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猎杀1894-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一队五十人的“青壮”分乘三艘小船登上了岸,于寒以为都结束了,结果几十门火炮、大量的弹药箱、麻袋又陆续运至岸边,令于寒连连摇头,奇兵突袭得轻装上阵,真可惜这条抄后路的计谋了。
    十几分钟后,于寒的电台响了起来,这时对方的辎重才运了一半左右。
    发报的是连兆明,消息则是三旅的侦骑提供的,最初发现异常的则是复州附近的渔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寒感慨一声,回复之后,发现登岸的“青壮”纷纷转向一个身形瘦削的汉子,态度非常恭谨。
    这就是他们的首领吧!于寒继续观察了一阵,果然发现瘦削汉子开始发号施令,随后几十个哨探分散后奔向远处,有两个好死不死地奔向了于寒的方向。
    于寒见状向后退了近两里,等两人经过时突然暴起,几记手刀下去,两人华丽丽地晕了过去。于寒先搜出两柄短刀,随后一手拎起一个,找了个背弯处将两人弄醒。
    “大人饶命!”俘虏一睁开眼便求饶不已,令于寒哭笑不得,说好的宁死不屈呢?
    肯合作当然是好事,一番友好交谈下来,于寒得知对方是徐邦道的拱卫军,三个步兵营,一个亲卫营,一个炮营,但都不满编,共计一千七百来人,大部分都是辽南人。
    于寒对拱卫军并不陌生,曾在金州、旅顺城外的土城子与倭军血战过,算是一支有血性的军队,无奈孤军作战,最后仍弃城而去。
    因为拱卫军统领徐邦道身体欠佳,这次带队的是副统领余见义,化妆突袭的点子却是徐邦道出的。
    于寒也没难为两人,展示了一番超凡手段后后,又放两人离去。给他们十个胆子,回去也不敢声张。
    又一个小时后,哨探纷纷返回,拱卫军随后向东北方向行进,最后在几个水泡子附近停下,开始布置营寨、生火做饭。
    这时天也黑了下来。于寒见拱卫军暂时没什么动作,与连兆明、石斗升及三旅联络一番后,找了个地方呼呼大睡起来。
    凌晨四点,一道黑影掠过拱卫军的营寨,迷迷瞪瞪的哨兵诧异地睁开双眼:“起风了?”
    第二天一大早,副统领余见义收到一个炸雷般的消息:所有火炮机枪和弹药不翼而飞,仅剩下士兵随身携带的子弹,每人仅有十几枚。
    这时,轰隆隆的马蹄声由东侧传来,就见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了大片烟尘,随后一条细线出现在视线尽头,很快显露出本来面目。
    余见义不仅脸色大变:“救国军的马军!”
    余见义只猜对了一半,这些并不是骑兵,充其量是骑马的步兵,是三旅抽调出所有能骑马的士兵组建的,总共三百来人,勉强算这个时代的快反部队,编制为一个营,营长崔宏升,副营长陆丰收,此时已与于寒汇合一处,后方几十骑马尾上拖着树枝往复驱驰,故作疑兵之计,令对方摸不清虚实。

第119章 收服——火炮加嘴炮
    “轰!”
