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杀1894-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胜冷汗都快出来了,这么多奸细藏在眼皮底下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于寒安慰道:“你是带兵打仗的,对这行不熟悉,也情有可原。再说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时侯就潜伏下来了,可能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与本地人几乎没有分别,很多甚至是发展的本地人,要是不活动,就算调查处也辨别不来。我会通知调查处接收,审讯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功劳算你们的。”
欧胜慌忙说道:“全赖军长明察秋毫,卑职不敢居功!”
于寒示意他坐下,又问起了辽西的情况。
独立旅扩军后,按参谋部的方法,对辽西各支绺子进行了分化打压,加上大量人口外流,胡子又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大多不是投降就是散伙,否则不被剿灭也要饿死了。
现在就剩几股小绺子,每股约十来号人,甚至是几个人,还缩着不露头,估计钻到深山当野人去了。总之,治安情况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加上救国军纪律严明,百姓也非常拥护。
说完了治安,又说到民事,于寒都头痛的事情,更别说欧胜了。目前别说是发展,当地百姓的产出的粮食勉强能供给上独立旅,救国军运送来的东西,比如农具、衣服等,尽管半卖半送,很多百姓依然舍不得买。
于寒想起街上所见,不由也有些叹息,辽西的民事也该抓起来了。
匪患基本上平定了,这就是个良好的开端,从半道遇到的巡哨看,独立旅的警惕性也很强,万一有胡子劫掠,军队也能及时发现。
于寒按照辽东的经验,给欧胜支招道:“百姓没钱,就让他们干活赚钱,修路、修渠,这些迟早都要做;军中所需的板车、衣物也都需要向外采买;农具什么的可以赊欠,不计利息,用余粮慢慢还…钱、粮我都给你;忙不过来,就以救国军的名义公开招聘人才,咱们的牌子也亮起来了,相信很多人会来投效的。”
欧胜一一记下后,突然一拍脑袋:“军长,你看我这记性!你要找的两个人,我都找到了,一个在一团,另一个就在警卫营。”
第140章 小舅子入伍;义士求援
于寒一愣:“哦?这么快?表现怎么样?”他当然记得是什么人。
欧胜神情古怪道:“都比一般人干练些。那个马麟祥还好,虽然匪气重了些,入伍后倒还算安份;
那个张雨廷私下里到处拜把子,要不是别的士兵有主意,都快把军营折腾成梁山泊了。”
于寒颇有兴致道:“那怎么处理的?”
“老办法,发现一次训斥、体罚,犯两次挨饿,再犯就关小黑屋。”
“效果怎么样?”
“前两个办法马马虎虎,这小黑屋一关,才过了半天就撑不住了,一天一夜下来,都站不起来了。”
“这么说,治好了?”
“治好了一个毛病,又出了新毛病。这家伙骑马、打枪都有几把刷子,就是经常逃课,一提起上扫盲班,简直比上刑场还害怕。”
于寒摇了摇头,看来他对这两人的期望过高了,尤其是后者。
“字必须识!救国军可以接受不识字的兵,但绝不接受不上进的!对了,两人现在怎么安排的?”
“马麟祥表现出色,又识字,训练刻苦,长进也快,现在已经是一团的一个排长了;张雨廷现在还是个大头兵。”
“这样安排就对了。”于寒也不想过多干涉,如果两人有真本事,放在救国军中照样能出人头地,甚至是大放异彩;否则就继续当大头兵好了。
本来还想见见这两人,但一寻思,于寒又没了兴趣,或者说为时尚早。
“对了,山海关方向怎么样?”
欧胜答道:“清廷没有出兵挑衅,但却卡住了陆路,听不少商人说,他们每次通过都要被抽取不少费用,现在很多人干脆走水路了。”
于寒冷笑道:“让他们收吧,收着,收着,就没什么可收的了。”
欧胜皱眉道:“可是这样以来,运到关外就贵了不少,最后还得咱们掏腰包。”
于寒摆手道:“收到他们兜里,也是给咱们存着,迟早要还回来。别愁钱的事,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欧胜道:“这不是看咱们光出不进,担心吗?”
于寒拍拍他的肩膀:“哈哈,欧大旅长,能把心操到这份上,看来不仅仅是个带兵的。”
欧胜挠头道:“军长过奖了,我就是操了点闲心。”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于寒叹道:“这心操的好啊,如果每个人都多操一份心,我不知道要轻松多少。”
欧胜听后反而苦了脸:“军长,赶紧派人来分担一下民事吧,我光是管几千号大头兵都够呛了,时间久了恐怕会出洋相的。”
于寒一脸无奈:“你以为我不想啊?实在是手头没人,更没有能管理一府之地的人。本来瞄上了一个,结果看不上咱这小庙,给跑了。”他说的是在凤城俘虏的东边道张锡銮。
第二天一大早,于寒与欧胜碰面后,让人将那个瘦高男子叫了过来。
打理了一番,又换了衣服,男子的形象与昨天炯然不同,脸洗干净后,露出一副略显青涩的面孔,看着绝不超过二十岁,但一双咕噜转的眼珠子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个安份的主。
欧胜一瞅后,不由眨了眨眼,突然伸手一指:“他…”
于寒打断道:“街上捡来的,看着机灵,看有什么合适的差事。不过这可是个滑头,得先把毛捋顺了,不然可能坏事。交给你操练吧,如果实在不堪用,就送去挖矿、采木头好了,总好过游手好闲。”
欧胜会意:“明白了,军长,不出一个月,保管让他比猫还乖。”
说着转向男子:“小子,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男子,应该说是男孩,惶恐道:“回大人,哦,长官,我十六了,叫墨玉城。”
欧胜心道,果然如此,这可以墨玉秋的弟弟,军长的小舅子,这不是请了个爷吗?
