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然,不会投入巨资研制与采购“直10a”。
    可惜的是,“直10a”的产量还没有上来。
    归根结底,还是太贵了。
    在订购450架的情况下,“直10a”的单价是“直7”的4倍,而且维护保养的费用也高得多。
    显然,“直10a”再强大,作战效率也肯定无法达到“直7”的4倍。
    结果就是,“直10a”的产量不到100架,暂时也只给西北、西部与南方战区少数精锐部队。
    占多数的,依然是“直7”。
    现在部署在占加拉的120架武装直升机中,就只30架“直10a”,其他的全都是已经服役了10年以上的“直7”。
    所幸的是,这些“直7”都做了必要的改进,能搭载与使用重型反坦克导弹。
    当然,也不是说“直7”一无是处。
    跟“直10a”相比,只能算轻型武装直升机的“直7”的最大优势,其实是对后勤保障的依赖程度较低,能在前沿基地长期部署,而且每次出动消耗的物资,特别是燃油比重型武装直升机少得多。
    在高强度的反装甲战斗当中,“直7”才是骨干力量。
    其实,廉明阳他们也只是临时进驻占加拉基地。
    到10月1日,如果大战还没有爆发,他们就将返回波沙湾,参与解放科威特,即攻打伊拉克的作战行动。
    因为只是临时部署,所以除了直升机之外,只送来了必要的保障设备。
    在大战爆发后,才会通过空运送来其他的保障设备。
    只需要让战略运输机飞5个架次,不存在什么问题,因此就算没有部署到位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此外,廉明阳也得到了战区司令部的保证。
    只要大战爆发,会在第一时间安排运输机,把长期作战所需要的全部保障设备与人员送到占加拉。
    当然,有没有保证都无所谓。
    大战爆发之后,占加拉就是该方向上的战略支撑点,因此战区司令部肯定会加强该地的军事部署。
    要挡住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就得靠部署在此的武装直升机。
    当然,还包括同样部署在占加拉的前线航空兵。
    如果说武装直升机是坦克的克星,那么空军的前线航空兵就是所有地面部队的梦魇。
    与西陆集团前线航空兵不同,帝国空军前线航空兵以攻击机为主。
    至于负责制空的战斗机,全都编在战术航空兵里面,尽可能的部署在后方的机场上。
    原因无二,避免跟前线航空兵争夺并不算多的前沿机场。
    当然,这跟帝国的战斗机普遍拥有较远的航程有关。
    不管是“战10”还是“战11”都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在纯空优任务下甚至能达到1500千米。
    相对而言,帝国空军的攻击机就没有那么远的作战半径。
    做为主力攻击机的“攻9”,在标准的对地支援挂载下,作战半径仅600千米,而且最好控制在400千米以内。
    有趣的是,“攻9a”没有空中加油能力,而安装了空中受油系统的“攻9b”的产量还没有上来。
    也就是说,大部分“攻9”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这个思路,显然是在前线为攻击机加油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且专用攻击机也不可能靠后部署。
    不过,“攻9”的反装甲能力非常强悍,甚至可以说有点变态。
    这种从一开始就按照“打坦克”思路设计的攻击机,可以看成是一门能飞行的4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
    简单的说,“攻9”的设计工作就是围绕40毫米6管加特林机关炮展开的。
    为了这门加特林机关炮,设计师可以说是费尽周折。
    因为重量太大,而且开火时的后坐力非常惊人,所以只能安装在机腹,不得不把机首抬高了半米。原本应该装在后机身的2台发动机也被挤到外面,呈60度夹角安装在水平尾翼的前上方,而垂直尾翼只能一分为二,而且安装在水平尾翼两端。前机身,为了给飞行员更好的视野,驾驶舱移到了机鼻处。
    总而言之,“攻9”的外形可以说奇丑无比。
    只是,也物有所值。
    这门40毫米机关炮在设计的时候,就只有一个要求打穿坦克的顶甲。
    在使用钨芯穿甲弹的情况下,能打穿2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别说过去的坦克,就连最新式的“zt99b”,其顶甲的等效厚度也只有150毫米,而且还是在设计的时候专门加强之后的结果。
    依靠这门机关炮与1200发炮弹,一架“攻9”能够扫灭一个装甲营。
    关键还有,为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说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针对低空作战,必然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口径高射炮与高射机枪,所以“攻9”在关键部位都敷设了符合装甲,理论上能够抵抗30毫米高爆弹的直接攻击。
    此外,“攻9”的所有关键设施,都有极高的设计冗余。
    在理论上,只需要一台发动机就能让攻击机保持足够的飞行速度,而且采用的平直翼有极高的升阻比。
    总而言之,“攻9”在问世之后立即获得了空军的青睐。
    如果说有什么缺陷,也就是前四个批次的“攻9a”没有使用制导武器的能力,只能用铁壳炸弹与火箭弹执行打击任务,要后面三个批次的“攻9a”与“攻9b”才具备挂载与使用空地导弹的能力。
    所幸的是,西北战区这边全是后面批次的“攻9a”,而且前几个批次的“攻9a”集中部署在预备役部队。
    可见,撑起西北防线的,其实就是以陆航的武装直升机,以及空军的前线攻击机为主的空中力量。
    这套完全以空中力量为主的防御体系,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从没接受过战火考验。所有与之相关的理论战术,全都来自演习与推演。
    或许,检验的机会就要到了!

