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6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的作战行动。
其实,这3个陆战师都只投入了部分兵力。
第五陆战师就不多说了,其总兵力早就超过了5万,而到达戴蒙德港,参与作战行动的才15000余名官兵,另外的3万多名官兵仍然在古吉邦。把主战装备算上,登陆舰队至少还要跑3个来回,才能把第五陆战师的官兵全都送到戴蒙德港。从时间上算,能在明年1月中旬完成就很不错了。
另外两个陆战师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虽然不是主力部队,但是第十三陆战师在开战后就到了斯兰,准确说是在斯兰整编,在建制规模上不比主力部队差。到丁镇南决定在东海岸地区发动进攻的时候,第十三陆战师的兵力已经接近5万。
关键还有,第十三陆战师是重装部队,获得的全是从国内运来的主战装备,包括数百辆最新式的zt99b。
要论装备,第十三陆战师还在第五陆战师之上。
当然,主要是运输能力受限,而且在巴铁那边,有太多库存装备,也就不需要把新式装备送过去。
正是如此,在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甚至想过让第十三陆战师打主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侯晨晟跟丁镇南不太对付的主要原因。
第十三陆战师的5万名官兵,由运输船队送到坎宁港的还不到2万人,也就是说仍然有大约3万官兵留在锡兰。
相对而言,第十二陆战师的情况要差得多。
在锡兰整编的3个陆战师中,第十二陆战师因为是最晚组建,所以在兵力配置,以及装备编排等方面,都比不上另外两个师。到现在,也只达到了正常编制状态,算上支援部队在内也才6个团,总兵力不到2万。主战装备基本就没有,因此所谓的战斗部队,也主要从事保障任务。
当然,这也是把第十二陆战师派往戴蒙德港的主要原因。
随着增援部队到达,肯定需要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以当时的局面,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救助饥民。
到27日上午,聚集在坎宁港外面的饥民已经超过20万,而且在多处路口,出现了饥民冲击陆战队防线的恶性事件。
此外,更多的饥民正在南下。
按照军情局的情报,梵罗当局把饥民当成武器,采用各种手段逼迫城市里面的饥民去冲击东方联军的防区。
空军的侦查报告已经证明了这份情报。
在22日,也就是陆战队发起进攻的次日,驻扎在加尔的梵军就紧急出动,从加尔运走了数万吨粮食。
运粮车队足足有十几千米长!
此后,每天都有有运粮的车队离开加尔。
因为出动的是民用车辆,而且打着人道主义组织的旗号,所以帝国空军并没有轰炸运输车队。
当然,由此也不难想到,梵军已经放弃了加尔。
准确的说,是把西孟邦的1亿饥民变成帝国军队的麻烦,成为阻挡帝国军队向冈伽罗平原推进的盾牌。
严格说来,需要考虑的不止是西孟邦。
梵罗国的东部地区,人口在3亿左右,而且受战争影响,或者说在历史上,该地区就非常的贫困,可以说是梵罗国最落后的地方。别说是战争时期,即便在和平时期,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被饿死或者死于跟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说得露骨点,梵罗当局根本没有把底层的贫民当人看。
这也是帝国军方不重视孟国,不愿意在梵罗国东部地区做文章的关键所在。
为此,丁镇南在12月28日去了戴蒙德港。
虽然按调整之后的部署,第二支运输船队将提前3天,在12月30日到达,运送的粮食多达60万吨,比计划多了两倍,但是以当前局面来看,还是无法支撑陆战队按照计划攻打加尔。
除非承认在东海岸地区的作战行动遭遇了失败,不然就得想出应对的办法。
要说的话,丁镇南确实做了很多准备,并且考虑到了当前出现的情况,要不然也不会提前派刘尊山去戴蒙德港。
按照丁镇南的思路,梵罗国的问题得由梵罗人解决。
当然,在这几天里,也不全是坏消息。就总体战局而言,西线那边的捷报也是丁镇南的底气所在。
在12月25日,第十七装甲师攻入了焦特布尔。
虽然巷战还没结束,也未必能在近期结束,但是外围防线被突破之后,梵军不得不从斋普尔调兵。
也就是说,接下来将进入到围点打援阶段。
不出所料,部署在斋普尔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将陆续南下,而且几乎肯定会在开赴焦特布尔的途中遭到轰炸。
关键还有,仅仅在一天之后,第二十四机步师的先头部队就突破了梵军的边境防线。
虽然巴铁陆军没有按承诺出动50万大军,但是也派遣主力部队参战,而其他盟国的参战部队表现得都很积极。
等到丁镇那前往戴蒙德港的时候,在西北战场,参与进攻的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
严格说来,这算不上多。
可问题是,中央军主力在斋普尔,梵军也重点盯防第十七装甲师,部署在西北边境地区的兵力本身就不多。
当然,在西北方向,梵军一贯奉行大纵深防御战略。
要说的话,梵罗当局与梵军高层早就知道,真要打起来,肯定不是梁夏陆军的对手,根本守不住边境防线。如果按照对付巴铁的方式来打,把主力放在边境附近,恐怕在开战后就会被围歼。
为此,就只能用空间换时间,并且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
不要忘了,西北地区是梵罗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且围绕着德城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城镇。
就算东方联军攻破了梵军的边境防线,也要面对密集如麻的城市。
显然,根本就没法快速推进。
梵军也是这么做的。
在第二十四机步师的先头部队突破边境防线后,梵军没有做太多抵抗,准确的说是没有死守边境防线。在向内地撤退的同时,梵军加大了在沿途各处城镇的部署力度,还限制城镇居民出行。
此外,也就是着手武装民兵。