    一枚炮弹落在营寨外十几米处,炸出一个直径两米多弹坑,拱卫军越发混乱起来。
    哒哒哒——
    几百米开外,五六挺机枪咆哮起来,将军营外的地面打得土屑纷飞,不到十秒后停了下来,同时一个宏亮的声音响起:“拱卫军的弟兄们,我是辽南救国军指挥官于寒,也许你们没听说过我,但我对各位有所了解,知道你的曾在金州、土城子、旅顺、海城和倭寇血战过。你们都是好样的,于寒在此代表辽东百姓向各位致以由衷的敬意。
    我知道,各位大多是辽南人,到了这里,就等于回到了家。你们也许听说了,在你们撤离旅顺后,辽南经受了兵燹之灾,旅顺、复州等地近三万百姓惨遭杀戮,光是旅顺就有两万人遇难,如果你们不信,大可前去白玉山看个究竟。
    我知道,你们当初撤离是逼不得已,保存实力也罢,上命难违也罢,这不怪你们,要怪,就怪龚照玙、赵怀业等不战而逃之辈,是他们造成了你们孤立无援之境。
    不管你们信不信,当初肆虐的倭寇已经尽灭于我辽南救国军之手,我们与各位弟兄一样,大多是辽东或辽西人,咱们是吃一方水土长大的,同样,也都有义务守卫这一方土地。
    你们的哨探也发现了辽东的变化,现在人人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居有其所耕有其田,没有压迫盘剥,更没有乱兵匪患,救国军的士兵待遇也非常丰厚,士兵亲属更是享有非常好的优待条件。无论各位想弃甲归田也好,加入救国军也好,都是不错的出路。
    而且我保证,随着辽东的发展壮大,以后待遇也会逐步提升,各位成家立业后,子女会享有九年义务教育,学习文字以及术算、西方学科,你们也会被安排到扫盲班识字,从此摆脱白丁的命运。”
    也许是对方认清了形势,于寒说了一大通,无论是余见义也好,还是几个管带,没有一个人出言反驳,更没有发动进攻。
    于寒见状继续说道:“不瞒各位,从你们一上船,我就得到了消息。你们应该听说倭国舰队被炸沉的事了吧?对我们来说,炸沉那三艘船更容易,但各位都是血肉同胞,我于寒下不了这个手。我们应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倭寇的教训为之不远,华夏的强敌比比皆是。沙俄、英吉利、法兰西、尼德兰、美利坚、德意志,哪国洋鬼子在咱们面前不是趾高气扬、嚣张跋扈?
    想当年,秦汉隋唐之时,我华夏威服四夷,谁敢在咱们老祖宗面前得瑟?现在为何到了如此地步?再往近了想,为何你们打仗时孤军作战,而且兵甲粮秣重重克扣,以致于各位空着肚子,半数拿着大刀长矛和倭寇的枪炮硬拼?
    弟兄们,我在此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一,往近了说,想不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第二,想不想找回秦汉隋唐时的荣光,抬头挺胸做人,让洋鬼子从此不敢小觑,直至让他们提起咱们就瑟瑟发抖?
    如果想,救国军双手欢迎!我们救国军团结一心,无论是战场驰援还是军械粮食供给,都不用各位担心,这是我考虑的问题,你们只需练好本领,奋力杀敌就是!即使出现伤亡,伤残者妥善安置,牺牲者重金抚恤亲属,不会让弟兄们流血又流泪!在救国军中,每位弟兄都没有后顾之忧,你们的家人,就是大家的家人!
    我知道,各位奉命而来,对我说的这些一时无法接受,我不着急,可以给弟兄们一个小时,哦,是半个时辰考虑。
    我提醒各位,你们的机枪、火炮都在我们手里,我们人数虽然略少,但现在不是大刀长矛的时代了,打,是打不过的,你们靠近海岸,可以说无路可退,两条腿也跑不过四条腿,希望别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情,我实在不想对弟兄们大开杀戒。
    余统领,各位管带、帮带、哨长队率,你们也别担心前程,到了我这里,每个人都会妥善安排,你们有多大能耐,我就会安排多高的职位,保证每个人才尽其用。”
    拱卫军副统领余见义一脸纠结,亲卫哨长秦振绪则神情戒备地护在身侧,亲卫哨也环绕左右,防止有人反水。
    四个管带、帮带共计八人,分列两侧各自想着心事。
    过了足足一刻钟,亲卫秦振绪猛一抬头:“统领大人,我带弟兄们挡住,打起来之后,你趁乱退到村里藏起来,再找机会脱险。”
    这话一出,一个步营管带史长宜立即反驳道:“大人一个人太显眼,不如让弟兄们分散突围,这样更有把握,反正咱们都穿着便装。”
    另一个步营管带沐光信说道:“大人,我愿带部下断后。”
    其余两个管带正要开口,余见义摆手道:“此人在辽东深得人心,想藏起来根本不可能,所有百姓都是他们的眼线。断后就更不行了,他们只需一通火炮,再用格林炮扫射,咱们就会一败涂地;再来个骑兵掩杀,最后能活下三成都是奢望。这样吧,你们把我绑起来送过去。他们肯定不会为难你们。”
    “大人!”
