年代初,帝国产业工人年均工资在五百金元左右,这能养活一家人。
    此外,所有参赛者,只要达到了最低速度指标,就能获得五千金元的参赛奖金。
    巨额奖金,吸引来了全世界的航空爱好者,大奖赛取得空前成功,观众更是超过了百万人次。
    由此开始,国际飞行竞速大奖赛每年都在浦州举行。
    至于影响,自然是不用多说。
    在第一届,冠军的飞行速度还不到每小时两百千米。在去年,冠军的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五百千米。按举办方的宣传,今年的冠军至少还会提高一成,没达到每小时五百五十千米就别想夺冠。
    其实,在一些非正式比赛中,已经有人创造了每小时六百千米的纪录。
    只是,贺鹏飞跟飞行竞速大赛没什么关系。他开的那家公司,一直致力于设计、研制与生产大型飞机。
    原因就是,赵禹告诉他,生产大型飞机的企业才有前途。
    因为对这个脑袋被水泡过的世袭伯爵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里,贺鹏飞都没搞过小型飞机。
    要说,也就是在航空发动机上有一些关系。
    结果,他走了二十年的霉运!
    折腾了二十年,贺鹏飞搞出了几架大飞机,全都卖给了军方,其中卖给海军的都是大型水上飞机。至于他一直想搞的民用运输机,直到现在都没影,主要是暂时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
    不过,这是去年的旧闻。
    在见到贺鹏飞之后,准确说是看到他那春风得意的样子,白止战立即想到,这家伙肯定是转运了。
    果真如此!
    上车之后,贺鹏飞万分兴奋的告诉白止战,帝国陆军航空兵刚下订单,从乘风公司订购一百五十架四发重型轰炸机。
    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用“天上掉馅饼”都不足以来形容。
    对这种四发重型轰炸机,贺鹏飞可以说是倾其所有,说成是倾家荡产,其实要更加准确一些。
    就白止战所知,为了研制这种重型轰炸机,贺鹏飞早已负债累累。
    说得直接一点,要不是姓贺,有家族充当后盾,贺鹏飞拿不到银行的贷款,早在两年前就破产了。
    来自陆军航空兵的订单,救了贺鹏飞,也改变了乘风公司的命运。
    这绝对是雪中送炭!
    当然,这也意味着,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
    不然的话,陆军航空兵为什么要订购这么多重型轰炸机?
    关键还有,重型轰炸机非常昂贵,买来不用绝对是浪费,如果是用来训练,也要不了一百五十架。
    “我昨天才从西北回来,局势很紧张,正规部队已经取消了休假,随时有可能进入战备状态。”
    “帝都这边有什么消息?”白止战直接问了出来。
    “上午去了海军司令部一趟,没意外的话,这几天就能够拿到海军的订单。”
    白止战立即锁紧了眉头。
    “水上飞机的订单,谈了大半年,上个月才基本上谈妥,采购量也非常大,我正在为此事发愁呢。“
    “有多大?”
    “至少一百架,而且以四发为主。”
    “产能跟不上?”
    贺鹏飞勉强笑了笑,说道:“我现在的感觉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突然走进了一家自助餐厅。”
    “眼大肚皮小?”白止战忍不住笑了起来。
    “算是吧。”贺鹏飞长出了口气,又说道:“我明天就回浦州,看看能不能从银行弄到新贷款。”
    “建新厂的话,我建议优先考虑内陆城市,特别是南江的中上游。”
    “渝州?”
    “有内河航道,运输不是大问题,对不对?”
    听白止战这么一说,特别是最后那句反问,贺永兴立即明白过来,还点了点头,表示心里有数了。
    浦州在南江口,东边是旭海,面向撒豆群岛与狭夷皇国。
    可见,在战争爆发之后,浦州必然是敌国重点打击目标。
    如果帝国海军无法在战争初期夺得主动权,建起保护帝国本土的屏障,就得考虑把重要厂矿迁入内地。
    白止战是在提醒贺鹏飞。
    即便对胜利是坚信不疑,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然,现在考虑这些还很不现实,毕竟战争还没有爆发,而且到底怎么打,或者打不打都是个未知数。
    此外,白止战还有一点私心。
    他就是渝州人,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发展渝州的工业,哪怕仅几座工厂,只能提供不多的就业岗位,也是在为家乡做贡献。
    凡人,谁没有点私心呢?

第58章 方向之争
    到海军司令部之后,白止战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被余志行,也就是祝世建的秘书叫了过去。
    随后,白止战才从余志行那得知,半个小时前,刘向东、李恒嘉与刘向真就已到达。
    因为都是去帝国南部的海军基地,在那里转乘的运输机,所以能由此推测,如果都是在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