毫无疑问,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确实是东方联军最头痛的问题。
不止是在西北地区,在东部战场,其实也一样。
以十万计的饥民蜂拥向帝国陆战队的防区,要说没有人在幕后策划与组织,恐怕连鬼都不会相信。
显然,在梵罗正规军全面溃退的情况之下,能够组织饥民南下的,就只有扎根于当地的民兵。
只是,地方民兵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275章 齐头并进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新历150年的最后一天,帝国陆战队依然发起了进军加尔的作战行动。
在同一天,丁镇南在军情局的协助下,在戴蒙德港召开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会议。
除了丁镇南与军情局派来的情报官员之外,来参加会议的全是梵罗人,准确的说是西孟邦的民间代表。
当然,这是官方的称呼。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地方官员,以及在当地拥有话语权的部族领袖。
毫无疑问,这些民间代表全是大地主,或者大地主的代言人,很多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严格说来,他们才是梵罗国的统治者。
用几个德高望重的部族领袖的话来说,不管是瘸子,还是西洋人,都得通过他们来统治这片土地。
言外之意,梁夏帝国也一样。
只是,他们也承认,现在的统治者是梁夏帝国,准确说是代表帝国的联军。
正是如此,丁镇南对这些人并不客气。
说是会议,更像在下达最后通牒。
关键只有一个东方联军按照每人每月20千克的标准,向占领区的民众派发主粮,默认比例为10千克大米与10千克面粉,不过可以按需求调整,而且是把粮食发给占领区的地方政府或部族机构;对等条件是,地方政府与部族领袖得为管辖地区担责,包括让社会秩序恢复稳定。
如果地方政府或者部族领袖认为没有这个能力,占领军自会另谋他选。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由地方自治政府或者部族机构来分派由占领军的,规模还非常可观的赈灾粮。
这每人每月20千克的标准,那是一点都不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等于把占领区内的梵罗人养了起来。
不要忘了,即便在和平时期,向西孟邦这样的产粮地区,底层贫民每月所消耗的主粮也没有20千克。
那么,有什么理由拒绝?
正是如此,上百名来参会的部族领袖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不过也有一些部族领袖提出了其他要求。
最主要的要求,也就是保持地方武装力量,即效忠于部族的民兵。
对此,丁镇南没有给予正面答复,只是提到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暂时不会取缔部族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
此外,准许由占领军控制的地方政府组建负责维持治安的准军事力量。
显然,在对待民兵的问题上,丁镇南其实有点投鼠忌器。
从理想的一面来看,肯定得解散地方武装。
只是,从现实的角度看,根本办不到。
解散地方武装,首先要做的就是收缴武器,尤其是战乱当中,从军队里流散出去的枪械等轻武器。
可惜的是,要想在战争时期收缴武器,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说别的,根本就没人知道,在梵罗国境内到底有多少武器,尤其是那些从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式枪械。
按照军情局的情报,梵罗国的枪械在300万到800万支之间。
显然,这个估计数据就很不靠谱。
300万的最低估值,主要依据是梵罗正规军与准军事力量的规模,即只考虑了处于装备与使用状态的枪械。而800万的最大估值,是把过去使用的,也就是已经退役,原本应该处理掉的枪械也算了进去。
不过,这还非常的保守。
关键就是,军情局只统计了梵罗国独立建国之后生产采购的枪械,没有把独立之前的枪械也算上。
此外,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梵罗国通过秘密渠道进口了很多轻武器,而且没办法统计。这些轻武器,有不少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期间流散,就算有一些已经报废,可是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要说的话,梵罗国境内的枪械保有量,很有可能在1000万左右,而且大部分在各地的部族手里。
当然,主要是各种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甚至有一些是百年之前的栓动步枪。
虽然这些枪械都很落后,不要说性能,很多甚至没办法正常使用,但是在民兵等地方武装力量的手里,仍然有巨大威胁。换个角度看,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与部族领袖肯定不愿交出武器。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强求。
关键还有,丁镇南亲自出面跟地方自治政府与部族领袖会谈,为的是解决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必须得说,这也是丁镇南聪明的地方。
用原本就计划用来赈济饥民的粮食收买了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维持秩序,等于把联军从治安战当中解救了出来。
最为重要的是,不需要联军扮演恶人。
显然,每月最多20万吨的粮食,就收购收买西孟邦的部族,让1亿梵罗人不再跟联军为敌。
这个代价,完全能接受。
其实,按周涌涛的安排,只要每年用在占领区的粮食不超过500万吨,就不需要向帝国当局请示。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