    秦振绪一惊,挡在余见义身前,对几个管带怒目而视。几个管带也是脸色大变,纷纷跪地顿首。
    这时更大的动静从骑兵营后方传来,只见近两百辆马拉板车轰隆隆地驶来,每个上面乘了五个救国军士兵,为首的几个军官模样的则骑马前行,到了阵前后纷纷跳落,很快依托地形构建起简易阵地。
    为首一人到了于寒近前敬礼道:“报告师长,三旅九团增援来迟,请师长责罚!”
    “哈哈,萧团长,你来的刚好!”于寒瞅了瞅一长串马车:“这个办法不错,谁想出来的?”
    萧旭良答道:“报告师长,是陶旅长想出来的,只是征集板车用了一天时间!”
    “很好,这是个好办法。”于寒赞许道。
    另一边,余见义也发现对方来了援军,彻底熄了最后一丝侥幸,叹息一声道:“罢了。派人传个口信,我和这个于寒谈一谈。”
    秦振绪听后劝道:“大人,你不能去,让我去谈吧!”
    余见义苦笑道:“事到如今,谁还跑得了?我要是缩着不露头,反让他们看低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索性由着他去!”
    秦振绪见状退而求其次:“那,大人,我带亲卫哨和你一起去!”
    余见义摆手:“带亲卫哨就不必了,就你我两人吧!这个于寒我了解一点,除了对倭寇狠辣,倒不是嗜杀之人。诸位,节制好弟兄们不要乱,万一有什么不测,分散突围,能走一个算一个,活下来再说。”
    余、秦两人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缓缓走向对面,本以为会遭到搜身或盘问,不料结阵的士兵主动让开一条通道,还解释道:“我们师长有令,来使直接过去即可。”
    这确实是于寒吩咐的,有探察术傍身,不但能获悉对方是否携带兵器,连是否有敌意也一清二楚。这两人中,为首的瘦削汉子已显示为中立的白点,那个护卫般的汉子仍是红点,但都没带兵器。
    等两人到了近前,于寒眼皮一抬:“来者何人?”
    秦振绪顿时一怒:“哼!”
    余见义连忙一扯前者衣袖:“哎,别急。”随后拱手道:“某乃拱卫副统领余见义,这位是我的亲卫哨长秦振绪,敢问阁下是?”
    于寒听后起身拱手道:“原来是余统领亲至,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于寒之幸。两位,请坐下说话。来人,上茶!”他这纯粹是胡诌,拱卫军中,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徐邦道,其他人一概没听过。
    不过,这话谁都爱听,余见义两人表情顿时放松了一些。
    秦振绪并未落座,而是站在了余见义身后。
    余见义开门见山道:“于大人…”
    于寒打断道:“余统领,不必这么见外,救国军也没有大人这个称谓,很多地方都与朝廷不同,你和弟兄们以后都会了解。你年长我许多,叫我于寒即可。”
    余见义说道:“这样吧,我叫你指挥官好了。刚才阁下对弟兄们说的那些,是否都能做到?我个人荣辱无所谓,但不想委屈了弟兄们。”
    于寒一拍胸口道:“余统领尽管放心,只要弟兄们愿意跟我干,我必定信守承诺、一视同仁。”
    余见义盯着于寒瞅了半天,见他不似作伪,最后点头道:“除了相信你,我好像也没其他选择。我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于寒点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