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投降,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战争当中遭受的伤亡。
波伊战争结束之后,空军提出的这套军事理论,在帝国内部大受推崇,还左右了帝国的军事建设。
要说的话,战后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就与此有关。
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才有了“轰x”项目。
要说的话,帝国空军在过去搞的所有“轰x”项目,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
比如,在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帝国空军就觉得,“轰9”能依靠超过12000米的升限突破敌人以高射炮为主的防空系统,并且彻底的炸垮敌人。哪想到,在“轰9”形成战斗力的时候,防空导弹就取代了高射炮,而且射高超过2万米,让提高最大升限做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往后,帝国空军还把希望寄托在了3倍音速的战略轰炸机上,希望通过速度突破敌人的防空系统。只可惜,因为指标太超前,存在很多在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所以该项目在造出4架工程原型机之后,以成本控制失败,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战术价值不够明显等原因下马。
现在,这4架绰号“霹雳”的轰炸机,是帝国空军博物馆等4家大型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其实,帝国空军还对“轰10a”寄予厚望,认为超低空突防有发展的潜力。
可惜的是,超低空突防也是死路一条。
也就是在轰炸机上连番碰壁,连续多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下马,帝国空军才被迫另起炉灶,在弹药上下功夫。
由此,才有了巡航导弹。
可问题是,巡航导弹实在太贵了,在全面战争当中根本消耗不起,肯定不可能用来取代传统炸弹。
因为太贵,所以巡航导弹不可能成为主要打击武器。
相对而言,各种廉价的制导炸弹,比如使用高精度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制导炸弹,更加有发展潜力。
此外,帝国投入巨资打造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而且采用的是格外复杂的子母卫星体系,还把价值巨大的母卫星部署在反导导弹无法到达的中高轨道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希望利用这套系统提高战略轰炸的效率,或者说降低成本,比如用卫星导航取代其他复杂与昂贵的制导设备。
不说别的,帝国空军正在研制的几种靠卫星导航的精确制导炸弹,空军订下的目标价格都在1万金元以下,而且明确要求使用现有的炸弹,准确说是开发用于非制导炸弹的低成本制导套件。
这么做,其实就是因为巡航导弹太贵了。
在全面战争中,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能够依靠的依然是轰炸机,主要使用的仍然是廉价的炸弹。
这意味着,轰炸机依然得冒险突破防空网。
虽然精确制导弹药,能够大幅度提高轰炸效率,理论上能提高上百倍,从而降低对轰炸机的依赖程度,比如以往需要出动100架轰炸机才能完成的轰炸任务,使用精确弹药之后或许只需要出动1架,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轰炸机容易遭到拦截,也特别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的现实。
在波伊战争中,面对并不强大的波伊防空部队,帝国空军损失了上百架战略轰炸机。
要说的话,这几乎给战略轰炸机判了死刑。
超过1的损失率,在全球大战当中,根本就承受不起。
不止是轰炸机非常昂贵,如果飞行员的阵亡率太高,等到轰炸机生产出来,恐怕都没有飞行员能驾驶升空。
其实,也就是这些现实问题,倒逼帝国空军寻找提高轰炸机生存率的办法。
在进行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后,帝国空军总算找对了方向。
要说的话,“攻11”更像是隐身技术的验证机。
“轰x”项目与“攻11”项目几乎同时启动,在权衡利弊之后,帝国空军决定优先发展“攻11”。
道理也很简单,在“攻11”飞起来之前,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实现雷达隐身,也没有人清楚“隐身”的军事价值。其实就算在“攻11”首飞后,也有很多人对隐身技术抱怀疑态度。
这种局面很快就出现了转变。
在参与斯里兰卡的评判行动之前,“攻11”就用行动证明了自身价值。
在新历145年的联合军事演习中,4架“攻11”在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况下,成功的“摧毁”演习双方的司令部,而且没有被演习双方发现。“隐身”的军事价值,在这次演习中崭露得一览无余。
不然,帝国空军也不敢在第二年,派遣“攻11”明目张胆的去斯里兰卡平叛。
其实,也就是在新历145年,“轰x”项目进入快车道。
当时,帝国的航空企业,特别是几家主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厂,已经通过“攻11”对雷达隐身有了清楚的认识,还在“攻11”的测试飞行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方案。
严格说来,“攻11”的隐身性能其实并不完美。
在八个特定方向上,“攻11”反射的雷达信号不但没有减弱,还有所增强,因此要尽量避免让这些方向对准敌人的雷达,至少不能长时间对准敌方雷达,从而对任务规划与飞行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攻11”的基础上,才有了现在的“轰x”。
对李天凌来说,“轰x”也不算神秘。
年初,在错过成为“战x”军方试飞员的机会之后,张家正还专门问过他,有没有兴趣去当“轰x”的验收试飞员。
结果,李天凌一口就回绝了。
他在当时就已知道,“轰x”是典型的重型战略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0吨,最大载弹量至少有30吨。在标准搭载的情况下,比如挂载12枚“蛇矛”级别的巡航导弹,或者24枚短程空地导弹,或者36枚滑翔制导炸弹,载弹量控制在20吨以内时,航程不会低于12000千米,并且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达到20000千米。即便是满载,也就是挂载72枚500千克航空炸弹,载弹量达到36吨的时候,航程也能达到8000千米,加油之后能够达到14000千米。
至于其他性能,就没什么好炫耀的了。
受飞翼布局的限制,“轰x”肯定无法超音速飞行,且最大升限在12000米到15000米之间。
此外,“轰x”很有可能成为帝国空军第一种只需要2名飞行员的战略轰炸机。
“怎么样,‘回旋镖’这个绰号很合适吧?”
