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还有,梁夏陆军唯一的远程支援火力,也就是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也只有300千米。
    这个地理因素,就连梁夏空军都没能避免。
    梁夏空军的主力攻击机,作战半径都在500到700千米之间,就是因为前进基地在乌拉尔山东边。从这些基地起飞,攻击机需要飞跃乌拉尔山,也就要消耗更多燃油,需要更远的作战半径。
    在防御部署上,整个伏尔加河的东岸,以及阔海的北岸平原,全是战略缓冲区。
    按照迢曼总参谋部,以及西陆联军司令部做的推演,以现有兵力,就算是全力以赴,最多也就推进到乌拉尔山一线。
    要想继续向东推进,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也就会导致后方防线空虚。
    简单的说,等梁夏陆军发起反击,西陆集团或许连本土都守不住。
    正是如此,在西陆集团拟定的几套战略计划中,其实全都以扫荡骆沙联邦共和国为主要目的。
    在完成对骆沙联邦共和国的攻占行动之后,也就是在拓展了战略防线之后,就必须立即由攻转守。
    接下来嘛,就得看友军的表现了。
    只有在纽兰共和国参战,并且在东望洋上发起进攻,牵制梁夏海军的主力,以及同时夺取夕落洋的制海权,打通到西大陆的海运航线,通过海运向西陆集团战略援助,才会考虑在巨大陆战场上继续向东推进。
    当然,如果纽兰共和国出兵参与地面战争,自然是再好不过!
    因为纽兰共和国立即参战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在西陆集团的战略计划中,要在巨大陆战场上跟梁夏帝国鏖战。
    取得全面胜利?
    显然,那只是痴人说梦!
    基于这一整套战略计划,在单方面跟东方集团开战的情况下,西陆集团能够争取的最理想的结果,只是逼迫梁夏帝国承认骆沙民主共和国吞并了骆沙联邦共和国,并且以此重新完成了统一。
    不过,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东方集团发起反击之后,西陆集团的大军撤回到伏尔加河的西岸。
    要到这个地步,能够守住本土就很不错了。
    当然,莱因哈特也没想过要在军事上取得全面胜利,或者说没有指望通过战争击败梁夏帝国。
    他的目的,其实只是转移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借战争加强对西陆集团的统治力度,打击那些试图或者已经在挑战迢曼帝国,想要摆脱迢曼帝国控制的分裂势力,让当前局面继续维持下去。
    只是,情况显然没那么简单。
    用几名高级将领的话说,在战火点燃之后,到底打成什么样,发展到多大规模,就不由莱因哈特来决定了。
    要是能够打赢,还好说。
    只要愿意做出适当让步,就能以胜利者的身份,跟对手讨价还价,也就有把握达成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如果战败,或者说没掌握主动权,恐怕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
    说得直接一点,不是莱因哈特想结束就能够结束的。
    问题就在这里。
    之前召开的几十次军事会议,讨论的全都是战争规模的问题,而莱因哈特一直希望能够控制战争规模。
    可惜的是,军方将领全都认为不可能!
    为此,总参谋长亨克尔上将还专门向不太懂军事的莱因哈特做了详细说明。
    关键,其实是战争动员。
    虽然发展了几十年,把完成基本军事动员的时间由之前的几个月,缩短到了一个月,但是动员本身并没有变化,仍然需要在前线集结作战部队,也仍然需要调集运输力量运送装备弹药。
    如此一来,战争动员就成为了开战的信号。
    和平时期,三个超级霸权都在监视对手的武装力量,首先关注的,就是对方有没有秘密进行军事动员。
    此外,三巨头在战后建立起来的军事通报机制,同样跟动员挂钩。
    简单的说,任何一方在产生怀疑之后,都有权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让怀疑对象在24小时内做出解释。收到质疑的一方,不但要在24小时内给出解释,还要立即停止相关的军事行动。
    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必须事先通报的互信机制。
    在决定出兵波沙湾之前,梁夏帝国已经通报了相关事宜,特别是军事动员的范围与持续时间。
    不动员就开战?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和平,但是在平常时期,谁都不会让军队处于战备状态,毕竟军人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度。
    关键还有,在平常时期,也没办法维持太多的作战力量。
    相对而言,西陆集团的情况还算好的。
    因为整体实力不如东方集团,所以在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面,西陆集团一直保持较高的战备状态,或者说是更害怕遭到突然袭击,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让更多作战部队处于作战状态。
    这跟西陆集团长期保持进攻态势其实是一件事。
    当然,这跟西陆集团的战略纵深有关,从伏尔加河往西,几百千米之外就是骆沙的首都莫萨。
    相对而言,凭借雄厚的实力,广袤的战略纵深,东方集团在巨大陆方向上的战备级别反而低得多。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梁夏帝国一度将部署在东骆沙的地面部队缩减到了40万。
    关键就是,在巅峰时期,只是驻扎在叶堡的梁夏陆军就有50万!
    按情报机构的消息,东方集团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够完成战争动员,准确说是向东骆沙投入足够的兵力。
    显然,这就是关键所在。
    西陆集团只需要1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动员,因此有足足2个月的时间,也就有希望赶在东方集团完成动员之前取得重大胜利。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西陆集团军事战略的核心所在!
