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杀1894-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中堂无奈,又转求法国、俄国公使,连这时未露头角的美国也光顾了,没有任何一国肯出动战舰护航。
最后还有一个幕僚说出了原因:倭国联合舰队是怎么覆灭的?不就是被救国军炸沉的吗?哪国战舰会为了一笔护航费去得罪这么神出鬼没的对手?
一股流民武装吓住了列强,看着荒诞不已,但有倭舰的教训在前,没哪个国家会当这是个笑话。
李中堂折腾了一圈,最后无功而返,复命时无可避免地受了顿呵斥,但与战后和议时的煎熬相比,这已经不痛不痒了。
走水路、攻金州、三面夹击做不到了,清廷无奈下又改了主意,聂士诚部与宋庆部一道,经辽西攻营口,再合力攻海城、鞍山,随后宋庆部北上,与吉林军合击辽阳,聂士诚部则南下攻取大石桥、瓦房店、金州等地。
这么一耽搁,聂士诚部,也就是武毅军等了整整了一周,但这还没走了,原因自然是粮草辎重还没到位,包括宋庆部毅军的。
等一切就绪后,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也就是七月下旬了。
时间倒退回救国军攻陷辽阳的第三天,六月二十三日,辽阳秩序已经恢复正常,未来得及逃走的官绅富户纷纷来访,无非是求个平安;还有零星的苦主前来诉冤,案情也五花八门,有强占资产的,有蓄意伤人、有蒙冤受屈、还有欺男霸女的。
应酬倒罢了,毕竟救国军手握枪杆子,掌握着绝对主动,申明了一切照常后,将这些人打发走了;
但审案一事,无论是于寒,还是手下的各级军官,都是不折不扣的外行,而这些事还必须解决了,毕竟关系着民心向背。
这时一个叫卫修齐的人毛遂自荐,原因想在军中谋一个差事,这是第一个应召(哈哈)上门的书生,于寒亲自接见了一下。
乍一接触,发现此人对子书经集不屑一顾,倒对西学颇为痴迷,曾赴法国学过法学。更重要的是,此人对清廷毫无敬畏之心,否则也不会为救国军效力了。
于寒试着让其接手案子,卫修齐一口允诺,接手之后,旁敲侧击、抽丝剥茧,不到几天便将十几桩案件解决完毕。
于寒如获至宝,当即任命卫修齐为辽阳市长,总揽一应民政事务,没有人手不要紧,于寒让其在辽阳辖区内大规模选拔,这世上怀才不遇的人到处都是,很快搭建起了辽阳的班子。
这时杨从望带着一个排的兵力,由辽阳南下,在营口乘英国商船抵达了天津,之后改头换面一番,在天津、京师等地潜伏下来。
这自然是于寒的意思,从现在起,杨从望以及这个排将转职为情报科,杨从望任科长,特种连三排排长许希元任副科长,三个班长分任行动、情报、电讯队长,负责搜集清廷动向以及列强的消息,尽可能发展外围人员,壮大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网撒向全国。
对于这些敌后潜伏的兄弟,于寒向来不吝啬,每个人都带足了钱财,杨从望更是揣了一把银票。
金钱开路下,情报科很快弄到了合法身份,在各处扎下了根。清廷的动向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救国军电讯组,继而上报于寒、连兆铭等人。
聂士诚的武毅军在京郊集结待发,京城内外物资流转运送,这些当然没瞒过情报科的耳目。此事关系重大,情报科第一时间将消息传了回去。
于寒这时正领着特种连在奉天城外打袭扰战呢。
派出杨从望和三排后,特种连又从连旅中补足了人手,又任命了新的副连长,是原先一排排长齐轩良。
特种连这次一人双马,可以说来无踪去无影,加上武器先进、枪法犀利,总在夜里袭击城墙上的守军,几天下来,打得清军苦不堪言,每次对方设下圈套之后,特种连总能先知先觉,不但没有吃亏,还让设伏的清军吃尽了苦头。
零敲碎打之下,竟消灭了对方一个营的兵力。除了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外,特种连还破坏道路、电线,使奉天与外部的通讯、运输几近瘫痪。
奉天城内派出好几拨人抢修线路,都被特种连生擒活捉,这时候懂电的都是人才,抓住了再说。
清廷的动向传到于寒这里已是七月中旬了,于寒第一时间联系了锦州的欧胜,欧胜反馈山海关并没有动静。
叮嘱欧胜小心戒备之后,于寒又让杨从望密切关注天津的动静,金州的三旅警戒花园口及其它易登陆地点,他担心清军走水路攻击辽南。
之后又令营口的二旅五团、六团开赴石山站拉练,实则是驻防;警卫团由海城南下普兰店,如果清军走海路,势必要在天津登船,那时警卫团再开往金州。
安排妥当后,于寒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营口。还未还得及喘口气,二旅旅长江海生告知他一个消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老外已经等了他好几天了,这人还懂中文,自称姓穆,是德国人。
第113章 瞌睡了送枕头
能讲流利华夏语的德国人,又自称姓穆,在这个时代恐怕只有一人:保罗·乔治·冯·莫伦多夫,音译为莫伦道夫或穆林德夫,与之打交道的人习惯称呼其为穆麟德,对方自称姓穆,是入乡随俗的做法,不排除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个穆麟德可不简单,是普鲁士容克贵族出身,他的养曾祖父就是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名将(后成为拿破仑的手下败将)、普鲁士陆军元帅威查德·冯·莫伦多夫;
穆麟德本人则是一个外交家,还是语言学家,除了母语德语之外,还通晓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波兰语、丹麦语、塞尔维亚语,而且尤其精通希伯来语,来华后又对汉语、满语等颇有研究,后来又学习了朝语和倭语,还发明了满文转写方案,至今广为采用。
穆麟德先后在华夏几处海关任职,担任天津代领事后,结识了李中堂,之后为李中堂牵线,购买克虏伯军火,又协助订购伏尔铿造船厂所制造的军舰(后来成为北洋水师旗舰的定远、镇远铁甲舰)。
最后一点是于寒最为看重的地方。辽东的摊子已经铺开了,后勤保障,具体一点,就是武器装备这块,尤其是弹药的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工业化势在必行。
工业化需要什么?采矿、冶金、电厂、机械、化工、石化等重工业;还有必不可少的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等轻工业;生产武器装备的各类兵工厂…
甲午战争是告一段落了,但于寒知道东北不会平静太久,靠他慢点攀科技树根本来不及,还是拿来主义合适一些,那只能从西方购买了。
其中最合适的莫过于德国(有诸多网文在前,也就不用解释了),这个穆麟德无疑是个不错的中介人。
但主动找上门,不说处于被动,于寒担心对方不会相信他的购买力,弄不好甩都不甩他,用其他手段的话倒行,但只是最后的办法。
这个穆麟德自己找上门来,简直是瞌睡了送枕头,就见见这个家伙吧!