于寒笑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说着脸一板:“小子,从现在起,你叫白玉城,要是敢说自己姓墨,就送你去挖矿,听懂了吗?”
墨玉城顿时一脸懵相:“啊,为什么改名啊?”
“军中没有为什么!”
“可是我没想当兵啊?”
于寒坏笑道:“嘿嘿,这可就由不得你了。要是敢逃跑,你知道后果。”
墨玉城顿时觉得入了贼窝,他年龄刚合适,要是想当兵早当了,谁知道还是没躲过。
于寒语气又一缓:“年纪轻轻吃点苦不算什么,上了年纪再吃苦,那可就苦到家了。只要你老老实实训练,吃饱穿暖都没问题,每月还有饷银。过上几年攒个媳妇都没问题。”
墨玉城一听竟腼腆起来。
欧胜哈哈一笑后唤来了吴参谋:“小吴,这小子叫白玉城,把他安排到一团先训练着。”说着开了份介绍信。
吴参谋接过后一瞅墨玉城:“小白,跟我走吧!”
于寒一听差点喷了。被指鹿为马不说,还成了小白。
等两人出去后,欧胜问道:“军长,为什么不认下他?”
于寒摇头道:“这小子一身坏毛病,要知道是我小舅子岂不翻了天?到时反倒为难。先磨练磨练吧,等差不多了,再认不迟,玉秋应该能理解。”
用过早饭后,于寒先是慰问了一团,又在欧胜及警卫连的簇拥下一路赶到梨山,这是他打残第一军的地方,独立旅二团就驻扎在这里,山上修筑了营房和密集的碉堡、炮台,俨然成了军事要塞。
独立团升格为旅后,欧胜没再兼任团长,第一团团长是洪满囤,第二团团长则是赵七九。
赵七九得知于寒和欧胜来后,一大早就在山下候着了。
寒暄过后,于寒在一行人陪同下检查了梨山的防御,询问过士兵的住宿、伙食、日常训练等,又鼓励了一番士气,再给二团留了批物资后,离开了梨山。
谢绝了欧胜的陪同,于寒一路南下,一直到了山海关下。
瞅了眼这座天下第一关,于寒暗想什么时侯把关城夺过来,这样来往贸易就由救国军说了算了,而且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虽然守关的清兵盘剥严重,但仍有商贾时而通过,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抛弃陆路走水路的。
“窥关”过后,于寒掉转马头往回走,一路不疾不徐,顺着渤海绕了半圈后,途经营口,之后北上辽阳、奉天、铁岭等地,慰问过郭铁生的第一师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凤城,此时已是正月初四了。
第三师十一团就驻扎这里,还将哨所延伸到了宽甸、老虎山,也就是鸭绿江口。
十一团的团长叫葛存续,副团长和于寒是老相识,是老湘军出身的方忠义。
见过葛存续后,于寒得知来了个远方的客人,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刺客。这人今年只有十八岁,还没有实施他的壮举。
此人叫安贯兴(化名),半岛人,就在前年,半岛发生东学党起义,年仅十六岁的安贯兴与父亲安奉勋以不足百人的猎户组成山炮队,击溃了两千余人的东学军,缴获了大量钱粮。然而正是这些缴获让半岛海州官府红了眼,索要无果后对他们父子进行陷害,如果不是其父百般打点,恐怕免不了一场牢狱之灾。
于寒佩服此人十几年后刺杀倭国前首相的壮举,但对他所著的《和平论》持保留意见。
安贯兴一厢情愿地幻想华夏、倭国、半岛组成一个军事同盟,共同对抗沙俄和西方列强,直到刺杀了伊藤之后,他还认为倭国愿与华夏、半岛和平相处,是伊藤破坏了这一切,孰不知倭国对吞并半岛、宝岛乃至华夏图谋已久。
而且安贯兴的父亲安奉勋原属于亲倭的开化一系,安贯兴的《和平论》可能也受了开化系主张的影响。
尽管安贯兴有着诸多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他身上的许多闪光点。此人在倭俄战争后先是致力于启蒙运动,又参加义兵运动,对倭作战失败后才铤而走险,演绎了生命中最壮烈的一幕。
考虑了一番后,于寒决定见见安贯兴,他好奇这位“生无百岁死千秋”的人物这时到来有什么目的。
宽额、弯眉,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与原时空网上的照片非常相似,还多了一股蓬勃的朝气,毕竟正当少年时。
安贯兴学过华夏著作,认识汉字,却不会说华夏语,和葛存续、方忠义交流十分困难,大过年的又没地方找通译,所以几天过去,也没“谈”出个名堂。
葛存续正要费力地介绍,也就是笔谈,于寒却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句。
葛、方两人目瞪口呆,安贯兴却眼中一亮,连忙施礼道:“半岛海州安贯兴见过指挥官大人。”
于寒点头道:“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安贯兴丝毫不胆怯,谢过一声后坐在一侧。
于寒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的时间很紧,你有十分钟时间。”
安贯兴显然已经考虑好了,不假思索地说道:“大人,您的事迹我都听说了,在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说着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随后说道:“我的国度仍在倭寇的铁蹄之下,他们掠夺矿产、占据土地、港口,强征劳役,还强迫我们学倭文,我有心驱逐倭寇,让半岛成为辽东这样的乐土,但势单力孤,缺少武器钱粮,跟随我的不足十人,虽然倭国发生了内乱,但驻军的力量仍不是我们这点人可以抗衡的。
大人,倭国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