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争霸-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攻入伊拉克境内之后,第5陆战师直接向塞勒曼推进,占领这座位于伊拉克南部沙漠腹地的小城镇。
    这是第一天的突击目标。
    此后,第5陆战师的先头突击部队将继续向塞马沃进军,攻占这座位于两河流域的战略重镇。
    关键,这里是陆战队与陆军作战区域的分界点。
    按照丁镇南的安排,第5陆战师在占领塞马沃之后,就要回过头,开始向下游方向的巴士拉进军。
    到时,部署在沙乌地这边的联军,也会同时攻打科威特。
    也就是说,由第5陆战师与联军的地面部队负责解放科威特,攻占伊拉克南部地区。
    关键是打通后勤补给线。
    正是如此,丁镇南明确告诉第5陆战师的官兵,他们就只有1周,最多10天,必须打下巴士拉,并控制从巴士拉到塞马沃的公路与铁路,确保能把那些运送到巴士拉的物资送往前线。
    此后,才是陆军主导的攻打巴格达的作战行动。
    在一周内扫荡三分之一个伊拉克!?
    不是不行,不过难度确实非常大。
    最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后勤保障。
    拟定作战计划的细节内容的时候,刘尊山等基层部队的军官提出,首先就要保证后勤保障一定得跟上。
    只是地面推进的里程就超过了1200千米,其中三分之一是野外行军。
    按帝国军队的战术条例,装甲部队在野外推进200千米就得进行一次燃油补给,即便沿公路推进,每300到350千米就要做一次补给。如果存在交战的可能,那么补给频率要提高50。
    在高强度战斗当中,装甲部队每天的突击距离往往只有几十千米。
    上次大战期间,那怕是在闪击战当中,也没有一支集团军级别的装甲部队的日突击距离超过50千米。
    说得直接一点,装甲部队推进的每一步都是用海量物资垒起来的。
    现代战争也是如此,装甲部队在任何时候都得保证坦克战车有60的余油,即便在突然遭遇敌人的情况下,依然能与之交战,而不会因为缺乏燃油而丧失战术机动性,从而在遭遇战当中被敌人击溃。
    这么一来,推进1200千米,仅燃油补给就要进行5到8次。
    显然,需要补给的还有弹药。
    如果后勤保障没法跟上,那一切都是空谈。
    所幸的是,丁镇南也做了足够的保证。
    除了由沙乌地的数千台运输车辆之外,联军还调动上千架直升机,而且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重型运输直升机,专门负责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确保突击部队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保障。
    此外,就是加强空中打击的力度,尽可能的降低突击部队的作战消耗。
    其实,陆战队自己也在努力。
    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里,就有一支陆战队的航空兵,除了有几十架武装直升机,还有一百多架攻击机。
    陆战队的武装直升机都将在地面战争打响之后,进驻拉夫哈临时基地,为地面部队支援。至于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的攻击机,由联军司令部统一调度与指挥,不过主要面向伊拉克南部地区作战。
    此外,陆军把一个独立炮兵旅留在拉夫哈,负责协助陆战队作战。
    必须承认,陆战队一直欠缺远程炮兵。
    不是陆战队买不起大口径榴弹炮与远程火箭炮,而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登陆作战,或着在滨海地区作战,陆战队随时都能呼叫舰队炮火支援,海军的战舰就是陆战队的炮兵。
    帝国海军的所有驱逐舰与巡洋舰,都至少配有1门130毫米舰炮,还有部分护卫舰也配备了130毫米舰炮。
    这些大口径舰炮的主要价值,就是在登陆作战行动当中为陆战队火力支援。
    在登陆舰队里,特别是在执行登陆作战行动的时候,往往会编入数艘专门为登陆部队火力支援的战舰。
    有的时候,甚至是火力强大的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
    用丁镇南的话来说,他把能找到的支援力量都派了过来,而陆战队的任务也只是按照计划扫荡伊拉克南部地区。
    因为最先到沙乌地,还在7月份跟伊拉克军队打过一仗,所以刘尊山当仁不让的担负起了突击的重任。
    仍然是他指挥的这个合成营。
    与一个多月前不同的是,多了1个机步连、1个防空连与1个后勤保障营,加强之后的总兵力超过800人。
    要说的话,这还不算多。
    在理论上,一个陆战队的加强营最多能达到2000人的规模,在过去相当于陆军的一个团了。
    其实,小而全,一直是陆战队营级作战部队的特点。
    毕竟,在陆战队所面对的战场上,往往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作战能力,确保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当然,承担突击任务的依然是3个装甲连与3个机步连。
    虽然是在野外突击,但是装甲部队仍然排成整齐的队列。
    5点30分不到,刘尊山驾乘的坦克就越过边境线,进入伊拉克境内。
    因为隐蔽得非常好,所以在该方向上并没有伊拉克军队守卫边境,也就没有在越过边境线的时候遇到阻击。
    6点不到,几架直升机从装甲部队的上方飞过。
    不是威武的武装直升机,是小巧的侦察直升机。
    按空军的情报,在塞马沃的南面并没有成建制部署的伊拉克军队,无需提前出动武装直升机。
    为了保险期间,陆战队还是派来了几架侦察直升机。
    当然,这是标准的突击战术。
    侦察直升机在前面开路,装甲部队能保持行军状态,不但能节省燃油,还能让官兵保持体力。
    如果敌人就在前方,突击部队就能在收到消息之后做好战斗准备。
    其实,刘尊山不相信会一帆风顺。
    从拉夫哈到塞马沃的直线距离超过了120千米,哪怕直接冲过去,以坦克在野外行军所能达到的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也需要足足4个小时,期间耽搁了的话,花上5到6个小时也正常。
    在这5到6个小时里面,伊拉克军队就什么事都不做吗?