    只要局势失去控制,就必须抢先出手,利用首先完成动员所获得的2个月时间,拿下足够左右战争进程的胜利果实。
    按照迢曼总参谋部做的推演,这是唯一有希望在巨大陆战场上取胜的战略。
    当然,所谓的“取胜”也只是拿下东骆沙,再逼迫梁夏帝国接受现实,或者等待纽兰共和国参战。
    问题其实就在这里。
    哪怕提前做好准备,都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动员,准确说是让作战部队做好进攻准备。
    这1个月,哪怕发生了奇迹,最多也就能缩短几日。
    原因也很简单,大批主力部队在平时靠后部署,而且主力部队的主战装备,在平时也存放在后方。
    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弹药与燃油等作战物资。
    至于1个月的准备时间,那是经过严密计算之后得出的结果,而且在每年的西陆集团联合演习中都会进行推演。
    西陆集团开始进行动员,东方集团会熟视无睹?
    显然不会!
    梁夏帝国一直在努力打造可靠的,而且能够持续运行的战略侦查网络,为此不惜发射数十颗大型侦查卫星,甚至为了把这些重达十几吨的侦查卫星送入太空,投入巨资开发了重达上千吨的运载火箭。
    这些,不就是为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吗?
    何况,谁能保证在西陆集团的内部没有梁夏帝国的谍报人员,或者说是被梁夏帝国情报机构收买了的叛徒?
    只要西陆集团开始进行动员,东方集团肯定会提高战备级别。
    在梁夏帝国发出通牒后,再停止动员?
    这显然是在开玩笑。
    走到这里,全面战争将不可避免!
    用亨克尔的话来说,在东方集团开始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西陆集团难道还能够降低战备级别?
    从战略博弈的角度来说,只要进入到战争动员阶段,那就停不下来了。
    道理也很简单,谁都不会相信对方只是为了防御而进行动员,也就肯定会为防守反击做战备。
    何况,西陆集团还准备发动进攻。
    那么,在战争打响之后,还有希望停下来?
    不要说亨克尔,就连莱因哈特都知道,只要打响第一枪,就必须分出胜负。
    这也是开始的表决结果让莱因哈特感到害怕的关键所在。
    现在不是战争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任由谁出面都无法阻止战争爆发的问题。
    莱因哈特非常清楚,就算他动用宰相特权否决了内阁的战争表决,那些渴望战争大臣也会把他赶出宰相府,然后让一个愿意发动战争的大臣住进来。如果莱因哈特试图用别的办法阻止战争爆发,比如说提前解散内阁与立法院,并提前举行大选,那么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一颗罪恶的子弹。
    其实,莱因哈特也没想过要阻止战争爆发。
    他只是很担心。
    在大战爆发后,纽兰共和国真会兑现承诺,也就是在其他方向上,策动针对梁夏帝国的军事行动?

第42章 突然发难
    8月12日夜,帝都首辅官邸。
    会议已经持续了一整天,上午是外交会议,下午是内阁会议,在吃了晚饭之后,来的全是军方的将领。
    不过,还有留下来吃晚饭的国防部长。
    只是,晚上的会议要持续到什么时候,罗佑宾也不知道。
    就像往常,他只能吩咐工作人员做好准备,在首辅、以及参会的将领与官员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即服务。
    要说,也就是端茶倒水,以及安排好通常在11点30分送过去的宵夜。
    罗佑宾也很是感概,而且知道按现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大家就别想有半点清闲了。
    这持续了一整天的会议,都跟昨天发生的事情有关。
    8月11日的凌晨,联合部队按预定计划把“铺天盖地”行动推进到第二阶段,也就是开始进行重点清除。
    该阶段主要就是打击伊军的远程武器,尤其是“飞毛腿”这样的战术弹道导弹。
    在凌晨的第一波轰炸行动中,帝国军队投射了500多枚巡航导弹,出动近400架作战飞机对伊拉克境内的,所有已经探明的导弹发射阵地,尤其是固定部署的弹道导弹发射架进行了多轮高强度轰炸。
    至于轰炸结果,反倒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这也是开战之后,帝国空军首次大规模,集中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弹药。
    在首轮突击中,充当主力的16架“攻11”隐身攻击机,以及44架“战16a”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总共投掷了200余枚,总质量超过100吨的激光制导炸弹,至少摧毁了174个目标。
    相对于之前几天的狂轰滥炸,精确制导炸弹的使用比例提高了近十倍。
    此外,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雪鸮”部队还投射了上百枚反辐射导弹,摧毁数十台防空雷达。
    也就是在“雪鸮”的掩护下,“战16a”才能够深入伊拉克境内,轰炸得到严密保护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
    总体来说,精确制导弹药的打击效率在此战当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要说的话,也就是精确制导炸弹储量严重不足,而且只有少数几种在近几年生产装备的先进作战飞机能够挂载与使用,大部分在新历140年以前服役的作战飞机,都无法使用精确弹药。
    按照计划,接下来就是由“战16a”充当主角,猎杀弹道导弹发射车。
    此外,联军的空中力量将继续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特别是军事基地,以及共和国卫队进行重点轰炸。
    虽然按照联合部队司令部的预测,能够把空中打击时间缩短到15天,提前半个月发动地面战争,但是总参谋部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