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而言,反到是海军的“攻5”为了追去大航程,满载的巡航飞行速度比空军的攻击机慢得多。
    在进行协同作战的时候,这个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
    如果是由海军掩护,就需要让电子攻击机提前出发,到约定空域待命,不然没法跟上空军就作战飞机。
    因为“攻5cz”靠不住,所以空军至今都不肯让已经服役30年的“攻8fz”退役。
    不过,这也不是说“攻8fz”就是十全十美。
    相对而言,“攻8fz”最大问题,也就是保养麻烦,以及维持的费用太高。
    要说,这也是空军不愿意采购太多“攻8fz”,宁愿在必要的时候请求海军支援的原因。
    总而言之,空军一直想要获得一种廉价的,而且性能足够好的电子攻击机。
    空军最初打的算盘,是以“战16”为基础发展电子攻击机。
    不过,在国防部干预下,空军不得不妥协,也就是接受国防部的安排,由海军主导专用电子攻击机的研制工作,再由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通过大批量采购降低价格,并简化后勤保障。
    海军选择的平台是正在研制的“攻x”。
    道理也很简单,“攻x”项目由海军主导,海军有绝对的发言权。
    按照协议,空军负责电子战子系统的研制工作,理由是空军拥有更丰富的经验。
    因为“攻x”项目一再拖延,所以空军也一直在利用新技术对“攻8fz”进行改造,对外宣称是拿“攻8fz”测试为下一代电子攻击机研制的武器系统。只是受资金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攻8fz”都接受了改造。
    在大战爆发前,只有大约50架“攻8fz”获得了改造,而且是机龄最短的那一批。
    这次投入的就是这些改造过的“攻8fz”。
    在14日夜间的反击行动中,“攻8fz”与“指10a”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反击所取得的战果,并不存在多大的疑问。
    关键在于,投入了这么多的支援飞机,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大规模反击,没人觉得这只是佯攻。

第84章 飞行巴士
    其实,廉明阳驾驶的“直8”只比空军那些“攻9b”晚了大约15分钟起飞。
    跟驾驶武装直升机一样,廉明阳仍然是冲在最前线,亲自执行风险最大的突击任务。
    在他的这架“直8”通用运输直升机上,除了他与姜尚贵,还有2名机枪手,并且搭载了1个小队的12名突击队员。
    其实,“直8”最多能搭载16名全副武装的步兵,在由中间隔板分开的前后两个载员舱里,面对面安装的四排座位上各坐4名步兵。只是在每1排都空出一个座位,用来放置弹药等物资,所以只搭载12名士兵。
    在特战型,即“直8t”上,因为取消了最后一排座位,安装了一个容积600升的内部油箱,同样只能搭载12名士兵。
    这个搭载数量其实很有讲究。
    在低空突击部队里,一个步兵班的最低编制是6人,因此12名士兵,在理论上可以组成2个步兵班。
    不过,步兵班并不是空中突击部队常用的编制。
    在执行高难度的作战任务时,一般采用的是4人战斗小组的编制,而且通常是3个战斗小组一起行动。
    显然,12名官兵正好组成3个战斗小组,也恰好是一个完整的战斗单元。
    廉明阳搭载的这12名官兵,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单元。
    在这3个4人战斗小组当中,指挥官所在小组为指挥官,狙击手,机枪手与负责协助机枪手的步枪手。因为指挥官是步枪手,而且机枪手使用的轻机枪,所以该战斗小组拥有从远到近,完整的压制火力。在副指挥官的战斗小组中,为副指挥官,机枪手与两名携带轻型反坦克导弹的步枪手。该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坦克,而副指挥官在充当狙击手的同时还要为使用班用机枪的机枪手携带备用弹药。第三个小组是小组长,机枪手,一名协助机枪手的步枪手与一名携带火箭筒的步枪手,不过该小组其实是以机枪为主,拥有整个小队里面唯一的通用机枪。
    只有3个小组一起战斗,才有完整的火力与战斗力。
    要说的话,这样的战斗单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持续作战能力不够强。
    道理也很简单,12名官兵要带上覆盖远近的各种压制武器,那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带上充足的弹药。
    虽然在小队里,可以通过分配弹药与给养,让12名官兵的负重达到平衡,但是承担了太多任务,官兵同样是不堪重负。
    即便是执行为其3日的短期作战任务,单兵负重都达到了惊人35千克。
    如果把作战时间延长到7日,而且不额外携带弹药,只是增加必要的给养,单兵负重都接近45千克。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统计,负重超过45千克后,士兵的作战效率就将直线下降。
    只要能够办到,得努力把战斗负重控制在35千克以内。
    这也是陆军用让“直8”只运载12名官兵的主要原因。
    少装4名步兵,能多带大约600千克武器弹药。
    关键还有,直升机能把作战部队直接送上阵地,不存在往阵地搬运武器弹药的问题。
    要说的话,用直升机空运部队与物资,在前线进行垂直机降作战,就是帝国陆军在波伊战争中开创的新式战术。
    这次,其实也一样。
    廉明阳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反击部队送到战线北面,位于伏尔加河的东岸,紧邻干线公路的一座高地。
    在第一批突击部队控制阵地之后,再把工程兵与工程设备送上去。
    总而言之,也就是赶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协助空中突击部队占领与巩固阵地,并完成战斗部署。