第48章 大战爆发
    跟前几天一样,廉明阳在凌晨3点前就已起床,随后就把手下的飞行员与勤务人员全都叫了起来。
    花了15分钟吃完早饭,在3点20分之前,全体官兵就开始为出动做准备。
    其实,主要是例行检查。
    与“直7”相比,“直10a”除了战斗力更强大,日常维护项目也更多,或者说更加麻烦。
    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
    廉明阳的这批“直10a”采用的是“z6f”型发动机,虽然功率达到1100千瓦,并不比“z9a”标称的1150千瓦低多少,但是这种20多年前设计的发动机在经过多次改进之后,性能早已到极限。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z6f”的热负荷极高,可靠性一直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最初交付的这些“直10a”,而且要等到“z9a”进入量产后才能解决。
    至于“z9a”的量产时间,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
    要说的话,在占加拉这边还要稍微好一点。
    因为气温要低一些,所以发动机的热负荷要轻得多,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故障的概率也就更低。
    其实,这也是施授良把廉明阳这支部队派回西北战区的关键所在。
    相反,“直7”反到没有这么多的问题。
    虽然使用的同样是“z6”,不过是输出功率才750千瓦的d型,因此发动机的热负荷要低得多。
    在日常使用中,“直7”的出动率比“直10a”高得多。
    要保持足够高的出动率,就必须在后勤保障上下足功夫。
    所幸的是,之前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生活。
    何况,当前的局势可不是一般的紧张!
    就在昨天,迢曼当局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以帝国为首的联军在一天之内,也就是今天上午八点之前结束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无条件从波沙湾地区撤军,承认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个省。
    此外,还要求帝国立即停止向骆沙联邦共和国增兵,无条件移交大约400万滞留在骆沙联邦共和国境内的非法移民,答应在以骆沙民主共和国为主的基础上,让东西骆沙重新实现统一。
    帝国当局根本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
    同样是在昨天,只晚了几个小时,帝国当局就发表声明,宣称绝不会从波沙湾撤军,更不可能放弃骆沙联邦共和国。
    至于移交那些到东骆沙申请政治避难的西骆沙公民,那是东骆沙政府的事,跟梁夏帝国没有关系。
    要不要让东西骆沙实现统一,以及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那也是骆沙人民的事。
    梁夏帝国的立场也非常明确尊重骆沙人民的选择,反对一切性质的强权政治。
    随后,总参谋部下达了最高战备命令。
    结果就是,一整个晚上都没消停下来。
    虽然空军战术航空兵部署在后方,但是在昨天晚上,有8架战斗机因为燃油即将耗尽而在占加拉降落。
    按照这些战斗机飞行员所说,边境那边的局面非常紧张,对峙随时有可能演变成冲突与战斗。
    其实,现在欠缺的就只是第一枪。
    如果只是对峙,那还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样的局面并不少见,其中几次还演变成了冲突,最后还是平息了下去。
    这次却不一样!
    空军方面,已经把仅有的2架“指10a”派了过来,而且部署在鄂木斯克,距离前线就只有1000多千米。如果有需要,空军还可以把部署在波沙湾的那架联合指挥机调过来,加强这边的监视力度。
    从“指10a”在波沙湾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联合指挥机在空地协同方面有十分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鄂木斯克的空军基地,一直就是空军在西北战区的大本营,主要就用来部署预警机等大型支援飞机。
    原因也很简单,该基地恰好在西陆集团陆基巡航导弹与中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外。
    要说的话,在开战之后,最需要提防的就是西陆集团的导弹攻击。
    这也是帝国空军一直重视战斗机作战半径,并且尽量让战斗机靠后部署的关键所在。
    如果把作战飞机集中部署在前沿机场,极有可能在敌人的首轮突袭中全军覆没。
    为此,空军还在前沿区域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以弥补前沿机场容纳能力不足,无法支撑全部战术飞机的问题。
    不管怎样,从战斗机飞行员带来的消息看,局面非常的紧张,战斗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爆发。
    其实,这么说也不是很准确。
    按照廉旭升的判断,西陆集团在天亮后发起进攻的可能更大一些,最有可能在黎明前后开始火力准备。
    按标准的进攻战术,在地面部队强渡伏尔加河之前,进行2个小时的火力准备,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然,肯定以导弹突击开始。
    按照西陆集团历年来进行的军事演习,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在战役开始阶段,火力突击主要依靠多达上万枚的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而且在导弹突击过后,也就是重创东方集团的防御性空中力量之后,才会出动航空兵,对处于战役纵深范围之内的主要军事基地进行大规模轰炸。
    只是,不管以什么方式发起进攻,地面推进都得在白天进行。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西陆集团地面部队缺乏夜战装备,基本上没有夜战能力,所以会尽量的避免在夜间发动进攻。
    为了提高首轮进攻强度,通常把进攻发起的时间安排在黎明。
    其实,波沙湾那边的战斗已经说明了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