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投入的兵力。
    那是足足80架“火神”轰炸机!
    如果没有特别重要,必须实现的目的,迢曼帝国有什么理由动用80架“火神”来对付只有2艘航母的第51特混舰队?
    那么,这个重要目的是什么?
    开始,周涌涛与军方要员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包括国防部长在内,几位军方要员认定跟大陆战场有关,希望打掉第51特混舰队,阻止帝国向枷锁陆桥运送物资,降低攻打枷锁陆桥的难度,以及通过这次反击掩盖在地面战场上遭受的挫败。
    当然,也可以看成是逼迫帝国把重点转向海洋战场。
    说起来确实有一些道理。
    只是,这些目的也太差劲了。
    此外,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根本说不通。
    最后发起攻击的那批轰炸机,是从北面突击的,也就是飞越了忒尔共和国,破坏了《伊斯坦布尔公约》。
    这份公约,不但是用来确立忒尔共和国的永久中立地位,还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说得直接一点,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在缔约的时候,其实都是拿本国在忒尔共和国的影响力做保。
    迢曼帝国毁约,梁夏帝国就不再需要遵守这份公约。
    这意味着,帝国可以借道忒尔共和国,由铁路向枷锁路桥运送兵力与物资。
    那么,封锁海运航线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涉及到一条非常关键的铁路。
    由帝国的铁路公司投资,锡尔特到卡尔斯,从南到北贯穿亚美尼亚高原的铁路,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车。
    关键还有,从锡尔特往南大约300千米就是伊拉克的摩苏尔,其间只有大约100千米没有通铁路。
    只要能借道忒尔共和国,就能够解决向枷锁陆桥运送物资的问题。
    此外,甚至能够在此开辟新战场。
    迢曼高层肯定不会认为,伊拉克能够顶住帝国大军。
    这么一来,迢曼高层还有什么理由主动破坏忒尔共和国的中立性?
    按照《伊斯坦布尔公约》的附加条款,只要任何一个缔约方毁约,忒尔共和国都会跟其他缔约国结盟。因为纽兰共和国还没参战,所以在法理层面,忒尔共和国现在只能够跟梁夏帝国结盟。
    真要阻止帝国海军进军墨海,完全该放开手脚,等到第51特混舰队进入墨海,再发起打击。
    到时候甚至有望全歼第51特混舰队,以及随同行动的运输船队。
    关键还有,能够安排战术航空兵执行打击任务,或者是安排更多的战斗机为轰炸机提供掩护。
    可见,迢曼帝国在这个时候出手,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在秦风烈等军方要员的面前,周涌涛没有强调这个问题。
    主要是没这个必要。
    周涌涛只着重强调一点,在坐实迢曼帝国率先毁约之后,准确说是在获得忒尔共和国当局的接受之后,要做好借道忒尔共和国的准备,所以在此之前的头号任务,其实就是打败伊拉克。
    从波沙湾北上,经忒尔共和国去枷锁陆桥,要么经过伊拉克,要么借道波伊国。
    显然,现在只能选前者。
    至于第51特混舰队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
    在讨论的时候,张晓天提出,对陆心海北岸的军事基地进行报复轰炸,不过被周涌涛否决了。
    报复轰炸,主要是作秀。
    如果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还真有这个必要。可这是全球大战当中,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其实,空军参谋长甄必胜也表示反对。
    道理更加简单,海军已经决定撤走部署在陆心海的舰队,因此承担反击作战任务的就只能是空军。
    哪怕海军派岸基航空兵协助,也得由空军的轰炸机执行打击任务。
    显然,空军现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支持在陆心海这边的作战行动。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反复强调尽快打赢波沙湾战争,结束该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好集中力量对付西陆集团。
    其实,这也是在告诉张晓天,还没有到发起反击的时候。
    周涌涛没有忘记告诉张晓天,提高海军的战备状态,特别是在东望洋这边,绝不能掉以轻心。
    第51特混舰队遭重创,那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哪怕2艘超级航母没有沉没,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而这意味着,帝国海军在短期之内可以动用的航母只有13艘。扣除还在造船厂里进行大修的5艘,以及必须留在梵炎洋方向上的3艘,部署在西南东望洋的2艘,帝国海军在最关键的战略方向,也就是霍瓦依群岛那边就只有3艘航母。
    关键还是3艘大型航母。
    当然,在过去十几年里,帝国海军部署在霍瓦依群岛那边的航母一直只有3艘。
    这个数量,在平时已经足够。
    3艘航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至少有1艘在外海活动,也就能够对潜在的敌人产生足够的威慑。
    战争时期,3艘航母就肯定不够!
    如果需要向陆心海增兵,或者需要面对南方次大陆作战,那就肯定得从西南东望洋抽调兵力。
    这么一来,霍瓦依群岛那边,连预备队都没有!
    在理论上,纽兰海军能在大约15天之后,把部署在东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并且留下1艘做后备。
    如果纽兰空军早有准备,调集足够多的轰炸机,就拥有了发动攻击的能力。
    此外,如果纽兰当局已经说服梵罗国,就更有可能同时在东望洋发难。
    可见,帝国现在面对的,就是最为凶险的局面。
    除了已经在3个方向上作战,在近期还很有可能再在2个方向上爆发战斗。
    真要如此,麻烦就大了!