穆麟德此时并不在二旅旅部,也不在德国驻营口领事馆,而是住在了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商行中,这也是对方寻人未果,临走时告知的。
穆麟德本来还想从江海生这里打探些消息,无奈后者口风很紧,一切都是军事机密,他知道不见到最高指挥官,一切都无从谈起。
于寒刚想派人过去传递消息,转念一想,这家伙可是有些傲慢的,当初担任天津代领事时,曾扬言李中堂要是不去见他,他就要告到朝廷去。
李中堂连忙去了领事馆,发现穆麟德正在写什么东西,李中堂询问时,穆麟德说写关于礼仪方面的东西,偏偏华夏有许多人不懂这个。李中堂连忙说道:“我们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的。”
可见,这个穆麟德非常在乎脸面。但于寒作为辽东土皇帝,就这么腼着脸上门,未免又会被对方看轻,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叫来江海生叮嘱了一番,江海生一乐,出去吩咐了。
十来分钟后,一个青年出现在莫里茨商行门口,也就是穆麟德下蹋的那个商行。这是一个二旅旅部的参谋,名叫罗永兴。
“这里是莫里茨商行,请问你有什么事?”一个老外从里面走出,语气傲慢地说道。
罗永兴也不恼,打量了一下老外后问道:“你又是什么人?”
老外将头一仰:“我是莫里茨商行的雇员!”
罗永兴心中一乐,一个伙计还这么嚣张?他将证件往出一掏,在老外眼中晃了晃:“辽南救国军二旅参谋,我知道穆麟德先生住在这里,既然你们这里的门槛高,我也就不进去了。
告诉穆麟德先生一声,我们指挥官回来了,准备找法国人谈笔生意,这段时间比较忙,等有空会去天津专程上门拜访,穆麟德先生要是有事,就先回去吧。”
罗永兴说完,也不等老外是否答应,转身就走。
“哎,罗先生等等!”老外一听急了,他一向看不起华夏人,对辽东这支闹腾的“叛军”也不例外,但老板莫里茨特意交代过,要是救国军找穆麟德,他一定要问个明白,否则轻则扣钱,重则失业。
“哦?还有什么事?”罗永兴故作迷茫地问道。
“罗先生,刚才失礼了,我叫文森特,罗先生既然有事找保罗先生,还是当面告知的好。”老外面色一肃说道。
倒不是他对这个参谋有什么敬意,说白了还是关系到自己饭碗。对方要是回去编造一通,误了穆麟德的事情,他很可能吃瓜落。
“哈哈,文先生言重了,既然如此,我就见见穆麟德先生。”罗永兴乐了。他心里也挺诧异,这个大鼻子洋人怎么会说华夏语,还说得挺溜。
文森特则对“文先生”这个称呼感到有些别扭,他又不姓文。不过也懒得解释什么,招呼着罗永兴进了商行,随后进去通报了。
不到一会,就见一个浓眉瘦脸深眼窝、浓须绕嘴巴围了一整圈的老外急匆匆地赶了出来,见到罗永兴后,一伸手抓住了他的双肩:“你是救国军的人?你们指挥官回来了?”
罗永兴点头道:“不错,您就是穆麟德先生吧?指挥官阁下刚刚回来,但呆不了多久,让我来传个口信,他很快又得离开,这次恐怕没时间招待您了,失礼之处还请多多担待。”
“哼!忙着找法国人吗?他在哪?我去找他!”
罗永兴苦笑道:“刚才还在旅部,要是出去了,就不好说了,您可能不知道,连我们想见他都难。”
话刚落音,穆麟德绕开罗永兴便出了门,风风火火地往二旅旅部赶去。这时期法国各方面比德国也不遑多让,要是于寒先找了法国人,还有他什么事吗?
于寒早打过了招呼,所以穆麟德一路通行无阻地进了旅部,经人引见后见他了于寒。
穆麟德一瞅于寒,不禁吃了一惊:“天哪,如果不是江旅长亲自介绍,我都不敢相信,一个上万军队的指挥官竟这么年轻。”
于寒笑道:“哈哈,莫伦道夫先生客气了,能得您大驾光临,我这里真是蓬荜生辉啊!”
穆麟德却丝毫不领情:“听说你要找法国人?能说说是什么事吗?要知道,法国有的,德意志帝国有,法国没有的,德意志帝国也有!”
于寒一看对方着急了,心中顿时一乐,就怕对方引而不发,他就得先开口了。
他示意穆麟德坐下后说道:“哦,本来是不方便说的,既然是先生问,看在您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