    等到战斗打响,要继续往前线运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
    作战行动由后方策划与指挥,廉明阳他们只需严格按照计划行动,准确说是在遇到变故前严格按计划行动。
    其中就包括出发时间与到达时间。
    要说,第一次突击运输也就只比规定的晚了大概2分钟到达。
    耽搁的2分钟,也是应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在途中放慢速度,即突击前的火力打击还在进行。
    为了避免误伤,运输直升机得在火力打击结束之后才能进场。
    就在廉明阳他们飞来的途中,空军的攻击机集中打击了附近的西骆沙军队,东骆沙陆军还动用远程火箭炮,对这处高地进行了长达一刻钟的覆盖式炮击,总共打出上千发大口径火箭弹。
    要说的话,炮火打击的效果更加明显。
    其实,在整个东方集团,也只有东骆沙陆军格外的重视炮兵。
    前面已经提到,东骆沙拥有集团中最好的远程火炮。
    在火箭炮方面,其实也一样,甚至更突出。
    东方集团的所有远程火箭炮,至少是大口径远程火箭炮,都是在东骆沙“龙卷风”的基础上搞出来的。
    很多国家就是直接购买的“龙卷风”,或者按许可生产。
    为了简化后勤保障,东方集团已经确定300毫米为远程火箭弹的标准口径,所有成员国都得采用。
    简单的说,不管各国的远程火箭炮是什么样子,火箭弹必须通用。
    帝国陆军的“ph300”型远程火箭炮,就是在东骆沙“龙卷风”的基础上,按照帝国陆军的需求研制。大概为了保住帝国颜面,“ph300”不但采用履带式底盘,还使用2组6管集装箱发射器。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改进设计。
    采用集装箱式发射器的最大好处,是简化了再装填作业,把再装填时间由15分钟缩短到5分钟。
    有趣的是,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帝国陆军并没想过提高再装填速度,而是希望能发射短程弹道导弹,让导弹与火箭弹共用平台,在不添加发射平台的情况下获得超过300千米的火力打击范围。
    可惜的是,帝国陆军的短程弹道导弹项目没有能够瓜熟蒂落。
    不是说帝国陆军不需要远程压制火力,而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之后,300毫米火箭弹已经拥有足够远的射程。
    最新一代300毫米火箭弹的射程高达270千米!
    那么,射程300千米的弹道导弹,还有什么价值呢?
    至于命中精度,可以通过为火箭弹安装简单的制导设备加以解决,比如采用高精度的激光陀螺仪,就能把火箭弹的精度提高十倍,再加上卫星制导系统,还能把终点散布范围缩小到50米以内。
    这本身就是大口径火箭弹的优势,即导引头占用的空间,对大口径火箭弹的基础性能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其实,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制导系统是越来越小,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不过,帝国陆军没有采购多少“ph300”。
    除了有空军强大的空中支援之外,还是价格的问题,即“ph300”太贵了,而配套的火箭弹更贵。
    所幸的是,东骆沙陆军有足够多的“龙卷风”。
    在大战爆发前,东骆沙陆军有3个独立炮兵旅,8个军属炮兵营与16个师属炮兵营装备了“龙卷风”火箭炮,总共超过600门。
    一次向一座面积不到100亩的高地投射了1000多枚300毫米火箭弹。
    这个火力密度,简直可以用“恐怖”形容。
    一枚配备高爆弹头的300毫米火箭弹,对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高达150米,对软目标的破坏范围也达到50米,其绝对杀伤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在理论上只需要10多枚火箭弹就能覆盖这座高地。
    这种全覆盖的打法,等于是用炮弹把高地耕了一遍。
    在炮火打击结束时,高地已经变成了焦土。
    别说活人,连一条活着的蚯蚓都没有!
    不过,这也带来了麻烦。
    在降落的时候,廉明阳他们就吃到了苦头。
    地面全是浮土,在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影响下,扬起了满天尘土,能见度在瞬间就降到了0。
    所幸的是,廉明阳经验丰富,控制住了直升机。
    因为实在看不清地面的情况,所以他没有着陆,让突击队员通过绳索滑降到地面上,然后再让机枪手把弹药物资丢下去。
    有廉明阳带头,后面10多架“直8”都是照葫芦画瓢。
    在返航前,廉明阳还联系了设在阿斯特拉罕的前进基地,让修建阵地的工程兵知道等下要面对的麻烦。
    要说,不算什么大麻烦。
    只要多飞一趟,把专门的工程设备送上去,就能够解决问题。
    此外就是,不需要长期占领做座高地,也就不用构筑太过牢固的防御工事。
    按照上面做的安排,在达到反击目的之后,空中突击部队就将撤回来,到时候还要破坏掉修建的防御工事。
    返回阿斯特拉罕的前进基地,廉明阳收到消息,那座高地上根本没有敌人!
    一个都没。
    首批突击部队,用半个小时就搜索了整座高地,别说是敌人,连敌人存在过的蛛丝马迹都没找到。
    感情,西骆沙军队并没有把这座扼守干线公路的高地当回事。
    不过,也没啥好奇怪的。
    在伏尔加斯基到阿斯特拉罕,有很多这种高地,西骆沙的兵力本来就不够,不可能守卫所有高地。
    进攻方也不会把重点放在防御上。
    占领高地不是难事,真正的麻烦是在占领之后,顶住敌人的围攻!
    廉明阳赶在15日凌晨前又飞了一趟,把第二批突击部队送上了前线,还以吊挂方式送去一门82毫米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