    其实,这也是周涌涛把林世平叫来的原因。

第96章 战略收缩
    周涌涛翻看情报文件的时候,林世平走到窗户旁边,点上了香烟。
    严格说来,第51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确实是在预料之外,必然会逼迫帝国海军调整作战部署。
    简单的说,南方次大陆与东望洋,这两个跟海军相关的战略方向已经受到影响。
    在林世平带来的情报文件中,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是南方次大陆。
    在第51特混舰队遭到重创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帝国海军部署在梵炎洋的3艘航母,无论如何无法完成对梵罗国的战略封锁任务,即在穆阿海与孟加拉湾各需要一支三航母战斗群,才能够保持战略封锁,才有足够的战略威慑,从而使得一直对帝国耿耿于怀的梵罗国按兵不动。
    有第51特混舰队,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只要梵罗国敢轻举妄动,帝国海军能让第31特混舰队机动到东北梵炎洋,并且同时让第51特混舰队进驻穆阿海。
    虽然少了一艘航母,但是能切断梵罗国的海运航线,对其实施全面的战略封锁。
    遭到封锁,没办法获得来自纽兰共和国的援助,梵罗当局必然会有所顾虑,也就未必会积极参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其实是把拥有2艘航母,部署在西南东望洋的第61特混舰队进驻梵炎洋。
    这样一来,依然能跟第31特混舰队协同作战,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封锁梵罗国。
    显然,这就牵扯到东望洋这边的战略部署。
    第61特混舰队的一个主要任务,其实是策应部署在霍瓦依群岛,平常以珍宝港为母港的第41特混舰队。
    其实,第四舰队是帝国海军唯一部署在海外的舰队
    按帝国海军的战略部署,在与纽兰共和国开战之后,第61特混舰队主动前出,视情况决定具体作战行动。关键就一点,如果第41特混舰队所承担的压力太大,第61特混舰队就要表现得主动一些。
    说得直接一点,得在必要的时候奔袭望夕运河。
    可见,在东望洋方向上,第61特混舰队其实是第41特混舰队的备胎,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要说的话,还可以把第六舰队看成东望洋这边的战略预备队。
    因为可以前出到东望洋中部,以约顿港为前进基地,所以从军事的角度看,第六舰队对纽兰共和国构成的战略威慑,并不在第四舰队之下,甚至要更强一些,具有控制整体战略的地位。
    如果让第61特混舰队去梵炎洋,那么在东望洋上,第41特混舰队就要孤军奋战了。
    这种局面,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来没有出现过!
    哪怕是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海军也在西南东望洋上保留了一支拥有数艘航母,实力强大的特混舰队。
    当然,在那个时候,纽兰海军没有挑战帝国海军的资本。
    现在,纽兰海军能够在东望洋上部署5艘航母,甚至是6艘,只有3艘航母的第41特混舰队未必顶得住。
    当前这个局面,说得直接点,也就是两头不顾。
    这还不是全部。
    要说的话,其实在帝国的战略计划中有针对这种局面的预案。
    变被动为主动,在局势完全失去控制之前,通过主动出击来改变战略态势,或者说让局面变得对帝国有利。
    简单的说,就是调集所有的兵力,主动找纽兰海军决战,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采用偷袭的方法。哪怕再不济,也能够奔袭望夕运河,通过炸毁运河船闸来阻止纽兰海军迅速向东望洋增兵。
    只有在稳住了东望洋的局面之后,才会考虑让第61特混舰队驰援梵炎洋。
    当然,如果有把握,甚至可以像上次大战那样,首先在梵炎洋取得决定性胜利,再回头来对付纽兰共和国。
    可问题是,这一套战略,根本算不上秘密。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波伊战争结束,帝国海军的发展受到限制,军情局就获得了可靠情报。
    纽兰海军已针对帝国海军做出的战略调整,全面修改了战略计划。
    其中关键,就是利用梵罗国牵制帝国海军,然后寻找机会歼灭帝国东望洋舰队,夺取东望洋的制海权,并且攻占霍瓦依群岛。至于是否继续打下去,则要看交战情况,特别是双方兵力对比。
    纽兰海军有明确的目的。
    在开战后,首先夺取制海权,然后攻占霍瓦依群岛。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要说的话,这不是什么秘密。
    如果帝国海军把重兵留在东望洋,那就是以逸待劳,等帝国海军找上门去,再依托本土优势击败帝国海军。
    纽兰空军拥有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能击溃任何靠近其本土的舰队。
    如果帝国海军向梵炎洋增兵,先解决后顾之忧,纽兰海军就主动出击,争取在霍瓦依群岛的附近打一场歼灭战。
    其实,这也是纽兰空军坚持发展重型战略轰炸机的关键所在。
    像b…52h与b…1b这类重型战略轰炸机,能够挂载数十枚反舰导弹,对6000千米之外的舰队发起攻击。
    这个打击范围,足够覆盖霍瓦依群岛。
    可见,纽兰海军的作战方案也很有针对性。
    现在摆在帝国当局面前的问题是,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首先稳住梵炎洋。
    其实,林世平更倾向于后者。
    不是说怕跟纽兰共和国交战,而是现在没有能战胜纽兰共和国的绝对把握。
    问题,其实就出在了情报上。
    因为军事卫星系统遭到西陆集团攻击,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侦察卫星,所以帝国已经无法对望夕运河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而在茫茫大海上搜寻纽兰舰队,那就更加的不靠谱了。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