在那名军官走过来打招呼的时候,李天凌才回过神。
“老王?”
那人是王庆恩上校,李天凌在空军飞行学院的同班同学,而且之前也是一名能力突出的战斗机飞行员。
“听张将军说,你还不愿意飞这种轰炸机。”
“他这人,你还不了解,是心高气傲。”张家正在这个时候说道“总共有4架,全都做了必要的改造,安装了武器控制系统。第二个目的就是实战测试‘轰12a’的性能,特别是隐身能力。如果有机会,还要由‘轰12a’达成第一个目的,也就是轰炸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
“定型了?”
“测试已经结束了,走完最后流程就正式定型。”王庆恩回答了李天凌的问题。
“缺少飞行员?”
“你就别做美梦了。”张家正笑了笑。“我带你过来,就只是让你知道,这次行动绝对不是让你们去做无谓牺牲。如果能一举摧毁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我们就有很大把握守住阿斯特拉罕,甚至有希望在冬天到来前发起战略反击。真要是一切顺利,甚至不会给北孤集团参战机会。”
听张家正这么一说,李天凌立即锁紧眉头。
“你俩个,也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了吧?离行动开始还有半天,你们好好聊一聊,我还有别的事情,不扯了。”
“张将军慢走。”王庆恩非常守规矩,还把张家正送到门外。
别看他跟李天凌是同班同学,他没有李天凌那样的背景,货真价实的平民军官。
当然,李天凌没有那么客气。
不是李天凌没礼貌,而是他的注意力仍然在那架轰炸机上面。
其实,他有点后悔。
如果当初知道,“轰x”能够在年内定型,还能够赶上全球大战,他肯定不会拒绝张家正的提议。
要说的话,轰炸机才是军中大将。
在现代战争中,“轰x”这类隐身轰炸机,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无敌战将。
驾驶轰炸机飞到敌人的头顶上空,在投下炸弹之后扬长而去。
绝对比驾驶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刺激!
关键,意义也更加巨大。
可惜的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
别说不缺少飞行员,就算缺,也轮不到李天凌。
只是熟悉驾驶方式,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是说李天凌是飞行员,就能够驾驶轰炸机生空作战。
显然,没有时间让李天凌去掌握驾驶“轰x”的技巧。
想到这里,李天凌偷偷叹了口气。
“你也用不着叹息,听说‘战20a’也快要定型了,年内进入预生产阶段,最迟在明年年初就会装备部队。”
“消息可靠吗?”
“我也是听说,不过应该很可靠。”
这下,李天凌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
第81章 擒贼擒王
在王庆恩这里,李天凌还打听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消息。
张家正其实准备了两套作战方案,告诉李天凌的是其中之一。
在这两套作战方案当中,李天凌他们都是佯攻,负责吸引敌人的火力,主力的是王庆恩亲自统帅的4架“轰12a”。
简单的说,“轰12a”的作战行动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确保摧毁西陆集团的前线司令部,瘫痪敌人的战场指挥系统,为西北战区争取几天时间。
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奔袭莫萨。
其实,能不能顺利完成首要任务都是个未知数。
早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军队就展现出了很强的电子战能力,不但广泛的使用电子干扰设备,还组建了专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部队,并且研制装备了专门用来对付雷达的反辐射导弹。
此外,大型电子侦察机也是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
在这场战争期间诞生的新式技术兵器,以及依托技术兵器发展的新式战术,无一例外的表明,在未来战争当中,通过打击对方的指挥与通信体系来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将是获取胜利的捷径。
要说的话,甚至是不二选择。
波伊战争结束之后,帝国空军大肆投资研制各种电子战设备,诞生“攻8fz”这类专业的电子攻击机。
在战争中,任何一方都得努力增强电子战能力,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相对而言,最有可能遭到打击的就是前线指挥中心。
帝国军队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指挥部搬到天上去,以c29大型客机为载体,发展出了大型预警指挥机。
在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指8”足够充当多军兵种联合指挥部。
帝国空军还有专门的战略指挥机,也就是“指9a”。只不过数量有限,而且至今没有通过全部的测试项目。
按照设计指标,“指9a”能搭载一个120人的战区级司令部,以及足够的通信设备,在战线后方1000到2000千米的区域巡航飞行12个小时,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把部署时间延长到24小时以上。
只是,“指9a”的进度一直很慢。
不是说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