第105章 快速突击
    整个上午,刘尊山统帅的装甲营都在荒漠里面狂奔。
    虽然推进速度保持在每小时30千米以内,但是对于一支拥有30多辆主战坦克,近百辆步兵战车与数百台其他类型的作战车辆的装甲突击部队来说,还是在野外行军,能一直保持这个速度,简直是不可思议。
    当然,刘尊山他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除了轮番飞到队伍前面带路的侦察直升机之外,在后方边境上空,还有一架隶属于空军的“指10a”。
    其实,就算没有侦查直升机,“指10a”也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威胁。
    突击部队一直没停,就是因为始终没有遇到真正意义的威胁。
    虽然“指10a”发现了几辆伊拉克军队的装甲侦察战车,但是没让刘尊山他们动手,直接把打击任务分派给了突前的侦察直升机。结果是,那几辆伊拉克的装甲侦察战车没能靠近突击装甲部队。
    其实,那些侦察直升机,在其他国家,都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武装直升机。
    在正常情况下,“直13f”会携带1具火箭发射巢与2枚重型反坦克导弹,或者用机枪吊舱替换其中之一。
    这样一来,即便是在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直13f”也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对付敌人的装甲侦查车是手到擒来。
    其实,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会遭遇敌人的装甲力量。
    不然的话,“直13”还能够做得更加轻巧一些,或者搭载更多的燃油,从而获得更远的飞行距离。
    因为进攻太过顺利,所以在到达塞勒曼的时候,刘尊山没让部队停下,只留下了1个机步连负责占领与控制这座位于沙漠腹地的小镇,主力部队则继续向北推进,在下午两点过才停止前进。
    不是刘尊山想停下休息,而是需要给坦克战车补充燃油。
    到此,已经推进了大约210千米
    按照作战守则,在执行作战任务,或者附近存在威胁的时候,装甲部队的燃油储备绝对不能低于60。
    因为所有坦克战车都搭载了一具外挂油箱,所以在停下来的时候,内部燃油差不多还有60。
    要说得话,这也是帝国陆军一直坚持采用柴油发动机带来的主要好处。
    设计zt99的时候,因为配套柴油机的研制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即输出功率无法达到帝国陆军要求的1500马力,所以为了确保zt99能够及时交付,帝国陆军同时投资研制了小型燃气轮机。
    此后,1500马力级小型燃气轮机按时完成了开发工作,而且主要性能全都达到与超过了陆军提出的指标。即便是油耗,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只使用内部油箱,zt99能获得大约300千米的野战行程,在铺装路面上能超过450千米,已经达到陆军提出的最低战术性能指标。
    其实,在某些方面,燃气轮机还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比如,燃气轮机对燃料没有特别要求,几乎能够使用所有成品油,因此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后勤保障的负担。
    此外就是,燃气轮机的启动速度远超过柴油机,能够赋予坦克更好的机动性能。
    正是如此,西骆沙的t80与纽兰共和国的1才不约而同的采用了燃气轮机。
    当时,帝国陆军确实下定了决心,打算在zt99上使用燃气轮机,哪怕只是进行必要的尝试。
    也就在帝国陆军做出决定前,配套的双增压柴油机研制成功。
    虽然在某些性能上,柴油机不如燃气轮机,哪怕采用机械加涡轮增压系统,但是柴油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
    省油!
    在相同工况下,柴油机的油耗不到燃气轮机的三分之二。
    此外,双增压柴油机对气温不太敏感,因此在高温工作环境,柴油机的实际油耗比理论的还要低。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实际测试,使用柴油机的最大行程至少都能够提高一倍!
    仅此一点,就足够让帝国陆军下定决心了。
    道理也很简单,在帝国陆军的战术体系中,主战坦克既是防御支撑点,也是反击的突击力量。关键是,帝国陆军主要面对广袤的大陆战场。这些因素都对坦克的行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帝国陆军在战后装备的坦克,无一例外的全都拥有高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行程。
    比如zt80,最大公路行程达到了600千米,而同时代的其他坦克一般在400到500千米之间。
    为了获得足够远的行程,帝国陆军甚至愿意牺牲一部分其他性能。
    同样是zt80,因为需要增大油箱的容积,导致车体尺寸没办法缩小,结果为了控制住战斗质量,就只能削弱装甲厚度。
    柴油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技术进步得到了解决。
    比如,过去的柴油机对油品都很挑剔,为zt99研制的双增压柴油机,甚至能直接使用汽油!又比如,柴油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很糟糕,通过安装小功率的辅助发动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还有,在双增压系统的助力之下,柴油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就拿启动速度来说,双增压柴油机不比燃气轮机差多少。在2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海平面高度,冷车启动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也就只需要20秒钟。理想情况下,能在大约7秒钟之内,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30千米。
    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